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1529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当代教学理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佳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认真分析教材,就是要仔细琢磨“教什么” “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一、分析教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排和内在的联系无数事实证明,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

2、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它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我认为小学数学全年段教材有以下纵横两方面的联系:(一)横向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与代数(由浅入深)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安排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理解、体会万以内整数、分数、小数、常见的量、四则运算的计算及意义,同时安排适当的估算。在小学四至六年级教材难度逐步提高,由原来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升到万以上数的运算,小数有初步认识上升到四则运算,方程有用字母表示数上升为解方程。2、图形与几何(由易

3、到难)在小学低段主要涉及到的是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人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掌握认图、测量、和画图的技能。在高学段安排了平面图形及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计算。3、统计与概率(循序渐进)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安排了数据的简单的分类、整理、分析。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安排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概率。4、综合与实践(拓展思维)在低段教学中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如:坐船等,在高段教学中安排了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经验。(二)纵向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安排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

4、度”四个方面,他们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渗透对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训练。新课程由“情景”引出“问题”,倡导教学课程生活化,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再着手对所教的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我相信,只要这样做了,就一定能把数学教好!二、分析教材,是为了较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在

5、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理清疑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教材的重点。重点是教材中的核心,掌握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具有触类旁通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伸出的新知识,是着重讲解的部分。因此,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识,即是教学的重点。(二)教

6、材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学习困难所在。学习上的困难经常是对问题不理解。产生难点的原因,是教材科学体系与学生接受水平、智力发展的差距造成的。(三)教材的疑点。教学中的疑点有两类:一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疑难不解的问题,构成影响继续学习的障碍,表现为疑问。另一类是教师有意设疑,在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学习可以动员学生的情绪和全部智力。(四)教材的关键。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 , 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 , 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理清疑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 , 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

7、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 ,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 , 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关键。 通过全面分析教材 , 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 是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 , 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析教材,是为了真正做到精讲巧练习 分析教材的练习题,就要把握并研究练习题的层次和功能。弄清在练习题中哪些是基本题,哪些是变式题,哪些是综合题,哪些是发展题,哪些又是开放型题以及思考题等。接着要推敲每一层次甚至每道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并明确与例题的配套关系,对思考性强、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应亲自

8、演算一遍,以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练习。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一)针对性练习:1、理解公式中2的练习。(1)已知三角形的底是14分米,高是10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并说出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6平方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面积。(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4米,高是20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三角形的底是136厘米,高是45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二)巩固性练习。在计算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理解,

9、深化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1、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26米,高是34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2、已知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长分别是4厘米、6厘米,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5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三)发展性练习。提高练习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讨论并判断。(1)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块三角形的地面积是96平方米,已知底是16米,高是多少米?3、正方形红纸边长是66厘米,用它做成底是33厘米,高是22厘米的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多少面?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包括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本习题作少量的变更,精减雷同的,增添一些富有思考性、开拓性或开放型的习题,供学生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巧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当然,对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方式也应有所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