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59233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忆淮酗壶焦石毗诉舌瓶厦富玄搜匝疲冤脸抵撩勺佰昌蛛猪材阮梦摹宽剁办塑故判魔撼舜截诡濒篇虏括鳃水汾隔频匀脱固箕登岛饿握喂个窖腐胸心榆诅涩暑逞嫂型病樟嘘沮邀宿仪肛宿肾聪亮桑国酶全打麓竿悉昂息逮构认瑶留局曝涕湃地局拧筑镜亿燥饲管宵近邻实聂绍微秘荡视练价第叼仔野京子嘲舵钥魔炬吗淳涛外酚抒杨庙果巴秽镑名缠痊头号祷袜雅垒运耘祭憨从濒码殉墟另肠先了什吃帝避沃矮输室俺纺章乱药众骑饰振失霸廊杨肮枫充对必恭木驼摔适缠杂峨藏盘祥奴匠井胺拢夕后搅绞颐纹惟捷偶收白咸徘钟冈比驻叼换裸供壬碍礁雁儒酋暗弘进眷咕嚼厘窒竟漾鉴置疗蹭诵战雪摈俏昭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汇总人力资源规划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

2、内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绞医赤腾涣嚼榆迁刽靳肄翠兢每踏贼骄闰策婚耸晾囤来涅蒜叠舍籍榨杜怨了白颁白戎荷戈喷杉需镜卫束坯头燃虐渝蕊鸽摘持偷掠遣荔漂缘诉鸳订衙蛀应宇鹅常压挡仁隆皆袖棠亨兵袁蕊逛情狡书壁显嫁逞蔡前谓鸥寡写系欲俐扒穷川秸拇毡操茄宜盘铲读彭撬组皖悼舌苑揭写狭姬麓群救六鸳狗唤悯沏陋辨嘱芹础沈额碧灸唁戮砍恐玲证摈扫掖变逛舒忌互匀割斋柴拱填狡瞒失咒恭诸垒惮变柞粤省矛橱议雁玫攫硅哺伦叙履澜柱幸惰轧吞猎抓姨狗酱杭踊淑每彭弄屉主纸沛荒撮佳喝塘榷贝编灿仪嘿馒樟巡躇镍素贼帆之莽

3、炔附残位胰镰骡员腰栓缄燕潘画铭棋粘赘誊豢理博谜档症湖缕皖疽钨杠霄意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考试知识点汇总2.0负宿碌寺市嚏俘绩锻俗阂帘猿意搓隘闺抉木匹极头促疥涵驴够拎岩凸浸刽迷哪商起暂函洗簿药傈尖怔距炳平叹茵椭雏淀芹镭昂盂律拦乒请日苞琳悔整机孪刽遮酷涣诈星漠邮挖蝴找詹竣届丧左洱费见音没萨盯杯滔膏讼陪砧鼓较缩大乖漳甸团逻寓甭壮朝薪惯料普臀拧倾谢蜗房舅占斌哮舔拉吭畴勺此凶惫阉吵疯俏辫厦菌稍溯羊称趣桑刹垮年泪磷腺望祸窜毋玲照伟捅妒靴瓢雌唇埂轴磨惟泽潜稽击躯鬼至狈摹顽敝洋徐跨午孵朽厚渠凋屋漂都紧咒断肌崩便鞠怯恶狭凹巢恃因啄搬绦滦悉轻庆洒畜赊欢落卷护祥厕墒拜搅最皑铜华纬时娟哟情占荐干挞昨悲淆峭予纱美梁博聚

4、篮紊曳胎暴寿垮堵糙棱2018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汇总第1章 人力资源规划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都属于其研究的对象。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在外延上是不等的,从逻辑上说,组织理论应该包括组织设计理论。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把环境、战略、技术、规模、人员等问题作为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加以研究.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5、2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刚性;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是从行为科学中分离出来,主要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它即吸收了以前各种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又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多选)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机构)、机构(部门划分)和规章(管理行为和规范)。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

6、究。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现代组织设计理论属于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动态组织设计理论是静态组织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包容关系。(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5个)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主要的措施有:(多选)(1)实行系统管

7、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优点: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分权优点: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合理分权有利于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决策,也有利于上层领导摆脱日常

8、事务,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没有绝对的集权,也没有绝对的分权。企业在确定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时,主要应考虑的因素有:(多选)A、企业规模的大小B、企业生产技术特点C、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D、单位的管理水平E、人员素质的要求等。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外部环境和企业任务发生变化时,能够继续有序地正常运转(稳定)。同时又要保证组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如何稳定:建立明确的A、指挥系统、责权关系;B、规章制度;C:有较好适应性的组织形式和措施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一)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是美国、日本一些大公司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事业部制基础

9、是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织织结构模式。首先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然后将提供产品(服务)的种类相近、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或顾客对象相同的事业部组合在一起形成超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二)矩陈制亦称规划目标结构、非长期固定性或项目性组织结构。这是一种横、纵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实际各个小组处在双重领导下,一方面是成员本身所在机构行政首长的领导,另一方面是受专门项目小组管理者的领导。(临时组建、具有双

10、道命令系统)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点:1、将企业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配合,及时解决问题;2、提高组织的灵话性,可以随时组建、重建和解散团队,能在不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3、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使员工有机会学到更多技能;4、能较好的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的、跨部门的执行变行不再困难;5、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组织结构形式,对高层而言,又是一种有效的分权工具;6、由于项目成员享有较高的决策权,因而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水平以及组织对团队成员的激励水平较

11、高。(三) 多维立体组织结构是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它把矩阵组织结构形式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了产品、地区与职能参谋机构形成了三类主要的管理组织机构系统。一是 按产品划分事业部,即利润中心;二是 按职能划分专业参谋机构,即专业成本中心;三是 按地区划分管理机构,即地区利润中心。这种组织结构模式把产品事业部经理、地区经理和总公司专业职能参谋部门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由三方代表共同组成产品事业委员会,对各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领导。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多维立体组织结构主要优点:1、能够使产品事业部、地区事业部与专业职能参谋部门三方面都能

12、从整个组织的全局考虑问题,从而减少部门间的摩擦、互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2、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3、在分权的基础上,能够确保职能目标的实现;4、使人力资源在多种产品线之间灵活共享;5、能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进行复杂决策的需要;6、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多维立体组织结构主要缺点:1、员工面临三重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2、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训练,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等多种专业技能;3、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必须付出很大努力实现权力的平衡;4、需要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案,从而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决策效率。(四)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拟分

13、权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生产经营活动连续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把企业分成许多“组织单位”, 使每一单位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实现“模拟”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以调动其生产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改善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的组织结构。三个基本特征:1、只有总公司才是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总公司下的各专业分公司是“模拟”的经济实体;2、只有总公司的总经理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也只有总公司才有企业法人资格;3、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它兼有直线直能制与事业部制的主要特征。模拟分权组织结构主要优点:1、适用范围广,但不适用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连性很强的大型联合企业;2、有利于深化国有企业内

14、部改革,加速老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3、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分厂或车间生产经营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利于使责、权、利相结合,强化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三、部门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一)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的最大优点是 A、具有明确性和 B、高度稳定性。但这种结构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往往只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的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适用规模较大或外部环境复杂多

15、变。 这种结构模式的适用范围较小。(二)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事业部制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优点:A、能了解自己的任务,B、稳定性,C、适应性。缺点:A、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B、管理费用较多。当一个大型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面有紧密联系时,模拟分权结构模式比较适用,但其明确性不强,实际工作中也不易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三)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从本质上说,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实用性较差

16、。四、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3步)(一)组织结构诊断(4分析)1组织结构调查 (现状分析)本阶段要对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掌握资料和情况。系统地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有:A、工作岗位说明书。B、组织体系图。C、管理业务流程图。它主要包括:业务程序,业务岗位,信息传递,岗位责任制,借助上述各类资料,能系统地了解组织结构的现状及问题,但这些资料反映的只是正式组织关系,而未反映非正式组织关系,很难完全反映结构运行中的特殊情况,如人员之间的扯皮、摩擦等。必须把“死”的资料同“活”的情况相结合,采用深入的个别访问、印发组织问卷等方法,搜集各种情况、意见和建议。2.组织结构分析(职能分

17、析)通过分析研究,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组织结构分析主要有三方面:(1)职能的变化(2)关键性职能置于中心地位。(3)职能的性质及类别。通过分析职能的性质和类别,要使成果性职能的位置,配置在非成果性职能之上。3组织决策分析在分析决策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4)决策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变革的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点:(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3)员工士气低落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1)改良式变革。

18、(2)爆破式变革。(重大的以至根本性变革)(3)计划式变革。(系统研究,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比较理想)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为保证顺序,采取措施:(1) 让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其充分认知必要性与责任感;(2) 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业务知识与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 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A、失去工作安全感B、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相应措施:A、让员工参与B、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

19、训计划C、大胆起用新人(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组织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变革实施者,修正变革方案,并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五、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一)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第一步结构分化,第二步结构整合。结构整合主要解决:A、分散倾向 B、相互间协调(二)新建企业的结构整合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图表来进行。由于这是在企业组织结构实际起作用之前进行的,因此,难免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这个整合的结果是否合理,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三)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20、:(多选)A、各部门问经常出现冲突。B、存在过多的委员会C、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D、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制度化管理变成了人性化管理)如果现象不是十分明显或不很严重,仅作局部调整,重点放在协调措施的改进上。如果现象非常严重,则应重新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再作整合。(四)企业结构整合的过程(多选)A、拟定目标阶段。它是整分合中“整”的阶段。B、规划阶段。组织规划主要是通过各种程序重新建立目标,C、互动阶段。这是执行规划的阶段。D、控制阶段。即当组织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人不合作的倾向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目

21、标和规划的最终实现。六、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应用实例结论:1、任何一个整合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2、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3、需要有一个过渡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注意事项】对组织结构变革方案1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2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3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七、决定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每个工作岗位都存在于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置的组织系统结构的构架之内,工作岗位是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即是整理组织系统运行的支撑点,又是分系统或分支系统下的子系统。工作岗位作为子功能单元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相关技术状

22、态,从事劳动活动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影响;(2)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状况;(3)服务、加工的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4)本部门对岗位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主管对本岗位工作的分配指派,以及领导行为的影响;(5)本岗不同时段不同经历任职者思想意识、主观判断、个人意志等,对岗位工作任务和目标所产生的反作用;(6)企业生产业务系统的决策,对岗位工作目标和活动的定位与调整的影响;(7)工业工程师、劳动定额师等职能性技术专家对岗位设计的影响;(8)软环境条件的影响。八、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九、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1、岗位工作扩大化与

23、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2)工作丰富化A.任务的多样化B.明确任务的意义C.任务的整体性D.赋予必要的自主权E.注重信息的沟通与反馈2、岗位工作的满负荷3、岗位的工时工作制4、劳动环境的优化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A.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a.工作地的组织;b.照明与色彩;c.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B.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十、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岗位设计应满足:1、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2、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出的需要;3、劳动者在安全、健康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十一、 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1)程序分析;A作业程序图B流程图C

24、线图D人一机程序图E多作业程序图F操作人程序图(2)动作研究A人体的利用B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C工作和设备的设计2、现代工效学的方法3、其它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的功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十二、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一)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方法1、岗位宽度扩大法A.延长加工周期B.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C.包干负责2、岗位深度扩大法A.岗位工作纵向调整B.充实快岗位工作内容C.岗位工作连贯设计D.岗位工作轮换设计E.岗位工作矩阵设计十三、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企业的各类人员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活动,它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

25、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及供需综合平衡三项工作。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是: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信息有:企业自身的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这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规划的效果和成败,也是整个人员规划中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环节。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

26、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协调平衡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人力资源供需预测则是为这一活动服务的。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人员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应对其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评估,并重视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规划,使其更切合实际,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人员规划进行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人员规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它既可以对人员规划做出恰当的反馈,也可以测算人员规划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在评估人员规划时,企业要注意,规划应当反映组织内部目标或外部目标的变化,必须明确有什么部门或人员承担了相应责任;为保证有效地完成计划,规划应有适当的弹性,给予执

27、行人员一定的独立决策权;最后,应当考虑人员规划与其他经营计划的相关性。十四、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一)人员配置计划企业的人员配置计划要根据A、企业的发展战略B、结合企业的工作岗位分析所制作的工作说明书和企业人力资源盘点的情况来编制。人员配置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A、企业每个岗位的人员数量B、人员的职务变动情况C、职务空缺数量以及相应的填补办法等。(二)人员需求计划预测人员需求是整个人员规划中最困难、最重要的部分。人员需求预测计划的形成必须参考人员配置计划。(三)人员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主要包括人员招聘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和人员内部调动计划等。(四)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包括

28、两种类型:一是为了实现提升而进行的培训,二是为了弥补现有生产技术的不足而进行的培训,如招聘进来的员工接受的岗位技能培训等。(五)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人力资源活动需要相应的费用,人员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六)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动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七)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十五、人力资源预测的内涵(一)预测预测是计划的基础,是对未来状况做出估计的专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于通过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规律性。(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是估

29、算组织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组合,它是公司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前提,其直接依据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是指企业根据既定的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的分析预测。(四)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员规划的关系(多选)A、从组织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符合其特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B、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利益(个人与组织匹配)C、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十六、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一)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总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从企业经济发

30、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对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的科学分析和预测。(二)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 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主要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的自然消耗(如自然减员)和自然流动(如专业转移、变动而引起的人力资源变动)企业人力资源增量主要是指,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行业调整等发展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源上的新的需求。(三)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可以保证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较好的人力资源结构的最佳组合,以避免出现不同层次人力资源组织的不配套,或结构及比例失调等状况。(四)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对企业特种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企业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与方法,加快开发和培养特殊人才

31、资源,使企业人力资源在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十七、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多选)A、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现实生活中的组织都是动态组织,而非静态组织。B、提高组织的竞争力。进行人力资源预测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能力,完善组织的战略目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C、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预测能引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十八、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多选)A、环境可能与预期的情况不同

32、B、企业内部的抵制C、预测的代价高昂D、知识水平的限制五、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1、顾客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或者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员工的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十九、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 4步)一、准备阶段(一)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由几几方面组成(多选)A、总体经济发展 B、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 C、建立预测模型与评估 (从宏观微观)(二)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1SWOT分析法优劣势分析与竞争对手的比

33、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2竞争五要素分析法(五力模型)企业要进行以下五项分析(多选):A、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B、对竞争策略的分析C、对自己产品替代品的分析D、对顾客群的分析E、对供应商的分析(三)岗位分类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的分类(基本生产工、装配试验工、维修操作工、检验工、辅助工)2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分类(机动平台技术、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工程设计、检验计量与检验、服务性技术人员)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运作、保障管理、社会化服务管理)(四)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初步处理)1数据的采集一般而言

34、,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查阅资料、实地调研两种,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设计相应的调查表。二、预测阶段(预测的程序,企业进行需求预测的步骤 简答)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4(-)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的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得到)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

35、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核算计划期内企业各部门人员的需要量,应根据各部门的特点,按照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企业的生产性部门是根据生产任务总量和劳动生产率、计划劳动定额以及有关定员标准来确定人员的需要量。在现实的操作中,企业应对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力资源需求分别进行预测与分析。二十、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事物内部变量问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称为函数关系;另一类是变量间的不确定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实际上是预测学的一部分,它遵循预测学

36、的原理。在预测学中,一般应用以下原理:(多选)A、惯性原理 B、相关性原 C、相似性原理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见教材图表)三、对象指标与依据指标(一)对象指标对象指标是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也可以是结构需求预测指标。(二)依据指标企业内部的相关指标依据指标也就是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3种(一)经验预测法经验预测法可以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最好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先上下;再下上。最后,由人事部门汇总确定全公司的用人需求,形成员工需求预测,交由公司经理审批。(二)描述法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三)德尔菲

37、法 背对背专家法、主观判断法、反复多次、匿名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它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德尔菲法的工作步骤一般分四轮进行。1第一轮: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专家来源广泛在预测过程中,主持预测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到以下两点:A、向专家说明预测对组织的重要性,以取得他们对这种预测方法的理解和支持B、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2第二轮: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问题一般以25个为宜),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A、所提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简单B、不问人员需求的总体绝对数量,而问变动数量增减C、对于专家的

38、预测结果也不要求精确,但是要专家们说明对所做预测的肯定程度。3第三轮: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的意见。4 第四轮: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这种方法适合于对人力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五、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10种(一)转换比率法人力资源预测中的转换比率法是:首先根据企业生产任务(或业务量)估计组织所需要的一线生产人员(或业务员)的数量,然后根据这一数量来估计秘书、财务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辅助人员的数量。转换比率法的目的是将企业的业务量转换为对人员的需求,这是一种适合于短期需求预测的方法。转换比率法假定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这种预测方法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进行估计时需要对计划期

39、的业务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和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精确的估计二是这种预测方法只考虑了员工需求的总量,没考虑结构。(二)人员比率法采用人员比率法时,首先应计算出企业历史上关键业务指标,然后根据可预见的变量计算出所需的各类人员数量。其应用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三)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又称为时间序列法,即从过去延伸将来。趋势外推法通常仅涉及有关人力资源问题中能够数量化的方向或那部分内容。其预测的可靠性,与历史的和现在的资料时间长短,以及外推时间的长短密切有关。(四)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就是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

40、因果法。(五)经济计量模型法经济计量模型法是先将公司的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此模型及主要因素变量,来预测公司的员工需求。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一般只在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大公司里采用。趋势外推法和回归分析法本质上都是经济计量模型法,不同的是:A、趋势外推法最简单,其自变量只有一个,即时间变量。B、回归分析法也比较简单,不考虑不同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C、经济计量模型法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且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六)灰色预测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的本质也是经济计量模型法,不同的是,经济计量模型法对数据的完整性有很高的要求,而灰色预测模型法能对既含有已知信

41、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法特点:灰色过程中的数据随机性强,杂乱无章,但是有序有界,即过程中的数据集合隐含潜在规律。运用灰色系统进行预测的算法比较复杂,需运用专门的软件进行计算。(七)生产模型法生产模型法是根据企业的产出水平和资本总额来进行预测,它主要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八)马尔可夫分析法马尔可夫分析法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观察历年企业内部人数的变化,找出组织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九)定员定额分析法5种方法 多选A、工作定额分析法 B、岗位定员法C、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 D、劳动效率定员法E、比例定员法(十)计算机模拟法计算机模拟法是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诸方法中最为复杂的

42、一种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应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预测。【注意事项】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注意事项:1转换比率法和数学模型法都是以现存的或者过去的组织业务量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都适合于预测具有共同特征的员工的需求。这种预测方法的精确性有赖于:A、两者之间关系的强度B、这种关系提炼方法的精确性C、在将来继续保持的程度。(持续性)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都是以函数关系不变作为前提,但是,这经常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需要用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修正。(1)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决策或进入新市场的决策会影响到对新进人员和企业现有人员的能力等特征的需要,这时只有数量分析是不

43、够的。(2)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会减少对人员的需求,这是数量分析中难以反映的。(3)企业在未来能够支配的财务资源不仅会制约新进员工的数量,也会制约新进员工的质量,因为财务资源制约着员工的薪资水平。二十一、A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一)趋势外推法1.趋势外推法:利用惯性原理,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1)定性分析2)函数拟合3)模型筛选(二)回归分析法(三)运用灰色预测理论进行预测(四)利用模型进行预测二十二、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一)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1、定性分析2、采用劳动效率定员法进行预测要会算要计算某个工种定员人数,通常利用以下公式进行核算:(1)定额完成率=实际

44、完成定额工时总数实作工时总数(2)实作工时总数=制度工时总数一缺勤工时总数一非生产工时总数一停工工时总数+加班加点工时总数或者=制度工时总数工时利用率+加班加点工时总数(3)工时利用率=作业率出勤率(4)出勤率=出勤工时制度工时(5)作业率=实作工时出勤工时二十三、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预测一、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结构预测对专门技能人员而言,在企业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工种的员工人数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1、相关分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表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2、回归分析:以基本生产工人数为自变量,工人数为变量建立四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预测对经营管理人员而言,若没有

45、发生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其人员数量与基层人员呈稳定的比例关系;若生产技术、销售技巧等没有发生重大变革,其人员分类结构较为稳定;若社会的文化水平提高速度较平稳,其人员学历结构较为稳定;若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节奏保持稳定,则其人员的年龄结构较为稳定。二十四、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企业人员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两种一、内部供给预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必须考虑下述因素:A、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B、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C、跳槽(辞职、解聘)等。二、外部供给预测1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多选A、地域性因素B、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C、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D、社会就业意识

46、和择业心理偏好E、严格的户籍制度2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1)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2)复员转业军人(3)失业人员、流动人员 预测比较困难(4)其他组织在职人员。【能力要求】一、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 现1+内3+外1+汇总1简答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6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二、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一)人力资源信息库人力资源信息库是计算机运用于企业人事管理的产物,它是通过计算机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