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550834 上传时间:2021-03-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高中生物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细菌 _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章细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 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 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难点分析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

2、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 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

3、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数量极大, 与人类关系密切, 但因为非常微小, 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 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

4、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 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 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 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

5、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 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 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意强调: 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关于芽孢, 教师应该指出:能否

6、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 称休眠体。 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 在适宜条件下, 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壁很厚渗透性差, 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 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 称副芽孢体。 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2细菌生

7、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3细菌对自然

8、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 生长发育、 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 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 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

9、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 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 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 “动动脑 ”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 范围很广, 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10、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1、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2、湿热灭菌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3、过滤除菌4、放射线灭菌二、常用的消毒剂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相对药效: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1、微生物种类2、培养基3、消毒剂4、环境因素5 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一、抗代谢物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

11、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 是氨苯磺胺衍生物, 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 ( PABA )类似,而 PABA是叶酸分子组成。叶酸是辅酶, 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还有异烟肼 rimifon ,是吡哆醇对抗物。二、抗生素作用范围:抗菌谱作用位点: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三、微生物抗药性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

12、药性产生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4、形成救护途径。五章:微生物遗传遗传 heredity 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遗传性 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型 genotype 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又称基因型。表型 phenotype特定环境中生物体表现出的种种形态与生理特征。变异 variation 遗传型的改变。适应或饰变modification 表型的改变。基因 指带有足以决定一个蛋白质全部组成所需信息的最短DNA片段。菌株 & 克隆 指一组遗传型相同的细胞群。微生物在遗传上特点: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2、很多常见微生物

13、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大多是无性生殖,变异易保留。1 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证明经典实验(一)转化实验1928, Griffith首次发现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的转化现象。1944, Avery 等在离体条件下重复这一实验,并对转化本质进行了研究。终于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Griffith 转化实验:Avery 转化实验(二)噬菌体T2 的感染实验1952, Hershey & Chase 用 E. coli, phage T2 做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进行实验。蛋白质只含S 不含 P,

14、DNA 只含 P 不含 S,分别用 35S、 32P 标记 E. coli,用 T2 感染,得到35ST2、32PT2 。实验过程(插入)(三)病毒拆开与重建实验1956, Fraenkel & Conrat用TMV(烟草花叶病毒)和HRV (霍氏车前病毒)进行实验,说明遗传信息在RNA中。(插入)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方式(一)细胞水平(二)核水平(plasmid )(三)染色体水平(四)核酸水平(五)基因水平(遗传功能单位)(六)密码子水平(遗传信息单位)(七)核苷酸水平(最低突变或交换单位)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染色体外,独立存在的,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双股环状 DNA ,可游离存在,

15、也可整合到宿主DNA 上。吖啶类染料、高温、某些离子作用可消除质粒。附加体 episome:质粒插入到染色体上和染色体一起复制。质粒种类1、F 因子(致育因子) :大肠杆菌中发现,含质粒为 F+();无质粒为 F-( );质粒 DNA 整合到染色体上为 Hfr.2、 R 因子(耐药性) :痢疾杆菌,多价耐药性,耐药信息携带在质粒上。3、 Col 因子(大肠杆菌素产生因子)4、青霉素酶质粒5、 Ti 质粒(诱癌质粒) :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载体。6、降解质粒:Pseudomonas隐蔽质粒、表达质粒、分泌质粒等。2 节:基因突变突变 mutation 遗传物质核酸中的核苷酸顺序突然发生了可

16、遗传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点突变) 由于 DNA 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DNA 的大段变化现象,表现为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由于重组或附加体等外源遗传物质的整合而引起的DNA 改变,不属突变范围1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 admin第三章病毒教学设计二(下载: )第六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受精和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2.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3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4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向学生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

17、育。重点、难点分析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双受精 ”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彻底弄清楚 “双受精 ”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双受精 ”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它是指: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极核就要发育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 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因此,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2双受精的

18、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学生对 “受精 ”“极核 ”“胚囊 ”“胚孔 ”等这些名词很陌生, 要马上记住, 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如前所述,双受精过程和子房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且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过程:1关于引言:上节课讲的内容是“开花和传粉 ”。所以,教师在讲新课前,可以先复习提问如什么叫开花?什么叫传粉

19、?传粉的方式有几种?虫媒花和风媒花的结构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这佯说:“不论什么样的传粉方式,最终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了,下一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有的学生会接着教师的话说出:“形成果实,形成种子。”教师马上又可接着问: “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问题。 ”(写出课题)2.关于 “受精的过程 ”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使学生弄清楚子房内部的结构。教师最好能边画板图边讲解: 雌蕊的子房中间有胚珠, 胚珠外有珠被和珠孔 (珠孔的位置可以在顶端、侧面或底部) 。胚珠中间有一个胚囊。胚囊中,珠孔下有一个较大的细胞,叫卵细胞。胚囊中间的部位还有两个极核。教师画制的板图要很规范

20、,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勾画出子房各部分结构和名称,与此同时, 学生会学着教师的板图画。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绘制生物图的能力;另一方面还会加深学生对子房结构的记忆。然后,再讲解受精的过程。受精的过程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受柱头上粘液的刺激而萌发;第二,萌发出的花粉管不断伸长,把花粉中的两个精子沿着花柱,通过珠孔送到胚囊中;第三,进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最后,教师及时给出受精的概念和双受精的概念。而且要说明, 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在讲解上述三个过程的同时,教师最好用活动教

21、具示意花粉管萌发及生长的情况。可以告诉学生: 在柱头上落有许多花粉,而且有许多花粉萌发,因而有不少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但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双受精过程。在双受精完成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极核将进入胚和胚乳的发育。3关于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 说明一朵花在传粉和受精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都枯萎了,唯有雌蕊的子房将继续发育。第二,在自画的雌蕊结构的板图处、在图注的相应位置上,边解释子房内各结构发育情况边注明结构名称。第三,注意与前面讲的种子结构相呼应,说明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在这之前,可以先启发学生回答:种皮、胚、胚乳

22、是前面讲过的哪个器官的结构?当学生答出是种子时,教师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给学生进行小结,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 举些日常食用农产品,让学生回答食用的部分,是植物体的哪个器官。特别是有些果实,它的种皮和果皮紧紧贴在一起,像米和小麦,它们的种子也叫果实。最后说明: 果皮和种子就是被子植物果实的基本结构, 所谓被子植物, 就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被子植物是现存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果皮对种子是有保护作用的。一般情况下,植物结实一定要经过受精作用,受精是促成结实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我们夏天吃的无籽西瓜和秋天吃的无核蜜橘, 这样的果实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 这要感谢我国的农业科学家, 运用科学技术, 不让植物子房里的卵细胞和极核受精,也就是说, 不让胚珠形成种子, 然后用特殊的药物促使子房发育成果实。这就是我们吃的无籽的果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