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0506 上传时间:2021-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雀》课时教学设计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灰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2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三、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三)检查自学。1

2、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桦”字应该读hu4,学生会误读为hu2,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本课共有6个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3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郊”左边是“交”,右边是“阝”,合起来是“郊”。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后一笔“捺”要写成点。“坚”字是上下结构,右上方是个“又”字,不要写成“”等。也可采用辨析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例

3、:郊()渣()坚()效()楂()竖()(三)理解词语。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2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本课的生字、词大多属于表示处所或事物名称以及动态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易于理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中确有较为抽象难懂的词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比如:“果然”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确实、真的意思。在理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含有“果然”一词的原句读一读,然后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讨论,“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中为

4、什么用“果然”一词?学生读上下文可以知道因为小男孩两次说“一定会飞回来的。”一次是肯定地说,后一次是坚定地说。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灰雀的方向,并有把握让灰雀再次回到这里。第二天列宁真的在白桦树的枝头再次见到灰雀,这恰恰印证了小男孩说的话是真的,确实他做到了让灰雀再飞回来。所以这里用“果然”一词恰到好处。4教师出示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检查预习情况。5检查词语认读的情况后,教师可再次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内容。(四)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二)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

5、,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1让学生齐读课题。2教师提问题,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初读课文,你知道本文写的是谁和谁的事情吗?这时教师可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列宁和男孩。(2)初次见到题目你们有哪些疑问?教师以此来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这时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灰雀是什么样儿的?”“谁喜欢灰雀?”“怎样喜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二)围绕学生质疑,抓住重点开展教学。1灰雀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2教师指名读所画出的句子。3出示重点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1)指名读句子。(2)

6、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两句话中你怎么看出它们惹人喜爱?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外形色彩艳丽,胸脯是粉红的和深红的。它们“欢蹦乱跳”,动态活泼可爱。在枝头唱歌,说明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所以这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3)让学生把灰雀可爱的样子读出来。教师可采用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三)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下文。“正因为灰雀这样美丽,又这样活泼可爱,所以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这时教师让学生听老师读一段话,想一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1教师读重点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7、讨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这三个词语来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的情感。从“经常”一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爱护。2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四)让学生小声读2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列宁非常喜欢灰雀?1指名回答问题后出示重点句:“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让学生讨论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教师用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在“树林中找遍了”这一点体会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以后那种焦虑、担心和惋惜的心情。2让学生从课文310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宁和小男孩有几次对话?(1)让学生用伸手指示意的方法回答。(2)指名读各

8、次对话。(五)逐段阅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次对话。1指名读第一次对话。2这时列宁的心情怎样?应该怎样朗读?3再次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出列宁着急的心情。4然后让学生评议。5男孩怎样回答列宁的话?当你读到小男孩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以此启发学生围绕重点句质疑思考展开讨论。6在学生质疑后教师可出示三种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判断是真是假。(1)没看见。(2)我没看见。(3)没看见,我没看见。经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前两种回答的句式语气是肯定的,第三种是文中原句。小男孩两次强调没看见,用这种语气反复说,表面看似真实则虚假,明显是在为自己推托。这就暴露出小男孩在说没看见时内心是慌乱的。7再次指名读这段对话,

9、要求学生把男孩心虚、慌乱的心情读出来。(六)读第二次对话,想一想列宁说了什么?他此时心情怎样?1指名读列宁说的话。要求学生把列宁焦虑、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来。2讨论:列宁此时担心什么?小男孩这时说话了没有?他为什么不敢讲话了?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小男孩这时不敢讲话了,是因为他怕列宁知道他把灰雀抓走了。明知不对却又没有勇气说出来,内心很矛盾。(七)教师让学生依照学习前两次对话的思路自己学习三、四次对话。1出示问题:2让学生读问题后,自读对话,同学之间讨论。3在学生自己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回答讨论第三次对话的结果。4讨论第四次对话。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小男孩回答列宁的话中悟出是小男孩抓

10、走了灰雀,而且他已下决心改正错误,要把灰雀放回来。列宁的一句追问“会飞回来?”虽是问话,但充满希望,既是希望马上见到灰雀,又希望抓走灰雀的人能认识到错误及时纠正把它放回来。这时列宁的心情是急切的,“一定会飞回来!”小男孩最后的回答是坚定的,表明小男孩已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改正错误。5指名读男孩的话。文中小男孩在与列宁的对话中三次提到“会飞回来!”但标点不同,语气自然也不相同,要注意提示学生朗读中区别语气,读出情感。6读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带走?讨论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小男孩带走灰雀也是出于对灰雀的喜爱之情。7让学生分角色读第四次对话。(八)第二天列宁再次来到白桦树下结

11、果如何呢?1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回答问题。2让学生讨论小男孩这时为什么“低着头”,说明了什么?经过讨论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错了,感到惭愧。3这时列宁微笑着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微笑着呢?文中列宁“微笑着说”有两层含义:(1)灰雀又飞回来了,列宁看见后心里很高兴。(2)列宁知道小男孩用行动改正了错误更喜欢他了,心里更加高兴,所以是微笑着说。4这时小男孩会对灰雀说什么呢?教师可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小男孩会对灰雀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该把你带走,请你原谅。”也许会说:“灰雀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你应该是属于大家的。”5这时老师可出示填空练习:小男孩()对灰雀说:“对不起灰雀,我不该把你带走,请原谅。”让学生思考小男孩怎样对灰雀说。出示这样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态,并会运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惭愧、不好意思。6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男孩对列宁说什么?7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可再次出示填空练习。小男孩()对列宁说:“列宁同志,是您教育了我,谢谢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小男孩是怎样对列宁说的,要把小男孩改正错误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如:真诚地说,真心真意地说等等。8教师小结。经过这样的讨论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通过这件事情,小男孩受到了教育,列宁也更加喜欢小男孩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