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52517 上传时间:2021-03-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优质教案教 案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校:XXXX年级:XXXX教师: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优质教案2021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如生活上购买的“柴、米、油、盐、醋、菜、酱”以及驾车的里程、房屋的建造等等,总是离不开数学,一旦离开数学,我们的生活处处受限,将无法生存。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2、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

3、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出示资料: 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

4、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出现了一次,在右边出现了两次。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

5、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2.提出猜想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找知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现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

6、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二、举例验证,证明合理性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2.分组举例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3.交流: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过程。)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1.个性概括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强调这样的例

7、子还有很多很多,是写不完的。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2.统一认识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a+b)c=ac+bc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现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3.进一步认识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

8、等。齐读式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7230+7257235 7230+57035+2357035+2问:为什么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2.你会填吗?(10+7)6= 6+ 68(125+9)=8 +8748+752=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3. 748+752 7(48+52)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

9、计算?为什么?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80+4)25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如果不用好不好算?(80+20)25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2125 7599+75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

10、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五、全课小结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418 =328(元) 学生举例 3472+3428 (20+4)25188+238 (80+20)25=144+184 个性概括: =32

11、8(元) (a+b)c=ac+bc 2125 7599+75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思路:在教

12、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1、对口令游戏2、叙述:同学们喜欢整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计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吧!二、探究新知1.初学交流(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自己尝试解答。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3)体验多种计算方法a.指名学生

13、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 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b.你是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为什么?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这三种的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2.合作引领(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100-20-80=100-(20+80)160-32-60=160-60-32(2)总结规律讨论总结:交流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在计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计算简便。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14、;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出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板书:用字母表示 a-b-c=a-(b+c)=a-c-b -=-(+)三、反馈提升(一)相机测评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2.选择题。看看哪种方法好。3.数学小医生。(二)拓展提升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

15、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16、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板演:2 68= 0.85+2.4=(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2.510= 32.610= 3.250= 4.8+1=(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二、新授过程: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

17、数学问题吗?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1)、谁会列式?( 2.60.8=)(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2 . 6 扩大到10倍 2 6 0 . 8 扩大到10倍 8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1)、谁来列式?(0.852.4=)(2

18、)、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3)、看老师列竖式:0 . 8 5 2 . 4(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4、观察:(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

19、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5、质疑问难:(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2)、共同做一道题:1.121.4= (找学生板书。)(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1 .3 6 0 . 7 8 0.8 0 . 0 4(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2、直接得数。0.60.7= 0.90.1= 0.85=3、判断题: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因为82=16,所以0.80.2=1.6。( )一个数除以0.8

20、等于0.7,这个数是0.56。( )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4.80.25= 0.321.2= 9.80.5=5、解决实际问题: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小 数 乘 法0.85+2.4=2.60.8=2.08(元) 0.852.4 = 2.04(元)2 . 6 扩大到10倍 2 6 0 .8 5 0 . 8 扩大到10倍 8 2.42 . 0 8 缩小到1/100 2 0 8 0. 2 4 0答:需要2.08

21、元。 答:需要2.04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1)、课前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授前,在板演中出现的268,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索到与2.60.8的关系。使教师毫不费力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理解了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再者,板演中出现的0.85+2.4,与0.852.4进行

22、对比,列竖式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小数乘法怎样列竖式的印象。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很容易地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掌握。(2)、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掌握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出示题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出示题2,解决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及积的末尾有零要去掉;最后,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完成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逐层深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3)、练习巩固,围绕知识点,增强挑战。本节课是学生刚进入竖式小数乘法计算的知识。在新授的

23、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变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挑战性中,进一步地巩固知识点。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的“脚步”一步跟一步,师生间合作紧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地“动”起来了,思维真正地“活”起来了。让学生在对比中学知识;在观察中明方法;再发现中学会探究。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在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急于让学生说好而浪费了时间。其实,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小数点的确定,应该多给些提示,多给些时间。我想,这样的教学,从旧知导新知,从旧知比新知,从旧知探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张扬。我也受益匪浅。苏教版一年级

24、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3、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课件、表格。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我们_小学_班的同学一起上这节数学课,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为了给大家上好这节课,(课件)我用了a天时间备课,

25、b个小时做课件,看到张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字母师:字母表示的是什么?生:表示的是数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我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生说,对其中一个。)活动(一)“猜年龄” 在加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1)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龄写在黑板上好吗?(师板书)去年他几岁呢?前年几岁呢?最小的时候几岁啊?明年_同学几岁?再过一年呢?观察黑板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大;没有相同的)这是一些变化的数。师:还有谁能继续往下说?这么多同学想发言,那张老师就

26、在黑板一直写下去,怎么样?(黑板写不下、麻烦)既然说不完,又麻烦,谁能想出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来表示_同学的年龄呢?、生:用字母表示。师:用什么字母呢?师:你想的办法可真好!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这么多数都概括进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师:除了用字母a来表示_同学的年龄,还可以用其他的吗?(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师: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2、6、9、21、56)那么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 n不可能是200,因为人一般活不到200 岁。学生产生争议)师生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小练习师:谁还能用字母表示我们身边的数量呢?(生举

27、例)师:你觉得用字母怎么样?(方便、简洁)师:这种方法这么好?想知道是谁发明的吗?(课件)法国的数学家韦达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他确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在欧洲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2) 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刚才有几个同学介绍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绍,我叫张丹,来自辽阳市,叫我张老师就可以了,年龄吗?你们猜猜(25、26、28)到底谁猜得最接近呢?告诉大家,张老师比_大17岁,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龄吗?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当_同学10岁时,张老师多大,用式子表示。当_同学12岁时呢?_的年龄 张老师的年龄1 1+17 10 10+1711 11+1712 12

28、+1713 13+17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好,拿出练习本开始写吧。(全班学生写)师: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写了,为什么?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师:说说你们组同学的发现。(同学汇报,师板书)(学生汇报时,1、指导学生边写,边说当_同学几岁时,老师多大。2、当学生说出当_同学n岁时,张老师n+17岁时,师追问,为什么?3、学生说出,因为学生的年龄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是变化的,但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当_同学n岁时,张老师的年龄就是n+17岁。还谁说一说n+17表示什么?为什么?(强化)n+17既可以表示张老师的年龄,也可以看出老师比同学大17岁。

29、 4、指出在这里,你们把变化的量用字母来表示,不变的量不变。5、这里的n是同一个数吗?同一道题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小练习我们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数,张老师n岁时,_同学的年龄就是(n-_),那么上一道题中的n和这一道题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吗?(总结出不是同一道题,同一个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个数。)你也能用我们身边的数量,说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吗?(鼓励学生用加减乘除)活动(二)填表格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陆续出现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同学们看见了什么?(三根小棒组成了三角形)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里也隐藏着有关字母的秘密,想知道吗?下面请同学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表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0、1、汇报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发现?(生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的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始终不变。我们小组用_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_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数。)2、简写方法师小结:n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谁见过?在乘法算式中,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乘号简化为一个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省略乘号时,数字应写在字母的前边。例如:n3写作3.n或3n。小练习:8x简写成 67y简写成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简写呢?(生总结出:加号、减号和除号不能省略。)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到快乐广场去轻松一下(课

31、件)1、同学们能看懂线路图中的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吗?你想去哪?从人口出发,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2、生活馆(1)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1元,笑笑买了a本,要用( )元。(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5人,到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4)有m个苹果,每盘6个,可以装在( )个盘子里。3、音乐吧随音乐说儿歌。生: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4、图形馆用字母a表示我的长,用字母b表示我的宽,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C=2(a+b) s=ab用字母a表示我的边长,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C=4a s=aa=a25、智慧屋用小正方形摆图形,并寻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正方形数的规律。同学们你们在快乐广场里玩的高兴吗?(高兴)四、总结结束语:那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如果用a表示非常满意;用b比较满意;用c表示有点遗憾。请你对自己今天这堂课的表现的满意程度做个选择,说说满意在哪里,遗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优质文档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