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699785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0.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三土壤的基本性质,任务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在植物生产中作用。 了解土壤化学性质及其在植物生产中作用。 熟悉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产的影响。 了解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能力目标 能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能正确测定土壤pH。,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性: 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所表现出的性质。 孔隙的数量决定着土壤中气、液两相的总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决定着气、液两相的比例。,土壤孔隙,土粒或团聚体之间,团聚体内部,单个土粒,团聚体,3,实践中通常是用间接方法测定土壤密度、容重后,计算土壤孔隙的数量。,1.土壤密度和容重,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

2、烘干土重,单位是g/cm3 或t/m3。,影响土壤密度的因素:土壤矿物质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矿物质密度2.62.7;有机质密度1.41.8),因此土壤固相组成不同,密度不同。,通常土壤密度可作为常数来看待,取值为2.65g/cm3,4,土壤孔隙性,(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也是g/cm3 或t/m3。,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随土壤三相组成的变化而变化,而三相组成变化又受到土粒排列、质地、结构、松紧状况以及降水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多数土壤容重在1.01.8 g/cm3。砂质土多在1.41.7 g/cm3; 黏质土一般

3、在1.11.6 g/cm3 。,5,土壤孔隙性,相同点,区别,(1)单位相同 都是g/cm3或t/m3,(2)分子含义相同 都是指烘干土重,(1)分母含义不同 容重指土壤体积 密度指土粒体积,(2)影响因素不同,容重值大小随土壤三相组成变化而变化 密度值与土壤固相组成有关,(3)同一土壤数值不同,容重密度 多数土壤容重在1.01.8 g/cm3 常用土壤密度为2.65 g/cm3,土壤容重与 土壤密度的比较,6,容重的主要用途 (1)计算土壤重量:利用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单位面积土壤的重量。如测得土壤容重为1.20 g/cm3,求1hm2(1hm2=10000m2 )耕层土壤(深度为20cm)的重

4、量为多少? m1.20 100000.2 = 2400t,(2)计算土壤组分储量:根据1hm2耕层土壤质量可计算单位面积土壤中水分、有机质、养分、盐分、水分等质量。例如,上例中测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g/kg,则求1hm2耕层土壤(深度为20cm)的有机质的储量为: mo2400151000=36t,7,土壤孔隙性,(3)计算灌水(或排水)定额 如测得土壤实际含水量为10%,要求灌水后达到20%,则1hm2耕层土壤(深度为20cm)的灌水量为: mw2400 (20%10%)=240t,表3-7 旱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松紧状况的关系,对于质地相同的土壤,疏松状态的容重值紧实状态下。过松则通气透

5、水性强,易漏风跑墒;过紧则通气透水性差,妨碍根系延伸。,(4)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8,土壤孔隙性,容重的主要用途,2.土壤孔隙性 (1)土壤孔隙数量(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自然状况下,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30%60%之间,多数植物生长适宜的孔隙度为50%60%。,9,土壤孔隙性,10,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类型及性质,11,土壤孔隙性,(2)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隙大小、形状不同,无法真实计算,故土壤孔隙直径是指与一定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称为当量孔径。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成反比。,()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 孔隙度在10%以上

6、,如能达到15%20% 更好,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之比 为2:1为宜,无效孔隙度尽量低。 ()对于含有机质多而结构好 的耕作层土壤容重宜在1.1 1.3g/cm3 之间;水田土壤的容重(称为 浸水容重)宜在0.50.6g/cm3之间。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在同 一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应为“上虚下 实”。,3.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 生产实践表明,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12,土壤孔隙性,4. 土壤孔隙性调节,(2)合理轮作和增施有机肥:实行粮肥轮作、 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孔隙状况,提高通气透水性能。,(3)合理耕作: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配合耙耱、中耕、镇

7、压等措施,使过紧或过松土壤达到适宜的松紧范围。,(4)工程措施:采用工程措施改造或改良铁盘、砂姜、漏沙、黏土等障碍土层,创造深厚疏松的根系发育土层,对果树和园林树木等深根植物尤其重要。,水旱轮作,13,土壤孔隙性,(1)防止土壤压实:一是在宜耕水分条件下进行田间作业;二是实行农机具联合作业,降低成本;三是采用免耕或少耕,减少农机具压实。,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颗粒(单粒)团聚形成的 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土团和土块。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类型、数量、稳定 性以及土壤的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区别 结构体着眼局部和个体,结构性强调总体特征,联系 不同类型的结构体垒结起来所赋予土壤的综合性状就是土

8、壤结构性,土壤结构,14,土壤结构体,大小,形状,不良结构体,理想结构体,块状结构,片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核状结构,团粒结构,微团粒,1. 土壤结构体,发育程度,15,土壤结构,团粒结构是指外形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由有机质胶结团聚形成的,直径大小在0.2510 mm之间的土壤结构体,俗称“蚂蚁蛋”、“米糁子”等,常出现在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适中的土壤中,其土壤肥力高,是农业生产中最理想的结构体,如蚯蚓粪。,(1)团粒结构 包括团粒结构和微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微团粒,微团粒,微团粒,16,土壤结构,微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且颗粒直径小于0.25 mm的土壤结构,它一方面对提高水稻土的土

9、壤肥力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形成团粒结构的基础。,(2)块状结构 结构体呈不规则形状,长、宽、高大致相近,边面不明显,内部较紧实,俗称“坷垃”。,土壤结构,(3)核状结构 外形与块状结构体相似,但棱角、边、面比较明显,内部紧实坚硬,泡水不散,俗称“蒜瓣土”,多出现在黏土而缺乏有机质的心土和底土层中。,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或黏重的土壤中,由于土壤过干、过湿耕作,易在表层形成块状结构;另外由于受到土体的压力,在心土、底土中也会出现。,块状结构,核状结构,17,结构体呈立柱状,纵轴大于横轴,比较紧实,孔隙少,俗称“立土”。,(5)片状结构 结构体扁平呈片状或板状,俗称“卧土”。 地表遇雨或灌溉后出现结

10、皮、结壳,称“板结”,影响种子萌发、破土、出苗。 受农机具压力或沉积作用,在耕作层下出现犁底层(片状),其有利于托水托肥,但出现部位不能过浅、过厚、过紧实黏重,否则土壤通气透水性差,影响植物生长发育。,(4)柱状结构与棱柱状结构,多出现在水田土壤、典型碱土、黄土母质下层。棱柱状结构外形与柱状结构体相似,但棱角、边、面较明显,多出现在质地黏重且水分经常变化的下层土壤中。,柱状结构,片状结构,18,土壤结构,2.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1毛管孔隙 (团聚体内部) 2通气孔隙 (团聚体之间),图2-3 团粒结构示意图,19,土壤结构,A.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 团粒与团粒之间有适量的通气孔隙,团粒内部有

11、大量的毛管孔隙, 土壤水、肥、气、热协调,创造了良好的孔隙条件。 B.水气协调,土温稳定 通气孔隙可通气透水,在降水或灌溉时,有利于水分进入土层,减 少地表径流;毛管孔隙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因此水气协调,土温 稳定。 C.保肥供肥性能良好 通气孔隙中水少气多,好气微生物活跃,有利于有机质矿质化作 用,养分释放快;毛管孔隙内水多气少,嫌气微生物活跃,有利于 腐殖质的积累,养分得到贮藏。 D.土质疏松耕性良好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结构体大小适宜,松紧度适中, 耕作阻力小, 耕作效果好,有利于植物根系扩展、延伸。,20,(1)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2)块状、核状结构与土壤肥力:块状结构体

12、之间孔隙过大,不 利于蓄水保水,易透风跑墒,出苗难,易出现“吊根”现象;耕层下 部的暗坷垃内部紧实,影响扎根,故有“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之 说。 核状结构具有较强的水稳性和力稳性,但因其内部紧实,小孔隙多, 大小孔隙不协调,土性不好。 (3)片状结构与土壤肥力:片状结构多在表层形成板结,影响耕 作与播种质量,影响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阻碍水分运动。犁底层的 片状结构不利于根系下扎,限制养分吸收。 (4)柱状、棱柱状结构与土壤肥力:这两种结构体内部甚为坚硬, 孔隙小而多,通气不良,根系难以深入;结构体之间由于干旱时收缩, 形成较大的垂直裂缝,造成漏水漏肥。,21,土壤结构,3.土壤结构改良,

13、(1)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是良好的土壤胶结剂,是团粒结构形成不可缺少的物质。,(2)调节土壤酸碱度 酸性土施用石灰,碱性土施用石膏,以增加土壤中钙离子,促进良好结构形成。,(3)合理耕作:适时深耕、耙耱、镇压、中耕等有利于破除土壤板结,破碎块状与核状结构,疏松土壤,加厚耕作层。,(4)合理轮作:用地、养地植物轮作,同一地块不能长期连作。,(5)合理灌溉、晒垡、冻垡:避免大水漫灌,灌后及时松土,休闲季节采用晒垡或冻垡利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促进良好结构形成。,(6)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包括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植物遗体、泥炭、褐煤或腐殖质中提取的腐殖酸)和人工合成结构改良剂(水解聚丙烯腈钠盐和乙酸乙

14、烯酯等)。,22,3.3 土壤结构,耕作,晒垡,1.土壤力学性质,土壤力学性质是指土壤颗粒之间以及土壤与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又称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力学性质,土壤黏结性,土壤黏着性,土壤塑性,土壤胀缩性,23,土壤耕性,影响土壤黏结性的主要因素:土壤质 地、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 质地越黏,土壤黏结性就越强,反之则相反。 土壤黏结性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土壤有机质可提高砂土的黏结性,降低黏土的黏结性。土壤黏结性越强,耕作阻力越大,耕作质量越差。,(1)土壤黏结性,土壤黏结性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由于黏结力作用而相互黏结在一起的性能。,土壤黏结性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24,土壤耕性,土壤黏

15、着性与土壤黏结性的影响因素相同,质地越黏重,土壤黏着性就越强。 土壤有机质可降低黏质土的黏着性。 干燥的土壤无黏着性,当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此时为黏着点),土粒具有黏附外物的能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加黏着性增强,达到最高时后又逐渐降低,可见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黏着性。 土壤黏着性越强,则土壤易于附着于农具上,耕作阻力越大,耕作质量越差,(2)土壤黏着性,土壤黏着性是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土壤黏附于外物上的性能。是由于土壤与外物之间存在黏结力或附着力。,土壤黏着性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25,土壤耕性,干燥的土壤不具有塑性。,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土壤质地、有机质含水量、交换性阳离子组成、含盐

16、量等。 塑性强的土壤耕性往往不好。,(3)土壤塑性,土壤塑性指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塑造成任意形状,并且在干燥或者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所获得形状的能力。,26,土壤耕性,影响胀缩性的主要因素:土壤质地、黏土矿物类型、有机质含 量、交换性阳离子种类及土壤结构等。一般具有胀缩性的土壤 均是黏重而贫瘠的土壤。,土壤胀缩性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胀缩性大的土壤,湿时黏闭泥泞,土壤透水困难,通气性较差;干旱时体积收缩,土表发生龟裂,造成漏风跑墒,扯断植物根系。,(4)土壤胀缩性,土壤胀缩性是指土壤含水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或者在含有水分 情况下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土壤体积变化。,27,土壤耕性,2.土壤耕性,土

17、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和耕作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性质。,(1)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凡耕后土垡松散易耙碎、不成坷拉、疏松、孔隙良好、有利于种 子发芽、出土及幼苗生长的土壤称为耕作质量好,反之,则耕作质量差。,A.耕作难易:,耕作时省工省劲,称“土轻”、“口松”、“绵软”;耕作时费 工费劲难耕,称“土重”、“口紧”、“僵硬”等。,指耕作阻力的大小,耕作阻力越大,越不易耕作。,B.耕作质量:指土壤耕作后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状况。,C.宜耕期长短:宜耕期是指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一般来说,适耕期长的土壤耕性好,耕性不良的土壤适耕期短,适耕期应选择在土壤含水量低于可塑下限(干耕)或高于可塑上限(湿

18、耕) 。,28,土壤耕性,(2)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土壤湿度与耕性的关系,固态,黏结性强,无黏着性和塑性,酥松,黏结性弱,无黏着性和塑性,易散碎,有塑性,黏结性和黏着性极弱,有塑性和黏着性,黏结性极弱,塑性消失但有黏着性,黏结性极弱,易流动,塑性、黏结性、黏着性消失,成硬土块不散碎,易散碎,成小土块,不散碎,成大土块,不散碎,成大土块,易黏农具,泥泞状的浓泥浆,29,土壤耕性,对于不同土壤质地的适耕期来讲,砂土较长、壤土次之、黏土最短。 农民对各种质地土壤在耕性上的评价有许多谚语。例如:对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的黏土形容为“早上黏,中午硬,过了晌午耪不动”;对砂质土评价为“干好耕、湿好耕、不干不

19、湿更好耕”。,30,土壤耕性,3.土壤耕性改良,一是眼看,雨后和灌溉后,地表呈“喜鹊斑”,外白里湿,黑白相间,出现“鸡爪裂纹”或“麻丝裂纹”,即半干半湿状态。 二是犁试,用犁试耕后,土垡能被抛散而不黏附农具。 三是手感,扒开二指表土,取一把土能握紧成团,且在1m高处松手,落地后散碎。,(2)增施有机肥料:可以降低黏质土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增强砂质土的黏结性、黏着性,并使土壤疏松多孔,因而改善土壤耕性。,31,土壤耕性,(1)掌握耕作时土壤适宜含水量:,北方旱地土壤宜耕状态是:,(5)少耕和免耕(保护性耕作): 少耕:对耕翻次数或强度比常规耕翻少的土壤耕作方式。 免耕:基本上不对土壤进行耕翻,而

20、直接播种植物的土壤利用方式。,(3)改良土壤质地:黏土掺砂,可减弱黏重土壤的黏结性、黏 着性、可塑性和起浆性;砂土掺黏,可增加土壤的黏结性, 并减弱土壤的淀浆板结性。,(4)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性: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其土 壤的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减弱,松紧适度,通气透水,耕 性良好。,32,土壤耕性,喷雾机,中耕机械,免耕、少耕图例,免耕播种机,留茬覆盖免耕种植,秸秆覆盖免耕种植,33,常规耕作与少耕和免耕的比较,34,土壤耕性,土壤吸收性,土壤胶体 (1)土壤胶体构造,土壤胶体是指11000 nm之间(长、宽、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的土壤颗粒。,土壤胶体,胶体微粒

21、(分散相),微粒间溶液 (分散介质),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非活性离子层,扩散层,微粒核不显电性,土壤胶粒带负电或正电荷,整个胶体呈电中性。,35,一般讲,土壤中的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很少单独存在,大多通过多价离子或功能团相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复合胶体是形成良好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肥力越高,复合胶体所占的比例越高。,根据微粒核的组成物质不同,可以将土壤胶体分为三大类: A.无机胶体:微粒核是无机物质,主要包括各种次生铝硅酸盐黏粒矿物和氧化物及含水氧化物。 B.有机胶体:微粒核是有机物质,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其活性比无机胶体强,但数量不如无机胶体多。 C.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2、:微粒核是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结合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36,土壤吸收性,(2)土壤胶体种类,土壤胶体是土壤固相中最活跃的部分,主要特性有三点: A.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比表面的大小顺序为:腐殖质胶体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土壤胶体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就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强。 B.带有一定的电荷:根据电荷产生机制不同,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C.土壤胶体具有一定的凝聚性和分散性,37,土壤吸收性,(3)土壤胶体特性,生产上采取耕翻晒垡、烤田、冻垡等措施,就是提高土壤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促使土壤胶体的凝聚和团粒结构的形成。当土壤胶体处于凝胶状态时,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而当土壤胶体处于溶胶状

23、态时,不利于良好结构的形成,通气透水性能受到影响。,38,土壤吸收性,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离子、悬浮颗粒、气体(CO2、O2)以及微生物的能力。,2.土壤吸收性能,(1)机械吸收:是指土壤对进入土体固体颗粒的机械阻留作用。 (2)物理吸收: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吸附保持作用。 (3)化学吸收: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溶性盐而保存在土壤 中的过程,也称为化学固定。 (4)离子交换吸收:是指土壤溶液中的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 的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又称物理化学吸收作 用。 (5)生物吸收: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一些小动物可 将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吸

24、收保留在体内的过程。,根据土壤对物质吸收、保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五种类型:,39,土壤吸收性,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与土壤胶粒表面扩散层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后而保存在土壤中的作用。由于土壤胶粒主要带有负电荷,因此绝大部分土壤发生的是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土壤中常见的交换性阳离子有Fe3+、Al3+、H+、Ca2+、Mg2+、NH4+、K+、Na+等。例如:土壤胶体原来吸附着Ca2+ 、Na+,当施入钾肥后,K+进入土壤胶体的扩散层,称为吸附过程;同时扩散层中Ca2+ 、Na+进入土壤溶液,称为解吸过程,反应式如下:,3K+,K+,K+,K+,40,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吸收性

25、,可逆反应:吸附和解吸同时进行,达到动态平衡。 等电荷交换:即以相等单价电荷摩尔数进行交换,例如:1mol K+可以交换1mol的NH4+或Na+, 1mol的Ca2+可以交换2mol的NH4+或Na+。 反应迅速:离子交换的速度快。 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价数较低、交换力弱的离子,若提高其在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可交换价数较高、交换力强的离子。,41,土壤吸收性,(1)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2)阳离子交换吸收能力: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大小顺序为: Fe3+Al3+H+Ca2+Mg2+NH4+K+Na+ (3)阳离子交换量 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中性条件下,每千克烘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

26、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kg。 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反映了土壤保肥能力的大小,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则土壤的保肥性越强;反之,相反。 阳离子交换量: 20 cmol(+)/kg,土壤保肥能力强; 1020 cmol(+)/kg,保肥能力中等; 10 cmol(+)/kg,保肥能力弱。,42,土壤吸收性,(1)改良土壤质地:通过黏掺沙或沙掺黏,改良质地,增加土壤 吸收性能。 (2)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种植绿肥 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合理施用化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 肥,起到“以无机(化肥)促有机(增加有机胶体)” 作用。 (4)合理耕作:适当翻耕和中耕

27、可改善土壤通气性和蓄水能力,促进 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及养分转化,增加有效养分。 (5)合理灌排:施肥结合灌水可充分发挥肥效;及时排除多余水分, 以透气增温,促进养分转化。 (6)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或草木灰,碱性土壤 施用石膏,均可增加钙离子浓度,提高离子交换性能。,43,土壤吸收性,4.土壤吸收性调节,土壤酸碱性,1.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性或碱性通常用土壤溶液的pH来表示。 pH = - Log H+ 我国一般土壤的pH变动范围在49之间,多数土壤的pH在4.58.5范围内,极少有低于4或高于10的。 “南酸北碱”概括了我国土壤酸碱反应的地区性差异。,表3-16 土壤的酸

28、碱度分级,44,土壤碱性指标 pH 我国北方多数土壤pH为7.58.5,而含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土壤,pH常在8.5以上。 总碱度 指土壤溶液中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离子的总浓度,常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单位为cmol(+)/L; 碱化度 指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的数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5%10%时为轻度碱化土壤 10%15%时为中度碱化土壤 15%20%时为强度碱化土壤 20%时为碱土。,碱化度,45,土壤酸碱性,A.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表3-17 主要植物最适宜的pH范围,46,(2)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土壤酸碱性,适应微酸性土壤生长的花卉植物,山茶花,杜鹃花,凤梨,茶树,君子兰,4

29、7,南方许多植物适应酸性土壤,但酸性较强会引起原生质变性和酶的钝化,影响植物吸收。酸度过大时,还会抑制植物体内单糖转化为蔗糖、淀粉及其他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紫花苜蓿,碱蓬(盐蒿),柽柳,向日葵,48,退 出,北方许多植物适应碱性土壤,但碱性物质含量过多使植物细胞原生质溶解,破坏植物组织。,适应碱性土壤生长的植物,一般植物在弱酸、弱碱和中性土壤中(pH为6.08.0)都能正常生长,B.影响土壤肥力 土壤酸碱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49,土壤缓冲性是指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能力。,50,2.土壤缓冲性,土壤酸碱性,(1)土壤缓冲性的产生机理,A.阳离子交换:酸碱进入土壤后发生阳

30、离子交换作用。,+4H+,+ Mg2+,+ K+,+ Na+,B.弱酸及其盐类 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碳酸、磷酸、硅酸、腐殖酸及其盐类,可起到 缓冲酸或碱的作用。 当加入酸时 CaCO3+H2SO4 CaSO4 + H2CO3 当加入碱时 H2CO3+KOH KHCO3+ H2O C.两性物质 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都是两性物质,既中和酸又中和碱。,土壤酸碱性,(2)影响土壤缓冲性的因素 土壤质地:质地越黏,土壤的酸碱缓冲能力越强;反之,越沙,土壤酸碱缓冲能力越弱。 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缓冲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土壤胶体缓冲能力依次为:腐殖质胶体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铁铝氧化物及

31、其含水氧化物。,施肥、根系呼吸、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等不会使土壤酸碱反应剧烈变化,土壤pH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上采用增施有机肥及在沙土中掺入塘泥等办法,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土壤酸碱性,肥沃土壤的缓冲性高,贫瘠土壤的缓冲性低,酸性土壤改良: 施用石灰。当土壤pH 45时,石灰用量为7502250 kg/hm2;当pH 56时, 石灰用量为375750 kg/hm2。另外草木灰既是钾肥又是碱性肥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 碱性土壤改良: 生产上用石膏、黑矾、硫黄粉、明矾、腐殖酸肥料等来改良碱性土。另外,在碱性或微碱性土壤上栽培喜酸性花卉,可加入硫黄粉、硫酸亚铁来降低土壤碱性。,盐碱土,改良后的盐碱土

32、,酸性土,53,土壤酸碱性,3.土壤酸碱性的调节,1.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与生产性状,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许多性质和过程均有显著影响,首先是影响土壤的孔隙状况和表面性质,从而影响到土壤的通气与排水、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土壤溶质的运移、水分渗漏、植物养分供应、根系生长、出苗、耕作质量等。 砂质土、壤质土和黏质土的肥力特性和生产性状不同。,壤土,黏土,沙土,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55,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性状,56,桑树、竹类、水稻等植物相对喜欢黏性土壤。,桑树,水稻,花生,土豆,57,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质地改善,(1)合理利用,花生、土豆等植

33、物比较适应质地较粗的土壤。,对于一些深根系植物,质地对其生长的影响不大。,大部分灌木类园艺植物也适应质地较粗的土壤。,(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有机质对土粒的黏结力大于沙粒,小于黏粒,可以促进沙粒的团聚,降低黏粒的黏结力,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3)掺沙掺黏,客土调剂 沙地掺黏,黏土搬沙压淤,逐年客土改良。,(4)引洪漫淤,引洪漫沙 沿江沿河的沙质土壤,采用引洪漫淤方法,使黏粒沉积于沙质土壤;而黏质土壤,采用引洪漫沙方法改良。,泥泞河流,黏土掺沙,有机肥,58,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6)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在过沙过黏不良质地土壤上,种植豆科绿肥植物,可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

34、和氮素含量,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改良土壤质地。,在具有“上沙下黏”或“上黏下沙”质地层次的土壤中,可通过 耕翻法,将上下层的沙粒与黏粒充分混合,以起到改善土壤质地的作用。,(7)因土制宜,加强管理 对于大面积过沙土壤,首先应营造防护林,种树种草,防风固沙; 其次选择宜种植物;三是加强管理。如采取平畦宽垅、播种宜深、播后 镇压,早施肥、勤施肥,勤浇水、水肥少量多次等措施。对于大面积过 黏土壤,根据水源条件种植水稻或水旱轮作等。,(5)翻淤压沙,翻沙压淤,59,土壤性质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60,我国主要土壤的特性,1.我国土壤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有丰富的土壤资源,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土壤类

35、型。 由于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种多样的农业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丰富的土地资源类型,为土地的多种利用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质量较差,山地多,平原少;旱地多,水(浇)地少;中、低产田多,高产田少。,60,61,旱地土壤培肥与管理,表4-8 农业土壤特征、培肥与管理措施,农业土壤是在自然土壤基础上,通过人类开垦耕种,加入人工肥力演变而成,主要有旱地农田、水田、果园、菜园等利用形式,它们的土壤特征、培肥与管理措施见下表。,农业土壤特征、培肥与管理措施,62,旱地土壤培肥与管理,63,旱地土壤培肥与管理,64,水田土壤培肥与管理,1.水田土壤特

36、征: (1)具有特殊的土壤剖面构型(通常可分为耕 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潜育层等)。 (2)水热状况比较稳定。 (3)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物质的化学变化较大。 (4)嫌弃微生物为主,有机质积累多。 2.高产水田土壤肥力特征: (1)具有良好的土体构型。 (2)适量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 (3)适当的渗漏量和适宜的地下日渗漏量。,65,水田土壤培肥与管理,3.一般水田土壤的培肥与管理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这是保证水稻土的水层管理和培肥的先决条件。 (2)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 。 (3)水旱轮作与合地灌排 合理灌排可以调节土温。,66,水田土壤培肥与管理,4.低产水田土壤的培肥与管理 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黏、沙、盐碱、 毒和酸等。 (1)冷:冷浸田改良方法是开沟排水,增加排水沟密度和沟深,改善排水条件,降低地下水位。 (2)黏和沙:质地过黏和过沙,改良方法是客 土,前者掺入沙土,后者掺入黏土,如黄土性土壤或黑土等。 (3)盐碱、毒害:盐碱和工业废水的影响,主要是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碱毒害进行冲洗。 (4)酸度改良:主要是针对一些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应当适量施用石灰。,67,首 页,上 页,退 出,返 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