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45484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2011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文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答题时,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选择题(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其

2、中R表示球的半径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球的体积公式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命题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向量、不共线,若,且A、B、C三点共线,则关于实数1、2一定成立的关系式为( )ABCD3等差数列,则数列的前9项之和等于( )A24B48C72D1084ABC满足,则ABC的形状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5函数的部分图象是( )

3、6设是函数的反函数,则使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ABCD7已知的值为( )ABC1D18已知实数x,y满足恒成立,则a的最小值为( )A1B2C3D49从8名学生(其中男生6人,女生2人)中按性别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4人参加接力比赛,若女生不排最后一棒,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 )A1440B960C720D36010已知A、B、C是表面积为48的球面上三点,且AB=2,BC=4,O为球心,则二面角OABC的大小为( )ABCD11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两点,若,则C的离心率为( )ABCD12已知两曲线都经过点P(1,2),且在点P处有公切线,则( )A0B2

4、C3D4第卷(非选择题,满分9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框内。2答题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写清楚。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在的展开式中含的项的系数是 。14如果直线交于M、N两点,且M、N关于直线对称,则直线l被圆截得的弦长为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椭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6函数在区间恒成立,则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过程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将函数的形式。求函数的值域。18(本题满分12分) 某单位为绿化环境,移栽了

5、甲、乙两种大树各2株,设甲、乙两种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分别为,且各株大树是否成活互不影响,求移栽的4株大树中。至少有一株成活的概率;两种大树各成活1株的概率。19(本题满分12分)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中点。求证:PO平面ABCD;求异面直线PB与CD的夹角;求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的导函数如果函数是偶函数,求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如果函数是R上的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不垂直于x轴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A、B两点满足AQP=BQP,其中Q(4,0),原点O为PQ的中点。求证:A、P、B三点共线;当m=2时,是否存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使得被以AP为直径的圆所截得的弦长为定值,如果存在,求出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本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的首项是项之和为设的通项公式;设若存在常数k,使不等式恒成立,求k的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