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759045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二框青春有格1 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 ,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 “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1) 要知,懂荣辱;有,有所不为。(2) 要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3) 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 。(4) 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5) 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3 .什么是“止于至善”?(1)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 ,有我们 的“至善”追求。(2)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的精神状态。4 .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

2、(1) 从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 德。(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3) 要养成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 以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 中收获。【微点拨】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说谎、不欺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说谎与欺骗无论是否被发现,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情坚决不做。合作探究1 行己有耻【

3、关键词】校园暴力道德底线2016 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 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 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 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总理的批示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何启示。结合“行己有耻”的有关内容,预防校园暴力,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2 .止于至善【关键词】人生至善至美2016 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校长翟小宁 在梦想、精神、美德、爱与

4、青春的心灵的开学致辞中提道:“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致辞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2) 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应如何做?达标检测基础过关一、单项选择题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 .标准 B .改正 C .局势 D .法式2.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道德规范法律法规 纪律 “帮派”约定

5、A. B. C. D.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 个人的情感好恶B自身的愿望C .羞恶之心D.他人的评价4明德华兴中学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 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自控力 检测,统汁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 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 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B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D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5

6、.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 想的有()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A .B .C . D .6. “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600多年来, 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 家族佳话。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 () 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要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立志做大事,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

7、会做贡献A . B .C.D.二、简答题7. 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 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能力提升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 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 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 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

8、并发出了 “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 议。(1) “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 行事2. 廉耻 所为(2)知耻之心 (3) 后勇(4) 底线意识 (5)自控力3. 格调 (2) 永不言弃4. 点滴小事 (2) 榜样 (3)自我省察修身合作探究1. 点拨:(1)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 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 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9、”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 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 力。2. 点拨:止于至善。(2)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 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感悟提升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满怀梦想、激情,带着对自身的探索,意 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地方。

10、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 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达标检测基础过关1. A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才”中的“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法式、品格;“道 之以德,齐龛擎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因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2.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基本规 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派”约定是我 们所反对的。故选A3. C本题考查学生对“羞恶之心”的理解。在行动的各

11、个阶段,“羞恶之心”导我们判 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因此 C正确;A B D观点错误。4. C本题考查学生对增强自控力的认识。增强自控力,我们应做到增强“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因此, A、B、D正确;C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逆向选择,故选C。5. B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强调的是“行己耻”, 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故选 B。6. A本题考查学生对慎独、止于至善的理解。“君子慎独,立 德向善”倡导为社会服 务,但不否定自我追求和发展,因此说法错误;都是对祖训的正确解读。故选A。7.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

12、解。第 (1)问,主要考查道德底 线失守的原因及影响,回答时要首先点明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 失守的表现。第(2)问考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行己有耻”的要求进行分析 回答。答案:(1)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羞 恶之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2)树立“羞恶之心”,做到“行已有耻”;要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做到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增强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能力提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榜样、“止于至善”等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第 (1)问,主 要考查学生的提炼和总结能力,结合材料,“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共同体现了“止 于至善”的精神境界。第(2)问评选“中国好人榜”的原因,可结合本节课有关榜样的意 义进行回答。答案:(1)体现了 “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2)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 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自我完善的力量。 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会使我们 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