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8732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逆散.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逆散.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逆散.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逆散.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逆散.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逆散.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逆散.PPT.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四逆散,陈建 福建中医药大学,.,方药煎服,【方药】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煎服】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圻;泄利下重者,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原文方解,【原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原文】 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枳实行气散结,调中焦之运化 芍药制肝益脾,和营通痹 甘草和中缓急,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效。,

2、.,功效主治,【功效】疏肝和胃,透达郁阳 【主治】肝胃气滞,阳郁致厥之证。 主症:手足不温,胸胁满闷疼痛,或腹中痛,泄利后 重, 舌红苔黄,脉弦或沉滑而弦。 副症: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临证思路,治疗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的胃脘痛、泄泻及肝郁气滞的胸胁痛、腹痛等。 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并用于泄泻、痢疾、疝气、兰尾炎等。 治疗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等。 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妇科病证。 阳气内郁之厥证。,.,医案 (一)四肢厥冷案,龚某,女,83岁。发热5天,头昏痛,口干苦,渴饮,大便3天未行,小溲色红而短,昨夜昏眩不能起床,四肢冰冷。体温38.3,苔白厚,脉弦有力。 按厥逆一证属阳虚不能

3、达于四肢者为多,本证口干苦而渴、小便红,脉弦有力,与阳虚之厥显然有别。系病邪内入已深,郁结已甚,故作四肢厥冷。年事虽高,仍须解郁泄热,使邪去正复,厥逆自回。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6克,白芍6克,枳实6克,甘草6克,甘菊12克,黄芩9克。 翌晨来诊,体温已正常(3.8),.昨日大便两次,一宿安睡,今晨精神舒畅。续服上方一剂而愈。,.,医案 (二)泄痢下重案,高某某,男,成年。1978年1月5日,下利腹痛,迄今已数日。刻下腹痛下利不爽,倦怠无力,饮食不香,四肢不温,大便培养未发现志贺氏细菌生长,舌淡苔薄白,脉弦。此属肝脾气滞,用四逆散加薤白主之: 柴胡9克,枳实9克,甘草6克,白芍9克,薤白1

4、2克。 4剂而愈。(王琦医案),.,按语:四逆散证本有“泄利下重”或然症,伤寒来苏集评价日:“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则本方乃有纲目。”四逆散具有升降通调之妙用,再加薤白通阳,俾中焦气机宣通,阳气外达,则泄利止。,.,医案 (三)热厥腹痛案,陈某某,男,35岁。开始发冷发热,头疼身痛,自以为感冒风寒,自服青草药后,症状稍减,继则腹痛肢厥,嗜卧懒言,症状逐渐增剧,邀余诊治。诊脉微细欲绝,重按有点细数。但欲寐,四肢厥冷至肘膝,大便溏而色青,小便短赤,面赤,当脐腹痛,阵发性发作,痛剧时满床打滚,痛停时则闭目僵卧,呼之不应,如欲寐之状。每小时发作五六次,不欲衣被,也不饮汤水。前医认为少阴寒证,投真

5、武汤加川椒,服后无变化。余沉思良久,不敢下,.,药,又重按病人脐部,见其面色有痛苦状,问之不答。综合以上脉证,诊为热邪内陷,热厥腹痛。拟四逆散倍芍加葱: 柴胡9克,白芍18克,枳壳9克,甘草4.5克,鲜葱头3枚。水煎服。 复诊:上方服后痛减,脉起肢温,面赤消,便溏止,小便通。病人自诉脐部仍胀痛,似有一物堵塞,诊脉细、重按有力。为热结在里。处以大柴胡汤。服后大便通,胀痛如失。,.,按语:腹痛、肢厥、便溏、但欲寐、脉微细,颇似寒证,但虽形寒却不欲衣被,脉象重按细数,乃真热假寒也。伤寒论云:“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则骨髓也。”本案所现,乃阳气郁遏于里,不达于外所致,正所谓“热深厥亦深

6、,热微厥亦微”也。四逆散通利少阴之枢,畅达阳郁。但气机畅利,阳气布护周身,则腹痛肢厥等寒症自愈。,.,医案 (四)胁痛(肋间神经痛)案,孙某某,男,31岁,1980年2月初诊。两胁肋窜痛近半年,常在心情不畅时发作或加重,以右侧为甚。近来饮食日减,纳谷不香,胃脘胀闷,暖气后稍舒,偶有失眠,二便正常。经X线胸部透视,心、肺未见异常,诊为肋间神经痛,屡服维生素B1、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舌苔薄白,脉弦。证属肝脾不和,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处方: 柴胡9克,枳实6克,白芍9克,川楝子9克,白术9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二诊:上方连服5剂,胁痛消失,脘胀减轻。惟饮食仍少,原方去川楝子加茯苓12克,

7、再进3剂,以图巩固。 按语: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若情志不畅,肝失调达,则经络郁阻,可致胁痛。正如景岳全书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循胁肋故也。”其痛走窜不定,气滞之象也。四逆散疏利肝胆,调达气机,为治气滞胁痛之良方也。,.,医案 (五)便秘案,傅某,男,28岁,1986年3月10日就诊。大便干燥如羊矢,2-3日1行近1年,脘腹胀满疼痛,两手发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气秘,治宜理气通阳,润肠通便,投四逆散加味: 柴胡12g,枳实、白芍、薤白各9g,火麻仁30g,甘草3g。 服4剂便通如常。,.,按语:本案古谓“气秘”,由阳气郁结,气滞不达,大肠传导迟滞所致。本案辨证关键

8、是两手发凉,脉弦。类证活人书认为“手足冷而便秘,小便赤”是“阳证似阴之候”。用四逆散疏达郁遏之阳气,通畅气机,可谓切中病机,又加薤白、火麻仁以增润燥通便之功。,.,医案 (六)盗汗案,黄某,男,41岁,1986年10月13日诊。患者以头痛、发热伴咳嗽1周经治疗痊愈,继之盗汗明显,晨起身如水洗,即来求治。刻下头痛而沉重,口淡无味,胸闷不饥,时有呕恶,纳差乏力,苔薄白腻质淡,脉弦滑而细。辨证为湿热内郁,处方: 柴胡、炒枳实各9克,生白芍15克,云苓10克,佩兰6克,生甘草2克。 服5剂后盗汗已减,继服9剂,盗汗即止,嘱隔日1剂巩固1个月。1年后追访,未见再发。,.,医案 (六)盗汗案,按语:本案为

9、湿热盗汗。究其源乃因发热在先,久服苦寒之品,脾胃已伤,运化失职,湿邪中阻,郁而化热,阻塞营卫运行所致。今用四逆散调肝和脾,疏木以达土,气机一开,则湿热可除,津无邪迫,而盗汗可愈。,.,医案 (七)月经疹案,刘某,37岁,1984年9月19日诊,自诉1983年10月以来,每于经前3-5天及经期,即周身痒疹,色淡红,压之褪色。以胸腹部较多,伴乏力,咽干,心烦,大便干。曾服西药能缓解于一时,停药后经期前照发。刻下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辨证为肝郁血热,处方: 柴胡、炒枳实、黄芩各9克,地骨皮12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6克。服4剂,疹点开始退去,痒减轻,继服6剂后疹点消失,心烦诸证亦除,嘱其以后3

10、个月中,每于经前1周服药以阻断之。半年后追访,未见复发。,.,医案 (八)头痛案,江x,男,42岁,工人。患者突然出现两侧头痛如锥,痛不可忍,以指压之稍缓,每次痛2030分钟,头痛过后目胀、脑闷、泛恶、胸膺满闷,移时复痛,坐卧不安,食不知味,二便不杨。舌质深红、略有白苔,脉弦有力。 诊为肝胃之气上逆,阻滞少阳之脉。故调肝和胃治本,调血通络以治标。拟四逆散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石决明、代赭石。连服2剂,霍然而愈。,.,医案 (九)胃痛案,刘x,男,35岁。患者于一个月前突然发作胃脘部疼痛,每当食后即作呕,酸水上泛,口苦,屡治未效。舌中有黄腻厚苔,脉象弦滑。 辨证:舌中有黄腻厚苔,以部位而论为脾胃

11、外侯;食后作呕是里滞未消。口苦、酸水上泛为肝气横逆。治宜疏肝理气消滞而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 柴胡9克,白芍9克,枳实9克,麦芽18克,神曲9克,厚朴6克(后下),腹皮12克,法夏9克。二服而疼痛消失。,.,医案 (十)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案,张某,女,40岁,农民。因阵发性右季肋部疼痛引及右肩,伴恶寒发热7天而入院。7天前患者自觉右胁部不适,继则右胁肋处阵发性胀痛,伴寒热往来,进食后疼痛加剧,大便多日未解,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急。入院后经胆囊造影,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此次系急性发作。 辨证:肝胆湿热阻滞,气机失调,腑气不畅。治以疏肝利胆,通腑泄热。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9克,

12、赤芍9克,白芍6克,枳实6克,甘草3克,黄芩6克,姜半夏9克,青皮4.5克,陈皮4.5克,郁金9克,川楝子9克,风化硝9克(冲服) 服上药7剂,疼痛消失,寒热亦平,后未再反复。调理24天出院。,.,医案 (十一)五更泻案,王某,女,45岁,西北轻工业学院教师。患者每于黎明之前,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成形,但也不是水泻,内有不消化食物。病后曾按命门火衰泄泻应用“四神丸”及 “人参养脏汤”治疗,效果不显。诊其脉弦而缓,舌淡苔薄白。据诉每逢情绪激动、工作紧张之时易犯。认为属于土壅木郁泄泻,乃肝木乘土、脾虚肝实,治应补土之虚并疏肝木之郁。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6克、枳壳9克、白芍30克、甘草6克、陈皮9克、苍术9克、砂仁9克、木香3克,水煎服。,.,服三剂后腹痛减轻,大便已逐渐成形;又服六剂后已无黎明前排便。大便可忍到早饭后入厕,腹痛已无,大便成形而愈。 按:命门火衰之五更泻,一般多有脾肾阳虚,六脉沉弱之象。此例脉弦缓。无虚象,乃木郁克土引起,故用四神丸不效,乃四逆散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