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优秀教案[教学借鉴].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92872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轮优秀教案[教学借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滑轮优秀教案[教学借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滑轮优秀教案[教学借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滑轮优秀教案[教学借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轮优秀教案[教学借鉴].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春滑轮优秀教案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 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

2、轮组。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漫画导入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

3、学习。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 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推进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

4、心转动的轮子。 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模拟实验: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重物,如图所示。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

5、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归纳总结: (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思考:什么地方会用到这两种滑轮?分析用哪种方法更省力?为什么呢? 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的吊臂顶端等。动滑轮:起重机的吊钩上等。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费力的杠杆一定省距离,那么在滑轮中是否也存在一样的现象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两个问题:使用滑轮是否省力?使用滑轮是否省距离?2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按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仔细观察实验,注意力的方向及大小;注意物体移动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

6、2)在它的右侧挂钩码,左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将测得的数据填人表格里)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4)改变钩码的个数,当物重增大时,重做上述实验,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 (5)分析表格中的几次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提升两个以上的钩码并且匀速拉动。 (2)各小组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也要分工明确(如:甲同学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数,乙同学观察钩码上升的距离,丙同学观察拉力移动的距离,丁同学竖直放置尺子)。 (3)实验时,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等不能与尺子摩

7、擦。 (4)实验数据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结论l: 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 如图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G,即不省力。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结论2: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3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一(1)按如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大

8、小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结论1: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学生探究: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说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道理。 如图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

9、也静止不动。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即省一半力。学生分析后,教师归纳:结论2: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归纳总结:1定滑轮:(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不省力(3)不省也不费距离2动滑轮:(1)不改变力的方向(2)省一半力(3)要多移动距离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二、滑轮组 提出问题: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用途,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定滑轮、什么时候需要用动滑轮呢?想要设计出一种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0、的机械,可以做到吗? 交流讨论:需要改变用力方向时用定滑轮,需要省力时用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轮滑组合起来,就可以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学生活动:绕线组成滑轮组。当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滑轮组。接下来请大家尝试利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连接成一个滑轮组,并探究滑轮组的规律。要求:连接成功时,把连接的图画出来。通过实验探究两个问题: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用数据说明问题。有多少种连接方法?能否归纳出缠绕滑轮组的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组间交流和教师的现场辅导,大部分学生能够连接成功并得出结论。同样让学生展示并解说自己的设计方案、实验结论,可以得出以下两种连接方式: 教师总

11、结:滑轮组的连接方法: 绳子的起点只可能在定滑轮下方的挂钩或动滑轮上方的挂钩; 起点连接完毕后,本着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原则,按照固定的方向依次绕过每个滑轮; 每个滑轮只能使用一次。(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能省多少力实际上是由动滑轮部分决定的。思考问题: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实验探究: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结论: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时,如果动滑轮部分由n根绳子连接,则: 特别提醒:使用滑轮组要注意几个问题 (1)区分“最方便”和“最省力”的含义。“方便”是指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拉

12、绳子,既省力又方便;而“最省力”是指尽量多地增加动滑轮上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2)滑轮组一般是省力的,省力的多少是由吊起(或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决定的。(3)设拉力移动距离为s,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重物上升的高度为,重物上升的速度为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4)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是各种各样的,其绕法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由关系式为奇数时,绳子在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为偶数时,绳子在定滑轮上打结开始绕,也就是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绕绳子。(如图所示)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科学世界”:轮轴和斜面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阅读,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轮轴:阀门、内门锁、自行车车把、板子、

13、方向盘等。 由学生说出轮轴的组成:由轮和轴组成。 再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斜面:盘山公路、斜坡等。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而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例如盘山公路等。利用斜面想要把一个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想更省力,如何实现?小组内交流得出结论:延长斜面的长度可以更省力。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例子。课堂总结 本节课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了什么是滑轮及滑轮的分类和特点。重点是怎样在生活中应用滑轮与滑轮组,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滑轮组省力的原理,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 特点 分类 优点 缺点 实质 定滑轮 改变力的方向 不省力 不省距离 等臂杠杆 动滑轮 省一半的力 费一倍距离 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滑轮组 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板书设计第2节 滑轮1定滑轮(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2)实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方向;要多移动一倍距离。(1)使用(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3滑轮组(1)使用优点:即要省力,又可以变力的方向,但不能即省力又省距离。2015-6-298普通教学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