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99573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331 大小:97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1页
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1页
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1页
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1页
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100C 65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XXXXXXXXX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potential accidents investigatio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project safety risk in operation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reservoir program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 X

2、XXXXXXXX目次前言I引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要求14.1 组织机构14.2 明确责任14.2.1主要负责人职责14.2.2其他负责人职责14.2.3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24.2.4各职能部门职责24.2.5班组、岗位职责24.3 组织培训24.4 全员参与24.5 融合深化24.6 运行考核25 隐患分级与分类25.1 隐患分级25.1.1一般事故隐患25.1.2重大事故隐患25.2 隐患分类36 工作程序和内容3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36.1.1基本要求36.1.2排查项目清单36.1.3组织级别36.1.4排查类型与周期46.2 制定排查计划4

3、6.3 排查标准及排查实施46.4 隐患治理46.4.1隐患治理要求46.4.2隐患治理流程46.4.3一般事故隐患治理56.4.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56.4.5隐患治理验收57 文件管理5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59 持续改进5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6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11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排查计划表322附录D (资料性附录) 隐患整改通知书324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隐患整改报告书325附录F (资料性附录) 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326附录G (资料性附录)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327附录H (资料性附录)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4、328II前言标准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济南市卧虎山水库管理处、潍坊市峡山水库管理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山东省水利厅 王祖利 李永禄 刘雅芬 宋晓旭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张维杰 周春蕾 安凯军济南市卧虎山水库管理处 万传训 翟学英 赵黎霞潍坊市峡山水库管理局 徐海波 韩学军 杨贵翔引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513-2

5、019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水库运行管理单位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及工程运行安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发展。II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本

6、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工作,其他包含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513-2019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水安监2017344号)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32016、DB37/T 3513-2019

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4.1 组织机构单位应逐级成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推进落实各项工作职责、任务目标。从单位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单位隐患排查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领导、分管生产经营领导、技术负责人,以及工程管理、调度运行、安全质量、材料设备、人力、财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生产部门负责人。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同风控)4.2 明确责任4.2.1主要负责人职责主要负责人是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负责

8、保证隐患治理的资源投入,审批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并明确责任分工,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督查、考核等,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运行。4.2.2其他负责人职责其他负责人负责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控制措施和持续改进的组织管理,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4.2.3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职责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归口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单位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体系文件,组织开展单位生产安全

9、事故隐患排查、汇总等工作,评估重大事故隐患,下达需要协调处理的隐患整改计划,对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汇总审核报送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表。4.2.4各职能部门职责各智能部门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隐患排查的主体责任部门,是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分工负责部门,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并对自行管理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验证等工作;。4.2.5班组、岗位职责班组、岗位人员应熟练掌握本班组、岗位的排查隐患的标准,熟悉本班组、岗位作业有关风险的管控及应急措施,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并协助整改,若不能及时整改,则采取临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4

10、3 组织培训单位应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的要求、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并保留培训记录。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初期,单位应组织全员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方案、流程、方法、要求等。4.4 全员参与应按照DB37/T 3513-2019第4.4的规定执行。4.5 融合深化应按照DB37/T 3513-2019第4.5的规定执行。4.6 运行考核单位应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评优等挂钩。5 隐患分级与分类5.1

11、隐患分级5.1.1一般事故隐患DB37/T 3513-2019第5.2规定内容适用于本标准。5.1.2重大事故隐患DB37/T 3513-2019第5.3内容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a) 违反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b) 符合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水安监2017344号)中判定标准的;c) 具有溃堤(坝)、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或设施,可能伤害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不能立刻排除整改的;d) 涉及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设备且难以立即整改的;e)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5.2 隐患分类DB37/T 3513-

12、2019第5.4内容适用于本标准。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6.1.1基本要求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至少应包含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及责任单位等要素。6.1.2排查项目清单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依据基础安全管理要求和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a)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参见附录A;b)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生产现场类隐

13、患排查清单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标准、规程要求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类风险控制措施逐项编制。内容至少应包括:排查范围、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隐患等级等信息,参见附录B。6.1.3组织级别单位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应包括单位、部门、班组和岗位四个级别。常用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如下:a)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班组、岗位;b) 定期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部门;c) 特别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部门;d)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部门;e) 专项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部门;f)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部门;g

14、)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h)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单位、部门;i) 专业诊断性检查(安全鉴定)的组织级别为单位。6.1.4排查类型与周期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管理特点,确定各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等情况,增加隐患排查的频次。常用隐患排查频次如下:a) 日常隐患排查根据相关规程、管理制度及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b) 定期隐患排查,每年汛前、汛中、汛后,用水期前后,冰冻期前后;c) 特别隐患排查,当发生特大洪水、暴雨、台风、地震、工程非常运用和发生重大事故等情况时;d) 综合性隐患排查,单位应每季度组织一次;e)

15、专项隐患排查,应每月开展一次; f)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开展;g)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应在同类单位或项目发生伤亡及险情等事故后;h) 专业诊断性检查(安全鉴定),应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定或工程实际需要开展。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排查类型结合进行。6.2 制定排查计划水库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根据隐患排查清单及实际情况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类型、排查范围、组织级别、资金保障等,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排查计划表参见附录C。6.3 排查标准及排查实施单位应遵照制定的隐患排查计划,对照隐患排查清单,依据基础安全管理要求和确定的各类风险

16、的控制措施形成排查标准,确定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及排查方式,按照排查组织级别,组织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隐患排查。隐患排查应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进行评估分级,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按规定登记上报。安全鉴定应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定或工程实际委托相关单位或专家进行。6.4 隐患治理6.4.1隐患治理要求a) 隐患治理应坚持分级治理、分类实施、边排查边治理的原则,对排查出的隐患,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b) 排查过程中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下发整改计划,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进行公示。

17、c) 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6.4.2隐患治理流程DB37/T 3513-2019第6.4.2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将隐患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在隐患排查中发现隐患,应向隐患存在单位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排查部门和隐患存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隐患整改通知书上签字确认,隐患整改通知书参见附录D; 隐患存在单位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针对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可行的隐患治理措施或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治理; 隐患存在单位在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书面的隐患整

18、改报告,隐患整改报告应根据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逐条将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回复。隐患整改报告参见附录E; 隐患排查部门在隐患整改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整改效果进行验收,并在隐患整改报告上对复查情况进行记录确认。6.4.3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应根据DB37/T 3513-2019第6.4.3的要求进行整改。6.4.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第DB37/T 3513-2019第6.4.4的要求进行整改。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设施

19、设备、作业活动,应当制定可靠的措施,并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 上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工治理的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应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申请核销隐患。6.4.5隐患治理验收 应根据DB37/T 3513-2019第6.4.5的要求进行隐患治理验收。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般事故隐患整改效果验证,并将验证整改情况记录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F)。 单位应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技术人员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签字确认,并

20、将整改情况记录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G)。7 文件管理DB37/T 3513-2019第7条内容适用于本标准。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DB37/T 3513-2019 第8条内容适用于本标准。9 持续改进DB37/T 3513-2019 第9条内容适用于本标准。附录A (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见表A.1。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部门/月部门/季度单位/半年单位/年1安全目标逐级制定年度安全目标、保证措施、工作计划,并履行编、审、批手续2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

21、落实单位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制定完善各级、各岗位安全职责,责任制中的安全职责范围与部门、岗位职责应一致、具体,已制定的岗位职责中应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单位应及时将识别、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转化为本单位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主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1.目标管理;2.安全生产承诺;3.安全生产责任制;4

22、安全生产会议;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6.安全生产投入;7.教育培训;8.安全生产信息化;9.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新材料管理;10.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11.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1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13.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14.班组安全活动;15.特种作业人员管理;1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17.设备设施管理;18.安全设施管理;19.作业活动管理;20.危险物品管理;21.警示标志管理;22.消防安全管理;23.交通安全管理;24.防洪度汛安全管理;25.工程安全监观测;26.调度管理;27.工程维修养护;28.用电安全管理;

23、29.仓库管理;30.安全保卫;31.工程巡查巡检;32.变更管理;33.职业健康管理;34.劳动防护用品(具)管理;35.安全预测预警;36.应急管理;37.事故管理;38.相关方管理;39.安全生产报告;40.绩效评定管理。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部门/月部门/季度单位/半年单位/年3操作规程单位应引用或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参与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编制或修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安全操作规程应发放到相关作业人员。4安全教育培训单位应当对从业人

24、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

25、学时。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从业人员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单位、部门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复审。单位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5发(承)包工程(含租赁)及劳务派遣工和外来人

26、员安全管理发(承)包工程项目、租赁项目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外包工程应签定正式的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对承包队伍、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进行资质审查,严格审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工程开工前对承包队伍、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以及售后服务、厂家技术指导、安装调试、试验人员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和技术交底。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部门/月部门/季度单位/半年单位/年6重大危险源管理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更新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安全管理)并及时

27、更新,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维护、保养。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7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建档及信息上报定期进行隐患排查统计分析,隐患排查信息报表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并按照要求上报,并按时填报提交至“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确定等级并登记

28、建档,进行整改,实施闭环管理。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8应急管理制定应急管理制度,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和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培训,对重点岗位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进行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应急物资、设备专项管理和专项使用,建立台账,配备无线通信

29、设备;易燃易爆区须配备防爆型通讯设备,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疏散场地标识配置合理,生产现场紧急疏散通道畅通。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定期评估应急预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按照有关规定将修订的应急预案报备。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续)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部门/月部门/季度单位/半年单位/年9安全鉴定水闸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10年进行1次全面安全鉴定。运行中遭遇超标准洪水、强烈地震、增水高度超过校核潮位的风暴潮、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后,应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如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的,应及时进行安

30、全鉴定。闸门等单项工程达到折旧年限,应按有关规定和规范适时进行单项安全鉴定。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首次安全鉴定应在竣工验收后5年内进行,以后应每隔610年进行一次。运行中遭遇特大洪水、强烈地震、工程发生重大事故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后,应组织专门的安全鉴定。泵站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时,应申请实行全面安全鉴定或专项安全鉴定:1.投入运行达到25年及以上;2.建筑物发生较大险情、病情;3.主机组、其它主要机电设备状态恶化;4.列入更新改造计划;5.规划的水情、工情发生较大变化,而影响泵站安全运行;6.泵站遭遇超标准设计洪水、强烈地震或运行过程中发生建筑物和机电设备重大事故。10安全标准化绩效评定

31、和持续改进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工作,对照标准进行逐条检查核对。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报告,报告内容符合实际。查评发现问题下发整改措施计划。部门按照公司要求完成整改项目,并实行闭环管理。11职业健康管理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管理的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定期更新。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和教育培训。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清册。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高温、窒息的房间、受限空间内设置通风措施,工作时采取可靠的安全、检测专项措施。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

32、单(续)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部门/月部门/季度单位/半年单位/年12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对外包工程的车辆实施交通安全管理。大件运输、大件转场履行有关规程的规定程序,制订搬运方案和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专人负责,并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各类机动车辆(含电瓶车、叉车、铲车等)清册,车辆经专业检测部门检测合格。13消防管理建立禁火区动火管理制度及重点防火部位管理规定,在禁火区动火办理动火工作票,严格执行出入登记制度。设置消防器材清册并定期检查、检验。注1: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性隐患排查、定期性隐患排查、特别隐患排查、

33、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及专家诊断性检查等。注2: 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单位级、部门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注3: 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326附录B (资料性附录)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B.1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B.1 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日常检查定期特别综合专项季节性重大活动及节假日事故类比编号类型名称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管控措施运行时班中巡检每天/班组汛前、汛中、汛后,用水期前后,冰冻期

34、前后/单位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强热带风暴、工程非常运用和发生重大事故等/部门每季/单位每月/部门夏季、冬季各一次/部门按需/单位按需/部门序号名称1操作及作业活动闸门启闭重大风险单位1资料检查未开具工作票和操作票;操作人员未持闸门运行工证上岗;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对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较大风险单位2查看引水段、泄水段漂浮物堵塞;有船只作业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执行指令,并填写记录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2014、山东省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SL7

35、22-2015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救生衣、防滑鞋。应急处置措施警报通知低风险岗位3查看门体、门槽、钢丝绳门体歪斜;门槽堵塞;钢丝绳脱落等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执行指令,并填写记录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2014、山东省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SL722-2015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救生衣、防滑鞋。应急处置措施警报通知低风险岗位4查看闸门启闭状态,有无卡阻、淤积闸门卡阻、有淤积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执行指令,并填写记录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水闸技术管理

36、规程SL75-2014、山东省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SL722-2015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救生衣、防滑鞋。应急处置措施警报通知一般风险部门5查看启闭设备、供电设备是否符合运行要求启闭设备、供电设备运行不正常等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执行指令,并填写记录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2014、山东省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SL722-2015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应急处置警报通知低风险岗位6查看上下游水位和流态,查看流量和闸门开度表水位不正常,

37、流态异常,闸门开度异常等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执行指令,并填写记录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2014、山东省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SL722-2015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防滑鞋。应急处置措施警报通知重大风险单位7输配电设备送电连接不正常、接头不牢固,电阻异常;指示仪表异常等工程技术措施设置警戒线管理措施制定停送电操作规程,禁止合闸警示牌教育培训措施对停送电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应急处置措施配备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制定火灾、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每年至少进

38、行一次演练。重大风险单位8闸门运行闸门运行过程中出现卡阻、倾斜、停滞、异响等;闸门停在振动或紊流区;启闭高度不符合指令;启闭机操作不符合要求。工程技术措施设置警戒线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应急处置措施配备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制定火灾、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设备设施事故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重大风险单位9闸门关闭闸门运行过程中出现卡阻、倾斜、停滞、异响等;闸门停在振动或紊流区;启闭高度不符合指令;启闭机操作不符合要求。工程技术措施设置警戒线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个体

39、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应急处置措施配备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制定火灾、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设备设施事故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重大风险单位10输配电设备断电连接不正常、接头不牢固,电阻异常;指示仪表异常等工程技术措施设置警戒线管理措施制定停送电操作规程,禁止合闸警示牌教育培训措施对停送电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应急处置措施配备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制定火灾、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低风险岗位11填写工作日志未纪录和汇报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制定闸门操作操作规程教育培训措施对闸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个体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工作服、安全帽、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应急处置措施2操作及作业活动放水洞闸阀启闭低风险岗位1接到放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安全评价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