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00297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章编码:XXXX日期:2021年x月x日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页码:第10页 共10页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要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以下是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

2、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你会填吗?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你会算吗?60-24-16= 18+27+39=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3。出示主题图。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

3、。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

4、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拓展思维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2、教学例4。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四、课堂总结

5、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

6、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第一组 28人第二组 34人第三组 22人二、新课学习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28+34+2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

7、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

8、和与另一个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2 8 6 2 2 8+ 3 4 +2 2 +3 46 2 8 4 6 2+2 28 4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

9、么?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2.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学生:连减算式。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教师:根据我们

10、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三、结论总结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11、;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混合计算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36+28+17=65-25-21=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12、?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主题图。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C、列综合算式。还有其他算法吗?3、总结算法: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第 10 页 共 10 页优质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