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99416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40备案号:J10462010口LP59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2512010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Hof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201 O-0524发布 201010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DL,T 52512010目次刖茜 “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 4检测-4 1一般规定-4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43一般检查项目内容与方法1口。一。巧14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专项检测内容与方法15评估 m51一般规定 - -

2、 一 m52混凝土裂缝53混凝土渗漏 -54混凝土冻融剥蚀55钢筋锈蚀 一56磨损和空蚀5,7混凝土碳化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般检查项目记录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裂缝调查 -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现场混凝土黏结强度的检测 -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混凝土损坏的原因及分类- - n挖BH”M加拍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水工混凝土缺陷检测与评估报告的基本要求 条文说明弛驺DL,T 52512010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行业 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3 1415号)的 要求制定。水工混凝土建

3、筑物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引起的混凝土缺陷与 老化,将影响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与耐久。为确保水工混凝 土建筑物的运行安全,需要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缺陷检测与安全 评估。为了做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维护管理工作,规范其缺陷检 测、评估程序和方法,保证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和延长 其使用寿命,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吸取了国内外相关标准中检测与评估 的有关内容,突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特点,并与相关标准衔接。 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吸收先进技术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提出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要求。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C和附录D为规

4、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编写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公司、青岛太平洋海洋工程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一晖、孙志恒、岳跃真、张家宏、夏世法、肖丽英、王全增、单宇翥、李秀琳、杨伟才、张福成。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100761)。IIDL,T 5251201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DL,T 525120102

5、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臼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T 5010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 5150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1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2DL,T 525120103总则3 0 1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单位应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 体系和计量认证体系,并具有相应资质,其设备与人员的配备应 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302对于影响较大、问题复杂的水工混凝

6、土建筑物缺陷评估, 除按本标准执行外,还应结合有工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 及工程专家的综合判断进行。303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工作应遵守水电行业安全作业的相关规定。3 0 4检测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校准。DL,T 525120104检测41一般规定411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的检测应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工 程质量的评定,或对其性能的评价与鉴定,提供翔实、可靠和有 效的检测数据及结论。412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的检测应根据其重要性和具体状 况确定检测方案和检测项目,并编制检测大纲。413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检测应根据缺陷情况和检测要 求进行。41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检测可分为一般检查和专

7、项检 测两种:1一般检查包括外观缺陷、裂缝的分布、混凝土损伤状态、渗漏状态、伸缩缝的工作状态及变形情况、资料调查等,水下检 测还包括建筑物外观的完整性、附着物和沉积埋没状态等。必要 时,应调查缺陷发展变化过程、基础和结构的变形情况等。2专项检测项目包括混凝土裂缝性状、混凝土强度、冻融情 况、碳化、钢筋锈蚀、侵蚀性、抗渗性、混凝土内部缺陷、钢筋保护层厚度、建筑物位移和变形等。415检测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l检测工作应由持有相应检测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每 项检测工作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承担。2进行水下检测的潜水作业人员,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 潜水员资格证书;2) 年度身体健康检查证明。4

8、16检测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二持、计4DL,T 52512010量检定机构的有效检定(校准)证书。417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的水下检测应遵循如下原则:l水下混凝土结构检测的潜水作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潜 水条例的相关规定:2应遵守水下检测与水上监督同步进行的原则,水下检测始 终处于水上指导和监督之下;3水下进行目视检测时应与摄像相结合。4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42 1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4,21的工 作程序框图进行。图42 1水:混凝土建筑物检测工作程序框图DL,T 5251201042 2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资料调查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收集工程地质勘

9、察、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工 程验收等资料;2调查建筑物现状缺陷、环境条件、运行和维修等情况,用 途与荷载变更情况等;3 向有关人员进行工程调查。423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检测大纲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检测目的与要求;3检测依据的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等;4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工作量;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7所需要的配合工作:8检测中的安全措施;9检测中的环保措施。42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项 目、建筑物状况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现场检测宣选 用无损伤的检测方法,当采用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时,应选择对 结构安全影响较小

10、的部位。42 5检测的原始数据应采用专用表格记录或仪器自动记录,要 求数据准确、字迹清晰和信息完整。检测同步拍摄的照片和录像 资料,应标明检测时间和检测位置。4 2 6现场取样的试件或试样应予以标识并妥善保存。427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补充检测。428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因检测所造成的局部损伤。修补后的结构或构件,应满足设计要求。6DL,T 5251201043一般检查项目内容与方法431水工混凝:t建筑物的一般检查包括以下内容:l外观缺陷:蜂窝、麻面、孔洞、露筋、裂缝、疏松区等;2裂缝的情况:部位、数量、走向、长度、宽度,并了解裂缝的变化情况;3混

11、凝土损伤状态:压碎、冻融、剥蚀、脱落及冲蚀(空蚀 和磨蚀)等情况;4渗漏状态:点、线或面渗漏情况;5伸缩缝的工作状态及变形情况;6混凝土建筑物的形体尺寸、基础和建筑物结构的位移和变 形情况。4 3 2一般检查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A,裂缝检查的内容参见附录B。4 3 3在一般检查的基础上,确定下一步检测工作内容、数量及专项检测内容。43 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般检查的方法采用资料调查、描述、目测、简单量测、照片和录像记录等。4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专项检测内容与方法441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可采用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 弹综合法。当不能采用上述方法或需要对上述方法测定的混凝二E 强度进行复核或验

12、证时,可采用钻芯法。44 2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采用芯样试件劈裂抗拉或轴心抗拉 试验的方法检测。4 4 3混凝土裂缝深度的检测,可采用超声法及钻孔取芯法。444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可采用超声法、探地雷达法、冲 击回波法、弹性波CT法、钻孔检查等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局部 破损方法对非破损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7DL,T 525120104 45钢筋布置的检测包括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直径和数量 等项目。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数量检测,宜采用非破损 的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法进行检测,必要时可凿开混凝土进行钢筋 直径或保护层厚度的验证。有相应检测要求时,可对钢筋的锚固 与搭接、框架节点及柱加密区箍筋和

13、框架柱与墙体的拉结筋进行 检测。446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程度宣采用半电池电位法进行检测。447结构的位移和变形检测,可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水 准仪、经纬仪、激光定位仪和三轴定位仪等仪器进行。448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不均匀沉降,可用水准仪检测。当需要 确定基础沉降发展的情况时,应在混凝土结构上布置测点进行观 测。44 9为了了解建筑物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现场钻取芯样,在 室内做混凝土抗冻性试验。4410 当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专项检测时,应按照DL,r 5150的规定执行:1采用回弹法、超声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 度的试验方法;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

14、的试验方法;3采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4采用半电池电位法检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程度;5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6混凝土抗冻性试验;7混凝土抗渗性试验;8混凝土黏结强度室内试验。44 11采用冲击回波法、探地雷达法、弹性波CT法、钻孔检查等方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按照DLT 5010的规定执行。4 412混凝土黏结强度现场检测可按照附录C的方法执行。RDL,T 525120104413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检测:混凝土存在碱骨料反应隐患时, 可选用与混凝土相同的砂石骨料,按DLT 5151的规定检测骨料 的碱活性。也可对现场混凝土取样,通过混凝土切片观察分析。4 414混凝土侵蚀性检测中的氯离子含

15、量测定,可按照附录D 的规定执行。9DL,T 525120105评估51一般规定511应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评价其对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安全 性和耐久性的影响。512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按其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分为以下四类:I类缺陷:属轻微缺陷,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无影响;II类缺陷:属一般缺陷,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轻微影响;类缺陷:属严重缺陷,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一定 影响,但进一步发展危害严重:类缺陷:属特别严重的缺陷,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重大缺陷。513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的评估一般包括以下缺陷:1混凝土裂缝;2渗漏;3混凝土剥蚀;4钢筋锈蚀;5混凝土碳化。5

16、14当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出现影响安全的较大变形或变位时, 应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评估。515当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存在架空缺陷时,宜根据具体的结构 和架空的状况进行专门的研究与评估。516混凝土建筑物缺陷评估应依据以下资料:l缺陷检测资料;2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监测资料;10DLT 52512010工程勘测与设计资料; 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 工程竣工及验收资料; 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资料 工程运行期维护记录。52混凝土裂缝521混凝土裂缝可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钢筋锈蚀裂缝、 荷载裂缝、沉陷裂缝、冻胀裂缝及碱骨料反应裂缝等。造成混凝 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材料、施工、使用与环境、结构与荷载等, 具体内容参见附

17、录E。当无法确定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时,应进行 专题研究。522水工混凝土裂缝应根据缝宽和缝深进行分类,分类标准见 表522。当缝宽和缝深未同时符合表中指标时,应按照靠近、从 严的原则进行归类。表522混凝土裂缝分类珥且裂缝 分类标准混凝主 类型 特性缝竞缝深A类裂缝 龟裂或细微 80 2mrn 300mm裂缝水工大体 B类裂缝表面或浅层 0 2mmJ0 3mm 300mmh1000ram积混凝土 裂缝c类裂缝深层裂缝 0 3mm占0 5ram 1000mm0 5mm 5000mmA类裂缝 龟裂或细微 J0 2mm 300mm水工钢筋 裂缝混凝土表面或浅层 300mmh1000mmB类裂缝0 2m

18、mJ0 3mm裂缝 且不超过结构宽度的14DL,T 52512010表52 2(续)、项目 裂缝 分类标准混凝主 类型 特性缝宽缝深100cmh200cmc类裂缝深层裂缝 0 3mmJ04mm水工钢筋 或大于结构厚度14混凝土 h200cm或大于23D类裂缝贯穿性裂缝 子04mm结构厚度523水工混凝土裂缝按其所处部位的工作或环境条件分为以 下三类:一类:室内或露天环境; 二类:迎水面、水位变动区或有侵蚀地下水环境; 三类:过流面、海水或盐雾作用区。524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原则:1A类裂缝位于一类环境条件时,可不进行处理,位于二类、 三类环境条件时应进行处理;2 B类裂缝位于二类、三类环

19、境条件时,应进行处理。当位于一类环境条件时,可不进行处理;3C类、D类裂缝均应进行处理。525水工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原则:lA类裂缝在一类、二二类环境条件下可不进行处理,在三类 环境条件下应进行处理;2 B类、c类、D类裂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均应进行处理。53混凝土渗漏5 3 1混凝土渗漏可分为集中渗漏、裂缝与伸缩缝渗漏及散渗。 造成混凝土渗漏的原因有材料、设计、施工等,具体内容参见附 录E。532渗漏分类评判标准:DL,T 52512010A类渗漏:轻微渗漏,混凝土轻微的面渗或点渗; B类渗漏:一般渗漏,局部集中渗漏、产生溶蚀; C类渗漏:严重渗漏,存在射流或层间渗漏。533混凝土渗漏处理判定

20、的原则:1 A类渗漏一般可不进行处理,影响运行安全时应进行处理;2 B类、c类渗漏应进行处理,C类渗漏还应进行结构安全分析。54混凝土冻融剥蚀54 1 影响混凝土冻融剥蚀的因素有环境条件、混凝土材料、设 计、施工等方面,具体内容参见附录E。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混 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抗冻性能、抗渗性能等的检测 结果,分析确定冻融剥蚀的原因。542混凝土冻融剥蚀按其对建筑物危害程度的大小分类如下: A类冻融剥蚀:轻微冻融剥蚀,冻融剥蚀深度lcm;B类冻融剥蚀:一般冻融剥蚀,冻融剥蚀深度lcmh一5cm或剥 蚀造成钢筋暴露。543冻融剥蚀处理的判定原则:1A类冻融剥蚀在抗冲磨区域之外可不予

21、处理,在抗冲磨区 域宜进行处理;2 B类冻融剥蚀宜进行处理,在抗冲磨区域应进行处理;3C类冻融剥蚀应进行处理,当冻融剥蚀造成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钢筋锈蚀时,应进行安全复核。55钢筋锈蚀5 5 1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条件、混凝土原材料、设 计、施工及运行条件等,:艮体内容参见附录E。根据缺陷检测资13DL,T 52512010料,对照附录E,分析确定钢筋锈蚀的原因。552钢筋锈蚀按其对建筑物危害程度的大小分类如下: A类锈蚀:轻微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完好,但钢筋局部存在锈迹:B类锈蚀:中度锈蚀,混凝土未出现顺筋开裂剥落,钢筋锈 蚀范围较广,截面损失小于10;C类锈蚀:严重锈蚀,钢筋表面大部分

22、或全部锈蚀,截面损 失大于10或承载力失效,或混凝土出现顺筋开裂剥落。553钢筋锈蚀处理的判定原则:1A类锈蚀可采取表面防护处理;2 B类锈蚀应进行修补处理:3C类锈蚀应进行全面的加固处理。56磨损和空蚀5 61 导致磨损和空蚀的因素主要有建筑物的设计轮廓曲线、含 沙水流、施工及运行管理等,具体内容参见附录E。根据现场调 查情况和缺陷监测资料,对照附录E,分析确定混凝土发生磨损 和空蚀的原因。562磨损和空蚀的分类: A类:轻微磨损与空蚀,局部混凝土粗骨料外露; B类:中度磨损与空蚀,混凝土磨损范围和程度较大,局部混凝土粗骨料脱落,形成不连续的磨损面(未露钢筋); C类:严重磨损与空蚀,混凝土

23、粗骨料外露,形成连续的磨损面,钢筋外露。563磨损和空蚀缺陷处理的判定原则:1A类轻微磨损与空蚀可不进行处理;2B类、C类磨损与空蚀应进行修补处理,c类磨损与空蚀 还应进行结构体型复核及安全分析。14DLT 525120105 7混凝土碳化571混凝土的碳化分为以下三类: A类碳化:轻微碳化,大体积混凝土的碳化; B类碳化:一般碳化,钢筋混凝土碳化深度小于钢筋保护层的厚度;C类碳化:严重碳化,钢筋混凝土碳化深度达到或超过钢筋 保护层的厚度。572混凝土碳化处理的判定:1A类混凝土碳化可不进行处理;2 B类混凝土碳化宜进行表面防护处理;3c类混凝土碳化应采取凿除碳化混凝土、置换钢筋保护层 的方法

24、进行处理。DL,T 52512010癌害 璩掣 蔫蘸鬟鼙制酶骧 婷。啊r壁嘏翅 幅晤蠼辨瑶删 媲 袋蜂葵稚强蟊 怕篓制蟊 虹辑幂蟊+瞄骝。矿似繇蟮超骥出筐螺穗磐露 捌黼倒半倒群。、r枢轺 删厘瞄暮噼菠型嚣照v 琳瞄腰皿醉刺掣肇鞋嘲瑶枣凼 烈判畦摇口漤制藤基 器塔端 蜷锺 鲁露睡崮诂 舔电、旨京熏 靳霉 崔旧 塥删 凿韶 野 留形旧 恒 匿 蛊 驾 捌 旧 螫 H 艇 搏 血 H 蜂,楚 蝗蟾龊 * 蔷龊 世 掣 啦 lL 轿 野 羁 蟹 想 匡 婆 而 捌 辱 娶 HL蜮叮Il皿ll廿lI。踩口埘野蛙 涮菸测辑,犁*辱16DLT 52512010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裂缝调查B1裂缝状况的调

25、查应包括下列内容:B1 1裂缝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塞尺和测缝计量测,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内容见表B1;表B1裂缝调查记录表日期:年月日气温 相对湿度裂缝 走向宽度 长度 深度序号 部位 渗漏 溶蚀 备注编号 垂直 水平 倾斜 环向mmmm量测工具:量测人:记录人B12在裂缝两端做标记,量测长度,并绘图; B13观察混凝土建筑物的两个对应表面裂缝的位置是否对称 廊道内是否漏水,判断裂缝是否贯穿; B14裂缝形态有无规律性;B 15裂缝开裂部位有无钢筋锈蚀和盐类析出。B 2裂缝附近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7DL,T 52512010B21裂缝附近混凝土表面的干、湿状态,污物和剥蚀情况; B22裂缝及其

26、端部附近有无细微裂缝。 B3裂缝发展情况调查包括观察裂缝宽度和长度的变化,及其与 环境、建筑物作用(荷载)的相关性。 B4影响建筑物使用的调查包括裂缝的漏水量、析出物、钢筋锈 蚀、外观损伤,建筑物有无异常变形等。 B5设计资料调查包括设计依据、设计作用(荷载)、结构计算 成果、钢筋及结构断面图、建筑材料及有关试验数据等。 B6安全监测资料调查包括裂缝发生前后建筑物的变形、渗流、 应力、温度、水位等的变化。B 7施工情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B71按表B2进行混凝土的原材料调查; B72钢筋种类、强度指标和试验资料; B73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B 7 4浇筑及养护情况,包括搅拌、运输、

27、浇筑、养护和施工环 境条件;B 75混凝土试验资料包括坍落度、含气量、抗压强度、抗拉强 度、极限拉伸值、弹性模量,绝热温升,变形性能等;B 7 6基础情况包括基岩种类、岩性、变形模量、断层及基础处理等; B77使用模板情况包括模板种类、制作与安装、拆模时间等; B7 8施工中的裂缝记录。表B 2混凝土原材料调查 原材料 调查内容 水泥 种类及牌号、品质检验资料骨料 种类、产地、岩质、颗粒级配、表面密度、吸水率、杂质含量(黏士、 有机杂质、盐类、泥块等)、碱活性外加剂 种类及牌号、品质检验资料、掺量 水 水质分析DLT 52512010B8建筑物运行情况及周围环境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B81运

28、行期实际作用(荷载)及其变化情况; B82气温变化情况;B83相对湿度变化情况; B84建筑物距海岸或盐湖的距离、海风风向及环境污染等。 B9建筑物运行及环境条件变化详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B91建筑物用途变更;B92年冻融次数;B 9 3地下水含硫酸根离子和镁离子等的浓度; B94工业污水酸、碱、盐的含量; B95大气的含盐量。19DL,T 52512010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现场混凝土黏结强度的检测c1目的及适用范围现场测定新老混凝土之间或混凝土与其他材料之间的黏结 强度。C2仪器设备(见图C1)C21钻芯机,孔径50mm-0200mm:c22黏结强度测试仪(套)。新老混凝土界面图C1试

29、验装置示意图DL,T 52512010c 3操作步骤c3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拉力显示表的量程;c 3 2确定检测部位,将检测部位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如果混 凝土内有钢筋,需要采用钢筋定位仪,对测量区域进行扫描,确 定出无钢筋的可测区域,避免钻芯样时遇到钢筋: c33采用取芯设备在被测部位周边切口成芯,切口应深入老混 凝土内不小于15mm,钻孔直径宜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 c34用黏结剂将拉拔黏头与混凝土芯样表面紧密地黏接在一 起,要求拉拔黏头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要大于被测材料之间 的黏结强度; c35黏结剂固化后,在拉拔黏头外侧安装金属套环和找平钢垫 片,将传力螺杆安装在金属拉拔黏头上

30、同时套上千斤顶并用螺 母固定;c3 6将千斤顶与数显压力表连接在一起,通过加压手柄对千斤 顶加压。加压荷载速度要均匀,控制在04MPamin左右,直至钻 取的混凝土芯样与混凝土本体断开,此时,压力表显示的数值即 为混凝土断裂时的荷载。记录最终的加载值及断裂部位。C4结果处理C 4测量芯样直径的平均值时,芯样断裂面四周以均匀的间距 测量4个直径值,并计算4个测值的平均值,以mm为单位,精 确到3mm。c 42按下式计算黏结强度:PT=二_一 (C1) 4D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式中:,一一黏结强度,MPa;21DL,T 52512010P断裂时的荷载,N: D试件芯样直径平均值,1m。C4

31、3一般以5个试件为一组,计算5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 试验结果,若单个试件测值超过平均值的15时,应予剔除, 取其余试件强度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结果精确至001MPa。当5个试件测值中有效值不足3个时,该批试件应重做。 c44如果破坏面发生在拉拔黏头与混凝土之间,应重新将拉拔 黏头黏接到混凝土芯样表面,待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拉拔试验。 C45测试报告内容包括:试验日期、测量温度()和相对湿 度()、试件编号、养护方法、试件龄期、破坏荷载(N)、黏结 强度(MPa)、破坏情况描述及其他。DLT 52512010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混凝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D1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D

32、 2试样制各应符合下列要求:D21 将混凝土试样(芯样)破碎,剔除石子; D22将试样缩分至309,研磨至全部通过008mm的筛; D23用磁铁吸出试样中的金属铁屑: D24试样置烘箱中于1051lO烘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 燥器中冷却至室温。D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所需仪器如下: D31酸度计或电位计:应具有o1pH单位或10mv的精确度; D32216型银电极;D33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 D 3 4电磁搅拌器; D35电震荡器; D36滴定管(25mL): D37移液管(10mL)。D 4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所需试剂如下:D41硝酸溶液(1+3); D42酚酞指示剂(109L);

33、 D 43硝酸银标准溶液; D44淀粉溶液。 D5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79硝酸银(称准至0000 lg),用不含cl一的水溶解后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DL,T 52512010D6硝酸银标准溶液按下述方法标定:D 61称取于500600C烧至恒重的氯化钠基准试剂O69(称 准至O000 lg),置于烧杯中,用不含CV的水溶解,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D62用移液管吸取25mL氯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至50mL,加10mL淀粉溶液(109L),以216型银电极作指示电极,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配制好的硝酸银溶液 滴定,按如下二级微商

34、法确定硝酸银溶液所用体积:将硝酸银溶液滴定管读数V(nlL)和对应的点位E(mv) 或pH值列成表格,并计算下列数值:1)每次滴加标准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矿);2)每次滴加标准硝酸银溶液引起的电位或pH值的变化(AE或ApH);3)一级微商值,即单位体积标准硝酸银溶液引起的电位或pH值的变化,数值上等于AEAV或ApHA儿4)二级微商值,数值上等于相邻的一级微商之差;5)一级微商最大、二级微商等于零时就是滴定终点;6)滴定终点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以计,数值以毫升(mL)表示,按式(D1)计算:圪=K+I a(nblXV(D1)式中: n二级微商为a时标准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口二级微商为零

35、前的二级微商值; b二级微商为零后的二级微商值;矿由二级微商为。至二级微商为b时所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D63同时进行空白试验;D6 4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24x25oo,looOmm(n。c0 (D2)C(AgNOj (巧一)o05844式中: cf。“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fL; 竹。n氯化钠的质量,g;K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用量,mL;K空白试验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用量,mL;o 05844氯化钠的毫摩尔质量,gmmoL。 D7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按下述方法测定: D71称取59试样(称准至O000 lg),置于有塞磨口的锥形瓶 中,加入250 0mL水,密塞后剧烈振摇

36、3min4min,置于电震荡 器上震荡浸泡6h,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 D72用移液管吸取50mL滤液于烧杯中,滴加酚酞指示剂2 滴,以硝酸溶液(1+3)滴至红色刚好褪去,再加10mL淀粉溶 液(109L),以216型银电极作指示电极,217型双盐桥饱和甘 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标准硝酸溶液滴定,按上述二级微商法确 定硝酸银溶液所用体积;D 74氯离子含量按下式计算:睨一:C(AgNO,)(Vt-V2)X003545100(D3)D7。3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弧50002500式中:形混凝土中氯离子之质量百分数;c。d。,)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toolL;n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用量,mL;空白

37、试验硝酸银标准溶液之用量,mL;003545氯离子的毫摩尔质量,gmmoL;m。混凝土试样的质量,g。25DL,T 52512010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混凝土损坏的原因及分类E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分类见表E1。表E1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分类分类原因 水泥的非正常凝结 水泥的水化热水泥水泥的非正常膨胀水泥含碱量高 原材料质量低劣 骨料材料 具有碱活性拌和水 拌和水含有氯化耢 外加剂使用不当配合比设计不当 混凝士 混凝土的沉降及泌水混凝土的收缩掺合料拌和不匀 拌和拌和时间过长运输时改变了配台比运输浇筑顺序不台适 施工 混凝 浇筑浇筑速度不当振捣不足 硬化前受到振动或加荷养护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 初

38、期冻害DL,T 52512010表E1(续)分类原因 温控设计不合理 浇筑温度过高混凝土 温控通水冷却不及时新浇混凝土气温骤降无保温措施 钢筋被扰动施工 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模板变形 模板漏浆模板模板支撑下沉过早拆模 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构件两面的温湿度差物理温湿度 反复冻融 使用火灾与环境 表面加热酸碱盐类的侵蚀 化学侵蚀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瓤离子侵入使钢筋锈蚀 长期作用 运行中的荷载在长期组合之内作用 (荷载)组合运行中的荷载超过长期荷载组合(荷载) 短期作用 运行中的荷载在短期荷载组合之内(荷载组合) 运行中的荷载超过短期荷载组合 结构断面及钢筋用量不足、受力钢筋及作用 直径过粗(荷裁)构

39、造设计 混凝上强度等级不当钢筋接头、锚固、构造筋等设汁 不当不均匀沉降 支承条件濂害(地基冻胀)其他其他DL,T 52512010E2渗漏的原因及分类见表E2。表E 2渗漏的原因及分类分类原因水泥水泥品种选用不当 混凝土原材料骨料骨料的品质低劣、级配不当勘察坝址的地质勘探工作不够,基础有隐患 混凝土抗潘等级低设计结构坝基防渗捧水措施考虑不周,帷幕深度或厚度不够伸缩缝止水结构不合理 配合比 配合比不合理浇筑程序不合理、间歇时阃过长、层面处理不符合浇筑要求、振捣不密实养护 养护不及时或时间不够、养护措旆不当 施工 温控温控措施不当防溶设施施工质量差坝基舫渗 基岩的强风化层及破碎带未按设计要求彻底清理 基础清理不彻底,结合部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灌浆质量差基岩裂隙的发展、渗流的变化、冻害、抗渗性能降 运行条件改变 低、水位与作用(荷载)变化运行管理 管理养护维修不着物理化学 帷尊排水设施、伸缩缝止水结构等损坏,沥青老化,因素的作用 混凝土与基岩接触不良,流土、管涌,冻害、溶蚀等其他地震等E3冻融剥蚀的原因及分类见表E3。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