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9999836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研究摘要:本文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实际调查材料为佐证,指出了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问题并分析了缺失的原因。阐述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减少语用失误的重要性,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语用失误;非语言交际1.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教材和专著应运而生。如:胡超的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刘凤霞的跨文化交际教程等。这些都反映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以及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这方面课程,以适应日趋频繁的国际交往与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客观比较和对比,使学生在领悟自身文化的同时,理解别国文化,排除民族中心论,欣赏多元文化,以便与操本族语者进行有效交际。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把文化意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指出文化的内涵与文化教学的意义:“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这表明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就

3、应考虑文化因素,增强跨文化意识。而教育部在2004年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是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其中把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公共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教学任务。这些院校中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怎么样呢?处于什么水平?存在着哪些实际问题呢?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此,我们在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

4、术学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2. 研究过程和方法 研究背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摆脱大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我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主要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在了解外教的教学情况时,外教反映出一些学生在与其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诸如:”How much will you be paid by our college?” “How much can you earn monthly in your country?” “What does your wife do?”等。这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题,如果单独问学生是否得体,他们可能会回答的很干脆:不得体。但是在实际交谈过

5、程中,由于紧张所致,他们又可能意识不到。这说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是长期的任务,因为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因此,我们率先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了跨文化交际的课程。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明显增强。从中,我们受到了启示。为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公共外语教学中去,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我们在省内选取了三所高职院校。对在校二年级的英语专业和公外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发给英语专业60份,其余发放给不同专业的公外学生。发问卷时,所有受试者都结束了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

6、法,我们先后分别对商务英语专业、电子和机电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15道中文题和10道英文题。内容涉及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思维方式差异、行为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语用迁移影响等问题。选题紧紧围绕大学英语教材所出现的语言知识和应当掌握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进行。通过调查和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期待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解决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问题。3. 结果与分析调查人数本次调查问卷共涉及三个高职高专学校的二年级学生200人,其中非英语专业学生140人, 英语专业学生60人。调查目的旨在了解高职高专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7、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在思维方式差异、行为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语用迁移影响四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调查问卷有中文题和英文题共25道,形式为单项选择。(一)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表:语言交际能力调查问卷结果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答对554(71%)1110(61%)答错226(29%)710(39%)表:非语言交际能力调查问卷结果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答对389(54%)655(39%)答错331(46%)1025(61%)表:思维方式差异调查问卷结果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答对178(74%)286(51%)答错62(26%)274(49%)表:行为差异调查问卷结果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答对496(5

8、9%)941(48%)答错344(41%)1019(52%)表:价值观差异调查问卷结果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答对121(67%)235(56%)答错59(33%)185(44%)表:语用迁移影响调查问卷结果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答对166(69%)297(53%)答错74(31%)263(47%)表:调查结果评估序号项目平均正确率平均错误率1对语言交际了解程度56%44%2对非语言交际了解程度63%37%3对思维方式差异了解程度56%44%4对行为差异了解程度51%49%5对价值观差异了解程度59%41%6对语用迁移影响了解程度57%43%以上调查结果评估表格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跨

9、文化交际能力的大体情况,并客观反映出无论是有一定语言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学生,还是语言交际能力较弱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从整体上讲,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不强。(二)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高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略强于非语言交际能力。约有一半英语专业的学生(46%)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存在问题,非英语专业学生则大约占到三分之二(61%)。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问题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9%和39%。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差别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在思维方式差异应用方面,英语

10、专业的学生的正确率达到74%,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则只有51%。这一点客观反映出在非专业的英语教学中缺乏对中西文化思维模式差异的介绍与讲解。因此,有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卷中“西方国家的孩子到18岁时就出去独立生活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还是追求自由化”的问题。在行为差异了解程度上,英语专业学生的正确率达到59%,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则只有48%。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通常会用其自身所处社会的行为标准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而由于双方的行为标准存在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常常会产生误会。例如问卷中“在西方国家,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是否礼貌?”半数以上的学生因为不能正确认识不同文化中的行为

11、差异而导致选题错误。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而交际的表达方式正是其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如不能了解和接受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影响交际结果的判定。尽管在价值观差异应用方面,英语专业学生的正确率达到67%,非英语专业学生达到56%,但关于中国文化所尊崇的集体主义与西方文化所崇尚个人主义方面的问题,误判率还是很高的。对于语用迁移的影响程度,英语专业学生的正确率达到69%,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则只有53%。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规则不同,一种文化的行为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以我们经常

12、会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一个中国学生很谦虚(但同时也令对方很迷惑)地用“Very poor, very poor.”来回答外国友人的“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的赞美语。综合以上的各项调查结果,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交际应用能力的错误率都达到50%左右。因此,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亟待加强。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缺失。传统的高职高专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书本,重视语法教学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即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师资所限,一般也不会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只能来源于课本中所涉及的零星知识点,基本上没有机会

13、进行系统和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接触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教学方式上,高职高专的教学一般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文化知识的导入很少。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专门的交际能力培养和训练。很多学校所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也只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教学,公外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训练。4. 对策(一) 教师能力和观念的培养要重视教师的能力培养,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要通过参加跨文化交际培训、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强化自身综合文化素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让教师多参与外事活动或出国交流的机会,让教师在感觉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

14、际能力和文化品味。使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变传统的语言知识讲授为知识与文化并重。(二) 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语言知识的讲授为重点,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共同进行。把以教师和应试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化实际交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语音室、投影和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会

15、一下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规则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三)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必须为学生营造合适的交际环境。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语言情景的方式来使学生在接近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有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引进外籍教师,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加强交际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学院,应适当增设公外学生的外教课程。此外,还应重视和发挥校园英语角和英文广播的重要作用。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环境所限,教师有时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内完成所设定的交际能力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西方文学作品、英美报刊杂志等,使学生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和社会关系等相关交际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从中

16、吸取文化素养,开拓视野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5. 结论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更重要的是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从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学生注重的是语言学习,而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造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外语教育必然涉及外国文化教育,语言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因为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只是空洞的编码。文化知识对于成功的语言学习非常必要。正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从实践经验来看,文化教育缺失往往导致学生文化素养差。因此,所有专业在教学中都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语言以及蕴涵的文化财富,去打开通向未知领域的大门

17、,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之必须。参考文献:1 黄远振 文化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原则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62 杨纯丽 祝嫦鹤 语用失误研究与外语教学改革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23 高永晨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14 许丽芹 跨文化交际中言语信息差及其调控的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85 张俊英 互动交际活动中主体行为过程的情感归因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76 刘凤霞 编著 跨文化交际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37 贾玉新著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98 高永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29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