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教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59140 上传时间:2021-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子吟》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游子吟》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游子吟》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游子吟》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游子吟》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子吟》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子吟》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游子吟教案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水平,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

2、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过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

3、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能够小组讨论;也能够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4、?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因为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5、(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但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

6、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母爱故事会a、地震中的撑起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经19

7、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又感伤的故事。其发生在震后第二天。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援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住了”她七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救援人员大惊,卖力的搬移上面的和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重,那么多,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援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着等待着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得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手边

8、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黑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儿,将她拉出来,但是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的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天惟一的理由和希望。这名救援人员终于受不了忍不住,放声大哭,“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那位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石块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母亲疲惫的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了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长相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意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

9、过此地,我都会讲这个故事。”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看完这篇文章,你也一定被感动着,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好好珍惜这份温暖着我、温暖着你的母爱!b、朱德和母亲朱德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把饭煮好,再下田劳动,还要养猪、养蚕、纺棉花,甚至做挑水挑粪的力气活。朱德从四五岁起就帮母亲递柴火、烧开水。只要能帮到母亲的忙,再苦再累,朱德都觉得很高兴。到八九岁时,他学会了一些干农活的技巧和本领,不担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放学以后,看见母亲在早前汗流满面地烧饭,朱德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就默默地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他就整日在田里帮着母亲劳动。母亲看

10、到朱德小小年纪,样样都和自己抢着做,非常心疼,常常拉着他的手,责怪地说:“你上学已经很累了,小孩子家,出去和同学一起玩玩吧。别提我干活了!”朱德总是笑笑,继续帮母亲忙这忙那,硬是抢在母亲前头把事情干完。村里人知道了,都夸朱德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朱德家没有水井,每天都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再爬山坡走回家,这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件很难的事,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抢着去做。那是一个秋收季节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刚刚收拾好厨房,又忙着在月光下晾谷子,直到深夜还没休息。突然母亲发现水缸里的水用光了,但时间已经很晚,母亲怕惊动大家,打算第二天一早再去挑水。可是第二天清早

11、,母亲起床一看,缸里已有满满的一缸水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晚上水缸是空的,早上起来却是满的。原来,这是朱德天没亮时就起来挑满的。朱德长大以后,离开母亲去读书,后来又参加了革命,工作十分繁忙,不能回家探望母亲,但他一直惦念着母亲,长给母亲写信、寄钱。1944年,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中十分悲痛。当时他正领导着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因军务繁忙,不能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母亲。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我用什么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母亲和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着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