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征.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74240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标准DBJ/TXX-XX-20XX备案号JXXXXX-20XX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forbuildingsolarphotovoltaicsystems(征求意见)2024-XX-XX实施2023-XX-XX发布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本标准不涉及专利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设备和材料84.1 一般规定84.2 光伏组件84.3 材料104.4 逆变器134.5 储能系统154.6 酉己电柜165设计175.1 一般规定175.2 规划和建筑185.3 组件215.4 构造236结构设计276.1 一般规定276.2 设计参数276.3

2、荷载和作用286.4 光伏构件结构设计316.5 支撑结构设计316.6 连接结构设计327光伏发电系统设计337.1 一般规定337.2 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347.3 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347.4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估算367.5 防雷与接地378光伏发电系统接入388.1 一般规定388.2 系统运行398.3 智能运行398.4 安全及保护409给排水设计429.1 一般规定429.2 屋面排水429.3 光伏水密性4310工程施工4410.1 一般规定4410.2 土建工程4610.3 光伏组件安装4910.4 电气安装5010.5 系统调试5211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5611.1

3、一般规定5611.2环境保护、安全5612消防5712.1 一般规定5712.2 防火5712.3 消防设施5813验收5913.1 一般规定5913.2 验收要求5914运行与维护6214.1 一般规定6214.2 建筑运行管理与维护6314.3 光伏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64附录A广东地区太阳能资源69附录B光伏组件/方阵检查测试项目70附录C建筑光伏系统的故障处理表71本标准用词说明72引用标准名录73条文说明74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44 Equipmentandmaterials84.1 Genera

4、lRequirements84.2 PhotovoltaicModules84.3 Materials104.4 Inverter134.5 EnergyStorageSystem154.6 PowerDistributionBox165 Design175.1 GeneralRequirements175.2 PlanningandArchitecture185.3 Module215.4 Structure236 StructuralDesign276.1 GeneralRequirements276.2 ParametersofDesign276.3 LoadandAction286.4

5、 PV(,omponentsDesign)316.5 SupportingStructureDesign316.6 ConnectionStructureDesign327 Designofphotovoltaicpowersystems337.1 GeneralRequirements337.2 Technicalrequirements347.3 ElectricalDesign347.4 EstimationofPowerGeneration367.5 LightningProtectionandGrounding378 Connectionofphotovoltaicpowersyst

6、ems388.1 GeneralRequirements388.2 Systemoperations398.3 Intelligentoperation398.4 SafetyandProtection409 WaterSupplyandDrainageDesign429.1 GeneralRequirements429.2 RoofDrainage429.3 PhotovoltaicWaterTightness4310 Construction4410.1 GeneralRequirements4410.2 CivilWorks4610.3 PhotovoltaicModuleInstall

7、ation4910.4 ElectricalInstallation5010.5 Systemcommissioning5211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afetyProtection5611.1 GeneralRequirements5611.2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Safety5612 FireProtection5712.1 GeneralRequirements5712.2 FirePreventionandEvacuation5712.3 FireControlFacility5813 Acceptance5913.1 G

8、eneralRequirements5913.2 Acceptancerequirements5914 OperationandMaintenance6214.1 GeneralRequirements6214.2 Buildingoperationmanagementandmaintenance6314.3 Photovoltaicsystemoperationmanagementandmaintenance64Appendix A PossibleTtalDailyRadiationExposure69Appendix B SolarEnergyResourcesinGuangdongRe

9、gion70AppendixCPhotovoltaicModule/ArrayInspectionandTestingItems7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73Listofquotedstandards74Explanationofprovisions751总则1.0.1为规范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促进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规范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保美观,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1.0.1为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

10、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正在成为建筑节能的新趋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只有掌握了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要求,才能促进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并达到与建筑结合。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将太阳辐射能转为电能,替代常规能源向建筑物供电,既可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又可降低相应的二氧化碳碳排放,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措施。巧妙地将光伏发电系统的各个部件有机融入到建筑之中,成为建筑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从技术和美学两方面入手,使建筑设计与光伏发电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设计、施工、验

11、收和运维,保证工程质量。1.0.2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光伏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及改造的建筑光伏系统也应按照本标准执行。1.0.3建筑光伏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1.0.3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涉及到规划、建筑、结构等专业,各专业已有规程的内容除明确引用为本标准外,本标准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了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主要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

12、032、建筑电气装置GB16895.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等。2术语2.0.1建筑光伏系统buildingmountedphotovoltaic(PV)system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2.0.2光伏电池PVCeII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也称太阳电池(solarcell)o2.0.3光伏组件PVmodUIe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C

13、eIlmOdUle)。2.0.4晶体硅光伏组件crystallinesiliconPVmodule以单晶硅或多晶硅光伏电池为基本单元组合、封装的光伏组件称晶体硅光伏组件。【条文说明】2.0.4单晶硅光伏组件是用单晶硅太阳电池经过封装工艺加工而成的。多晶硅光伏组件主要由多晶硅太阳电池组成。2.0.5薄膜光伏组件thinfilmPVmodule以铜锢钱硒、碇化镉、碑化钱、钙钛矿等薄膜太阳电池组合、封装的光伏组件称薄膜光伏组件。2.0.6光伏发电系统PVPowersystem利用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2.0.7光伏方阵PVarray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

14、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光伏阵列。【条文说明】2.0.7光伏方阵不包括基座、太阳跟踪器、温度控制器等类似的部件。如果一个方阵中有不同结构类型的组件或组件的连接方式不同,一般将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同的部分方阵称为子方阵。2.0.8建筑附加光伏发电系统buildingattachedphotovoltaic(BAPV)光伏发电设备不作为建筑材料或构件在建筑上安装的形式。2.0.9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BIPV)光伏发电设备作为建筑材料或构件,在建筑上应用的形式也称光伏建筑一体化。2.0.10独立光伏

15、发电系统stand-alonephotovoltaicsystem不与公共电网连接的光伏系统,也称离网光伏系统。系统一般由光伏组件、储能蓄电池、控制器和离网逆变器组成。2.0.11并网光伏发电系统grid-connectedPVsystem与公共电网连接的光伏系统。系统一般由光伏阵列、逆变器和电网接入设备组成,高压接入需有升压装置。2.0.12光伏构件PVcomponents经过模块化预制,具备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或构件,包括建材型光伏构件(如光伏瓦、光伏墙板、光伏砖等)和普通型光伏构件。2.0.13光伏组件倾角tiltangleofPVmodule光伏组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2.0.1

16、4光储直柔系统solarDCsystemwithenergystorageforflexibilityimprovement(PEDF)配置建筑光伏或其他可再生电力设备和建筑储能,采用直流配电系统且具备功率主动响应功能的新型建筑供配电系统。2.0.15并网逆变器grid-connectedinverter将来自光伏方阵的直流电流变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流的装置。【条文说明】2.0,15并网逆变器可将电能变换成一种或多种电能形式,以供后续电网使用。并网逆变器一般包括最大功率跟踪等功能。2.0.16孤岛效应islandingeffect在电网失压时,并网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

17、续供电的状态。2.0.17电网保护装置protectiondeviceforgrid监测光伏系统并网的运行状态,在技术指标越限情况下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解列的装置。2.0.18热斑效应hotspoteffect光伏电池因被遮蔽而成为其它光伏电池的负载,导致发热的现象。3基本规定3.0.1建筑光伏系统的开发利用,应综合考虑广东省总体规划、新能源发展规划、电网基础设施、区域电网消纳及接入能力等因素。3.0.2建筑光伏系统的发电规模和形式应结合广东省当地太阳能资源、建筑条件、安装条件、用电需求、电气接入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条文说明】3.0.2广

18、东省气候特征为高温高湿、冬暖夏热,太阳能资源丰富,夏天空调负荷大等地域特点对建筑光伏系统发电量、用能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需充分考虑光优和负荷的匹配度以及考虑储能的设置等。3.0.3建筑光伏系统的发电规模和形式应结合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条件、安装条件、用电需求及电气接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广东省太阳辐射资源可参见本标准附录A,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并便于安装和维护。特别注意,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应考虑盐雾腐蚀对光伏组件的影响,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组件材料。3.0.4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19、在既有建筑上改造或安装光伏系统应做设计方案或评估报告。【条文说明】3.0.4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光伏系统时,光伏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并应为将来安装光伏系统预留条件。在既有建筑上改造或安装光伏系统,容易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和电气系统的安全同时可能造成对房屋其他使用功能的破坏。因此要求按照建筑工程审批程序,进行专项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3.0.5建筑光伏系统应纳入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荷载计算,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T15-101的规定。3.0.6既有建筑上增设建筑光伏系统时,应对建筑物按照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GB55022.既有建筑改造技术管理规范DBJ/T15-178、

2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DBJ/T15-101进行复核,不得影响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安全及消防性能。【条文说明】3.0.6对于新建的建筑光伏系统,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将光伏发电系统纳入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荷载计算中。对于在既有建筑物上附加光伏发电系统时,应考虑建筑使用年限及功能的要求,对既有建筑进行结构及电气安全复核。复核可由原设计单位或其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原设计施工图、竣工图、计算书等文件进行,以及委托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否贝L应进行结构加固,以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和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下列建筑物不宜建设光伏系统:1参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建议房屋危险性已被鉴定为

21、C级、D级的建筑物列不宜建设范围:2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议建筑物火灾危险类为甲级或乙级或建筑物火灾危险类为丙级且消防单位不推荐建设的列为不宜建设范围:3生产酸、碱、有机溶剂、尿素,及生产中排施酸性、碱性、腐蚀气体,以及有排施污染粉末、烟气、扬尘、碎屑工业建筑物列为不宜建设范围。3.0.7建筑光伏设计时应根据适用条件和投资规模确定光伏发电系统可提供的用能比例、系统费效比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当地资源条件进行适宜性分析,合理选用光伏组件。【条文说明】3.0.7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具体形式的选用,要充分依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系统末端需求,进行适宜性分析,当技术可行且经济合理性同时满足时,方可

22、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与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条件密切相关,应根据资源禀赋,以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选择经济适用的技术方式和系统形式;应对实施项目进行负荷分析、系统能效比较,明确其具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应用前景时,才能确保实现节能、环保、高效的运行效果。3.0.8应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建筑,在土建施工阶段,应按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图要求预留、预埋相关构件,不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且应满足建筑性能和技术要求。【条文说明】3.0.8进行结构设计时,不但要校核安装部位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而且需要计算支架、支撑金属件及各个连接节点的承载能力。光伏方阵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和锚固必须牢固可靠,主体结构的承

23、载力必须经过计算予以确认并要留有余地,防止偶然因素产生破坏。3.0.9建筑光伏系统设计时,可采用光储直柔建筑配电技术,提高系统发电利用率。建筑光伏系统配置的储能宜采用电化学储能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的规定。3.0.9“光储直柔”建筑配电技术是指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和柔性四项技术的简称,即在建筑中通过直流母线连接分布式光伏、储能和可调用电负荷实现市电功率柔性控制。光、“储分别指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应用于建筑场景内外部,成为其配电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直”指的是将建筑配用电网由交流电改为直流电:“柔”则为柔性用电,即建筑用电设

24、备需具备中断调节能力。目前,建筑用能与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在时序上匹配度不高,在一些时段光伏发电量大于建筑用电量,居住建筑应用光伏时较为常见,公共建筑中节假日一定程度存在。从建筑光伏最大化利用的角度出发,可采取的措施包括负荷柔性调节、储能、能量管理等手段提高匹配度。采取负荷调节和储能等措施时,应考虑技术合理性与经济性。储能可以在光伏系统发电量过剩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发电量不足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平稳供应。对于家庭用户,储能系统可以确保在停电或电网故障时仍能有电力供应,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企业用户,储能系统可以帮助降低用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内的各类用电设备而言,照明装

25、置采用LED光源,是直流驱动:电脑、显示器等IT设备,其内部为直流驱动:空调、冰箱等白色家电,现在的发展方向是变频器驱动同步电机,实现对电机转速的高效精准控制,其内部也是直流驱动;电梯、风机、水泵等建筑中大功率装置,高效节能发展方向也是直流驱动的变频控制。各种建筑用电装置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方向都是由交流驱动转为直流驱动,光伏和蓄电池也要求直流接入。发展零能耗建筑是时代所需,“光储直柔”作为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技术,是实现建筑全面电气化和用电零碳化可采用的有效措施,不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也为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3.0.10建设建筑光伏系

26、统,应充分考虑广东省建筑风貌要求,不得破坏当地特色建筑的风格及形式。【条文说明】3.0.10本条对广东省建筑光伏系统与建筑风貌的关系提出要求。在建设光伏系统时,建筑风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得破坏当地特色建筑的风格及形式。如外立面采用硫化镉光伏薄膜玻璃幕墙,屋面采用硫化镉光伏薄膜玻璃和多晶硅光伏板组合形式,如将光伏百叶与建筑完美结合,如定制BIPV多功能建筑构件等取代部分传统建筑结构如屋顶板、瓦、窗户、建筑立面、遮雨棚等。3.0.11光伏发电系统分类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光伏系统按与公共电网连接情况可分为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及独立光伏发电系统;2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按并网点位置可分为用户侧并网光

27、伏发电系统及电网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3光伏发电系统按带储能装置情况可分为带有储能装置光伏发电系统及不带储能装置光伏发电系统;4光伏发电系统按所带用电负荷形式.可分为直流光伏发电系统、交流光伏发电系统及交直流混合光伏发电系统;5光伏发电系统按安装容量可分为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中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大型光伏发电系统。【条文说明】3. 0.11光伏发电系统按安装容量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小于或等于IMWP;2中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大于IMWP和小于或等于30MWP;3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大于30MWPo3.0.12已有上人建筑屋顶架设光伏应考虑光伏板和屋面之间足够的使用

28、空间高度,以满足光伏的散热和原有屋面的使用的要求。3建筑光伏系统隔热铝合金型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隔热型材GB5237.6的规定。采用穿条工艺生产的隔热铝型材,其隔热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第1部分:聚酰胺隔热条GB23615.1的规定。采用浇注工艺生产的隔热铝型材,其隔热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用辅助材料第2部分:聚氨酯隔热胶材料GB23615.2的规定;4建筑光伏系统的支撑系统常用钢结构材料,可能采用到的钢材种类、牌号繁多,应根据各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耐候结构钢GB/T4171.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

29、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2、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912、不锈钢棒GB/T1220、合金结构钢GB/T307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B/T3274、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不锈钢冷加工棒GB/T4226、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4237、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GB/T8165.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T11263.钢拉杆GB/T20934、不锈钢建筑型材JG/T73等;5钢构件表面除锈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和

30、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8923的有关规定;6裸露在室外的光伏支架多数采用钢结构作为支架材料,如附加式屋面光伏系统、光伏遮阳系统、光伏雨篷等,需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尤其是运行维护时不便于检查或补漆的部位,应该严格控制防腐层厚度并注意施工破坏处的防腐修补,除密闭的闭口型材的内表面外,防腐涂层应完全覆盖钢材表面,包括型材端面,断面,焊接面;整个支架系统应符合25年系统寿命的要求。当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处理时,锌膜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规定;当采用氟碳漆喷涂或聚氨酯漆喷涂时,漆膜的厚度不宜小于35mmo在空气污染

31、严重及海滨地区,涂膜厚度不宜小于45km;7钢材焊接时,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GB/T8923.3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8钢铸件采用的铸钢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规定;9建筑光伏系统应采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

32、6776的规定;10同一建筑光伏系统工程宜采用同一品牌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和硅酮耐候密封胶;11用于密封无边框的光伏构件的安装缝隙处的耐候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JC/T882的规定;12建筑光伏系统的橡胶制品,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及硅橡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GB/T24498的规定;13密封胶垫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用橡胶板GB/T5574的规定。1.1.2 建筑光伏系统用其他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光伏系统用连接件、紧固件、组合配件宜选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2光伏支架宜选用标准化构件,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

33、符合相关标准规定;3电缆桥架和电缆保护管的选择与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 3.2建筑硅酮结构密封胶在使用前,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与其相接触材料的相容性和剥离粘结性试验并应对邵氏硬度、标准状态拉伸粘结性能进行复验。禁止在现场灌注硅酮结构密封胶。由于酸性硅酮密封胶可能会腐蚀没有封边的光伏构件边缘,因此,应采用中性硅酮建筑密封胶。建筑光伏系统用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等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GB/T3098.1GB/T3098.21的规定。1.1.3 电缆、电缆桥架和

34、电缆保护管应符合现行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T51368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3.3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T51368对光伏系统电缆进行了相关的规定:1建筑光伏系统宜采用铜芯电缆;2电缆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的有关规定;3当电缆长期暴露在户外时,应根据抗臭氧、抗紫外线、耐酸碱、耐高温、耐湿热、耐严寒、耐凹痕、无卤、阻燃、经受机械冲击等环境要求进行选择;4光伏组件及方阵连接电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NB/T42073的有关规定。电缆耐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11部分:试验装置火焰温度不低于

35、750。C的单独供火GB/T19216.11和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额定电压0.6/1.OkV及以下电缆GB/T19216.21的有关规定;5电缆绝缘和护套的材料机械性能、热老化性能、低温脆性、耐腐蚀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GB/T2951.12和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51部分:填充膏专用试验方法滴点油分离低温脆性总酸值腐蚀性23时的介电常数23和100。

36、C时的直流电阻率GB/T2951.51的有关规定。1.1.4 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时,光伏系统的电缆敷设应符合建筑结构安全、电气安全要求并宜建成隐蔽工程,以保持建筑物内外观整齐。4.4 逆变器4.4.1 建筑光伏系统用并网逆变器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4.2 4.1并网型逆变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37408及现行行业标准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32004的有关规定。4.4.3 选用逆变器时应该综合考虑如下因素:逆变类型要求、容量、相数、频率、冷却方式、功率因数、过载能力、温升、效率、输入输出电压、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37、保护和监测功能、通信接口、防护等级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4.4.4 离网型逆变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20321.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逆变器具备充放电控制功能时,还应符合充放电控制器的有关规定;2当逆变器允许市电输入,与光伏发电系统互补供电时,直流经逆变成交流后的系统供电和市电供电的切换过程不应影响交流电气负载的使用。4.4.5 并网型逆变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GB/T37408及现行行业标准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32004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4.6 、4.4.4并网光伏发电

38、系统应采用并网型逆变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应采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防火分隔部位的耐火性能要求并应有止水措施。【条文说明】4.4.14 为了防止设备受潮和小动物进入逆变器,在电缆接引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封堵工作。4.5 储能系统4.5.1 建筑光伏系统用储能系统宜采用电化学储能方式。电化学储能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的有关规定。电化学储能系统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6558及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4131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5.2 5.1储能电池性能指标应符合储能用铅酸蓄电

39、池GB/T,22473、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GB/T36280、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36276等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考虑到在建筑内使用的安全性要求,在建筑物内所选用的储能电池应为铅酸电池铅炭电池或安全性能高的锂电池等,不得采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4.5.3 电化学储能系统宜采用分层安装,多层叠放,同一层上的单体间宜采用有绝缘护套的铜排连接,不同层间宜采用电缆连接。蓄电池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的有关规定。【条文说明】4.5.4 电化学储能系统宜采用分层安装,多层叠放。同一层上的单体间宜采用有绝缘护套的铜排连接,不同层间宜采用电缆连接

40、蓄电池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的有关规定。4.5.5 储能系统应设置无高温、无潮湿、无振动、少灰尘、避免阳光直射且有良好通风的专用储能电池室,储能电池室应安装防爆型照明灯。4.5.6 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实时在线监测功能;2对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池组总电压、充/放电电流、电芯温度、板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检测功能;3温度监测、超温报警和保护功能;4电池系统容量、充(放)电能量统计以及对计算数值的掉电保存功能;5均衡功能并应采用高能效的均衡方式;6完善的热管理系统,应及时对故障部件进行隔离,故障模组应具备自动旁路功

41、能;5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光伏组件的类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色泽的选择,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并与建筑外观和周边环境相协调。【条文说明】5.1.2 光伏发电系统是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时,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功能更是密不可分。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要符合光伏系统的发电功能和电气安全性要求,还要符合建筑外围护所必需的物理性能要求。同时,和广东各地建筑风貌相协调。因此,在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时应与建筑设计专业密切配合,广泛搜集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气候、太阳能资源等资料,进行环境分析、日照分析。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与周围环境条件,合理规划光伏发电系

42、统在建筑上的布置方案,统筹布局,做到与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使其在具备良好光伏发电功能的同时达到建筑围护、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和建筑装饰多种功能的完美结合。建筑上光伏应用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建筑设计方案前期能否将光伏作为一个设计条件进行设计,只有充分考虑光伏的各种应用条件并通过与建筑的有机组合,才能形成协调统一的一体化结合整体,达到最大化应用的目标。5.1.3 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应影响建筑的采光、通风、防水,不应引起建筑能耗的增加。【条文说明】5.1.4 2位于建筑不同部位的光伏方阵应符合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如:建筑围护功能、遮阳功能、防火功能、装饰功能、防护功能等。当光伏组件作为

43、建筑围护结构且不使用光伏中空玻璃时,有可能影响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因此,可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与围护结构的热工损失,进行比较和权衡,来判断光伏发电系统对建筑节能的贡献。若既有建筑本体功能性的改造,应根据新的建筑功能和围护结构性能要求设计建筑集成光伏发电系统且满足改建建筑的采光、通风、防水等要求。5.1.5 建筑光伏系统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构件的各项物理性能要求,根据广东省的特点,作为建筑构件的光伏发电组件应采取相应的防过热、防雷、抗风、抗震、防火、防腐蚀等技术措施。【条文说明】5.1.6 3一般情况下,建筑的设计寿命是光伏系统寿命的2倍3倍,光伏组件及系统其他部件在构造、形式上应利于

44、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安装,便于维护、修理、局部更换。因此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地震、风荷载、雪荷载、冰雹等自然破坏因素,还应为光伏系统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光伏组件的安装、维护、日常保养、更换提供必要的安全便利条件。布置在金属屋面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的相关要求;光伏幕墙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的相关要求;光伏遮阳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铝合金遮阳板JG/T416和建筑遮阳通用要求JG/T274的相关要求。5.1.7 建筑光伏系统在安装光伏组件的部位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条文说

45、明】5.1.8 结构安全措施、电气安全措施、防火安全措施、防护措施等。5.1.9 对光伏组件可能引起的光污染应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条文说明】5.1.5建筑上安装的光伏组件应优先选择光反射较低的材料,避免自身引起的太阳光二次辐射对本栋建筑或周围建筑造成光污染且避免镜面反射,对边框氧化。5.1.6光伏组件应在明显位置配置带电警告标识及相应的电气安全防护设施。【条文说明】5.1.6光伏方阵在平屋面上安装时,要保证安装人员的安全。安装人员为专业人员,应严格遵守生产厂家的说明。在建筑设计时,应为安装人员设计安全的工作环境,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2022第3.1.8、3.1.

46、9、3.1.10条的要求:1与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及隔离功能;2光伏发电系统在并网处应设置并网控制装置并应设置专用标识和提示性文字符号;3人员可触及的可导电的光伏组件部位应采取电击安全防护措施并设警示标识。5.1.7安装在建筑各部位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组件,应满足该部位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电气安全及建筑节能要求。【条文说明】5.1.7光伏方阵作为屋面板、阳台栏板、幕墙或墙板使用时应满足屋面板、阳台栏板、幕墙及墙板的结构安全,保温、隔热等建筑节能性能,以及防火和防漏电等安全要求和防水等技术要求。5.1.8 支架和光伏组件寿命应匹配。5.1.9 光伏方阵宜配置清洗设备并就近预留用于清洁的给水点。5.2规划和建筑5.2.1 光伏系统规划设计应进行太阳能辐射量、建筑物、电网等方面的资源评估。【条文说明】全,做好防水层、保温层等部位的修复。【条文说明】5.2.13-5.2.15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发电系统时,应结合建筑的现状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结构复核,不应破坏建筑的原有功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光伏应用与建筑有机结合,满足功能、安全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时可能会影响光伏组件所在部位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本条强调安装光伏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