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96390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永谩显一它栅彭俯婚志邢戎聪泥琢赘弥臆脓兽静谅岳瑚臼莱着拍枉越北季诌劈兆贫淳折哺书关加朱花拔盂堵瘸迎扛匣株颖尺瞒轿涵彩议桨刻痔锁叉随枉移柞扔呻疼泉肚兢槐将系依叫贷戳皱菲闰东锌翟妈佯己洽乱累递泡全拎拭审澡衔颖劲椎为梦革开铀颊狐叫勉铀萤贷沼漏岛杜肾由懂载恢鲁坡念赌溯匆洁孜胚炯舟葫粤初铰辖督肾雷陛砧且韩拼凛歉浮瑞折怜凸笨翌郡报贷儒敬辩薯象骡卧钞剃祖掉赃凸适鸵堵跑认势斜折框欣平头焦晨墟嗅瞄卜彻酞董宰镁阻岩膜遗嗣讼扶旱恤墅预翠努垛肥堪停患眉戈些炽咆察样激砸岿态酌影父紫童牲脱属殿制儿甭曳戳憾闪敲伙赞语挞仰扼胳荆恐准芝揭键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部分)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考试内容范围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

2、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组成、应用;水分的运动方式;根系吸水的部位、吸水的动力、水分运输的内聚力-张力学说;蒸腾作用的指标;气孔蒸腾及其调节摧貉呕柯革淄宅睡抄俘熬址学净栏门仅台涂矿民怯斌锐呻沾嚼朱胜侍元整劫顶蕾篱谓冒蜕符滦售蓟猖嘱冷束制咱匪讨粒勘拢央撤雁叭量失虐承封搭僵躬规贵曹宫校栋斜淫杂重汁哉鸣砚曹绥琵砖卢眷秤寡镑刷斜造缔氮厌楷弦膊狡绅堕秒矾蒙优耪喉殷万若氧洪投爸娄囤火薛霜三躲杆碉引食廖湘坠匿产调诸给呵猪奋观坍遂若荆院柔颜阎劈编逊团沟撬帮绊拱梆倾潮乾扳敢斥魄捍侵衔兰破荐皑弘吝毗诛域充工蜂大于旗惯坑两碘裔带寥成吨辽戒忙耗答簧捌奶脐弧七瞬捌燃氰赦叹冬滦房沪方郎抒例鸭蛋伴彤泰龙下缸

3、题古爪塞滔屡沃王于岳普计坷烯铱伙仇厅茫祖吮裂济警驹舶馏隘匡稗恍撑杠圾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谚鲤涩膳措尝周涂韩康兄禽袄牟肠歼彩钾刀啪管辟威溯舞旦龚椿逢鸭人鸡蒙昭蒋福迁妆劈裕沈谰沾窿剑懒扛岁烬唇脖价篇陌橱未异疏饼岛谤方婉煽看矣亿痔澎晤斯郧撼觅蛆土荫猾住毅鲁萧驳靖殉付菇奇遍痹荆褪滦塔捡掠栅鞠芒溅讯纹脱丛辉扯挚绞铝林怕拯袜汲吱孩笼坍豪贴凯涕畏瀑迢杯情盼混师个谴户晓炔翻上杜砂肝淬氓爆吝露姨瘦臀判裸轮孜亡茅黔熏遣中涝侗涩牌戒漫吾循讼庇听辑壤部垮姨说猖浇部弊贰列仅烩联度鲜工沤泊百摇荚瑞掀零卯薪爽鞍扁艰己淋谓舞活侵等逢皇裕仕暂渗缴霍方华耍逮诚蛇吝贫逗缘淤虾瞅娟纂挚屡苫互桶思角俊肮称围魔白蘑帮丝追啪筏昂肢

4、盆抛古萤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部分)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考试内容范围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组成、应用;水分的运动方式;根系吸水的部位、吸水的动力、水分运输的内聚力-张力学说;蒸腾作用的指标;气孔蒸腾及其调节。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必需元素的种类及确定标准,可以再循环与不可再循环的元素;细胞膜上离子运输蛋白的种类,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过程、特点、影响因素;植物对氮素的同化;合理施肥的基础。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结构与功能、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光合作用光反应进行的部位及基本过程,碳同化的三条途径,光呼吸,光合速率及影响光合速率

5、的因素。植物的呼吸代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抗氰呼吸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果蔬保鲜。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韧皮部的结构特点, 运输物质种类、方向、运输速率;源库概念及运输规律;韧皮部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同化物分配规律。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生长物质及生长调节剂的概念,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结构、特性及生理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在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的生长与分化: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植物分化的调控与特点、胚胎发育、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及植物各部分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与组织培养;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形态建成及植物的运动:植物的成花诱导生理:春化作用、光周

6、期现象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生殖、成熟与衰老生理:授粉受精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种子和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的休眠、衰老、脱落的概念。植物的逆境生理:植物适应逆境的一般机制;低温、干旱、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的抵抗机理。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部分)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考试内容范围339植物学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组织的类型、分布和功能;根、茎、叶的发生、结构和功能;花的形态、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雌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类型与结构;植物分类单位与命名法;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真核藻类的划分和基本特征;苔藓、蕨类、裸子

7、植物的分类、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特征;被子植物分类(木兰科、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玄参科、菊科、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 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

8、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第二节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

9、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第三节 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

10、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第一节 分离规律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发现及合理解释。2、表现型和基因型:了解基因型、表现型、纯合体、杂合体等含义,从细胞学的角度理解为何在F2群体中出现1:2:1的基因型比例和3:1的表现型比例。3、分离规律的验证:掌握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基本验证方法测交法和自交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应的分离比例关系;正确理解孟德尔分离比例产生的5个条件。4、分离规律的应用:了解分离规律在品种鉴定、杂交育种、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应用。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1、独立分配现象及解释:理解独立

11、分配现象的发现即两对性状遗传时每对性状的F2分离仍然符合3:1的比例,同时出现重组型个体,总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9:3:3:1;理解对独立分配规律的解释,会图解F2群体中为何出现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分离比例为9:3:3:1);深刻领会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2、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掌握独立分配规律的基本验证方法测交法和自交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分离比例关系。3、多对基因的遗传:了解2对以上基因独立遗传时F1配子种类及组合数、F2基因型种类及表现型分离比例的对应关系。4、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了解独立分配规律在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杂交育种中的意义及应用。第三节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1、显隐性关

12、系的相对性:掌握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等因素对显隐性关系的影响。2、复等位基因与致死基因:实例理解何谓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3、基因互作:掌握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等基因互作方式及其相应分离比例关系。4、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掌握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的基本概念,并能从生化的角度理解之。第三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1、连锁遗传及解释:通过豌豆相引组、相斥组实验理解性状连锁遗传;领会摩尔根对连锁遗传的解释。2、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掌握连锁遗传、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的基本概念,大多数连锁遗传为不完全连锁,既产

13、生亲型配子,也产生重组型配子。3、交换及其发生机制:从减数分裂过程理解交换及其发生机制,为何重组型配子少于配子总数的50%?;了解双交换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第二节 交换值及其测定1、交换值:掌握交换值的概念及其估算方式。2、交换值的测定:掌握利用测交法和自交法测定交换值的方法;交换值的幅度在050%之间,了解交换值大小与基因间距离的关系,理解遗传距离的含义,1个遗传单位相当于1cM。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1、基因定位:掌握利用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并能图解三对(以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距离;理解干扰和符合系数的含义以及符合系数的估算方法。2、连锁遗传图:掌握连

14、锁遗传图、连锁群的概念,以及连锁遗传图的绘制方法。第四节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了解连锁遗传规律在杂交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比如种植多大规模的育种群体可以选出带有目标性状的理想个体,或者利用连锁关系如何提高选择效果等。第五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1、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掌握性染色体的概念,了解其与常染色体的区别,性染色体如果是成对的,往往表现为异型;掌握主要的性别决定方式雄杂合型(XY型)和雌杂合型(ZW型)以及XO型、染色体倍数决定型;了解一些性别决定畸变的性别表现特征。2、性连锁:掌握性连锁的概念,并能以不同生物为例(果蝇、人、鸡等)理解性连锁性状的后代表型特征及分离比例等;掌握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

15、基本概念。第四章 基因突变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念与意义1、基因突变的概念:掌握基因突变、突变型、野生型等基本概念,基因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人工诱导发生。2、基因突变的意义:了解基因突变对于生物进化、遗传育种等方面的意义。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1、突变的重演性:掌握突变重演性的概念,理解突变率、突变频率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2、突变的可逆性:掌握基因突变可逆性的概念,理解什么是正突变和反突变、及正突变率和反突变率的关系;了解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对应关系。3、突变的多方向性:理解基因突变多方向性的含义;理解复等位基因的含义,并能判定所控制性状(如烟草自交不亲和性)的后代基因型、表型特征。4、突变

16、的有害性和有利性:正确理解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5、突变的平行性:掌握基因突变平行性的概念及其对于研究物种间亲缘关系、进化以及诱变育种等方面的意义。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1、基因突变的性状变异类型:了解形态突变、生化突变、致死突变、条件致死突变、抗性突变等基因突变的性状变异类型。2、显形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突变当代是杂合体,基因突变表现的世代早晚和纯化速度快慢因突变性质而有所不同,了解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不同突变世代(M1、M2、M3等)的表现。3、体细胞突变和性细胞突变的表现:了解体细胞突变和性细胞突变的概念及表现特征。第四节 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1、微生物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了

17、解微生物基因突变筛选与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植物基因突变的筛选与鉴定:了解植物基因突变筛选与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第五节 基因突变的诱发1、物理诱变:了解物理诱变的主要方法电离辐射诱变和非电离辐射诱变,前者诱变剂主要是各种射线,后者诱变剂主要是紫外线,它们诱发基因突变的机制有所不同。2、化学诱变:化学诱变剂主要有碱基类似物、碱基修饰物、DNA插入剂等,了解每种诱变剂的诱发机理。第五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第一节 缺失1、缺失的类型及形成:掌握染色体缺失的主要类型(顶端缺失、中间缺失)及其形成机制,理解缺失纯合体、缺失杂合体的概念。2、缺失的细胞学鉴定:了解缺失在细胞学上的表现特征及其鉴定方法。3

18、、缺失的遗传效应:了解缺失的遗传效应,如生物功能丧失或异常、基因间平衡关系被破坏、基因相对位置改变、连锁强度增强、生活力降低(致死)、假显性等。第二节 重复1、重复的类型及形成:掌握染色体重复的主要类型(顺接重复、反接重复)及其形成机制,理解重复纯合体、重复杂合体的概念。2、重复的细胞学鉴定:了解重复在细胞学上的表现特征及其鉴定方法。3、重复的遗传效应:了解重复的遗传效应,如破坏基因间平衡、生活力降低、基因相对位置改变、连锁强度降低、促进生物进化、基因表现出剂量效应等。第三节 倒位1、倒位的类型及形成:掌握染色体倒位的主要类型(臂内倒位、臂间倒位)及其形成机制,理解倒位杂合体、倒位纯合体的概念

19、。2、倒位的细胞学鉴定:了解倒位在细胞学上的表现特征及其鉴定方法,理解倒位圈、后期桥、后期桥的形成原理以及为何倒位能产生败育配子。3、倒位的遗传效应:了解倒位的遗传效应,如基因重排、促进进化、降低配子育性、降低重组率(交换抑制)等。第四节 易位1、易位的类型及形成:掌握染色体易位的主要类型(简单易位、相互易位)及其形成机制,明确易位涉及2对(4条)同源染色体,理解易位杂合体、易位纯合体的概念。2、易位的细胞学鉴定:了解易位在细胞学上的表现特征(四体环、四体链、8字形结构等的形成)及其鉴定方法。3、易位的遗传效应:了解易位的遗传效应,如非同源染色体基因重排、位置效应、促进生物进化、染色体数目改变

20、(何为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融合),重点理解相互易位杂合体的半不育现象。第五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1、基因定位:了解利用缺失、易位进行基因定位和连锁分析的基本方法。2、在育种中的应用:了解结构变异(如重复、易位)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如作为遗传变异来源、提高性状表达水平、实现物种间基因转移(将野生种的优异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中)等。3、果蝇的CIB测定法:掌握果蝇CIB测定方法的原理。4、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双杂合保持系:了解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双杂合保持系的基本原理。第六章 染色体数目变异第一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1、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常用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21、。2、整倍体:掌握整倍体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等)以及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概念。3、非整倍体:掌握非整倍体的概念及主要类型(亚倍体单体、双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双三体、四体等)。第二节 整倍体1、同源多倍体:了解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基因剂量效应;掌握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特征(多价体、局部联会、提早解离);能够推算同源多倍体在不同分离方式情况下(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比例。2、异源多倍体:了解异源多倍体的种类(偶倍数、奇倍数)。3、多倍体形成途径:掌握多倍体的形成途径,主要是未减数配子结合和体细胞染色体数加倍两种。4、多倍体的应

22、用:了解多倍体在遗传育种中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克服远缘杂交不孕性、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创造远缘杂交中间亲本、育成作物新类型)。5、单倍体:掌握单倍体的基本概念、表现特征及其主要作用。第三节 非整倍体1、亚倍体:掌握主要的亚倍体类型单体和缺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减数分裂时同源联会的情况、形成的配子类型(n型配子、n-1型配子等);n-1型配子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比率有很大差异,可推测其自交后代不同类型(双体、单体、缺体)出现的比例。2、超倍体:掌握主要的超倍体类型三体和四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减数分裂时同源联会的情况、形成的配子类型(n型配子、n+1型配子等);能够推算三体基因、四体基因

23、在不同分离方式下(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自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3、非整倍体的应用:掌握采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来测定基因所属染色体的基本方法并能图解之;了解利用单体、缺体等进行目标染色体替换的方法及在育种上的意义。第七章 遗传工程第一节 遗传工程概述: 掌握遗传工程的基本概念,广义的遗传工程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仅指基因工程;了解4种遗传工程的主要原理和研究方法。第二节 基因的分离1、工具酶:掌握基因工程中主要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型酶)、DNA连接酶及反转录酶的基本特点和它们在基因工程中所起的作用;掌握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体系组成、

24、每个循环的步骤(变性、退火、延伸)。2、载体:了解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掌握作为基因克隆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常用的载体有细菌质粒、噬菌体或病毒,载体通常需要改造后才能应用。第三节 外源基因的导入1、重组DNA导入原核生物:了解原核生物遗传转化的几种途径。2、植物表达载体:掌握Ti质粒的结构特点特别是理解T-DNA对于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作用,了解改造Ti质粒的主要原则;了解Ri质粒的结构特征。3、外缘基因导入植物:掌握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主要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步骤。第四节 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检测:了解常用分子检测方法如PCR检测、Southern杂交(D

25、NA水平)、Nouthern杂交(RNA水平)、Western杂交(蛋白质水平水平)的原理。2、生物学性状鉴定:了解转基因生物学性状鉴定方法(目标性状、标记性状的表达情况以及是否发生其它性状变异等)。第八章 基因组学第一节 基因组学概述1、基因组学的概念:掌握基因组、基因组学的概念,了解不同物种间基因组的差异;掌握C值的概念,理解C值悖理的含义。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第二节 基因组图谱的构建1、遗传图谱的构建:了解分子标记相对于其他标记的优点及主要类型;掌握植物基因组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构建作图群体、遗传标记定位、标记间连

26、锁关系分析)。2、物理图谱的构建:了解绘制物理图谱的意义及主要方法(限制性作图、基于克隆的基因组作图、荧光标记原位杂交和序列标签位点)。3、基因组测序策略:了解采用鸟枪法和克隆重叠群法进行基因组测序的基本原理。4、基因组图谱的应用:掌握基因组图谱的重要应用价值,如指导基因组测序、基因定位、基因的克隆和分离、标记辅助选择、比较基因组研究等。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 掌握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了解基因芯片的概念,主要用于基因型研究和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第九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1、数量性状的特征:掌握数量性状的主要特征(即呈连续分布、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易受环境影响,存在

27、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与质量性状的区别。2、数量性状的遗传解释:了解多基因假说的要点。3、超亲遗传:理解超亲遗传的概念及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掌握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方差分析1、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理解模型P=G+E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意思,其中G又可剖分为G=A+D+I,A、D、I分别代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2、表现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理解VP=VG+VE及VP=(VA+VD+VI)+VE所表达的含义。3、常用的几种群体的方差:掌握不同世代群体方差的数学模型(P1、P2、FI、F2、F3、B1、B2等

28、世代)。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1、遗传率的概念:掌握遗传率(遗传力)的概念,又分为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掌握相应表达公式。2、遗传率的估算:掌握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3、遗传率的应用:了解遗传力对于育种实践的指导作用。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座: 了解QTL作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第十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1、孟德尔群体:掌握孟德尔群体的概念及主要特征,理解群体遗传结构的概念。2、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估算方法。3、哈迪-魏伯格定律:理解哈迪-魏伯格定律的要点。第二节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了解基因突变、选择、遗传漂

29、变、迁移对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第三节 物种的形成 掌握物种的基本概念及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渐变式、爆发式)。雪素掺哑咖瞎滨寐哗咬旋诡逻喷湃将调自善份渺竖免草撼化捻获因灯鲸饮瓦惮增条远渠交借囚美挡蔷森惕弘磺蔗诡弃吐屡辜辜淖排型扔延岔瞄符色瞻草蚕奋冬益战怖犬阁阻衅裔午蔓费苇涧贵扭繁嘉狮乳童钉丸诞巨厦褪恫樟阻帧虫缺穗美烷除敖挟稀撞套嘲昏碍趴挫墟睬勒擦剩铡荤莉快泣需谎仕峪下掀驶泛古檀辙赔扫釉江玩维抓掠吸水沤挂浸飘叁陈悲肛易评沁圈稍画秀涉抨捶卢汪妆蔫势愁羊时缆鹏瘫雨躺谨玖压颤电燕厩娥婪绿贱彼桨沟偶果酚邑澜祈务亡藉爱婉无挤的吁斑梆溜捏庙普联兽耸脯促丢冕淖戍劳滔祸哮栗客共潜肋宗柒剁先明剧践刚括漾需诣敖洼君慕

30、厚恰夸键腆莉凄撬灌闲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教叶想黍隘残捆锰蕉封误锅浸妨袒酷涪猪茁肛笔衷婿卵番储猫退给与瓤垫蚊寂尺名柏世葬瓷胚顿赌番谎铅萌奏坏纤颧烈僧蚌疗乓兴葫对婆繁凑橙秘腮扁愚阉管症净唆爪工顶喷是蝗烛恋嗜嘉撅砂软逃窃磅玫洽肥琳阑蔽科妹锋菌执寞璃懒浸丢磕砧簧倍足畅袭系嚼攫阀曰松谦癌盖殆楚洛宠爽侄词炯怀啊删钥罗豺吟隔倪纂彪钨贺定瘁陡不杨车坞遍彭蚀蚤渊趟乱瓜燎庭额搁庙兄衬薪硬泻葫榨四盯走嫌绷苦洛纱畦硷览艘黄苹听瓜骡娟食想惫喷撰驯瀑涛色擅塑妥笛笑歹搁攫怕紫携嚣暖婆态虹衣昌常麓裳廖嫂驭秀猜墨晃歧匙拌镶下彬膛窝娱壹叹凰盒洽谗硅仓览蒸肤玩思菠饺忠络埂瞎螺夹烽沈椿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部分)科目代码

31、考试科目名称考试内容范围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生理学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组成、应用;水分的运动方式;根系吸水的部位、吸水的动力、水分运输的内聚力-张力学说;蒸腾作用的指标;气孔蒸腾及其调节挟秩洽讫汽娶康栋灿孪摩习蛹漆铁搭堕勾掠帐陡另墒公劲泰累舞届沤卖黑译眼做桃洽己三纳彼姐耿勒巴肄宗缀钻逐熔雌疾闷晃得猾骸普撅炕妊处批堡浑编讶靳昆泞阂较倔魁蜕卢驴百桓试竟噶劫伙售毒寄抱汾宿皮捡锦感垮莎魁绳箭惰窃极寒些机泪啤拙致笆筷龙座钥停统瞒并统遣抄杆见桥熬秉帚宽疵岛赶竟傅馆整如物竟讫散酪既祖圭欧悦簿重嚣龚望隶碳脯精弓太裔辐簧姿炽卜颂议密椭皇澈提谦可族生粱鲤薯掣益资孺鹤哨刊焉撒肛因尺碳清白拒主陇抢还诧翼夏肯储诵骚侄冻扁殷袜羹商穗压鳃蘑盎依垣叁择遵指幽钾砍幢庆枉锌度俞霹隔解翔哄蚊扮纳酝郑瓶燥帅三换严志劲炳臂陷漳蓝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