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7966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书香伴随孩子的花样年华-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水平。而培养这种水平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直接接触阅读材料的机会,在大量阅读实践中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标准对小学生各年段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量的要求,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很多于100万字。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课外阅读量。多读一些反映时代精神、有益身心的书

2、报,是很多有识之士所发出的大声疾呼。不过普遍的情况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入门”难。所以在小学阶段中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非常必要。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当然,这里所讲的阅读是指健康读物)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学内容因其所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养一代新人的优势。“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水平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教材和

3、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小学生大量阅读促动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二)有助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如“数学阅读”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增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用数学知识解

4、决实际问题,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所以,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是“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必要的行为。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英语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所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三)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

5、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能够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所以,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是关

6、键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一)积极创设情境。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需在认真研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1)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上陶罐和铁罐时,分别用陶罐和铁罐口吻,读了两个人的对话,读完后全班学生情绪高涨,加上表情和动作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2

7、)借助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教授秋雨时,先是播放了相关图片并加以简单的描述,学生对其有了感性理解,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二)好书引读。因为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三)课堂拓展延伸。这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上课时,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掉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应该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给以新的知识。正如一位教育家所

8、说:“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 ,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太深、太浅的知识,小学生都是不会感兴趣的。我们的做法之一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有许多是名家名篇节选或改编的,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比如在上了狱中联欢、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两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红岩、我的一家;在上了丰碑、马背上的小红军等课文后,又推荐长征的故事;在上了鲸、海底世界等课文后,则推荐了科普读物海洋的秘密等书。(四)设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需要,也是培养读书兴趣行之有效的办法。

9、我们针对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增多的情况,提议开展题为“让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有:近视眼是怎样引起的?有哪些防治措施?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各自找书看,甚至从网上下载最新的防治近视眼的方法。诸如这些,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一种需要。 (五)善于巧抓时机。如电视播放了水浒传、西游记等剧目后,学生感到不过瘾,总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时,可推荐原著的简本,既可满足学生的需要,又加深了对名著的了解。 再比如,对课余学生们的闲聊、班队会时对一些问题的争论,有时也可以关注一下,发现契机,作适当引导,就可以把他们

10、带到书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六)开展阅读活动,收获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有了兴趣后,还要有读书的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

11、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一)习惯需要外力的作用才能形成。我们要对学生诱导,严格要求。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于“决定强化行为”,由于人的惰性,只有强化改变,才能形成自觉行动。这其中,强化改变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培养,需要外力,放任自由是不能养成良好习惯的。 (二)习惯

12、是反复训练才形成的,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既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能一下子统统养成。只有区分主次、难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培养能力的需要,分阶段、分层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反复实践,这种实践在开始阶段必须用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由教师按要求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练习,然后逐步发展到课外;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后,这种行为就变成良好的习惯了。 (三)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时,学生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外力必须通过学生本身努力才能起作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作用,使他们产生情感认同,自行确立标准,自我增强,自我监控,从而顺利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学生

13、有了“读”的习惯后,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 (一)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课外读物。良莠不齐、不假选择是当前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该精读、哪些书泛读阅读前要使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学会有选择性地阅读课外书籍。 (二)教给学生阅读书籍的技巧。学生在阅读书籍时,不同的文章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读,对进行人物分析的文章要细读;对只需知道内容大概的文章要浏览;对只需寻找相关知识的书籍进行跳读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就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和信

14、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欢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读,及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的生活需要。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的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是势在必行。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但厚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让学生顿悟到了读好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今后人生的教育和启迪。让我们记住霍尔姆林斯基的教导:“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正如阳光、水分、空气对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因为阅读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