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21095 上传时间:2021-03-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1、1生物与非生物_小学自然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册 1 、1 生物与非生物 _小学自然教案第一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自然科学的起始课,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引导性, 而且知识的条理性较强, 容易被学生接受。 这节课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这门课,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很好载体。教材通过具体生物和非生物、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对比以及某些生物的特殊点的展示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应充分寻找知识教学和方法教学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采用实物或录像等直观教具以加强教学效果。根据本节教材特点,采用比较、 讨论和列举实例分析的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循着两条

2、主线即知识目标线和技能目标线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 课时。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界物体的分类,介绍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了解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涵义。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通过渲染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 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二、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动物与植物等与教材相关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水母、鸵鸟、猪笼草图

3、片,仙人球以及几株绿色植物实物。三、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同一季节,为什么有些地方山清水秀,有些地方却冰天雪地?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一年中为什么会有四季更替?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为什么会生锈?成熟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下掉,而氢气球却能往上升呢?学生代表发言后, 说明同学们已经知道一些问题, 但还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就能掌握大自然的规1 2 3 4下一页鱼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繁殖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观察相结合教学重点鱼的共同特征教具准备课件及几条新鲜的鱼教学过程

4、()引入通过学生回家收集或上网查询关于鱼的有关资料引入课题收集了哪些资料,学生汇报收集的情况(围绕资料提问式归纳总结进入新课)鱼类鱼是适应水栖生活的低级脊椎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头部不能灵活转动,体型多呈棱形, 用鳃呼吸, 多数鱼用鳔来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升降。 鱼可分为软骨鱼纲及硬骨鱼纲两个独立的类群。世界上约有 24000 种鱼类,我国有 3000 多种。学习新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认识鱼外形的特征讨论 :这几种鱼的外形有些什么?我们见到的鱼 ,是不是都有鳞、鳃、鳍和侧线?(看鱼和观看课件)教师引导推想结论:教师小结 :由于我们见到的鱼大多数都有鳞、鳃、侧线和鳍,而其它动物没有或少有,这样

5、我们就可以推想 :身体表面有鳞 ,头部有鳃 ,躯干部有鳍是所有鱼的外形的共同特征.指导学生认识鱼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讨论 :鱼生活在什么地方?鱼靠什么行动?鱼是怎样呼吸的?引导学生归纳,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小结 :鱼终生生活在水里 ,用鳃呼吸, 靠鳍划水运动 ,这是鱼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 .(课件展示)指导学生认识鱼的繁殖特征谈话 :鱼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总结观察 :图中的鱼在干什么?鱼把卵产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讨论 :由此可以认为 ,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小结 :用卵繁殖后代,也是鱼类的一个共同特征。指导学生概括鱼的共同特征。鱼的共同特征是:身

6、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 ,靠鳍运动 ,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 .巩固 .练习提问: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什么样的动物是鱼,什么样的不是鱼?观察和讨论 :( 出示图片 )图中是什么动物?哪些是鱼 ,哪些不是 ?为什么?教师小结 :概述本节课内容(结合课本简述鱼类资源与生态环境)鱼你了解鱼吗?请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图片回答问题,认识鱼。1 2 下一页第二章 观察和测量第一节 学会观察教材分析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观察,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本节内容介绍了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的区别以及许多现代观察仪器。让学生明确只有借助于观察仪器才能扩大观察范围。 同时还简单介绍自然科

7、学中常用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让学生简单地、粗略地知道这些仪器的名称及使用方法,为以后动手实验及创造性地学习打好基础。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具体观察树叶和单摆的摆动特征, 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一些现代观察仪器可放录像,通过介绍我国的先进仪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内容最好在实验室里上,采用边讲边看边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 多种感官同时感觉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印象深刻。 增加学生对常用自然科学用具的新鲜感,提高学习自然的兴趣。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 课时。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是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怎样观察, 了解定性观察和定量观

8、察,介绍初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现代观察仪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观察的重要性和怎样学会观察。教学难点:怎样学会观察。三、教学准备单摆、树叶(每人一片)、有关现代观察仪器的录像带。显微镜、量筒、量杯、天平、刻度尺、温度计、秒表、镊子(以上每桌各一件)。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提问)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有一位同学只在街上转了一圈,能说是观察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析导入课题。讲授新课观察的重要性a、让学生观察树叶。要求观察:树叶的颜色树叶的形状叶脉的形状请几位学生报告观察结果。b、演示单摆的等时性实验。

9、要求观察:小球来回摆动幅度如何变化?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有否变化?然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你知道气象台根据什么才能准确做出天气预报吗?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是怎样才发现摆的等时性的?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是怎样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的?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并小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察看活动,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认识自然规律提供了依据,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观察要勤思考,要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使用工具观察a、让学生继续观察树叶的下列几项:(A) 树叶的总长度(B) 树柄的长度(C) 叶片的厚度(D) 叶片的面积b、让学生观察单摆摆动一周的时间。提出: 直接运用

10、眼、 耳等感觉器官去观察,认识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使用工具可以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观察 a 项需刻度尺。观察 b 项需钟表。然后放一段录像,要求学生明确现代观察仪器的作用和功能。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然后小结:直接观察(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认识范围有限。借助工具(间接观察)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指出观察树叶的颜色、 状态和叶脉的形状, 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物体的冷热程度等只需要粗略地知道,不需要知道具体数量,叫定性观察。指出观察单摆摆动一周的时间, 树叶的长度是多少, 这种观察往往需要知道具体的数量, 叫定量观察。指出:一般的观察顺序是先定性,再定量,不能定量的,只能定性

11、。然后让学生讨论以下各项分别属于定性观察、定量观察、直接观察、间接观察中的哪种?运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体形状。 (定性观察、间接观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子的直径大小。 (定量观察、间接观察)观察公园里各种各样鲜花的颜色。 (定性观察、直接观察)然后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部分观察测量工具, 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一下, 并问: 你认识它们吗? 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让学生逐一看清楚,简单地介绍工具的作用并填入表中。名称 刻度尺 量筒量杯 天平 温度计 秒表 显微镜作用 测物体的长度 测液体的体积 测物体的质量 测物体的温度 测时间间隔 观察生物体微观结构小结五、极书设计第一节学会观察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

12、查看活动。观察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使用工具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定性观察:只需要粗略的知道物体的形状、结构、冷热程度等。定量观察:科学的观察往往需要知道具体的数量。六、习题与解析随堂练习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了扩大观察范围,可以借助进行观察。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观察是认识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B) 观察除了眼看、耳听等外,更要用脑去想(C) 观察一定要借助工具进行(D) 当条件限制,做不到定量观察时,只能进行定性观察下列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A) 通过观察知道鸡蛋是椭圆形的球体(B) 在体育课上小明比小张跑得慢(C) 夏天的白天比冬天的白天时间长(D)

13、测量得到一杯水的体积是 20ml下列测量工具中,可以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是()(A) 刻度尺(B) 天平(C) 量筒(D) 显微镜课后作业分析下面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a.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b.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c.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芽情况,并在每隔d.在服装店里根据衣服的颜色、样子挑选衣服5 小时测量一下芽的长度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属间接观察的是,属于定量观察的是例举人类使用工具扩大观察的三个实例。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定量观察的例子。参考答案观察实验工具 C D C cd ad abc d、略七、参考资料了解激光,定性观察的是。1917 年,伟大的物理

14、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发现相对论和奠定量子力学基础的过程中指出:自然界存在两种发光方式即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科学家们经过四十多年对受激辐射的研究,于 1960 年 6 月美国休斯研究所的梅曼博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1962 年 9 月美国科学家霍尔研制出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1964 年 4 月,美国科学家范尤特研制出钇铝石榴花激光器。激光器的诞生, 对电子学来说是个创时代的事件,光电子学从此日新月异的发展起来。至今40 多年来,各国科学家根据不同的需要研制出了很多种类的激光器,如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等。激光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强光源,这种强光源

15、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能量集中、 相干性好的特性。激光从 70 年代起,逐步应用到工业、农业、医疗、计量、照相、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激光技术成为当今高新技术中支柱性技术之一。第五节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继光合作用后植物的又一重要生理功能。本教材通过实验,验证了呼吸作用吸入和放出的气体,从而引出它的概念和实质,并介绍了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最后,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大重要生理活动在物质转换,能量转化上作了比较,总结出了两者的关系,为本章内容划了个完整的句号。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通过演示实验, 并围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导才总结出来的。因而,演示实验效果的

16、明显性尤显重要。 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适当改进或增加其他一些实验。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导、总结最好由学生来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也最好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比较能力。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 课时。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2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技能目标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

17、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四、教学过程()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 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呼吸作用演示实验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

18、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4 方案一 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 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 24 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 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呼吸作用的实质1先由实验结果得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1 2 3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