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5632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

2、的临床科室。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

3、元、疼痛康复单元等)。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十条 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评定工具的同时,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以配备康复测评系统;并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熏蒸(洗)设备、低频治疗设备、电针治疗设备、微波治疗设备

4、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水平的设备,有条件可配备手功能治疗设备、运动训练器等设备。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各种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医生在掌握中医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应接受1年以上的康复医学专业培养,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建立康复理念。中医类别住院

5、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与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能分析康复评定结果并用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能掌握康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开具相应的康复治疗处方。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熟悉中医特色疗法,对康复科常见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对常见的疑难病与难治性功能障碍形成系统的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能够及时发现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中医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康复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疑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

6、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并能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行临床科研设计,领导下级医师进行康复医学科的科研工作发展。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康复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康复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常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并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1)及康复科常用技术(见附件2)。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康复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

7、项以上中医康复科专病的诊疗专长。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重病症的诊疗技术方法,掌握国内外康复学新进展。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师应系统接受康复治疗技能的培训,具备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在医师指导下,负责具体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第十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应有从事康复相关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第十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可建立学

8、术带头人制度。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康复相关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康复特色的传承和创新,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和实施。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康复科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康复理论素养、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康复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第十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

9、师带徒、名医讲堂、名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在护理人员培训中,要注重专科特色,培养符合科室需要的专科护理人才结构队伍。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应熟悉康复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康复科常见病与不同功能障碍的基本护理和方法。应经过康复科规范化培训合格,掌握本科疾病常用护理技术;基本了解康复科特色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是康复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

10、人,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以上康复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康复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要积极应用中医康复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康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非药物疗法)应用、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中药辨证使用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院的级别和功能提供

11、康复医疗服务,以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为重点,与其他临床科室建立密切的团队工作模式,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作好准备。中医医院康复科诊治疾病以脑病、骨骼肌肉系统疾、老年病为主,具备相应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诊治能力。二级医院应能对科室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工作。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建设专病门诊,并能开展康复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开展相关临床科研工作。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采取适应技术开展以下康复诊疗活动:疾病诊断与康复评定:包括疾病的中西医诊断、运

12、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手功能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基础治疗:针对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临床问题,由康复医师实施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在康复医师的组织下,由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等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专业技术服务。包括:针法、灸法、传统手法、传统功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

13、临床疗效。第二十八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疗,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康复诊疗的指导作用。及时开展病例讨论,重视传统功法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第二十九条 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康复理论、技术方法、康复用具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五、环境形象第三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第三十一条 中医医院康复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区域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传统康复疗法、运动疗法、物理治疗

14、、作业疗法等区域。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康复预防和改善功能障碍的理念,介绍康复技术和家居环境改良方法,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及时调整。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摆放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模型,悬挂经络、穴位等相关知识的挂图等,设立康复预防常识宣传栏,开设橱窗、展柜、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六、附则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第三十五条中西医结合医院

15、、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康复防治疾病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第三十六条民族医医院康复科建设和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第三十七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中医医院康复科常用方剂目录1.麻黄汤(伤寒论) 2.大青龙汤 (伤寒论)3.小青龙汤(伤寒论)4.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三仁汤(温病条辨)6.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桂枝汤(伤寒论)10.大承气汤(伤寒论)11.五仁丸(世医得效方)12.十枣汤(伤寒论)13.小柴胡汤(伤

16、寒论)14.四逆散(伤寒论)15.白虎汤(伤寒论)1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17.左金丸(丹溪心法)1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19.六一散(伤寒直格)20.苓桂甘露饮(宣明论方)21.四逆汤(伤寒论)22.四君子汤(圣济总录)23.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4.生脉散(医学启源)25.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27.四神丸(内科摘要)28.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29.四磨汤(济生方)30.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31.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32.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33.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34.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35.四妙丸(成方

17、便读)36.二妙散(丹溪心法)37.五苓散(伤寒论)38.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39.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40.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41.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42.五皮散(华氏中藏经)43.金铃子散(圣惠方)44.独参汤(景岳全书)45.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46.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47.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48.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49.清营汤(温病条辨)50.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51.犀角地黄汤(千金方)52.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53.八珍汤(正体类要)54.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55.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6.大活络丹(圣济总录)57.大补阴丸(丹

18、溪心法)58.归脾汤(济生方)59.左归丸(景岳全书)60.右归丸(景岳全书)6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62.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63.十灰散(十药神书)64.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65.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66.玉屏风散(医方类聚)67.炙甘草汤(伤寒论)68.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69.酸枣仁汤(金匮要略)70.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71.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72.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74.保和丸(丹溪心法) 75.越鞠丸(丹溪心法)76.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77.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8.定喘汤(摄生众妙方)79.补阳还

19、五汤(医林改错)80.小蓟饮子(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81.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牵正散(杨氏家藏方)83.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84.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85.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86.大定风珠(温病条辨)87.增液汤(温病条辨)8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9.三仁汤(温病条辨)90.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91.真武汤(伤寒论)92.乌头汤(医学心悟)93.小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94.小建中汤(伤寒论)95.理中丸(伤寒论)96.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97.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8.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99.缩泉丸(魏氏家藏方)10

20、0.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附件中医医院康复科常用技术目录针刺、手法、中药熏洗(熏蒸)、药浴、中药蜡疗、中药热熨、中药药透、微波、超短波、超声波、中频、低频、磁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矫形器制作与训练、灸疗、刮痧疗法、拔罐疗法、腧穴药物敷贴、针刀、膏摩、穴位注射、牵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传统功法、埋线、刺络放血、中药内服。 the needs of future rehabilitation centre. facilitates futur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wide voice communications, reducing

21、 costs due to expan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ecial nature of public hospital, from a security point of view,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centr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roject system and Internet construction independently. to protect data within medical rehabilitation center from influence

22、 of external network, ensure safe and reliable medical information. Intranet for the hospitals internal network and not the hospital external link external network and an external network and data Association, two independent sets of network equipment. Medical network to four-room for 2 large Gigabit switches at the core, double-machi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