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949060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设置和巧妙运用 -对于一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与设置中语言的巧妙结合和合理运用显得至关重要。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希望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如“这位同学回答得好,肯动脑筋”,“这位同学与以前相比,进步很大,望继续努力,老师会支持你的”,“我们班的同学在遵守纪律上非常自觉”之类的话语更能促使学生去开发自己,完善自己。反之“某某是差生,就算了吧”,“你时常是我们班的倒数第一”,“他是我们班调皮的学生”。这类语言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本身就处于消极情绪的学生就会越陷越深,无力自拔。很显然,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的是情绪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满足、行动上的关

2、心、思维上的启发,是激励、欣赏、追求与肯定。而非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的是心灵的打击、伤害、冷漠、指责甚至贬低。我曾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这样的结论:同样的班级,是否有效使用鼓励性语言,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氛围是截然不同的。在同样的一所中心小学里,一位教师用积极热情的态度、自然亲切的鼓励性语言消除了学生对教师刚见面的陌生感,课堂教学开展得十分顺利,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心情舒畅。当下课铃响了,学生还舍不得下课,还听得津津有味,不愿意离开教室。而另外一位老师,走进教师就开始课堂教学,没有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没有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兴趣,走上讲台就是满嘴的书生味道,并且,在开始提问当中,没有对

3、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激发,结果,课堂教学只进行了一半,老师就感到气愤沉闷,累得喘气,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学生呢?没精打采地爬在桌子上,有的甚至还进入了梦中,打着呼噜。本想试着将整堂课上完,但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有亡羊补牢,立即调整自己的情绪,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性的语言,趣味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才使得学生提起精神来,学生的精神面貌才有些好转。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关心性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激发性的语言,对于教学的效果是绝然不同的。更不要涉及到非关心性的语言,非激发性的语言,这样做,学生不仅不会配合,还会产生反感,抗议不理的情绪甚至还会弄得课堂教学半途而终。关

4、心性的语言、鼓励性的语言是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呢?我想答案不是绝对的。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是不是实实际际有用的话,对学生是不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和作用。其次,还要是教师发自肺腑,发自内心的真诚话语,否则,会导致学生情绪的杂乱,多则滥,虚假的、违心的话会令人反感,不但不能促进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要不让学生盲目陶醉,不求实际,要不让学生反感厌恶,怎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关心性语言、激发性语言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的作用,应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语言进行反复探索和研究,恰如其分的用好教学的语言,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艺术上的才能,在语言艺术上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又能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反之则不然。 有效使用关心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可以做到以学生为本,沟通师生感情,把学生学习的感受和情绪以及发展当成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来对待,促进师生之间感情的发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师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