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道穿越高速公路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项目部目录1、工程概况12、基坑设计概况13、编制原则44、变形监测内容45、监测方法56、监测人员、仪器配置77、桥墩变形监测措施88、资料整理81、工程概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引水泵站、座拦河坝以及铺设约20km的管道。 泵站将XX河水引至规划XX水库,全线管道铺设20km,压力管道段长18km, 设计压力为13MPa。根据管线铺设段地貌、地质条件,全线管道施工分为开挖 直埋、顶管以及定向钻非开挖施工方式。本工程管道在XXXX公路K738+014 XXX桥中跨处下穿,与XXX交叉角
2、度 60,采用明挖直埋加盖板施工方式,盖板尺寸100m (长)X3m (宽)X0.3m (厚)。XX高速交叉桩号为K738+014,管道距离桥墩最小距离为7m,管顶距 自然地面最小距离 3.2 米。附属工程为XXXXX桥两侧设置警示牌及标志桩,每侧3个,用以识别方向。2、基坑设计概况沟槽开挖深度4.85m左右,开挖面离桥墩中心距5 米,开挖坡度比为1:0.3。 此段开挖土质较为松散,沟槽两侧边坡均采用喷锚支护方式以稳定边坡,确保管 道施工安全。锚杆采用申32x3.25钢花管,钉入坡面土层深23m 左右,净间距为1000x1000mm,倾角70,梅花形布置。锚杆锚固体采用1:2水泥砂浆,注浆压
3、力为0.30.7MPa,根据具体情况压力进行调整。坡面浇筑20cm厚C30混凝土, 管沟壁支模前,先进行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处理,增加边坡稳定性以防止坍塌。3迪AMT B呼33、工程地质条件依据钻探、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地基上主要分为冲洪积相及洪湖 相堆积物组成,依据其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物理、力学性质,可分为9 个工程 地质单元层,分析如下:第 1 层 亚粘土层:主要由黄褐灰绿色亚粘土组成,呈坚硬硬塑状,土质较均,含钙质结核,该层为中压缩性,层地标高101.50m,厚度5.1m。第 2 层 粘土层:主要由黄褐灰绿色粘土组成,呈坚硬硬塑状,土质较均,含少量钙质结核,该层为中地压缩性,具膨
4、胀性,层地标高99.1097.40m, 层厚 。第 3 层 亚粘土层:主要由黄褐灰黄色粘土组成,夹粉砂透镜体,亚粘土呈坚硬硬塑状,土质不均,夹棕红色土条带,含铁锰钙质结构及少量钙质结核,中低压缩性,层地标高95.8094.40m,层厚1.607.90m。第 4 层 粘土层:主要由褐黄棕红色亚粘土组成,呈硬塑坚硬状,土质不 均。含灰绿色土条带及较多钙质结核,具膨胀性。该层为中低压缩性,层地标 高 90.2085.80 ,层厚 4.1010.70m 。第 5 层 亚粘土层:主要由褐黄色亚粘土组成,呈坚硬状,土质较均。含少 量铁锰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偶见碎石,局部夹粘土透镜体,具膨胀性。该层为中 低压
5、缩性,层地标高 70.7081.50,层厚 4.208.00m。第 6 层 亚粘土层:主要由褐黄灰白色亚粘土组成,呈坚硬状,土质不均。 含少量黑色氧化物,夹棕红色和灰棕色土条带,含少量钙质结核,具膨胀性。该 层为中低压缩性,层地标高 75.5069.20,层厚 6.3012.70m。第 7 层 亚粘土层:主要由黄褐色粘土组成,呈硬塑状,土质较均。含少量 铁锰氧化物,具膨胀性,该层为中 低压缩性,层地标高 64.9061.90,层厚 4.409.80m。第 8 层 粘土层:主要由红棕褐黄色亚粘土组成,呈坚硬状,土质较均。 含铁锰氧化物钙质结核,具膨胀性,层地标高 61.8060.90,层厚 2.
6、401.10m。第 9 层 亚粘土层:主要由褐红灰绿色亚粘土组成,呈坚硬状,土质较均。 含铁锰氧化物,具膨胀性。该层为中低压缩性。该层为中低压缩性,该层分布 广泛,层位较稳定,最大揭露层厚度 9.6m。地下水位:埋深 9.5014.70m。4、编制原则(1)系统性原则 设计的监测系统要形成统一整体,使得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核;对桥墩进 行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在施工过程中连续监测采样,确保水 平变形及沉降监测的准确可靠性。(2)可靠性原则 方案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成熟的监测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均通过计 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保证基准点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监测过程汇总严格按照国 标
7、监测的有关规定执行,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元件的种类、确定监测点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结合施工及现场实际情况有效调整监测点的布设方案,尽量减少 对施工质量和进程的影响;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5、变形监测内容为准确了解管沟土钉支护、开挖施工期间对高速桥墩的影响,及时发现可能 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结合本工程特点、现场情况,确定本工程监测内容:(1)对穿桥段两侧桥墩水平位移进行监测;(2)对穿桥段两侧桥墩沉降位移进行监测;(3)对管沟边坡两侧距基坑边缘约0.8m,进行坡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6、监测方法6.1 基
8、准点布置基准点包括平面基准点和沉降基准点。平面基准点1、2 前后互相通视,平 面基准点3做为校核,形成监测平面基准线控制系统。平面监测内容:桥墩、管 沟边坡坡顶水平位移,测点布设位置如图所示。在施工范围外选两处稳定可靠点 作为沉降基准点 1、2,并定期检核沉降基准点,确保稳定。沉降观测主要监测桥 墩及管沟边坡坡顶,测点布设位置如图所示。北ti沉降基 淮点2平面呈沉降至平直基 准点1為腔荃准点A桥壇平面监测点.魅平面/:碾拓側乏捞埋宛障监测点fKJi1toi.n! -tMtrJ- V V6.2 监测点的埋设考虑到桥墩和承台为刚性体,桥墩上一点的位移能够反映出整个桥墩的变形 情况,故将水平、沉降位
9、移监测点全部埋设在桥墩上。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为保证测点便于观察,采用膨胀螺丝或绑丝将专 业监测棱镜固定于桥墩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对桥墩进行编号,每个桥墩上对应一 个监测点,监测点进行编号(QSPJC1QSPJC12 )。沉降位移监测采用水准仪,在每个桥墩距离地面 50cm 用墨斗弹射水平线, 共布设 12 个点,按照顺时针方向对桥墩进行编号,监测点编号为 QCJJC 1QCJJC12 。管沟利用方向线观测土钉边坡坡顶水平位移。首先沿管沟开挖线边缘选定一 条方向线,方向线距离基坑边缘1.0m,与基坑平行。在穿越桥墩段两端外侧未开 挖范围埋设控制点,在两个端点连成的方向线上设立 1 个照准点。
10、定期对测点进 行观测。照准点为在地面开挖20X20X20cm的坑,用长1m的12钢筋打入地 面,钢筋高出地面10cm,并喷漆标示,坑内浇筑混凝土固定。管沟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沉降通过测量埋设在坡顶的监测点进行,按照顺时针方向对坡顶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编(KSPJC1KSPJC10,KCJJC1KCJJC 10),基准点及坡顶监测点做护桩保护,护桩做法如下图所示6.3监测点测量全站仪架设在工作基点上,瞄准基准点并定向依次观测平面监测点。测量时, 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每次测量时,测量 1 个测回次。边长的 气温、气压改正由全站仪自行改正。各监测点连续测量至少两次作为初始观测值, 以后的
11、每次观测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累计水平位移量。以基准点为起算数据,并将水准仪布设在工作基点直接对桥墩和地面沉降监 测点进行测量。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独立测定取平均值,任意监测点本次 高程减去前一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去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 沉降量。6.4 监测频率所有监测点在施工前至少观测 2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结合本工程施 工特点,监测划分为施工前、施工期间、施工结束一周内三个阶段。表 监测频率施工阶段桥墩水平监测点桥墩沉降监测点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施工刖2次2次2次施工期间1次/天1次/天1次/天施工结束一周内1次/天1次/天1次/天在施工期间,发现变形量比较大的点,进
12、行加密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跟踪测量,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业主、监理、设计单位。6.5 监测报警值根据变形监测等级要求及确保青兰高速施工期间正常使用,设计本项目的监 测报警值。表 变形监测报警值序号监测项目警戒值24h变化量累计变化量预警值报警值1桥墩水平监测点5.0mm10.0mm20.0mm2桥墩沉降监测点5.0mm10.0mm20.0mm3相邻两桥墩的差异沉降5.0mm10.0mm10.0mm4坡顶沉降监测点5.0mm10.0mm40.0mm5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5.0mm10.0mm35.0mm7、监测人员、仪器配置7.1 人员配置为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穿越青兰高速段管沟施工监测小
13、组,人员配置如下:姓名职务职称备注X X X项目经理工程师X X X生产经理工程师X X X施工员工程师X X X安全员工程师7.2 测量仪器的配置与校验工程测量仪器有GPS仪、全站仪、S2水准仪、50m钢尺和铝合金水准尺及 对点花干若干。测量所用仪器设备在开工前送有资质的测量仪器检验单位检验核定,方能在 工程施工中使用,而且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后,定期校验,保证测量硬件质量完 好,从而更好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8、桥墩变形监测措施(1)及时收集监测数据,将每天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保存;(2)当监测值或累计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停止施工, 分析原因。9、资料整理穿越XX高速段施工
14、沉降监测数据工程项目:监测日期:测量仪器:水准仪编号:C-001测量数据初步分析监测部位测点编号后视点(mm)前视点(mm)上次沉降(mm)累计沉降(mm)本次沉降(mm)监测 结论备 注桥墩 (报警值 24h内10mm ,累计 20mm)QCJJC1(超/未超) 报警值QCJJC2QCJJC3QCJJC4QCJJC5QCJJC6QCJJC7QCJJC8QCJJC9QCJJC10QCJJC11QCJJC12坡顶 (报警值 24h内10mm 累计40mm)KCJJC1KCJJC2KCJJC3KCJJC4KCJJC5KCJJC6KCJJC7KCJJC8KCJJC9KCJJC10分析与结论:1、基坑
15、开挖工况:2、人工巡查情况为:(有/无)异常。3、经数据对比分析:(出现/未出现)数据报警值;结合人工巡查情况,该沉降监测(在/不在)可控范 围内。(如果某点超过报警值,需要分析说明,并给出结论)观测人:复核人穿越XX高速段施工位移监测数据工程项目观测点初始数据(2020年 月日)第次2020年 月日时一时2020本次坐标本次X向位移(mm)本次Y向位移(mm)本次位移(mm)变化速率(mm/d)累计位移(mm)本次坐标桥墩XYXYXYQSPJC1QSPJC2QSPJC3QSPJC4QSPJC5QSPJC6QSPJC7QSPJC8QSPJC9QSPJC10QSPJC11QSPJC12分析与结论
16、第 次监测数据第 次监测数据扌报警累计值:20mm,报警变化速率10mm/d经数据对比分析,(出现/未出现)数据报警值;结合人工巡査情况,该桥墩位移监测(在/不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某点超过经数据对比分析,(出现/未出现)数据报警值:结合人工巡查情况,该桥墩位移监测(在/不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某点超过复合人:穿越XX高速段施工位移监测数据工程项目观测点初始数据(2020年 月日)第次2020年 月日时一时2020本次坐标本次X向位移(mm)本次Y向位移(mm)本次位移(mm)变化速率(mm/d)累计位移(mm)本次坐标坡顶XYXYXYKSPJC1KSPJC2KSPJC3KSPJC4KSPJC5KSPJC6KSPJC7KSPJC8KSPJC9KSPJC1O分析与结论:扌报警累计值:35mm,扌报警变化速率10mm/d第 次监测数据第 次监测数据观测人:经数据对比分析.(出现/未出现)数据报警值;结合人工巡杳情况,该基坑坡顶位移监测(在/不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某占 经数据对比分析,(出现/未出现)数据报警值;结合人工巡査情况,该基坑坡顶位移监测(在/不在)可控范围内复合人:(如果某点穿越青兰高速施工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