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14927 上传时间:2021-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教论文: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探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指导策略【内容摘要】幼儿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行事的条理型、计划性,对孩子终身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而小组活动作为实施“儿童计划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使同伴间更方便的交流、合作、分享,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及增强彼此的信任感,促进了孩子计划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笔者将教师的指导策略贯穿在分组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关键词】指导策略 儿童计划书 小组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玩具分享日”时,忘了带

2、玩具,只能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小朋友玩;有的孩子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还没收拾整理,又把另一种玩具撒的满地都是;还有的孩子行事时,没有成人的提醒就无从下手。原因分析,都是孩子做事缺乏目的性、针对性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做事情缺少计划性,缺乏对事情的统筹安排。因此,需要我们有意识的进行培养,逐步发展幼儿制定计划、按计划行动的习惯和能力,为幼儿入学以后的学习和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基于“儿童计划书”的小组活动各阶段存在问题及分析(一)“弱势群体”缺少话语权 计划小组是开展小组活动的载体,只有建设好计划小组,活动的开展才有了 保障。原则上个小组由46人组成,按照不同的角色需求,幼儿带职参与活

3、动,实现自我需求。但事实上,小组中的“话语权”时常被一些活动能力强的孩子“占领”,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地左右着小组的活动方向、进程等,而那些能力弱的孩子却“默默无闻”的被指挥、被行动。久而久之,这批“弱势群体”只是机械的完成者指令,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二)计划的形式过于枯燥、单一 儿童教育专家江玲、朱琦等对幼儿行为的元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岁幼儿不具有计划活动的能力,不能根据对象的特点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到了6岁,被试的计划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对孩子而言我们的计划是单一而又枯燥的,在每一件事情的计划阶段,他们只是用一个模式来定制,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使孩

4、子对计划有了狭隘的理解,从而慢慢地在消磨孩子计划的兴趣。(三)计划的运用形同虚设 计划的目的是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使孩子行事时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计划既有指导作用又有督促、推动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在实施的过程中,与计划脱节甚至使计划成了一种摆设。有的孩子做着做着就无法计划行事,究其原因是因为计划太难或是材料欠缺等因素。那么此时教师该如何支持孩子顺利地完成计划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及时介入,提供给孩子相应的帮助,以鼓励孩子更好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从而激发孩子制定计划的积极性。二、“儿童计划书”中小组活动各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一)分组阶段:关注个体特征,保障“弱势群体”话语权 每

5、个孩子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可否认的是,在智商、情商、能力上,不同的幼儿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应该享有参与活动、展示自我的权利。而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弱势群体”在团队中的亮点,并及时的进行团队的调整和重组,让他们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承担起他们的责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让“弱势群体”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的分组策略。1.按年龄笔者认为,年龄相仿孩子会更有共同语言。于是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会将参加活动的幼儿按不同的年龄进行编制,将年龄相近的幼儿划分为一组。既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又容易产生共识。2.按性别 笔者发现,将参加活动的幼儿按男、女性别进行分

6、组,幼儿可以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性伙伴在一起进行练习。孩子更乐意参与制定计划,并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交流中。由此可见,这样的分组使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高了。3.按能力 每个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假若将能力差异大的幼儿分为一组,容易在幼儿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加剧幼儿水平的分化。但这不否定在活动中进行分层教学,如益智区中“排序”可分为:a、两种图案排序;b、三种图案排序;c、自创规律排序。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笔者有目的的按幼儿能力强弱、强强、弱弱进行分组。4.按兴趣以幼儿

7、的兴趣爱好为主将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分组,如设计:娱乐、棋类、操作、观察、小实验、表演等小组活动。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幼儿在一起会更有益于同伴间的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更有助于计划的制定、实施。5.按工作重点在准备班级集体表演活动中,笔者认为可先向幼儿介绍各种工作类别,如可分为:a、制作道具组;b、环境布置组;c、排练节目组等。如:大二班幼儿在“熊猫剧”的筹备阶段,集体讨论需要准备的各项工作。工作人员的分工观众的邀请茶点的准备场地的布置门票的设计制作熊猫剧排练总导演熊猫剧的筹备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应的工作小组,使孩子在小组中的作用发挥到最佳,从而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二)计划阶段:关

8、注个体需求,激发参与“计划”的兴趣所谓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把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以书面的形式予以记录也就被称之为计划书。“儿童计划书”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儿以渗透为主,中班幼儿可在成人协助下完成,大班幼儿自行制定计划。考虑到每个个体不同的能力和需求,我们采用了游戏法、多类型计划书等策略以激发孩子参与“计划”的兴趣。1.减少枯燥的计划,增强趣味性 游戏时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在小组计划中融入游戏情境,不仅使计划不再那么枯燥,而且幼儿更愿意、更投入地参与到计划的制定当中,以下游戏为例:a.火车到站了在区域的选择时,老师采用“坐火车”的形式让孩子学会做

9、计划。如当到达娃娃家时,老师会用一句引导语提醒还在:“娃娃家到了,谁想在这一站下车?”想在娃娃家游戏的孩子就可以“下车”进行游戏。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却把制定计划巧妙地融合进去,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地制定了游戏计划。b击鼓传花计划除了培养孩子行事有条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孩子欠缺在集体面前表达的胆量和欲望,于是我们将“击鼓传花”这一传统的游戏融入其中。小组成员围坐成圈做“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止后,花在谁手上该幼儿就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能缓解紧张的情绪,还能激发孩子愿意说的意愿。2.展示丰富的计划,给予幼儿参考儿童计划书的开发与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

10、的过程,56岁的幼儿才初步有制定计划的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剥夺”小班幼儿接触儿童计划书的机会。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需求,提供多种计划的方式,幼儿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计划方式制定有效的计划书。(1)图示计划书 生活是人生的第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为了让小班的孩子更快的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我们用孩子看得懂的方式代替说教,指导孩子在园的生活活动. 又如:为了满足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小班幼儿开展了经历学习活动“我长大了”,鼓励孩子学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练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学会一样生活中必备的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同时体验成长的快乐。以下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整

11、理出的一些学习内容,孩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件他(她)能学做的事情,在相应的空格上贴上自己喜欢的贴贴纸,这也是一种计划的方式。我要学做的事情图示计划书不仅潜移默化地渗透着孩子,还使孩子通过简单的操作让孩子们更愿意自己会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能再麻烦爸爸妈妈了,这些其实都是孩子成长需要的体现。 (2)符号计划书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运用简单的符号式语言可以提高幼儿制定计划的速度,同时也能提升幼儿从具体抽象具体的逻辑概括能力。当然,它要求有让所有的人都能读懂图示符号。 结构布局图示 人物形象图示场地图示借助“图示”孩子们不仅可以储存所表征的内容,为语言表述提供参考,而且也能体现自我探索的过程

12、,促进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计划是完成一件事件的“前奏”,它的时间不宜过长。于是很多幼儿会选择以“符号”的形式制定计划,有简便又提高速度。如:中班在重阳节开展了“登高”的隔代亲子活动,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引导孩子思考在登高前、登高中、登高后计划做什么。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法以绘画、语言、符号的形式进行计划。 登高买什么?(3)绘画式计划书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合作的欲望,我园还设立了“美术活动室”和“生活活动室”。通过在工作坊中的活动,让幼儿在自主、自由、轻松的环境中选择项目,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等进行自由组合并制定出活动的计划书。商定后,为了同一目标开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终再进行成果展示。这一

13、系列活动都可以在工作坊中完成,工作坊不仅给予幼儿环境的熏陶,还让幼儿观赏到了别班(不同段)幼儿的成果展示,从而可以进行比较和相互评价。以“洗唰唰”为例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孩子不但有了行事做计划的意识,计划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合作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合作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默契,孩子们计划也越来越切合实际。(4)言语式计划计划的形式不单单局限于“画”,孩子在小组中的交流、讨论的过程有时也蕴含着他们的行事计划。以小班幼儿为例,由于小班幼儿会话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的计划最多的是语言的方式说计划。小三班合作玩娃娃家的记录涵涵(男)、土豆(男)、小瑜(女)决定一起玩娃娃家。涵涵:今天

14、还是我烧饭。教师:烧饭要用到那些工具?涵涵:锅、米、菜、铲子、刀。教师:为什么要烧饭。涵涵:我想请别人吃饭。小瑜:我要在桌子上吃饭,我要用到勺子、筷子、叉子、碗、盘子。土豆:那我来买菜好了。通过孩子间的交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计划越来越详细了,也越来越愿意表达。3.尊重孩子的经验,满足幼儿需求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旨在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活动必须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而开展蕴含多种教育价值的教育活动幼儿从活动中逐步进行学习,获得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从而达到“

15、既尊重幼儿已有学习经验,又促进其应有发展”的双重目的。如:我园班级中开展的小超市主题活动,就是来源于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超市”。通过开展“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怎样将物品分类”、“超市中的人是怎么分工的”、“如何在超市买东西”,以下是幼儿在角色游戏“小超市”活动前,为了使自己的“消费”更合理、效率更好,于是设计了一份计划。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使幼儿以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获得相关的知识,积累经验,进而获得相应的发展。(三)实施阶段:关注生成问题,提高“计划”的有效性,这个程序中,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执行计划不够好的

16、幼儿,要引导孩子持之以恒,其按计划完成任务。1“及时介入”过难的计划 有些孩子会制定一些“天马行空”的计划,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不能顺利的完成。此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帮助孩子解释、分解计划,让孩子在分解的计划中先完成较为简单的计划,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再逐步去完成别的计划。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分阶段的完成小计划从而完成最终计划,还可以避免有的孩子在操作中遇到困难会失去兴趣,中途退出。 2. “同伴效应”重复的计划 有些孩子每次制定的计划都是相类似的,而且每次都是重复着相类似的“工作”。此时,老师更需要给予他们多一些帮助,可以让他参与到同伴之间的合作活动中,或者让他和同伴一起制定计划。让他

17、通过这种“同伴效应”得到一定的提高。3. “资源协助”材料缺乏的计划有些孩子在做计划时,会按自己的意愿制定,班级中的材料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如果他的计划对其发展是有意义,作为成人我们应给与支持。比如:孩子制定了制作糕点的计划,而班里没有投放相应的工具和材料。但孩子一再要求想完成这个计划,怎么呢?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按计划行事的成功感,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所需的材料、工具等,并与家长协商一起准备,明天再做;或者用班里现有的材料如:粘土、陶泥工具等进行操作,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四)评价阶段:关注活动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1.自我评价:评价要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评自己的活动,教师加以肯定。幼儿根

18、据自己或者同伴的实施行为,自主地进行行为评价。在“计划书”上“完成情况”一栏用符号为评自己或者同伴评价。这样做为接下来的课间反馈做好记录,能便于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2.教师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课间活动的过程探索,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体现出引领、归纳、和提升的导向作用,提高讲评活动的教育功能。评价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理。三、结语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幼儿小组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只有积极地参与到孩子小组活动的各个阶段中,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特征及需求,引导孩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计划方式、如何有效地实施计划、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如何开展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小组活动中的计划才会更具实践性,计划中的小组才会更有效、更生动。参考文献:1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瑞吉欧与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研讨会 Carolyn Edward、Lella Gandini、George Forman 编著 2006年12月版2浅谈多种表征与幼儿的全面发展 北京学前教育网3 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朱家雄 王峥等校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教育过程布鲁纳主编 1982年文化教育出版社9 / 9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