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57664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共成都市委文件成委发 200411 号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 2003 年 2020 年)的通知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现将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 年 2020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2004 年 2 月 12 日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 2003 年 2020 年)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有效聚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成都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新

2、跨越,特制定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 2003 年 2020 年)。第一部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历史回顾建国以来成都市工业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国家投资在现成华区、锦江区的城市东郊和青白江区布局建设了电子、机械、冶金、化工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奠定了成都市工业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 6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的“三线”建设时期,以军工企业为主的一大批工矿企业相继迁建成都,进一步扩大了成都市工业的分布范围,带动了城市及县域工业的发展。第三阶段, 80 年代中期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结构出现

3、了显著变化,大批乡镇企业、 “ 三资”企业、到内地投资的沿海企业不断涌现,城区工业企业开始外移,县域工业比重大幅提高,使工业呈现出多点分布,快速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的各类工业园区吸纳了大量的工业企业,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增长极。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都工业经过建国以来50 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到2002 年,全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1000 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0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为主导产业的涉及38 个行业大类、 800 多个行业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98 亿元,占全

4、国的1.3% (规模以上占 1 ),占全省的38.5% (规模以上占30.3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5 位(规模以上列第10 位),在西部城市中列第2位。全市工业对GDP 的贡献率达到36% ,对全市税收贡献率达到 52% ,人均 GDP 达到 1961 美元。按国际通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成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经济已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产业结构来看,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 、医药、食品(含烟草) 等产业已形成一定比较优势。 2002 年,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 66.9% ;医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建材、皮革、烟草、印刷等11 个行业占全省同

5、行业的 50% 以上;电子、医药、机械、印刷等行业占西部地区同行业的 20% 以上。机械制造业为重庆的44 ,电子信息业、医药业与西安相当,食品业为重庆的1.5 倍、西安的5.5 倍,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稍弱于重庆;医药、印刷、饮料、烟草、木材加工等行业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列前5 位。从分布格局来看,城区和近郊地带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五城区和高新区工业户数占全市35.3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49.2 %;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等 6 个近郊区县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36.3% ,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6% ;其余 8 个远郊区(市)县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28.4% ,工业增

6、加值占全市14.8% 。大中型骨干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及近郊区域。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在各区(市 )县均有分布。从工业开发区建设来看,各区(市)县均建有不同规模的工业开发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成都市加快了工业开发区的建设,截止 2002 年末,各种工业开发区达116 个,其中国家级2 个,部省级 25 个,市级2 个,区(市)县级52 个,乡(镇)级35个,此外各区 (市 )县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工业点。从工业布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既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合理分布、集中发展的成功经验,又有过于分散、盲目布点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我

7、市的工业分布现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区域分布结构不合理,大中型骨干企业分布在城区较多,使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工业企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产业不集中,主导产业不突出,集聚效应不强,产业配套能力弱;三是工业开发区较多,产业特色不明显,用地结构不合理,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规模普遍偏小,投入产出效率低;四是工业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不够,造成了土地资源配置错位。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调整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工业

8、强市”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保护自然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成都工业整体素质,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工业的吸纳和辐射能力,发挥成都工业对全省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为成都跨越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 ,工业的发展要与推进城市化相结合,做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布局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统一, 工业布局规划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要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空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工业布局提供土地保障 ,工业用地要符合土地利

9、用总体规划。(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优化工业布局,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成都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原则;建设工业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环保要求,探索循环经济的新模式,使工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协调一致。(三)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依托各区(市)县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 挖掘发展潜力, 培育主导产业, 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打造竞争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增长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分工协作,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四)

10、坚持产业集群的原则 。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专业化地区和产业密集带;鼓励大企业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建立企业园,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 整合各种资源, 形成稳定、 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五)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工业布局要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规范、引导工业布局趋于科学合理,避免布局的无序和混乱,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六)坚持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集约用地的原则。对工业集中发展区进行合理定位,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工业项目入区结

11、合起来,企业进区,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的集约化发展。三、规划目标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结构新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壮大冶金、建材产业,培育石油化工产业。在产业布局方面: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通过对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形成产业相对聚集,区域工业布局合理,区(市)县协调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方面: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工艺,注重产业链和技术链,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努力建成生态工业区(环保产

12、业区),逐步使工业集中发展区成为全市工业的主要载体和增长点。近期目标( 2003 年 -2007 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 (规模以上 15 ),到 2007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 亿元 (规模以上558 亿元 ),工业销售收入达到 3020 亿元 (规模以上 1650 亿元 );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 50% 左右。中期目标( 2007 年 2010 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 (规模以上 14 ),到 2010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00 亿元 (规模以上900 亿元 ),工业销售收入达到 4100 亿元 (规模以上 2550 亿元 );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 60% 左右。远

13、期目标( 2010 年 2020 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 (规模以上 13 ),到 2020 年工业增加值达到4300 亿元 (规模以上3100 亿元 ),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 亿元 (规模以上 8700 亿元 );工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度达70% 左右。第三部分布局规划一、基本构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 2003 70 号)精神,结合成都实际,将成都市现有的116 个工业开发(园)区整顿规范为21 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通过对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布局和具体实施,打造中国西部六大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三大工业

14、经济区域,以此构建成都未来工业发展布局的新格局。(一)大力发展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构筑成都工业发展平台。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未来城市工业产业发展最主要的载体,按照产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寻优原则,通过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规划,逐步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体系。1、国家级工业开发区。加快成都高新区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软硬环境建设。成都高新区以中心城区人才、技术等为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及信息业、现代医药产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进入开发区,发挥其先导作用,不断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都经

15、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机械(汽车)制造业、化学建材业、电子元器件、食品及饮料业为主,重点吸纳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园区,吸引产品相互关联的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主业突出、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2、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根据各区(市)县工业基础和产业定位,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托城市(镇 )发展工业,以现有工业开发区(园)中规模较大、 功能较完善的开发区(园)为主体,整合其他开发区(园)区资源,优化各工业开发区(园)布局,吸纳重点支持的产业进园,规范形成19 个分布于各区 (市)县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县域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

16、。(二)以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打造“六大工业基地”。以成都工业中在西部具有现实比较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为基础,以各主要工业行业的集中分布状况为依据,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两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打造西部“六大工业基地”。1、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以成都高新区为重点布局区域,五城区为主要辐射区,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人才资源丰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等优势,重点发展通信产品、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安全产品、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计算机软件、磁性材料、系统集成及网络设备等产品,培植电子信息产业链,提高产业聚合效应,建设成西部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机械(含汽车)产业生产基地。 以汽车、工

17、程建筑机械和航空航天产品为发展重点,构建西部重要的机械产业生产基地。汽车产业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整车及零部件布局区域,新都区、都江堰市、双流县、郫县等地为汽车零部件产品重点辐射区,发展整车,扩大配套,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中高档客车、越野车、轿车、中重型货车、专用改装车等整车产品和汽车零部件产品,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型客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工程建筑机械以龙泉驿区、新津县等地为重点布局区域,重点发展装载机、液压挖掘机、平地机、摊铺机、建筑塔机、混凝土搅拌机械成套设备等系列产品,建成全国重要的工程建筑机械生产基地。航空航天产品以青羊区、龙泉驿区、新都区等地为重点

18、布局区域,重点发展飞机、飞机发动机等航空航天产品,形成西部重要的航空航天产品生产基地。3、医药产业基地。以成都高新区、金牛区、武侯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双流县、蒲江县等地为重点布局区域,以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国家中药安全评价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成都中药种植及中医药优势,以中成药、生物制药及生物材料、化学药、天然产物提取物为重点,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扩大生产规模,利用成都作为西南医药物流的资源,建成全国重要医药产业基地。4、食品(含烟草)加工工业基地。以锦江区为烟草业布局区域;以金牛区、 邛崃市、大邑县等地为白酒产品重点布局区域;以龙泉驿

19、区、温江区、郫县、大邑县等地为饮料产品重点布局区域;以锦江区、青羊区、温江区等地为奶制品重点布局区域;以金牛区、龙泉驿区、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金堂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等地为食品及名优土特产加工重点布局区域。重点发展卷烟、白酒、饮料、奶制品、肉制品等名特优食品,建成西部重要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5、冶金建材工业基地。以青白江区和金堂县为冶金产业布局区域,以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彭州市、崇州市、双流县等地为建材产业重点布局区域,重点发展优质钢材、水泥、优质浮法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秸杆纤维板、铝型材、新型化学建材等产品,建成西部重要的冶金建材生产基地。6、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以青白江区

20、、彭州市为化工产业布局区域,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创建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生产基地。(三)通过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工业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三大区域”的工业布局新格局。根据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成都市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将成都工业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有一定梯度和层次的工业经济区域。1、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五城区和成都高新区。重点培育两大产业群: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群,以高科技产业园区为其空间载体,主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中医药、新材料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城市工业产业群,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 现代物流、资金流和

21、工业楼宇等社会资源,主要发展高就业、高附加值、低土地用量的环保型城市绿色工业,包括加工制造、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等。2、现代制造业集聚区。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该区域既能接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又能带动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重点地吸纳来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外地的制造业,形成产业错位、产业链完整、产业集中度高的现代制造业基地。3、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崇州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彭州市、大邑县、新津县、蒲江县、金堂县。该区域在工业发展上,一方面可接受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与本地比较优势

22、相适应的特色工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含中草药)丰富的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中医药原料生产基地。二、区域工业布局规划以各区(市)县的工业经济特点为基础,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成都市产业发展目录为导向,依据产业比较优势、区位条件和环保要求,制定各区域的行业布局规划。重点支持在全市具有比较优势、在区域内具有支柱主导地位(或发展潜力大)的行业,限制及禁止发展国家发布的落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的项目、重复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高污染项目。各区域重点支持行业和限制及禁止类项目如下:成都市区域工业布局规划表区 域重点支持行业限制及禁止项目电子及信息业西部园区禁止发展有水

23、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目; 南部园区高新区制药业(原料药除外)限制发展有水污染和大气污精密机械制造业染的项目烟草加工及其配套业三环路内禁止发展有污染的锦江区以报刊印刷及装潢为主的印务业项目;三环路外禁止发展有严以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重大气污染和危险性的项目以航空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地处饮用水源和城区河流上游,三环路内禁止发展有污染青羊区服装制造业的项目;三环路外禁止发展有以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目地处饮用水源城区河流上游电子及信息业和中心城区上风向, 三环路内金牛区制药业(原料药除外)禁止发展有污染的项目; 三环以书刊印刷及装订为主的印务业路外禁止发展有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目

24、制药业(原料药除外)三环路内禁止发展有污染的武候区电子及信息业项目;三环路外禁止发展有水制鞋业(制革除外)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目家用电器制造业三环路内禁止发展有污染的成华区机械制造业项目;三环路外禁止发展有水以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建材业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目以汽车、工程设备及航天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化学建材业龙泉驿区 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业限制发展高耗水、 高污染项目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业环保产业冶金工业地处中心城区上风向, 禁止发青白江区 化工业(含石油化工深加工产业)展有严重大气污染和有危险以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为主的建材业性的项目以汽车零部件及航空产品为主的地处中心城区上风向,

25、禁止发机械制造业新都区展有严重大气污染和有危险家具制造业性的项目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以生物药品为主的制药业地处饮用水源、城区河流上游温江区以方便食品、 奶制品、饮料为主的 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禁止发食品制造业展有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以包装印刷及装潢为主的印务业目中成药及生物制药业地处饮用水源、城区河流上游都江堰市以机床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禁止发制造业展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特色食品、饮料制造业废弃物污染的项目制药业地处沱江上游,禁止发展有严彭州市以优质水泥为主的建材业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石油化工业弃物污染的项目以白酒和造纸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地处南河上游,

26、限制发展有严邛崃市医药包装业重水污染的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崇州市皮革及皮革制品加工业地处西河上游,限制发展有严中药材加工业重水污染的项目以铸铁管、 PVC管、日用玻璃为主的建材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地处沱江上游,限制发展有严金堂县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业重水污染的项目冶金工业制药业(原料药除外)双流县以汽摩零部件、 光机电产品及电器限制发展有大气污染和严重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水污染的项目以纤维板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特色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地处饮用水源、城区河流上游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禁止发郫 县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展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医药包装业废弃物污染的项目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27、的食品、饮料业地处斜江河上游, 限制发展有大邑县以铸造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水污染的项目以丝绸为主的纺织业蒲江县以原料药提取为主的制药业限制发展有水污染的项目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以肉制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地处岷江上游5 大支流汇集新津县以路桥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之地,限制发展有严重水污染日化工业的项目三、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按照成都工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构架,两个国家级工业开发区和 19 个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将成为成都市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本规划根据各区(市)县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定位,将现有的 116 个各类工业开发(园)区整 合规范为21 个市重点工业集中发展区 (2007 年、2010 年、2

28、020 年工业集中发展区的用地规模及投入产出指标,由市经委、市建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另行下达 )。(一)、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高新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电子及信息业、生物制药及现代中药产业(原料药除外) 、精密机械制造业。(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龙泉驿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汽车、工程设备及航天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化学建材业、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及饮料业。(三)、成都锦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锦江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烟草加工及其配套业、以报刊印刷及装潢为主的印务业、以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四)、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青

29、羊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航空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服装制造业、以奶制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五)、成都金牛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金牛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电子及信息业、制药业(原料药除外)、以书刊印刷及装订为主的印务业。(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侯科技园。所在地:武侯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制药业(原料药除外) 、电子及信息业。(七)、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所在地:武侯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制鞋业(制革除外)。(八)、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成华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家用电器制造业、环保型机械制造业、以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建材业。(九)、成都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青白江。

30、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冶金工业、 化工业 (含石油化工深加工产业 )、以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为主的建材业。(十)、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金堂县。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业及纺织业、冶金工业。(十一)、双流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双流县。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制药业(原料药除外)、以汽摩零部件及电器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光电为主的新兴产业、以纤维板制造为主的环保产业。(十二)、成都高新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所在地: 温江区。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以生物药品为主的制药业、以方便食品、奶制品、饮料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以包装印刷及装潢为主的印务业。(十三)、郫县工业集

31、中发展区。所在地:郫县。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及饮料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医药包装业。(十四)、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新都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及航空产品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十五)、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大邑县。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业、以铸造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丝绸为主的纺织业。(十六)、蒲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蒲江县。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原料药提取为主的制药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十七)、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新津县。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肉制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业、

32、以路桥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日化工业。(十八)、都江堰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都江堰。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中成药及生物制药业、以机床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业、特色食品及饮料制造业。(十九)、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彭州市。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制药业、以优质水泥为主的建材业、石油化工业。(二十)、邛崃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邛崃市。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以白酒和造纸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医药包装业、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二十一)、崇州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所在地:崇州市。发展方向: 重点发展皮革及皮革制品加工业、 中药材加工业、以铸铁管、 PVC 管、日用玻璃为主的建材业。四、工业发展战略后备空

33、间规划为抓住未来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增强容纳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能力,适当储备土地指标,全市规划建立个工业发展战略后备区:黄土文安 (龙泉驿区) 战略发展后备区、 九龙淮口 (金堂县)战略发展后备区、泰兴(新都区)战略发展后备区、金华(新津县)战略发展后备区、黄水(双流县)花源(新津县)战略发展后备区。全市战略后备用地均由市政府同意后调剂使用。附:实施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的政策措施。附件关于实施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的政策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充分认识工业布局规划的重要性,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工业布局规划。市政府成立成都市工业布局和开发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工业布局领导小

34、组),负责组织成都市工业布局规划的实施、监督和考核,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审批、转报,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和建设的指导与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及区 (市)县的协调, 组织规划的定期修编等。市工业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二、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三大规划的有机统一各级经济、 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加强联系,统一思想,密切合作,确保工业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者的协调一致,有机统一。城市总体规划要体现工业强市的思想,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保障工业生产建设用地。三、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步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设,周边

35、控制,分期开发,由小到大,逐步扩展”的原则,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对符合工业布局规划要求,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的项目给予区(市)县和企业以下政策措施支持:1、确保土地供应,建立绿色通道。对区(市)县的工业项目确保工业用地供应,并根据“先期介入,预审协调, 快速办理”的原则,建立审批“绿色通道”。2、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和实现多样化的供地方式,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工业区土地收益要全部用于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市)县每年从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等收益中,按不少于5% 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调节补贴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成本。对不足部分,由市和区(市)县从综合财力中调剂安排。市工业布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定期检查工业用地的地价成本调节资金落实情况。积极推行土地年租制。工业企业可采取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每年缴纳租金,减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工业项目用地耕地开垦费可按规定的低限收取,对实际投资超过1 亿元,投资密度超过150 万元 /亩的工业项目,耕地开垦费可下浮收取,最低不得低于1 万元 /亩。对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企业,其报建费按成都市建设项目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站式收取管理暂行办法(成府发 200210号)第 5 条执行,减半收取。3、鼓励中心城区与近、远郊区两地政府通过签订合同方式合作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