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51731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必修三)试卷分析一、试题知识结构分析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指导精神,高二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范围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内容。1. 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地理思维能力应建立在一定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品质的基础上, 所以对于高二学生,强调基本知识的学习,强调教材知识的落实尤为重要,本卷命题强调 了这一理念。如选择题。 1.2.3 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基础知识; 8.9 题考查植被类型与气 候类型的正确对应的基础知识; 18.19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等基础知识; 25 题考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29.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2、的基础知识。2. 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本次试题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强调了信息的获取。如3、4题的指向标和海拔高度数值;79题的经纬度、运河和等高线等;20、21题的太阳高度变 化及该地经度、海域等信息,并且要判读出该题并没有强调一定是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等不 确定性因素;综合题中都为回答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如 10 题第(1) 小题中的“欧洲西 部”、“运河及自然河流组成的河网”就蕴含了经济、气候、地形、河网四通八达等信 息。3.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1、 2题,地图的“三要素”可以说人人会说,但是否能把地图“三要素”知识与台 州市地图和卫星照片结合起来;

3、12、 13 题,要求学生把有关气温、降水等有关地理要素在 地球表面分布规矩掌握了,才能判读出图中三条曲线,而降水的纬度分布规律又需要和气 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机结合起来; 23 题,考查“水能知识”、“筑港条件”及“经济部 门”,需要学生把获取到的图中信息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原因; 26 题, 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及衰落(锈带)形成的原因分析,教材上对这个区域的 这部分知识讲述甚少,但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区位因素在湘教版必修川中有重点讲述,需 要学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与考试题目有机结合; 14 题(2)(3)题,考查的区域是非常陌 生的地方,需要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评价工厂区位

4、因素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知识与题目 有机结合。4. 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此项能力也可以通俗地概括为“看图说话”。如 26(2),就是要求根据图中 “气压、风速、降水量曲线”说出甲地“气压低;风 速(或力)大(或狂风);阴(或阴云密布)、降水量大(或暴雨)”这些天气特点。27(3)“该国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归纳出三点”,就是要求学生对图中的城镇信息进 行定性描述:“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南部);沿交通线路(铁路)分布;沿海分布”。 29 (2)“描述欧洲一月份等温线的总体走向并分析原因”,要求学生描述图中等温线的“沿 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内陆为西北东南走向”的总体特征。15 题第(

5、 1)( 2)小题都要求学生 “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分析说明“( 1)水能 丰富的原因”和“筑港条件优越的原因”。第(3)小题实际是对岛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 条件进行论证。 19 题第( 3)小题就是分析论证当地重工业衰落的原因。 23 题第( 2)小题 就是要求对某工业区位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14 题第( 3)小题也是要求学生论证畜牧业发 展的合理性,得出“合理规划载畜量,避免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的答案。 12 题第 (1)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论证欧洲西部“航运发达”的地形、气候、河网、经济发展等条 件。二、学生答题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一)总体情况根据各小组阅卷情况反馈、分析研究,学生答题

6、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 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2.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欠缺。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3. 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 答题条理不清。往往表述时文字很多但真正涉及要点的较少,整个综合题的解答都 存在类似问题;5. 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 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 力存在一定的问题。(二)选择题答题情况(得分最低的题目分析)15题,得

7、分仅为 0.31 分,难度系数达到 0.16, 是所有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题目。从命题的思路看,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两国基本地理概况的了解,是属于基础题目,但 从得分来看,学生对高考大纲要求的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掌握欠缺,也说明教师在引导学 生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强调不够。21题,得分率为 21题,得分为 0.35 分,难度系数为 0.18.从命题的当初,已经预测到了该题目的难度系数。因为过去此类考试题目中,大多数 是把上下两个题目做一个关联,上一个题目考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那么下一题往往还是 围绕着这个区域进行考查。但本次命题,就是想要改变学生、老师的思维定式,从多角度 考虑问题,只要是符合题干要求,也

8、可以考另外区域的地理概况。(三)非选择题学生答题问题分析题号满分得分情况(%)典型错例分析28(2)40分1分2分3分4分 区域定位不准确。 天气和气候概念不清,大约有2/3同学把天气特点”与气候特征”混为一谈。 回答问题基本概念不准,逻辑混乱,前后矛 盾”。30.5623.7227.949.927.86分析:本题(1)是根据 从得分来看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 继续重视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经纬度和 力欠缺,对 里复习的同海陆轮廓填写地名,(2)是根据气压、风速等数据判断出该地的天气特征。但扌台风(飓风)的基本特征无法辨识,更不会描述,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还要 那寸加强系统地理的渗透。题号满分得分情

9、况()典型错例分析29(3)30分1分2分 答题条理不清楚,将区位优势和原因混在一起答。 区位优势的分析可能因为区位判断不准确而导致写不出廉价的水运 及便利的陆路交通条件。 大部分同学可能源于图中的信息,答该国临近海湾,有优良的港 口,海运方便。 无法准确地表达该地煤铁资源丰富,而笼统答成资源丰富或水资源 丰富等。 部分同学不看题目信息,对锈带”形成原因的理解表面化,多答为该地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丰富,机器或铁路易生锈,或答风力大等。10.5916.2325.533分4分5分25.3617.245.05分析:该题 不多,说明 回归教材。页的区位分析及老工业区衰落白 寸学生对必修内容忘记很多勺原

10、因属常规的人文地理题,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得分,但得满分的同学,不能准确、全面把握答题所需内容,在今后的复习中应加强对必修内容的复习,题号满分得分情况(%)典型错例分析22(1)30分1分2分3分 答非所问。题目要求是归纳城镇的分布特征,右图中很 明显地显示城镇的三个分布特点,可是学生则看左图回答 题目,而左图中根本就没有城镇。 归纳描述能力欠缺。学生对图中的城镇分布不会分析归 纳,不少同学回答的是工业区、居民区、铁路的分布。38.6836.5221.273.54分析:描述和归纳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能力之一,本题要求考生归纳岀城镇的分布特征,但得分率较低,0分和1分学生占全部考生的75%左右,说

11、明大部分学生对此类问题回答欠缺。下一步分析应该加强此类题目的专题训练。题号满分得分情况()典型错例分析21(2)30分1分2分3分审题 例如:不清,得分点分析不够全面导致失分。本题主要从交通、水源、污染、工业集聚四个方面 但,但是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对于污染和工业集聚容。因素分析不能做到有因有果,导致无谓失分。0.9210.8148.2340.04进行分 易忽略 区位分析:该小 此部分内容、题是 评价工厂的有利区位因素”,要从交通、水源、污染、工业集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得分看学生对 丫掌握尚好,下一步复习还需要对区位因素分析的准确性进一步强化,对区位因素的因果关系分析到位。题号满分得分情况()典

12、型错例分析13(1)60分1分2分3分 只有因素的罗列,但没有具体阐述。如区位因素只答地形、 河流等 重复啰嗦,词不达意。不少同学没有在区位因素上充分展 开,而是在一点上重复回答。 答非所问,指向不明。如:答成温带海洋气候的成因写成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水网密布、分布广泛;海岸线支离破碎、多优良港口等等。 原理、概念不清。如地势起伏大,水流急,有利于航行。3.7810.7223.4022.744分5分6分20.5110.298.56分析:该题目是 分析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航运条件、价值的评价也是高考常见的题目,因此下一步复习应该加强复习,形成答题的套路。、今后努力方

13、向1. 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今后教学中,仍要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该记的内容必须扎实过关,强调基础知 识细节的掌握;可用专题训练形式来纠错,降低学生错别字率。2. 继续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训练。下学期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热点地区地理 特征的认识和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信息(区域轮 廓、地势剖面、特征事物)等,建立起地理事像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二要把重点区域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重点区域 地理基础知识的整合,综合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

14、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 等。四要注意区域对比训练。运用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其次是归类所要比较的 地理事象,第三要抽象重点比较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3. 熟练掌握地图语言,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审读地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 识后,可以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力求 地理事物分布的清晰性。另外,教师还可设计不同区域交界处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 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处、地区交界处、中国和邻国交界处、不同地形区交界处等。4. 加强对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试题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有效内容,并运用地理知 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找出与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关的信息,能够进行综合性的信息 解读。5. 加强对学生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能规范、完整地使用地理学科语 言正确的解读地理图表,辩证地考察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地理表述,准确解释地理事 物的特征和原因。2016年 1月 10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