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28469 上传时间:2021-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避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中避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中避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中避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中避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中避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避雨.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中避雨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记叙文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2.品味平易而生动的语言;3.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4.感受文章美点;5.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美点。教学方式:采取“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合作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 检测字词指导语:那位同学能试着完成大屏幕上展示的任务?正音:寂寥(lio) 冗(rng)长 工尺(ch) 乐(yu)以教和 陶冶(y)释词: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

2、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过渡语:同学们很注重积累词语,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老师想给这节课奠定一个轻松的基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送给大家一支曲子。(点击播放渔光曲)二、导入新课一曲优美和谐的渔光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世界,今天,我们就走近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老先生,通过他的散文,去聆听他对音乐新的诠释,去倾听他对音乐新的感悟。三、整体感知 1、指导语: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请画出时间、地点,人物并概括批注起因、经过,结果

3、。明确: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小茶店人物(主要人物):“我”和两个小女孩事件起因:山中遇雨,到小茶店避雨。经过:听琴,借琴,拉琴,女孩唱和,与山村青年齐声歌唱。结果: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以这天的经历和感受实证了“乐以教和”。过渡语:同学们很准确的找到并概括了六要素,请同学们依据六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概括记叙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记叙的要素+适当的词语连接)2. 故事梗概:前天,我(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得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的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

4、些青年们都一起唱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 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乐以教和)(1.“乐以教和”在文章中体现在哪儿?大家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呢?2.引起这些变化的具体东西是什么?3.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胡琴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文章中体现胡琴的地方,并用语言概括。 a学胡琴向谁学 民间艺人b比胡琴 民间百姓 民音乐植根于民众,服c用胡琴 三家村百姓 务于大众,它不是“阳春白雪”3.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准确。通过对主要内容的清晰把握,我们试找出作者在“山中避雨”过程中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乐以教和4.如何理解“乐以教和”呢?明确

5、:音乐是用来教育人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5.“乐以教和”在文章中具体体现在哪儿?大家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明确:“变”。 人与人关系,两个女孩,三家村气氛。四、分析技法1、“运用比较,突出主题”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本文多处运用了“比较”,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吗?明确:将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将两女孩前后不同的心境作比较。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不同特点作比较。将“三家村”的前后气氛进行比较。2、“比较”在本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比较”是为“乐以教和”这一中心服务的,“比较”能更有利于突出“今日般的音乐趣味”,强调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突出主旨。3. 引起这些

6、变化的具体东西是什么?明确:胡琴4.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胡琴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体现胡琴的地方,并试用语言概括出来。明确:学胡琴,比胡琴,用胡琴过渡语:由此,同学们能否找出文中作者学胡琴和用胡琴的段落?明确:第四自然段五、品析文段播放梅花三弄1.教师范读课文第4自然段。听读要求:用横线画出优美的语句或你认为用得很恰当的词,并说明它的好处。范读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来,在班内一起讨论。“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为什么“很欢喜”?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 你会拉吗?”表达效

7、果有何不同?明确:“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能充分表现出两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心情,若改了,表达效果就减弱了。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明确: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做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明确:“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温暖”既写环境的温暖,又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怎么理解“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明确:作者在山中避雨时,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自然而真挚,是音乐

8、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所以他认为“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2.配乐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过渡语:通过大家对第四自然段的品析,让我们感受到了文章的魅力所在。请同学们学生细读课文,循着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感受文中的美。六、感悟美点运用“文章美在 ,因为 。”的句式表达。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进行点拨。音乐美:那伴着雨声的梅花三弄,那雨窗下悠悠的琴声,那伴着琴声的渔光曲,构成了独有的音乐美。绘画美:那雨中静静的小茶店,那拉琴的作者,唱歌的女孩有屋,有景,有人,不正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彩画”吗?鼓励学生描绘一下这幅图画。和谐美:小茶店内听歌、唱歌的人,除作者和

9、两个女孩外,都是山村中一些年青人,大家素不相识,是琴声、歌声把大家结合在了一起,体现出和谐之美。真挚美: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十分真挚,有一种真挚之美。氛围美: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自然美:这次是在山中小茶店的雨窗下拉琴,环境与往日截然不同,有一种自然之美。过渡语:丰子恺不愧为文学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处处闪烁着多种美的色彩。同学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美,用自己的手去创造美!小结:学胡琴(民间艺人)比胡琴(民间百姓)用胡琴(三家村百姓),由此我们可以明白音乐是植根于民众,服务于大众,它不

10、是“阳春白雪”,只有在群众中它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七、拓展深化 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相处。你是否有过难忘的欣赏音乐的经历?请以“音乐”为话题,谈一下你对音乐的感受。八、板书设计:山中避雨美 前后比较 拉近距离 乐音乐不 以胜 教收 品析精彩 使人和谐 和教学反思:正好我该讲语文版第一单元山中避雨一课,这一课内涵比较深,放在七年级讲授,我感觉到有很大的困难,教师讲有难度,学生学也有难度。本应是两个课时讲完,但是为了能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我将课压缩成了一节。讲完课,听了同组老师和刘老师的评课,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更坚定了我向余映潮老师教学风格学习的决心和信心。现将我在讲课后对自己提出的几点看法:1.学生回答问题是在读答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备课时自己设计的独创内容少,过多地使用了学生已有的教参。2.这样的写景散文,应该让学生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3.详案写的不好,课文没有理解透,不够深。4.课堂机智缺乏。我今天不仅仅是上了一节课,听了一次精彩的评课,更重要的是我从这次活动中学的了一种理念,一种方法,我想如果我坚持这一道路走下去,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会有质的突破.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