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32827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学习笔记:止血药概说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止血药均以止血为主要功效, 能加速凝血的过程, 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直接制止出血。适用于各种出血病证。所谓出血,是指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脉外的病证,简称为“血证”或“溢血”。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如人体上部出血,可见咳血、衄血、吐血;人体下部出血,可见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若出血在皮下,则表现为紫癜;出血在体表,多属外伤出血。本类药物性味,以止血作用而论,均可标以酸、涩。因出血证是血液离经外溢,此类药可防止其血液的离经外泄, 具收敛向内的作用。但引起出血的原因很多,如血热,气虚,瘀血等。止血药根据其性能功

2、效的不同,大体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这四类药在性味的标定上亦各不同:如凉血止血药药性苦寒;而化瘀止血、温经止血药则性多辛温;收敛止血药平性居多。因血液外溢皆是肝不藏血, 亦与心主血脉相关, 故主要归肝、心二经。止血药物的应用, 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 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应选择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之品;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应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若虚寒性出血,应选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之品。此外,前

3、人在治疗出血证,使用止血药时,还非常重视止血药与调气药的配伍。一般来说,上部出血,宜配以降气药,所谓气降则血“无溢出上窍之患” ;若下部出血日久,正气亏损者,又常配升阳举陷之药,即所谓治下血久不愈者,“必兼升举”。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 。但证诸临床, 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或增强止血效力, 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减弱或消失,增强了收敛止血功效,适应范围扩大。然亦有部分药物以生品或鲜品入药,止血力更佳,并不宜炒炭入药。应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止血而不使留瘀, 尤其是收敛止血药、 凉血止血药,易恋邪、凉遏

4、而留瘀。故用止血药亦不可一味止涩或清泄,在大剂量使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止血药时, 可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防留瘀。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单用止血药缓不济急,法当峻补元气,益气固脱以救其急。大蓟别录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DC 的地上部分或根。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功效与应用】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可单用或配小蓟、侧柏叶等同用。2散瘀解毒,用于热毒痈肿。可单用,尤以鲜品为佳,既可以外敷又可以内服。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处方用名】大蓟草、大蓟(洗净,晒干,切碎用

5、)【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鲜草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外用适量。【方剂举例】十灰丸(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茅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烧炭存性。治吐血咯血。【现代研究】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苦味质等。大蓟炒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动物实验有降压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小蓟别录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 Cirsiumsetosum(Willd ) 的地上部分。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功效与应用】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与大蓟常配伍同用。但小蓟兼有利尿作用,以治尿血、血淋

6、尤宜,可与生地、蒲黄等配伍,方如小蓟饮子。2散瘀解毒,用于热毒痈肿。其散瘀消痈之功效略逊大蓟。【用法用量】煎服, 1015g,鲜品可 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便溏泄泻者慎用。【现代研究】小蓟含生物碱、皂苷、芸香苷、原儿茶酸、咖啡酸等。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 止血成分为绿原酸和咖啡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并有利胆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及结核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唐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日华子本草: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本草汇言:沈则施云,按二蓟治血止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如前人云养精保

7、血,补虚开胃之说,不可依从。本草求原:大蓟、小蓟二味根、叶,俱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 是以有以上诸效也。 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 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 痢 一作 崩 ),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日华子本草: 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分类草药性 :治血淋胀痛, 跌打损伤,红崩,白带。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