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78757 上传时间:2021-03-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理应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从当前来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主要应从民工输出地即农村入手。1.家长需做到承担起教子之责。当前多数农民文化水准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就能够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准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准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

2、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增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有。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家长应增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

3、,增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即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实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最好,能经常回家看望孩子。 2.学校应承担增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即时

4、处理,耐心的实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注重、鼓励、协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地方政府要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增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准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增强监管,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