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08949 上传时间:2021-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易被忽视的细节及其反思安阳县韩陵乡东大佛小学 李海燕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通过许多鲜活的经营案例向读者表明: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全局的失败;只有细节的精致,才有整体的精彩。企业经营如此,课堂教学亦然,课堂的精彩常常源于细节的精彩,老师的出色往往体现在细节处理能力的出色。任何事物和工作流程都是由若干细节构成,要想将一个产品或者一件事情尽量做到完美,就不得不关注操作的细节。然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看似与知识能力学习无关的教学细节常常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因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教育效应,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反思。一、正式上课不准时,延误教

2、学的有效时间。据观察,老师上课不准时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一种情形是,预备铃响老师还在办公室预备,正式上课铃声响起时,老师才准时从办公室起身出发,匆匆走向课室,等到正式开始上课,已经过了上课时间一两分钟,准时出发而延迟上课。如果定量来考察,推迟短短的一两分钟,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似乎无关紧要。但定性来分析,这反应出老师的时间观念不强,哪怕只是迟进教室一秒钟,也是标准的迟到行为。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这种小小的迟到成为习惯,它不仅会大大削弱教师的教育威性,还会给学生造成负面的示范效应,不利于学生惜时观念的形成与守时习惯的养成。另一种种情形是,上课铃响时老师按时走进课室,喊完了“上课”,“同学们好!”,接下来

3、不是开始上课,而是忙着打开电脑,启动多媒体设备,调试音响,打开课件,等一切准备就绪,已经过了上课时间好几分钟,万一电脑或者多媒体设备出现点问题,就会花费更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整堂课都无法正常进行。如果说第一种情形是显性迟到的话,那么第二种情形就可以称之为隐形迟到,同样反映出老师的时间观念不强,因为,上课铃响后就应当正式上课,教学设备的开机和调试应该在课前完成而不是铃响后进行。而且,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逐渐普及,后一种情形尤其需要提醒老师们的注意。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迅先生的表述更为严厉:“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耽误全班几十位同学宝贵的上课时间就更加非同小可。所以,准

4、时上课,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细节,更关系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师言传身教的信度,不可等闲视之。二、上课仪式不认真,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按照惯例,老师正式上课前有一个简短的问候仪式,老师宣布“上课”,学生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学生落座,正式上课。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振作精神,迅速进入上课状态;二是稳定秩序,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看似无关紧要的教学小节,却常常关系到课堂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认真对待,可以使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精神振作;马虎应付,可能使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状态散漫。据观察,不少老师根本没有把上课仪式当回事,并不认真对待,常常草率了事,具体情形如下:老师喊

5、完“上课”之后,学生起立反应迟缓,有的拖拖拉拉,有的嘻嘻哈哈,有的心不在焉,还有的在做小动作,老师却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学生问候“老师好”参差不齐,老师回礼“同学们好。”有气无力。仪式完毕,课室里还闹哄哄的,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集中,老师就直奔主题,匆匆开始讲课。结果是,开头没开好,整堂课都会显得很被动,学生难以入静,注意力难以集中,任凭老师口干舌燥,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且,上课仪式不认真,不仅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还会滋长学生不良习惯;不仅起不到维持秩序、集中注意的积极作用,而且纵容了学生随意讲话、不讲礼貌的不良习惯。虽是小节,把握得好与不好,其教育效果相去甚远,不能不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三、老师

6、教态不亲切,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积极的情绪可以照亮别人的心田,消极的情绪则会给人的心理投下阴影。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直接面对几十位学生,其情绪状态影响的就不只是一两个人,而是广泛地、独占性地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生,因而,老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关键。可是,不知是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心中郁闷,还是因为担心管不住学生,心里紧张,有的老师一走进教室就板起面孔,神情严肃、面色阴沉,整堂课见不到一丝笑容。结果是,学生情绪受压抑,师生之间难沟通,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令人担忧的是,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不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

7、性,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很难想象,一个经常面色阴沉、不苟言笑的老师会让学生感觉是可亲的。须知,情感需要情感来带动,态度需要态度来影响,没有老师的教学激情就难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精神面貌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不一样。新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作为教师,不管心中有多少烦恼,不管学生有多么调皮,除非万不得已,只要走进教室、面对学生,就有必要振作精神、面带笑容,只有给学生以阳光,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四、提问学生不关注,缺少教学的人文关怀。新课程标准主张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

8、学过程中,问题引领、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就取代了知识灌输、单项传递的传统模式。然而,同样是课堂提问,有的老师就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解答欲望,学生踊跃发言,师生互动和谐;有的老师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启而不发,师生一热一冷。究其原因,除了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是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外,还与老师提问的语气和方式有关。有的老师提问学生发言时居高临下,惯用第三人称“请那位同学回答”、“请三号说说”,指示虽然明确,但见物不见人,缺少人文关怀。这种提问方式会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一种对老师的疏离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最关注自己的姓名,如果老师提问时能够叫出学生的姓名,让学生有一种受重

9、视的感觉,就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很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记不住学生的姓名,最好的办法就是轻轻走近学生,先用手势、眼神示意,然后用第二人称“请你说说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其参与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显著增强。还有一种情形是,老师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眼睛不注视学生,学生回答正确不表扬,回答错误不安慰,回答不上不提示,回答积极不鼓励,有时甚至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忘记及时示意学生坐下,这样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在人际关系方面,尊重和关注是有效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前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同样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关注的基础之上,并且,这种良好

10、师生关系的建立主导权在老师,只要老师转变一下提问的方式,多点感情投入,多些对学生的关注,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改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工作很负责、教学很敬业,可是学生对其悦纳程度总是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对某些重要的教学细节的忽视。西方有句谚语叫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实际上,对一名老师而言,最能反应教学艺术的就是对教学细节的充分关注,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也在于对教学细节的灵活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艺术就是把握细节的艺术。因而,老师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就不能不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就有必要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上多一些留意、多一些钻研、多下点功夫、多想点办法。如此,师生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才会越来越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