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022098 上传时间:2021-04-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经典教学设计三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 级语文科利 亚的木匣 经典教学设计三篇科利亚的木匣 这篇课文篇幅 较长。作者通 过一个故事,告 诉读者一个道理: 时间一天天 过去,周 围的事物都会 变化,我 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 变化。下面就是小 编给 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 级语文科利 亚的木匣 经典教学 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学习目标:1、学会 8 个字, 认识 6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 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 时间在变化,人在 变化,周 围的一切都在 变化的道理。4、初步学 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法,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科利 亚是怎样埋木

2、匣、挖木匣的,感悟 时间在变化,人在 变化,周 围的一切都在 变化的道理。教学难点:了解科利 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培养在生活中思考的习惯。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质疑解疑。( 课前布置学生 带自己的成 长记录册或小 时候的照片 )师:有没有同学 带来自己的成 长记录 册?(翻开印有出生石灰私自小脚丫、小手印的一页 ) 大家看, 这是某某同学出生 时手和脚的样子。现在请大家比一比。同学们发现 了什么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我 们在慢慢地 长大,我 们的身体在不断 变化。你们在一天天 长大,很多事物在 时时刻刻变化着。今天我 们要学 习科利 亚的木匣就是告

3、 诉我们这个道理的。师:大家已 经预习 了这一课。通过预习 ,同学 们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今天,老 师把科利 亚带来了,你 们来问问他吧 ?CAI(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象 )生质疑。5、教师过渡:同学 们可真会提 问,而且 还很有礼貌,克里 亚可愿意回答了。 请大家打开课文,答案都在 课文里呢。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 读课文,看科利 亚都对你说些什么 ?6、生自 读课文,自主 质疑。二、初读课文,了解 课文基本内容。自由读课文,看看 课文围绕木匣,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同桌互 议。全班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三、学习课文 1-3 自然段,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 ”的。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

4、“埋木匣 ”的。自由朗 读,边读边 思考,科利 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 ?可在关 键句子下面做上 记号。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引 导学生了解科利 亚和妈妈都使用 “量步子 ”的方法埋木匣的。指导朗读。四、作业: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 说说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的。二、中心切入,研读品味。找出课文哪些段落是写 “挖木匣 ”的。轻声朗读边读边 思考边批注,要求学生在疑 难的地方画上 问号,把喜 欢的句子画出来,多 读几遍。引导学生质疑,教 师小结并板书中心议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 “挖木匣 ”的部分。妈妈为 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 ?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没有

5、挖到自己的木匣,而第二次就挖到了呢 ?他是怎 样想出来的呢 ?在读中品味,感受科利 亚的感情与情 绪 “焦虑 被嘲笑 冷静思考 兴奋 ”的变化过程。借助动画,直观呈现 “挖木匣 ”部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进一步了解科利 亚的思考过程及人物特点。三、拓展内化,揭示主题。读 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能给最后一个 问句换种肯定的 说法吗 ?导读、品悟、揭示并板 书中心:随着 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起 变化。想一想:你的周围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 经历过 的事例, 说说对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 变化”的体会。结语:亲爱的同学 们,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 围事物在一天天

6、的 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 长高长大,在成 长的道路上我 们还会遇到 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 们像科利 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那, 还有什么困 难能难倒我们呢 ?教学目标:使学生从理解 课文内容的 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 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 习精神和生活态度。:1.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2.学会本 课生字和新 词,练习用 “仍然 ”“虽然”造句。3.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 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 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 实、具体。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 课题。二

7、、预习课 文。1.借助拼音自由朗 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2.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2.指名回答 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 2 题,给课文分段, 归纳段落大意。第一段 (1 3) 写柯里 亚埋木匣。第二段 (4 12) 写柯里 亚挖木匣。第三段 (13) 写柯里 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 发。五、讲读第一段。1.指名朗 读。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1) 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 时候?那时他几岁 ?(2) 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 柯里亚为什么把 东西埋起来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 亚的有什么不同 ? 4.讨论思考题,

8、检查默读情况。(1) 讨论第 1 题,简介时代背景。(2) 讨论第 2 题,重点理解 “刚 学”“只会 ”两个 词语 。(3) 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东西多不能都 带走 ;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六、讲读第二段。1.指名朗 读。2.提出默 读思考题 。(1) 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 东西?从埋到挖 经过了多长时间 ?(2) 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 ?结果怎样 ?(3) 柯里亚开始是怎 样挖的 ?结果怎样 ?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七、讲读第三段。1.指名朗 读。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 亚最后说的这段话 ?(年龄小,步子小 ;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

9、 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课文写的是柯里 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 们的话呢?三、完成 课后练习第三题。1.引导学生通 读全文, 边读边 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 实具体, 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四、完成 课后练习第 5 题。1.指名朗 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3.抄写 词语 。4.将 文中含有 “仍然 ”“ 然 ”的句子找出来 读 一 。5.指 口 造句, 正不当之 处 。6.将句子写下来。五、指导 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 文。板 :科利 的木匣妈

10、妈 科里 亚 争开始 时 三十步 十步 ( 四 岁)(埋 ) 争 束 三十步 五步 ( 九 )(挖 )一切都在 变【教学目 】1.学会本 生字、新 词 ,会用 “如果 就 ”、 “不光 ”等关 联词语 造句。2.理解 课 文内容,能按 课 后 练习题 的提示 给课 文分段,并 说 出各段大意。3.能从科利 亚 两次挖木匣的不同 果中, 认识 到 “ 一天天 去,周 的一切都在 变化”,我们应 随着情况的 化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问题 。【教学重点】1.科利 亚 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 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2.帮助学生理解科利亚冥思苦想后 对小伙伴 的那段 话的内容。【教学难 点】

11、1.课 文写柯科利 亚 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2.前面已 经写了他从屋 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 铲子挖起坑来, 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教学准 备】科利亚坦东西和挖 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 图。【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 们学习科利 亚的木匣。 (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 题目看, 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 ?(找出关 键词:木匣 ) 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 ?我们一起来学 习课 文。二、学生自学 课文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12、要能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 课文中找出 带有这些生字的 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 查字典想想 这个词语的意思。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 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认读 “箱”、“倍 ”、数数、德 (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 ,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 1945 年 5 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四、再读课文,理清 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 读课文。2.文章围绕 “木匣 ”写了几 层意思 ?(文章围绕 “木匣 ”写了三 层意思。

13、 )第一层:科利 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 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 亚从中受到启 发。3.学生分小 组讨论 怎样分段。4.指导第 5 自然段的 归属。(这一段是 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 妈妈、奶奶和科利 亚到喀山去了。 ”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 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 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是下文,科利 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 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 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 远的地方。第二段: (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 亚在离屋 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 经过思考,在离屋 门口五步 远的

14、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 (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 时间一天天 过去,人在一天天 长大,周 围的一切都在 变化。五、讲读课 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 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 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 时候、怎 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 他们为什么要把 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 亚埋木匣的原因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 亚埋木匣的原因 )(2)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 思考:科利 亚怎么埋的木匣 ?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 踩了踩,还在上面撒

15、了一 层细沙,免得被人 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 课文为什么把科利 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 亚为了免得 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 细、认真。二是 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 时,排除被 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 ( 课文写科利 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 经写了 “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 铲子挖起坑来 ”,为 什么又要写出 “科利 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 时是几岁 ?五岁。因 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

16、就埋下木匣子。)六、布置作 业:抄写 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1.课文分几段 ?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 ?(什么时间埋的 ?怎么埋的 ?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 文二、三两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 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 东西?从埋东西到挖 东西这中间经过 多长时间 ?(2) 妈妈怎样挖箱子的 ?结果呢 ?(3) 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 ?结果怎样 ?(4) 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 。(1) 讨论思考题 四年以后,他 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 “差不多 ”的意思是:将近、大约。(2) 讨论思考题 引读:妈妈是怎么挖

17、箱子的 ?学生接 读: “妈妈 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 妈妈说 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 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 妈妈计 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 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 讨论思考题 教师引读: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 ?学生接 读: “这时 候,科利 亚也拿来 铲子,他从 门口起量了十步,就 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挖的结果怎样 ?学生接 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是没有匣子。他朝左 边挖了挖,又朝右 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经挖得很深了, 还(5) 讨论用词。这 里三次写到 “没有 ”,“没有

18、 ”前分 别用了三个不同的 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 什么要用 这几个词 ?( “却 ”表示 结果出乎意料之外, “还是 ”表示 结果与前面一 样, “仍然 ”也表示 结果与前面一样。“还 是”、“仍然 ”表示的意思是一 样,但程度不同。 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 这一结果。 )(6) 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 亚的算术为 什么不管用 ?是敌人挖走了 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 测?(学生读: “不会的, 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 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 吗 ?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 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学生读: “小伙伴 们,我知道

19、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 龄小,步子也小。我 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 时候大了一倍,所以 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 们看,我 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 亚的想法 对吗 ?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 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 亚的想法 对了。 )(7) 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 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3.小结:科利 亚挖木匣 时量五步, 这是科利亚冥思苦

20、想的 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 亚的想法是正确的。4.学生自由 读第二段课文。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 兴?6.学生带问题读 第三段 课文。(1) 这一段有几 层意思 ?哪层意思更 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 层是找到了木匣子 ;第二层是知道了 “周 围一切都在起 变化。 ” 这两层意思第二 层更为重要。 )(2) 为什么科利 亚会说: “周 围一切都在起 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 过去了,自己从5 岁长到 9 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 变大,开始照埋木匣 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 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 变

21、化。 ”)为五步去挖,(3) “周围 一切都在起 变化 ”,告 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4) 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 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三、布置作 业1.(1) 战争开始 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 ) 步,很快 ( ) 。(2) 战争开始 时科利亚量了 ( )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 )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 ) 步,他一下子就( ) 。 这是因为 ( )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 亚挖木匣的 经过 。第三课时一、复习1.简要复述科利

22、亚挖木匣的 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二、深究 课文,理解 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 “时间 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 长大,步子也在 渐渐变 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 变化么 ? ”从文中哪些 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 “战争开始的 时候,科利 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 ”。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 时年龄还小。(2) “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 头 。”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 间经过 了四年的 时间 。(3) “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 变大了,算 术也学得多了。(

23、4) “科利 亚也拿来 铲子,从家 门口起量了十步, 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 边挖,朝右 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利 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 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挖到了木匣。 这说明时间过 去了,人 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匣子了。变了步数,量五步,变步数才能挖到木2.小结:我们读课 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 联系起来 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 读懂课文。三、巩固 练习,总结全文1.学生分段 读课文,并 练习给 各段列小 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

24、会课文写法。(1) 课 文主要写科利 埋匣子,挖匣子的 程, 什么 还 要写 妈妈 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 埋匣子是模仿 妈妈 的 样 子干的,写 妈妈 挖到箱子与科利 挖不到匣子 行 比,从 侧 面 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 亚 挖不到的原因是一 没有认识 到自己随着 时间 的 化而 变 化了。 )(2) 课 文写小伙伴的 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 话衬 托科利 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 明伙伴 们 也并没 认识 到事物已随着 时间 的 化 发 生了 变 化。 )3.请 学生画出科利 亚 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 量步子,怎 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四、指导 朗的读课 文五

25、、 系生活中的事例 明 “ 一天天 过 去,周围 一切都在起 变 化。 ”六、指导 造句1.分析句子 ( 幻灯出示句子 )(1) 科利亚 把坑已经 挖得很深了, 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 挖,朝右 边 挖,仍然没找到。“仍然 ”表示结 果与前面一 样 。如:你 在仍然是我的老 。 一 , 这 件衣服仍然可以穿。(2) 科利亚 量了五步,又 动 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果然 ”表示事情的 果跟 预 料的相符合,含有 “真的 ”,“果真这样 ”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3) 科利亚 不光找到了匣子, 懂得了周 的一切都在起 变 化。“不光 ”是表示更 进 一 。 句 的意思是不 仅仅 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 过 件事受到了启 发 ,明白了道理。(4) 妈妈 高 地 : “算 术 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 在就不好找了。 ” 句 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 种假设实现 后出 的 果。2.学生口 造句, 生共同 评议 。七、布置作 业说说 学完 篇 文后,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四年前 ) 埋 五岁 步子小 十步(四年后 ) 挖 九岁 步子大 五步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