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眼解剖.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22196 上传时间:2021-03-12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1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选)眼解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推荐精选)眼解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推荐精选)眼解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推荐精选)眼解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推荐精选)眼解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精选)眼解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眼解剖.ppt(1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眼的解剖和生理,1,眼即视器visual organ,包括眼球、附属器及视路构成 眼球:眼球壁和内容物 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视路:视神经 、视交叉、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枕叶 皮质.,2,眼球,似球形,前后径24mm. 突出度12-14mm.两眼2mm.两眼轴成角68。 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矢状切,3,眼球壁和内容物,4,一、 眼球壁,眼球壁,纤维膜(外层),葡萄膜(中层),视网膜(内层),角膜:前1/6,角巩膜缘,巩膜:后5/6,虹膜,睫状体,脉络膜,5,眼球壁(一) 外膜(纤维膜),角膜cornea 大小及形态:横椭圆形,略前凸,透明。 横径11 .512 mm,中央部厚

2、度0.57mm,周边 可达1mm。 透明,曲度大,有屈光作用,相当于48D屈光度的凸 透镜。,6,7,角膜结构,8,来源外胚层. 5-6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角化.可再生.有泪膜覆盖. 分细胞层和基底膜 神经末梢丰富,上皮细胞层,9,前弹力层: 无细胞的胶原纤维膜. 有神经纤维通道 对机械损伤抵抗力较强,对化学 较弱损伤后不能再生. 功能不明.PRK 与 LASIK,10,最规整,最透明的排列 占9/10. 损伤后由瘢痕组织填补,角膜失去透明性.,角膜基质层,11,随年龄而增厚. 对机械损伤抵抗力差,对化学和病理损害较强.可再生 外伤或病理易发生后弹力层脱离.,角膜后弹力层,12,角膜内皮层: 六

3、角形扁平细胞,随年龄增大,密度降低. 细胞间为缝隙连接,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损伤后依靠邻近 细胞扩 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不再生. 失代偿时可引起大泡性 角膜病变。,13,大约由50万个六边形细胞所组成。(7500个/ 平方毫米),14,成年后趋于稳定,大约以每年平均0.52的速度递减。临床上:平均密度1000个/平方毫米,是内眼手术术后发生角膜失代偿的临界值。,15,角膜,16,角膜生理特点 ()无血管,透明性,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 ()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及角巩膜缘血管网。代谢所需要的氧80%来自空气。 (4)感觉神经丰富:三叉神经的分支支配,痛觉和触

4、觉灵敏,可引起迅速关闭眼睑或流泪等反射机制,起到对眼球的保护作用。 功能:维持眼球的完整及保护、防御和屈光功能 其厚度改变影响眼压和抵抗力.,17,由三叉神经的眼支经 睫状神经角膜。,18,19,睫状充血,20,3.角巩膜缘(limbus): 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由角膜嵌入巩膜。约1mm宽半透明区,前界为前弹力层止端到后弹力层止端。后界为房角内的巩膜突或虹膜根部垂直对应的球表面. (1)角巩膜缘血管网; (2)为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3)为前房角和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 (4)角膜缘干细胞所在。,21,22,23,前房角及其重要结构,24,前房角重要结构,前房角: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之间

5、夹角.是房水排出主要通道. 有前房中胚叶萎缩而来. 内部结构:Schwalbe线、巩膜突小梁网、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近小管组织),25,房角结构,26,Schwalbe 氏线,小梁,睫状体带,虹膜根部,巩膜突,27,28,宽角:可以看到全部房角结构;窄1:房角稍窄,动态下观察睫状体带可增宽或从看不见,到看见睫状体带;窄2:仅能看到巩膜突,动态下看不见睫状体带;窄3:动态下看不见小梁的前半部;窄4:房角极窄,除Schwalb 氏线外其他结构看不见。,29,前房角的功能 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 先天发育萎缩不全,色素堆积,外伤及炎症所致出血,虹膜周边粘连等都会导致房水排出障碍,引起青光眼,30,

6、巩膜(sclera): 乳白色,坚韧,由胶原纤维组成.影响眼压测量.表面被眼球筋膜及球结膜包绕。 厚度:0.3-1mm,后部2/3移行视神经鞘,内1/3呈巩膜筛板网眼,有视神经纤维束穿过. 巩膜上有许多神经血管静脉窦穿过。易扩张.有三叉N支配,敏感. 保护、避光、眼外肌的附着点.,31,32,巩膜组织分层1.分表层、基质层和棕色板。2.由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交叉而成。3.实质层无血管,表层有致密的血管结缔组织.其前部静脉网丰富.4.有三叉N支配,敏感.,33,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色素。又名血管膜、色素膜。从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iris) 呈园盘状膜,

7、中央有圆孔,为瞳孔(pupil),表面有虹膜纹理和隐窝。位于晶状体之前,周边部与睫状体相连接,称虹膜根部。内有司瞳孔大小的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二)葡萄膜(uvea):,34,35,虹膜,36,虹膜的组织学: (1)基质层:,血管神经行走其间.瞳孔缘部环形分布的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 (2)色素上皮层:前后两层.前层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后层在瞳孔缘翻转呈瞳孔领.,37,虹膜局部示意图,38,虹膜生理特点及功能,()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 眼内光线的量,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有丰富的第颅神经纤维网.感觉敏锐,炎症时疼痛剧

8、烈。,39,虹膜炎瞳孔膜闭,40,3.睫状体ciliary body 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脉络膜之间,矢状面呈三角形,与晶状体赤道部之间有纤细的晶状体悬韧带相连。 功能: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和参与调节作用。,41,睫状体,前1/3 肥厚,称为睫状冠,内面有放射状突起,称为睫状突。通过悬韧带与晶状 体相连。血管丰富,分泌房水。,后2/3 扁平,称为睫状体扁平 部,血管少,无重要组 织,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为锯齿缘。内眼手术常用切口,42,睫状体,43,睫状肌,44,睫状小带(悬韧带),晶状体,悬韧带,睫状突,45,睫状体组织学:有内到外 (1)无色素睫状上皮:从虹膜根部延伸来,向锯齿缘延伸与视

9、网膜相连.血-房水屏障. (2)色素上皮:向前与瞳孔开大肌上皮相连,向后视网膜 相连. (3)基质: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 (4)睫状肌(平滑肌):外侧纵行肌,中间放射状肌,内侧环行肌。均起始巩膜突,可分布至小粱网.损伤后可引起眼压变化.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5)睫状体上腔:睫状肌与巩膜之间.,46,3.脉络膜choroid 占中膜后2/3,为柔软薄膜。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生理特点及功能: 有三层(大中小)丰富的血管,占眼球血液总量的90%,70%在毛细血管,有运输营养物质,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尤其黄斑),并调节眼部温度。 “眼球的血库” 含有丰富的黑色素,吸

10、收眼内分散的光线,起到眼球遮光和暗房的作用,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47,脉络膜的组织结构 有外向内 1.脉络膜上腔:睫状后长动脉、后短动脉和神经穿过. 2.大中血管层;面积广大,入口和出口比较狭小,血流减慢.毒素和细菌易沉积.易发炎. 3.毛细血管层:密度高,血流量大.管壁薄,细胞间有孔隙. 4.Bruch膜:随年龄增大而增厚,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邻.,48,49,50,51,神经上皮层 色素上皮层 组成 两者间有潜在间隙. 有前向后分为 盲部:虹膜部、睫状体部 视部:附着于脉络膜内面,为视器的感光部。(俗称人体窗户),由,三、内膜(视网膜)retina 透明膜,有神经外胚叶发育而来,52,视

11、网膜retina及其重要组织结构,黄斑macula lutea:是视觉最敏锐部位 视盘optic disc:视神经纤维汇集,生理盲点. 血管:终末血管无吻合支 生理杯:,53,黄斑区,生后4个月发育完成 仅有视锥cell,视敏度最高. 缺少内从状层内核层神经cell层神经纤维层. 外从状层最厚.,54,视网膜黄斑中心中央凹电镜图像,55,中心凹,凹旁区,凹周区,周围部,中周部,外周部,锯齿缘部,1.中心凹:0.4mm; 2.凹旁区:指中心凹周围0.5mm宽的范围;3.凹周区:指凹旁区外1.5mm宽的区域;4.周围部:指中央视网膜周围宽约1.5mm的区域;5.中周部:在周围部外.宽3mm; 6.

12、外周部:在中周部外颞侧宽910mm.鼻侧宽16mm包括赤道部;7.锯齿缘部:最外边.颞侧宽2mm鼻侧0.70.8mm视细胞很少。,56,视神经盘,57,1 色素上皮层 2 视锥、视杆细胞层 (光感受器细胞层) 3 外界膜 4 外颗粒层 5 外丛状层 6 内颗粒层 7 内丛状层 8 神经节细胞层 9 神经纤维层 10 内界膜,视网膜组织学分层,58,视网膜厚度:1.锯齿缘部约为100微米(um); 2.赤道部150um;3.中心凹部90um。,59,视网膜上视细胞亦称光感受器,分为: 视杆细胞:愈向周边部愈多,至黄斑 中心凹处完全缺如。含视紫质,司暗视觉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含视紫蓝质对

13、红 蓝绿光敏感司明视觉及色觉。 光感受器的组织结构:包括外节、连接绒毛、内节、 体部和突触无部分,60,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血-视网膜屏障; 视色素的再生合成,维持视觉;-夜盲 维持视网膜的贴附; 胞饮和消化光感受器的代谢废物;-老年黄斑变性 创伤和手术后的再生和修复.,61,视网膜的功能: 感光 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神经冲动,由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轴突(视神经)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62,视网膜三级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及其细胞组成,63,视网膜三级神经元组织图片放大,64,65,视网膜血供: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66,视盘的血管供应 视

14、网膜中央动脉视盘表面神经纤维层 睫状后短动脉分支(Zinn-Haller环)筛板和筛板前 其二者间有沟通。,67,秦氏环(视神经动脉环);它是24支或更多的睫状后短动脉,在视神经的鼻侧和颞侧穿进巩膜,于视神经周围的巩膜内互相吻合形成的。,68,视网膜病,69,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出血,70,眼球内容物 有三种透明物质,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屈光间质或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71,视网膜的红光反射,72,1.房水aqueous humor: 睫状突上皮产生,充满前、后房。成分:主要是水,含少量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尿素及无机盐。Hp7.37.5。占眼内容4,动态循环中。

15、 房水的功能: 1、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 2、调节眼内压 3、是重要的屈光介质,73,前房: (anterior chamber)0.2ml 前角膜的后面 后虹膜和瞳孔区 周边前房角 后房(posterior chamber)0.06ml 前虹膜 后晶体及晶体悬韧带 、睫状 体前端。,74,睫状突上皮分泌,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虹膜隐窝,脉络膜上腔,1,1020%,5%,多,房水循环途径:,小梁网,Shlemmen氏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75,房水循环途径,76,房水静脉、房角结构,77,2.晶状体lens: 双凸透镜状,无色透明,具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晶状体纤

16、维外包薄膜,有弹性,称晶状体囊。,78,晶状体纤维由赤道部上皮细胞向前后方伸展、延长而成。新的晶状体纤维不断产生并将旧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79,晶状体纤维,晶状体扫描电镜图象,80,晶状体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1)没有血管及神经,营养来自房水。 ( 2)晶状体囊膜在代谢转运方面起重要作用,当囊膜发生损害或房水 代谢变化时,晶状体将发生混浊而形成白内障。 (3)是重要的屈光介质。 (4)与睫状肌一起产生调节作用。 (5)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6)随年龄增加直径重量 ,核越来越大,弹性下降-老视.,81,白内障,82,玻璃体vitreous body: 位于

17、玻璃体腔内,占眼内容80,约4.5ml,透明胶质体。主要成分为水。 玻璃体腔(vitreous cavity):占球内容积4/5。 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容纳晶状体。其他部位与视网膜及睫状体相贴。 视盘边缘、黄斑中心凹周围、玻璃体基底部(锯齿缘前2mm后4mm)粘连紧密。 玻璃体中部有一光学密度较低的中央管,Cloquet管,为原始玻璃体遗留,胚胎时期有玻璃体血管。,83,(1)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脉络膜, 本身代谢缓慢,无再生能力。 (2)随年龄增长,可发生液化。 (3)是眼球屈光介质之一。 (4)支撑、营养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玻璃体的生理特点及功能:,84,眼球玻璃体腔,85,

18、玻璃体混 浊、液化,86,第二节 视路及瞳孔反射路,一、视路(visual pathway) 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枕叶视中枢。 在视路某部位或某段中发生病变或损 害,可表现为特定的视野异常。,87,视路,88,视神经四个部分: 球内段 眶内段 视神经管段 颅内段,89,双颞侧偏盲-,同侧偏盲-,单眼盲-,视神经: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90,视觉通路,91,二. 瞳孔反射路,1、光反射(Light reflex): 当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叫瞳孔光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直接反射,

19、对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间接光反射。 2、近反射 (near reflex):视近物时 瞳孔缩小+调节+集合,9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93,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第三节、眼附属器的解剖生理,94,睑裂、睑板腺开口 睑缘(前、后唇)、 皮脂腺(zeis腺)及变态汗腺(MOLL腺)、睑板腺。,1.眼睑(eye lids),95,眼睑,96,保护眼球,依赖瞬目运动使泪液湿润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同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胞。,97,皮肤 皮下组织 肌层 睑板 睑结膜,眼睑组织分层,98,眼睑组织学分层: (1)皮肤层:最薄。 (2)皮下组织层:疏松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易水肿。 (3

20、)肌层:(A)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肌纤维呈环形走行,司眼睑闭合。 (B)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上睑提起。起于眶尖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沿眶上壁至眶缘呈扇形分布,止于上睑皮下、睑板上缘和穹窿结膜。 (C)Mulle肌;交感神经支配.使睑裂开大,99,(4)睑板(纤维)层:半月状,为致密的结缔组织,有垂直排列的睑板腺,开口于睑缘,分泌类脂质。 眶隔:睑板向四周延伸的结缔组织膜.将眼眶与眼睑隔开.如若损伤会引起眶脂肪脱出. (5)结膜层: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粘膜。 眼睑的生理功能 :保护,100,眼睑的血管、神经: A. 动脉:分别来自颈外动脉面动脉支及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分支。 睑缘动脉弓:离睑缘

21、3mm处 周围动脉弓:睑板上缘处 B. 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和海绵窦,没有静脉瓣。因此炎症可能蔓延至海绵窦,导致严重后果。 C.淋巴结:上睑内1/3和下内2/3引流颌下淋巴结;其余引流耳前和腮腺淋巴结. 神经支配:运动神经: 面神经和动眼神经 感觉神经:颅神经,101,眼睑的血供,102,眼轮匝肌,103,睑板,104,睑板腺,105,眼睑疾病,106,二、结 膜(conjunctiva):,菲薄、透明的粘膜。 睑结膜 球结膜 穹隆部结膜。 三者围成的囊状间 隙称结膜囊。,107,108,109,110,结膜血管:来自眼睑动脉弓及睫状前 动脉。 眼睑动脉弓-分布于睑结膜,穹隆结 膜和距角膜缘

22、外mm以外的球 结膜处,称结膜后动脉。该血 管充血时称结膜充血。 睫状前动脉-发出分支形成角膜缘血 管网,并分布于球结膜,称结 膜前动脉。该血管充血时称睫 状充血。 有三叉神经支配.,111,112,结膜充血,睫状充血,113,结膜生理功能 分泌腺:杯状细胞-黏液 副泪腺-泪液 共同组成泪膜.保护湿润角膜,114,结膜疾病,115,三、泪器(lacrimal apparatus ),包括泪腺和泪道 .泪腺(lacrimal gland):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开口于外侧上穹隆结膜囊。功能为分泌泪液。 .泪道(lacrimal passages)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116,()泪点

23、:位于上下睑缘内侧乳头状突 起上。 ()泪小管: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 ()泪囊:位于内眦部泪骨的泪囊窝内,上方为盲端,下方与鼻泪管 连接,长约12mm。 ()鼻泪管:位于骨性鼻泪管的管道内,上接泪囊,开口于下鼻道,下端Hasner瓣为胚胎期的残 物,出生后即萎缩。,117,泪液排泌的途径: 泪腺分泌泪液 结膜囊 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下鼻道 泪液的功能: (1)湿润结膜和角膜,维护其生理功能。 (2)杀菌,预防感染的作用。 (3)冲洗和稀释有害物质。,118,泪器及泪道,119,泪器,120,慢性泪囊炎,121,四、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每眼有条,

24、即条直肌和条斜肌 直肌:分别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均起自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分别附着于距角膜缘后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斜肌:上斜肌起自总腱环旁,附着于眼球外上赤道部后巩膜上。 下斜肌起自眼眶下壁前内侧,附着于赤道部后外侧的巩膜上,122,眼肌及附着点,123,眼外肌的功能: 司眼球运动。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 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 上斜肌内旋外转、下转 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内直肌内转 外直肌外转 神经支配:外直肌外展神经 上斜肌滑车神经 其他肌肉动眼神经,124,上直肌运动示意图,125,上直肌运动,126,上斜肌运动示意图,127,上斜肌运动,128,上斜肌、上

25、直肌,129,眼肌病(斜视),130,五眼眶(orbit),眼眶解剖生理特点: 1、骨性空腔:有七块颅骨围成四个壁组成。其中与副鼻窦关系密切。 2、与颅内相通:视神经孔、眶上裂、眶下裂 。眶、颅 病变相互蔓延。 3、眼眶静脉回流途径有三条:1.向后经眼上、下静脉至海面窦2.向前经眼静脉与内眦静脉吻合入颜面血管系统3.向下经眶下裂至翼状静脉丛.,131,眶部静脉无静脉瓣,眼、面部感染病灶处理不当易引起眶内感染和海绵窦炎,危及生命. 4.眼眶神经 (1)视神经 (2)第、 、 、 的第一支、第二支、 (3) 和交感神经. (4)睫状神经节:感觉支;运动支;交感支 5.总腱环 6.血供:眼动脉,13

26、2,上颌骨,腭骨,颧骨,额骨,蝶骨,筛骨,泪骨,133,134,颅神经:视神经 颅神经:动眼神经 - 眼内肌、提上睑肌、内直肌、上、下直肌和下斜肌。 颅神经:滑车神经 - 上斜肌 颅神经:三叉神经 - 眼部感觉 颅神经:外展神经 - 外直肌 颅神经:面神经 - 眼轮匝肌 第和第V脑神经与自主神经在眼眶内还形成特殊的神经结构。 眶下动脉(主要供应下睑内侧、泪囊及下斜肌),135,眶尖结构,视神经管,眶下裂,眶上裂,动眼N 外展N 滑车N 三叉N眼支 眼上V,眶上裂与眶尖综合征,136,137,眶底骨折,138,小 结 1.重点学习眼球壁及眼内容物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了视路组成及视交叉的特点

27、3熟悉眼附属器对视觉形成及眼球保护作用,139,思考题 1.角膜的组织学分层及各层生理特点? 2.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学分层? 3房水的主要排出途径? 4.眼外肌有几条?各有的支配神经?,140,三、血管、神经,一、眼球的血液循环 动脉 1.视网膜中央动脉:营养视网膜内5层。 睫状血管系统:包括睫状后长动脉、 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前动脉。营养葡萄膜和视网膜外5层。 静脉 1.视网膜中央静脉: 2.涡静脉:收集部分虹膜、睫状体及 全部脉络膜血液。 3. 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血液。- 海绵窦,141,眼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动脉: 睫状后短动脉 睫状后长动脉 睫状前动脉,静脉: 视网

28、膜中央静脉 涡静脉 睫状前静脉,142,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 面动脉一内眦动脉(主要供应内眦、泪囊与下睑内侧皮肤) 颞浅动脉(主要供应上下险外侧皮肤及眼轮匝肌),143,颈内动脉-眼动脉,进入眼眶后的主要分支: 视网膜中央动脉(主要供应视网膜内5层) 泪腺动脉(主要供应泪腺和外直肌)一眼睑外侧动脉(参与睑动脉弓) 睫状后短动脉(主要供应脉络膜和视网膜外5层) 睫状后长动脉(主要供应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 虹膜睫状体 肌动脉支(供应眼外肌)一睫状前动脉一角膜缘血管网(供应角巩膜缘) 结膜前动脉(供应前部球结膜) 眶上动脉(主要供应上险及眉部皮肤) 鼻梁动脉(主要供应泪囊)一睑内侧动脉一睑动脉

29、弓(供应眼睑)一结膜后动脉(供应睑结膜及 后部球结膜),144,145,146,动脉,147,148,眼球静脉回流主要为: 1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经眼上静脉或直接回流到海绵窦。 2涡静脉位于眼球赤道部后方,共46条,汇集脉络膜及部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在直肌之间距角膜缘1425mm处,斜穿出巩膜,经眼上、下静脉回流到海绵窦。 3.睫状前静脉收集虹膜、睫状体的血液。上半部静脉血流入眼上静脉,下半部血流入眼下静脉,大部分经眶上裂注入海绵窦,一部分经眶下裂注入面静脉及翼腭静脉丛,进入颈外静脉。,149,静脉,150,沃状静脉,151,二、眼部神经,视神经 运动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30、 展神经() 感觉神经 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152,153,154,小 结 1.重点学习眼球壁及眼内容物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了视路组成及视交叉的特点 3熟悉眼附属器对视觉形成及眼球保护作用,155,思考题 1.角膜的组织学分层及各层生理特点? 2.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学分层? 3房水的主要排出途径? 4.眼外肌有几条?各有的支配神经?,156,哈勒秦 氏动脉环(简称秦氏环):由睫状后短动脉发出的分支,围绕视神经在巩膜内吻合形成的动脉环。,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鼻睫状神经: 为颅神经眼支的的分支, 司眼部感觉。在眶

31、内又分出:睫状节长根,睫状长神经,筛后神经和滑车下神经等。 睫状神经节: 位于视神经外侧,总腱环前10mm处。司眼部的感觉、眼内血管的舒缩及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收缩,起缩瞳和调节的作用。内眼手术麻醉即阻断此神经节。 节前纤维由三个根组成: 长根为感觉根,由鼻睫状神经发出。 短根为运动根,由第3脑神经发出,含副交感神经纤维。 交感根,由颈内动脉丛发出,支配眼血管的舒缩。节后纤维即睫状短神经。,169,170,眼的神经、血管,171,小 结,眼球:屈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调节-虹膜、睫状体 营养-脉络膜、房水 感光-视网膜 传导-视路 眼球保护:眼睑-睑板、眼轮匝肌、上睑提肌 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 泪器-泪腺、泪道 眼眶 眼球运动:眼外肌-四直两斜一提肌,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