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64577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高考成功方案 第1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2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3步,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第一讲,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的含义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它是在 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环境变化,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1)右图是反射弧结构,请填出 AE各部分名称: A ;B. C ;D. E ,它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或腺体,

2、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上述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为 。 (3)若用适宜强度的电流直接刺激E,肌肉能否收缩?这 是否可称作反射?,ABCDE,能收缩,但不可称作反射,只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方可完成反射。,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何种形式传导? 。,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特点是 ,是由 外流形成的,如图中的 点。 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是由 内流形成的,如图中的 点。 图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为 ,是双向的。,外正内负,K,A、C

3、,外负内正,Na,B,BA、BC,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1)突触结构图示:,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 释 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 。 3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 中,只能由 释放,作用于 ,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 的。,突触前膜,特异性受体,兴奋或抑制,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方向,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的功能体现 (1)对外部世界的 。 (2)控制 。 (3)具有 、学习、 等方面的功能。,感知,语言

4、,机体的反射活动,记忆思维,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大脑皮层言语区 a 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写字。 b 区:损伤后病人不能看读文字。 c 区:损伤后病人不能讲话。 d 区:损伤后病人不能听懂话。,W,S,V,H,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做一题 例1(2012合肥质检)右图所示为反射弧 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 b处给予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电位变化,通过神经

5、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故刺激b处,c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刺激b处,虽然肌肉能收缩,但由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答案D,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链一串 1神经元的结构及分类 (1)结构:一个神经元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如下图所示。,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反射弧五种结构的功能分析,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关键一点 (1) 并非所有反射弧都具有中间神经元(如膝跳反

6、射只有传入 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2) 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中可将反射划分为条件 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经训练获 得的后天性反射,后者中枢位于皮层以下(如小脑、脑 干、脊髓等),是由遗传得来的、固有的反射。 (3) 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要适宜的 刺激。,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一类 1(2012厦门一模)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 叙述中,正确的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 向传导 B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

7、的结构,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上,由于突触的存在,神经冲动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合成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突触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两种类型。 答案: B,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右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 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由图可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受损时,刺激仍能

8、引起反应,但因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活动;只有大脑皮层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答案:A,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做一题 例2(2011上海高考,有改动)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其结构基础是_。 (2)下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和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3)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 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 图中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 被

9、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_持续结合,导 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4)若在离肌肉5 mm和50 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 肌肉将分别在3.5 ms和5.0 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 的传导速度是_mm/ms。,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神经元外Na浓度高于神经元内,而神经元内的K浓度高于神经元外,所以a为Na,b为K,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的状态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Na、K通过细胞膜上Na、K的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的。,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答案(1)反射反射弧 (

10、2)NaKNa、K通过细胞膜上的Na、K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3)2突触间隙6受体 (4)30,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链一串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过程:,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 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递过程:,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

11、,关键一点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速度,其原因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需 要一定时间有关。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即被相关酶分解。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此 过程消耗能量),最终由突触后膜的糖蛋白识别。 (4)一个神经元只能特异性地释放一种递质(或兴奋性递质 或抑制性递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一类 3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 器, 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A B C D,通过神

12、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也就是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B,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4(2012东北四市统考)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 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 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C处缺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 信息 D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C,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

13、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处是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只有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 答案: A,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做一题 例3(2011海南高考)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

14、复后可 控制,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中枢是脊髓。语言、记忆、思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进行的。意识丧失的人大脑皮层受损,因此排尿不能控制,但脊髓是正常的,仍能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答案D,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链一串 1各级神经中枢功能归纳,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大脑皮层言语区功能及损伤症归纳,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关键一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实例 (1)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 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却不能。 (2)有些人由于受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像

15、婴儿那样尿床的情 况。这是因为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婴儿因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 所以易发生遗尿现象。,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一类 5(2012黄冈模拟)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的A 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

16、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图中的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答案:B,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6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 右图所示)时,发现其与语言活动功 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A B C D,.,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

17、第1节,解析: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答案:D,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做一题 例4(2012台州质检)下图1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1) 观察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_结 构,结构D的名称是_。 (2) 图2中N的名称是_,X、Y、Z合称为_。 (3) 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 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

18、。,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1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解析(1)从图1看出,伸肌与传入神经相连,是感受器。结构D是效应器。(2)图2是突触,N是突触小泡。(3)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刺激时,A有电位变化,C无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时,C有电位变化,E(屈肌)能收缩。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D,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能收缩。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E,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

19、激E(屈肌)时,E(屈肌)也不收缩。,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答案 (1)感受器效应器(2)突触小泡突触 (3)刺激时,A有电位变化,C无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时,C有电位变化,E(屈肌)能收缩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能收缩刺激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刺激E(屈肌)时,E(屈肌)不收缩,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学一技 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1) 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

20、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 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做一题 例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 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

21、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的转换 C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 制性递质 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学一技 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的判断与分析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 向的,由此确定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常遇到的符号有:,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教材第1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