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10).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90470 上传时间:2021-04-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10).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升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到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随着课改的深入,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和师幼关系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一些旧的、传统的师幼关系都受到强烈的冲击,教师的提问也赋予了新的内涵。一个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活动中,如何提升师幼互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提问内容的设计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水平,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

2、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幼儿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的思维训练。让幼儿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多种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强化幼儿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如在故事小老鼠吱吱中,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其中有“猜猜看这些礼物是谁送给小老鼠吱吱的?”“小老鼠吱吱收到这些礼物会怎么样呢?”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幼儿的思维水平得到了锻炼,而且积极性提升,创造性也较强,都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幼儿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老师要着眼于活动的主题,巧妙

3、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幼儿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水平,并所以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针对性 结合教学活动的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将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故事对换节中,主要让幼儿知道父母工作是很辛苦的,而自己从小要学好本领,长大才能做好事情。我针对这样的思路设计问题,“大人在对换节里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孩子们做了大人以后高兴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幼儿在自己的思考讲述中,自觉地理解了这些道理,而不用老师去特意地告诉他们。4、提问内容要

4、难易适度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活动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对于这个理解,在选择幼儿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幼儿无从下手。我们老师要为幼儿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幼儿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些简单的问题,幼儿参与回答得太多,如“故事中有谁?”“你喜欢故事中的谁?”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优先考虑那些平时不善言语、胆子较小、水平较弱的幼儿,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多锻炼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相对应的提升他们原有的水平。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他想了

5、什么办法协助别人?”“如果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等等,能够让那些水平较强的幼儿起“带头”回答,并通过他的回答来带动其他幼儿的思考和表现。这样的方法经实践表明,可行性较好,不但水平强的幼儿体现了自己,也鼓励了水平弱的幼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二、提问的组织策略 1、提问要从开放到封闭 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包括过程问题和内容问题。内容问题往往是直接的、低层次的,过程问题往往是间接的、高层次的,需要幼儿更多地使用个人的认知经验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解释和意义。美国一些研究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内容的提问最好由开放性问题到封闭性问题的转变,而在实际教学中,从开放到封闭的提问要反复出现多

6、个回合。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此外,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提问中收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 3、提问后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提问的经历,大脑在接收到提问的信息后,需要思考并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对应地延长,一方面等待幼儿给出答案,

7、另一方面也要等待幼儿在思考中自我完善,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尽量避免自问自答或急于代替幼儿回答,真正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4、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 教师设计提问后,要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也要事先预测幼儿可能的回答。当然,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会生成一些新的线索和价值。 首先,教师要善于接纳幼儿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是否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其在师幼互动中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不应把这些答案看作不好的“事故”,而应接纳幼儿的想法,通过幼儿的回答,把握其思维路线,并抓住其中有意义的信息调整提问,扩展幼儿的思维。 其次,以幼儿的回答为基础继续追问。追问有助于引导幼儿详细地阐述自己或别人的答案,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幼儿的经验。追问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通过追问,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探究、转换,在互动中提升幼儿的经验。 总之,提问是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好提问并对活动过程中提问环节给予积极的、合理的回应,达到教学目标。只要我们每次活动的时候认真思考,不断反思,经常总结自己的教育方法,就会提高自己驾驭活动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