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67819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惊弓之鸟》.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劲松第四小学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和时间赛跑学科语文学段中年级年级三相关领域教材书名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改精神,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章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对学生实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通过自我感悟,升华主题,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从中反映出更

2、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准确分析。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小至更赢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致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但反映出更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练习读懂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二是学习把看到、听到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实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学情分析:学生初步形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通过加重关键词语气的朗读来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具备这些水平

3、,学生在本节课具体学习中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更赢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做的,又能够通过度角色感情朗读加深对句意、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习惯培养的理解。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 : 根据本学段的课标要求,努力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使用。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更赢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做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能做到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3、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实行分析、推理,得出准确的判

4、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学习重点: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的话集中体现了这个点,所以拟定为教学重点。学习难点: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 1、出示幻灯片1:树上有十只鸟,被人射死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为什么会是这种答案呢? 2、出示幻灯片2:如果你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它边飞边鸣,你会怎样想? 3、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

5、之鸟。看看这则成语故事的背后又讲述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师板书,请生读题。 二、学习字词,初识更羸。 1、检查预习情况。 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看课文插图,理解“弓” 、“箭” (2)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 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描红书写一个“雁”字。 2、检查词语情况。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理解了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幻灯3词语:更羸 魏国 打猎 射箭 疑惑 拉弦 嘣的一声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大雁 裂开 谁会读?指名读。 知道魏国是指哪里吗? 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

6、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请生齐读“魏国”。 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 3、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了解了什么,或你不了解什么? 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百发百中)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能够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能够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谁能来读一读句子,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著名)能用四字代替吗?(远近闻名、举世闻名)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

7、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自己去发现。从介绍更羸的一句话,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还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转变为“学生问,学生答”。而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重视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积累的词语,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 出示幻灯片4:下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惊弓之鸟”这件事呢? (一)如何射雁 1、出示幻灯片5: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

8、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 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齐读。 3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好几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 这段话讲了两层意思,你能不能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两层意思读到这个填空题里去呢?指名读,齐读(逐步出示填空内容)。 幻灯出示5-黄框、橙框:更羸( ),

9、只听得( ),那只大雁( )。 再读这段话,你有问题要问吗?引导理解两个“直”字都意思幻灯出示5-词解。 5、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理解“惊弓之鸟”本意。齐读。 幻灯动画演示:先斜向上飞,点击图片“弦响”,后垂直掉下来 (二)是何原因 1、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幻灯片9:朗读第9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幻灯出示10: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更羸的

10、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跟你的同桌说说,汇报。第一句看到,听到 (变红字) 2、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板书:飞得慢叫得惨 观察。 那第二句话再写什么呢?。板书: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变蓝字) 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 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 也就是说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4、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变绿字) 是呀,正是因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理解“惊弓之鸟”一词的表面

11、意思。(如果此问题学生在上面提出了,已解决的话,就取消此环节,板书:心里害怕) 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 7、你能用因果句式想魏王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吗?学生练说,幻灯出示11,齐读 8.你有什么话对更羸说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通过“那只大雁为什么会死”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交流时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学生来

1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驳、判断,学生间的思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一步一步地引出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让学生自己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快乐。】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幻灯出示12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2、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的希望? 3、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吗?而现在,我们常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人。你能说说惊弓之鸟的近义词吗?幻灯出示13 4、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

13、惊弓之鸟”似的人吗?幻灯出示14 老师先来说一个: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 你们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 5、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收获? (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

14、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让互动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四、布置作业 幻灯出示15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排演课文。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伤口裂开 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 推理心里害怕 判断:不用箭只拉弓听到弦响掉了下来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设计开放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2、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7.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

15、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课教学的最大特色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探究,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和谐发展。1、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风,对于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的特点,不断创设破案的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情景,结合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对“大雁被箭射伤”的情景进行再造想象,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3、“想”是用无声语言进行思考,“说”是用有声语言表达思维。本课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体现了“想了要说”和“要说就得想”的双重训练,达到了以练导学的目的。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教 学 设 计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题目:和时间赛跑教师:王晓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