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48132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3易错点归纳.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学生常错点归纳和分析必修三13章常错点归纳分析(陈小平)易错点一: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解不到位,以致做题时无法判断具体哪些物质、哪些代谢反应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突破策略:关键是提醒学生识记血浆的化学成分: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等,如O2、CO2、胰岛素等以此来准确判断。此外还要识记一些典型的代谢反应的实质,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食物的消化、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细胞呼吸等。针对性训练1: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葡萄糖

2、分解成CO2、水 抗体与抗原反应 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 A B C D答案:D针对性训练2:下列反应中哪些是发生在内环境中?酸性或碱性物质与缓冲物质反应 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淋巴因子作用于T淋巴细胞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 答案:针对性训练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B小腿抽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尿毒症组织水肿ABCD答案:B易错点二:不能全面理解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交换的途径。解析:由于对初中的生物学知识的遗忘,高中教材对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

3、统的结构也没再重复介绍。许多学生对人体如何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在物质如何发生联系,学生很容易出现混乱,遇到相关的综合试题就理不清头绪,容易出错。突破策略:充分挖掘教材插图所包含的信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1、 结合教材第3页,图1-1,重温人体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并做归纳:归纳1: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血 浆组 织 液淋 巴组织细胞归纳2:人体血液循环过程: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主 动 脉中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中小静脉上下腔静脉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代谢废物肺动脉肺静脉肺泡毛细血管肺 泡氧气二氧化碳2、结合教材第8页图1-4,讲解人体四大系统与内环境之间

4、的物质交换,并做归纳。体外 循 环 系 统营养物质、水组织细胞CO2、水其它代谢产物CO2 水呼吸系统O2O2皮肤汗腺汗液食物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残渣泌尿系统尿液重吸收归纳3:组织细胞、内环境、外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针对性训练1:教材第6页,课后联系题,拓展题。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是有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2)B 内营养物质通过过程进入内环境,表示的过程是_.(3) 过程表示_作用。(4)D表示_.答案:(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5、(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针对性训练2: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1)图中虚线内的A表示_,B表示_,C表示_.三者共同构成了_.(2)图中的DE 分别表示_、_.(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钠离子、氯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需要经过_、_系统。(4)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系统。而二氧化碳的排出要经过_、_系统。答案:(1)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内环境(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3)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4)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易错点三: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理不清,无法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

6、调节的特点。突破策略:教师直接讲解辨析: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与神经调节比较,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较长、需通过体液运输。易错点四:不能准确把握免疫调节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特点。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涉及的免疫细胞的种类比较多,这些细胞的来源和功能有相同部分也有截然不同的方面,学生在理解上很容易出现混乱,解题时就漏洞百出。突破策略:1、结合必修3教材37页,图2-15,图2-16,详细理解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以及在个环节中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2、通过设计表格全面归纳各

7、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体 (能识别抗原,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细胞造血干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 (不能识别抗原)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或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3、教师还要着重提醒最容易出现理解错误的几个点: (1)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了作用,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浆细胞:唯一能产生

8、抗体的免疫细胞,但不能识别抗原 (3)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效应T细胞。针对性训练1:下列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A B CD答案:A针对性训练2:下列有关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的产生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B细胞和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作用不同C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是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直接产生抗体。答案D易错点五:误以为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直接产生大量抗体。解析:学生都知道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比初次免疫快而且多,因为有记忆细胞在发挥作用。此外,必修3

9、教材37页,对记忆细胞的描述:“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很多学生就误以为记忆细胞可以直接合成分泌抗体。突破策略:向学生解释,记忆细胞是增殖产生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而不是记忆细胞直接产生抗体。易错点六:不能全面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以及两种激素分泌的调节途径。解析:许多学生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识记不全,遇到相关问题容易出现漏答现象,并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这两种激素本身分泌的调节途径混淆,答题时容易出现答非所问。突破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归纳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教师强

10、调这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并就这细节再做梳理,通过点面结合来落实该知识点归纳1:血糖平衡调节归纳2:A、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糖类转化成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成糖类。B、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C、两者的主要靶器官都是肝脏。归纳3:A、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途径:副交感神经调节、血糖浓度调节、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促进)B、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途径:副交感神经调节、血糖浓度调节、胰岛素的调节(抑制)针对性训练: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其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过程使

11、a激素分泌增加,a激素是_,过程表示a激素对肌肉的影响是_.表示a激素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是_.(2)b激素是_,其主要对象是_;主要生理作用是_.(3)图中过程有两条调节途径,分别是_.答案:(1)胰岛素 促进合成肌糖原 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2)胰高血糖素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上升。(3)血糖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易错点七:无法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准确应用于实践。解析:很多学生都知道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但是无法正

12、确判断具体实践中哪些现象体现了两重性。突破策略:1、重申两重性的含义:低浓度生长素可促进细胞生长(伸长),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细胞生长。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解释跟生长素有关的几个典型的现象:植物向光性: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向光一侧少。由于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背光侧的这个生长素浓度属于低浓度,能促进生长,所以背光的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而引起向光弯曲。只体现了促进生长。茎的背地性: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下部(近地侧)比上部(远地侧)的分布多。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生长素浓度属于低浓度,能促进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

13、长。只体现了促进生长。根的向地性:重力作用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其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浓度过高抑制根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同时体现了促进和抑制生长,即两重性。顶端优势: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同时体现了促进和抑制生长,即两重性。除草剂:利用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故可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只体现了抑制生长。针对性训练:(双选题)下列自然现象能体现出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 B、茎的背地性 C、根的向地性 D、顶端优势 答案:CD

14、易错点八:对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解析:学生对其他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只是死记硬背,不懂得梳理归类,容易出现概念混乱,难以系统掌握。突破策略:1、 指导学生书熟记教材54也图3-9的内容。2、引导学生结合前后所学知识对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进行梳理归类:表现为协同关系的激素:A. 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B、促进果实发育: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C、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D、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表现为拮抗关系的激素:A、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B、种子萌发: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

15、子萌发。C、果实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3.、强调提醒:各种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针对性训练:将休眠状态的糖槭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图示糖槭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1)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_,起促进作用的激素是_。(2)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_。(3)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1) 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 (2)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

16、协调共同发挥作用(3)细胞内基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针对性训练2: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有一明显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实成熟前由小长大,主要是通过和过程实现,此时哪些激素的浓度较高?。这些激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哪些?。这些激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果实发育中各种激素动态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 (1)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的浓度较高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2)乙烯和脱落酸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在果实

17、发育的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或“在果实发育到成熟过程中各种激素协调共同起作用”)必修3 第46章常错点例题分析第4章 种群和群落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1、(07广东卷,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的种子散步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课本主要讲述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在必修3课本第63页小字部分介绍了种群的空间特征。种

18、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C选项为种群的空间特征2、(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从以上两道题目可以看出,种群特征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查内容也比较细,如空间特征的考查,要求我们复习的时候要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不要忽略课本的

19、每个知识点。3、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解析:选C。通过图表形式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及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解这类题目关键要理解三种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的特点和种群数量发展趋势4、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方形地块为样方 C 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植物均需统计5、请将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式,加答下列问题:(1)选取样方关健是做到 取样,方法常用的有 法和 法(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划定的调查地段大小不同。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

20、划得 ,而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地段应划得 (3)若对面积为此6000m2的地块进行调查,设10个样方调查的结果是某植物个体数依次为12、18、16、16、13、15、11、13、13、,则所调查的某植物种群密度为 答案:(1)随机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2) 大一些 小一些 (3) 12.7株/m2解析:关于样方法考察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点,如取样原则随机取样;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计算公式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合计/样方数。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

21、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头。A. 30 B. 32 C. 64 D. 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答案:(1)D (2)BC解析:标志重捕法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一些注意问题:(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

22、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3)注意事项: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4)计算公式:N:M=n:m,N=Mn/m(式中: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个体数;N,样地中个体的总数)。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考点中“J”型曲线、“S”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及原因;“S”型曲线的增长率;酵母菌的记数及种群数量变化都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1、(09广东

23、理基)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解析: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一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25年1930年为14,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 均为负值。2、(09广东卷)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

24、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值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不对。考点

25、三 群落的结构1、下列关于丰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课本一个比较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属于熟记内容。2、(2009全国卷II)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 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

26、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所以蚂蚁和蚜虫之间属于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取食叶片,而蜜蜂则是酿蜜;噬菌体与细菌属于寄生关系。3、(09辽宁、宁夏理卷,3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

27、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答案:(1)较强 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 捕食 5n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 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

28、, 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 KJ考点四 群落的演替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解析:演替过程,类型,特点,常见演替类型都是考察的重点,光照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无论对于植物和动物来说都很重要。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析: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所以应是四个营养级2、

29、反硝化细菌,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反硝化细菌营养来源是土壤中的有机物,所以是分解者。固氮的蓝藻可以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圆褐固氮菌生活在土壤中,利用土壤中废弃的有机物生活是分解者,固氮的根瘤菌吸收活体植物的营养是消费者。所以固氮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3、(2009广东生物)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而磷

30、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1、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的体重增加1kg,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1、若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重为N: 求最多需第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求至少消耗下一营养级多少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2、若一食物网中,已知第一营养级质量:求最高营养级最多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求最高营养级

31、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拓展: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_kJ和_kJ。答案:500 5002、食物链中摄入量和同化量的区别?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2、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活动所需的能量3、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物的呼吸作用 D.煤和石油的燃烧解析:必修3 P101 图511 碳循环模式图考察内容很多,如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C在无机自然界的存在形式CO2 等拓展1 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生理作用是(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A. B. C. D. 拓展2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

33、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 食物中的碳 B.大气CO2中的碳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4、;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第6章 生态环境保护考点一 全球性生态问题1、(09广东卷)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2、(08广东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3、(

35、07广东卷)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 B C D解析:从近三年的广东高考题可以看出,围绕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常见考点,也是基础较弱学生比较容易拿分的一个考点。而恰恰又被他们所忽略,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夯实基础,强调熟记,注重课本相关内容是解决的途径。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07广东卷)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

36、确的是 ( )A图、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生存D图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2、(06年江苏)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狩猎和买卖3、(07全国卷)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生物多样性定义和保护措施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知识点。注意不要从人类自身角度出发,比如第3题有些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容易错选B或D。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