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01165 上传时间:2021-03-18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77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遗传因子组成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遗传因子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性状表现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1/4B. 3/8C. 5/8D. 3/4 【答案】C 【解析】解法一:棋盘法 从表中可以看出,子代性状表现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5/8。,典型例题,三、对孟德尔杂交实验解释的验证测交,1、推测: 测交 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YyRr yyrr,配子,测交后代,性状,YyRr,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 : 1 : 1 : 1,2、种植实验 孟德尔用F1与双隐性类型测交,F1

2、不论作母本,还是作父本,都得到了上述四种表现型,它们之间的比接近1:1:1:1,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上述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隐性纯合子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下列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的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的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 1111 D.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四种性状表现,典型例题,【解析】F1自

3、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 9331,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高秆矮秆= 31,抗病易感病= 31,后代高秆抗病矮秆抗病= 93,故A项错误,B项正确。F1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1111,故C、D两项正确。 【答案】A,四、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3.统计学方法,4.科学设计试验程序,2.科学的实验方法。 先选择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研究

4、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情况。,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909年约翰逊提出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成对遗传因子互为等位基因(allele)。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概念。,等位基因:控制相对形状的基因。D、d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A、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下表是豌豆杂交实验中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典型例题,【解析】通

5、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所以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而亲本的基因型不能确定。 【答案】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发生过程: 在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实质: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理论意义: 基因重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实践意义: 指导杂交育种,选择培育新品种。,课堂小结,基因与性状的概念系统图,基因,基因型,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性状,相对性状,显

6、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表现型,发 生,决 定,决 定,控 制,控 制,控 制,+环境,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一对,一对,两对(或多对),2种,比值相等,两对(或多对),4种(2n),比值相等,3种,1:2:1,9种(3n),(1:2:1) n,2种,显:隐=3:1,4种(2 n ),9:3:3:1 (3:1) n,2种,显:隐=1:1,4种(2n 种) ,1:1:1:1 (1:1) n,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F1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或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决定不

7、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两个遗传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且同时起作用;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3/4黄色种子内有,3/4的圆粒 1/4的皱粒,1/4绿色种子内有,3/4的圆粒 1/4的皱粒,两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 3 3 1,黄色圆粒,绿色圆粒,比值,杂交实验结果,315 101 108 32,1. 2019湖北咸宁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在豌豆开花时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提出一系列假说 C.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

8、序,巧妙地运用测交实验对他的假说进行验证 D.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当堂检测,【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应在开花前(雄蕊成熟前)去雄,A 项错误;孟德尔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认为遗传因子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B 项错误;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是孟德尔遗传实验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 项正确;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提出分离定律,再研究两对及多对相对性状,提出自由组合定律,D 项错误。 【答案】C,2. 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关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

9、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 的性状分离比 C.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D. 为了检验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解析】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A 项错误;在孟德尔的假说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F1 可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若该假说成立,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应产生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 1, B 项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部分核遗传现象,C 项错误;为验证作出的假设

10、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 项错误。 【答案】B,3.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下列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 黑光 白光 18 黑光 16 白光 B. 黑粗 白光 10 黑粗 9 黑光 10 白粗 11 白光 C. 黑粗 白粗 15 黑粗 7 黑光 16 白粗 3 白光 D. 黑光 白粗 25 黑粗,【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验证杂种F1 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是否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否自由组合,最佳方法为测交。B 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 的双显性杂合子)

11、白光(双隐性纯合子) 10 黑粗9 黑光10 白粗11 白光(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 1 1 1)。 【答案】B,4. 2019河南永城高二期末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 中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A. 1/16 B. 3/16 C. 1/8 D. 3/8,【解析】亲本基因型为ddrr、DDRR,F1 基因型为DdRr,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 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_R_ D_rr ddR_ ddrr=9 3 3 1,其

12、中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ddR_,占总数的3/16。【答案】B,5. 2019广东中山高三期末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l 开红花,再将Fl 自交,F2 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如果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 和aabbcc B. 在F2 红花中,有1/27 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 C. 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4 对等位基因控制 D. 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

13、植株杂交,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都是AaBbCc,【解析】由题干可知,两个亲本都是白花,而AABBCC 表现为红花,A 项错误;F1 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F1 自交后代红花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3)3=1/27,自交后代都是红花,B 项正确;F2 中白花植株占37/64,则红花植株占总数的27/64,推测该植物花色至少受3 对等位基因控制,C 项错误;若纯合白花植株AABBcc 与纯合白花植株aaBBCC 杂交,则后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D 项错误。 【答案】B,6. 2019南昌二中高二月考某植物(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种子萌发与不萌发受等位基因T 和t 控制,基因型

14、为TT 的种子不能萌发,基因型为Tt 的种子萌发率为60%,基因型为tt 的种子萌发率为100% ;茎的粗细受等位基因F 和f 控制,基因型为FF 的植株为粗茎,基因型为Ff 的植株为中粗茎,基因型为ff 的植株为细茎。研究发现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批基因型为TtFf 的种子,播种后,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 收获的种子中纯合子占 ,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共有 种。 (2)由基因型为TtFf 的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为 (填“粗茎”“中粗茎”或“细茎”),长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将所得种子播种下去,萌发率为 。,(3)请根据(2)的思路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来确定某

15、粗茎植株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若 ,则 ; 若 ,则 。,【解析】(1)基因型为TtFf 的种子播种后,收获的种子的基因型有9 种,其中纯合子有TTFF、TTff、ttFF、ttff,每种纯合子占种子总数的1/16,因此纯合子占1/4,由于基因型为TT 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有TTFF、TTFf、TTff 3 种。 (2)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TtFf 的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为中粗茎,其长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计算所得种子的萌发率,可只考虑T、t 这对基因,基因型为TT 的种子占1/4,不能萌发,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

16、例为1/2Tt、1/4tt,其中Tt 的种子萌发率为60%,因此将所得种子播种下去, 萌发率为1/40+1/260%+1/4=11/20。 (3)由于基因型为TT 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ttFF,对于植物来说,鉴定基因型的简单方法为自交法,即实验思路为让该粗茎植株自交,收获种子,再将种子播种,然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实验结果及其结论为若萌发率为11/20(或55%)左右,则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若萌发率为100%,则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答案】(1)1/4(或25%)3 (2)中粗茎11/20 (3)让该粗茎植株自交,收获种子,再将种子播种,然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率为11/20(或55%)左右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 萌发率约为100% 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