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26329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蚂蚁》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2、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能对某种昆虫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4、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教学内容:蚂蚁是青岛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科书在进行动物王国的探究中首先选择了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可以较好调动起学生认识不同动物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一、看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小蚂蚁,大家一定都知道,可你们真的以为蚂蚁很弱小吗?那你就错了,其实是大自然蒙蔽了你的双眼,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它的

2、本领可真不小哩!下面请欣赏视频蚂蚁王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二、探究新知。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

3、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1、小组观察。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3、再次观察。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

4、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6、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昆虫是

5、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三、巩固训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四、制作昆虫模型。.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

6、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展示表扬。五、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师:有那些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六、活动拓展。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蚂蚁教后反思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捉蚂蚁”活动,看到了蚂蚁的种类、大小,并发现

7、了蚂蚁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如:打架、搬食物、玩游戏等等。小小的蚂蚁,带给了他们无穷的乐趣,使他们对蚂蚁感兴趣了,而兴趣又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儿童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必将会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执著地追求,勤奋地探索。上课后我又用谈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学们,找到小蚂蚁的踪迹了吗?是在什么地方发现它们的?”你在捉蚂蚁时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这为是过后的探究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观察、实验,自己探究科学秘密 观察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认识自然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课堂中的观察活动是发展观察能力的基础。组织观察活动,首先要准备充足的观察材料,才能保证学生分组观察。观察材料具

8、有典型性,才能使学生顺利观察。因此,上蚂蚁这课,为了便于学生观察,课前带领学生拿着盒子采集蚂蚁。上课时,由于蚂蚁体形较小,学生用放大镜耐心、细心、认真地观察其外形特征,把蚂蚁放在由苹果、饭、馒头、糖等围成的一个圈子里,观察它爱吃什么。最后通过“蚂蚁走钢丝”、“蚂蚁过桥”等游戏,观察蚂蚁触角的作用。这样,通过精心选择充足的观察材料,就可以把学生对实物的好奇心理引导到求知上来,从而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三、德育教育渗透恰当。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蚂蚁是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可以与它们和平共处,它们对于我们的益处大于害处,因而课后要为蚂蚁找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说话完整,注意条理清楚、简洁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