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试验段划分1四、试压方案11、做好试压前准备工作12、管段的后背稳定措施23、管段试压堵板24、试压方法25、试压注意事项36、试压组织和管理37、冲洗消毒31消防管试压方案一、编制依据1、安徽芜湖宣城民用机场飞行区消防工程设计图纸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民用机场飞行区场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17);4、胶圈电熔双密封聚乙烯复合供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395:2015);二、工程概况芜湖宣城新建民用机场飞行区消防工程内容包括:飞行区站坪消防工程、飞行区跑道消防工程和飞行区生活给水管网工程。
2、本工程共有飞行区消防管网 12361.53 米,飞行区生活给水管网 2044.92 米。三、试验段划分管道工程敷设和安装完毕后,宜分段进行系统水压试验。正确划分试压段,分段试压,分段长度不超过 1000 米。1、各安装管段为一个试压段;2、试压段划分要有利于安全和便于操作检查,能使完成的管段及时分批回填,要有利于总体工程进度控制,要有利于安装工程均衡施工。四、试压方案末端室外消火栓出口静压不小于 0.14MPa,系统试验压力为 0.8MPa。试验分为预试验和主试验阶段;试验合格的判定依据采用允许压力降值。1、做好试压前准备工作管道敷设检查合格后,除接口部位(长度 1.0m)外,沟底至管顶上方
3、50cm 处应按设计要求覆土及夯实;管道中最后一个焊接接口完毕一个小时以上方可进行水压试验。对管道、接点、接口、附件、阀门井支墩等进行外观检查,支墩及锚固设施应达到设计要求。试验管段上的所有连接部位均便于检查,所有敞口均应封闭,不得有渗漏水现象;试验管段不得包括水锤消除器、室外消火栓等管道附件,系统包含的各类阀门应处于全开状态;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消火栓、安全阀、仪表及管道附件等应可靠隔离,不得用阀门作为封堵;进、排水管路和排气孔合理布置;管内垃圾、杂物应清理干净,试压前管道应进行充水浸泡,时间不少于24h;1采用弹簧压力计时,精度不应低于1.5级,最大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3 1.5倍
4、表盘直径不宜小于150mm,且压力表不得少于2块,使用前应经校正并具有符合规定的检定证书。水泵、压力计应安装在试验段的两端部与管道轴线相垂直的支管上。检查试压水源管和试压后的排水出路是否完善和落实。试压水源采用水车供水,排水用临时管线引至排水沟。指挥、操作、观测、安全人员落实就位。2、管段的后背稳定措施对支墩进行加固和在必要处设立后背支撑,确保试压时的管道安全。后背设计对长管线压力管道极为重要,必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计算实施。3、管段试压堵板管道采用刚性堵板,可自制,也可采用带法兰盲板。自制堵板应考虑进水口、压力表接口和排气阀;不准用阀门代替堵板,阀门应全位开启,不参与试压的阀门前方应加堵
5、板;消防栓等附件前方应加堵板。所有影响试压的管道敞口都用堵板封闭。4、试压方法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水介质做强度试验。A、管道充水:试压前,向试验管段充水。充水时打开排气阀。低处进水,高处排气。充水至排出的水流不带气泡,水流连续,停止充水。水充满后,留置在管道中浸泡,使内壁和接口材料充分吸水,浸泡 24 小时以上。冬天气温达到或接近零度,有可能结冻时,管道不可充水浸泡。B.预试验阶段:将管道内水压缓缓地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压 30min。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但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损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C.主试
6、验阶段:停止注水补压,稳定 15min;当 15min 后压力下降在不超过 1.5P,且不小于 0.8 下允许压力降不大于 0.02MPa 时,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 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合格。25、试压注意事项管道试压应采用洁净的水源。注水前在试验管段上游的管顶及管段中的高点应设置排气阀,向管道内注水应从下游缓慢注人,将管道内的气体排除。 冬季进行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管道升压时,管道内的气体应排除;升压过程中,当发现弹簧压力计表针摆动、不稳、且升压较慢时,应重新排气后再升压。管道应分级升压,每升一级应检查管道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无异常
7、现象时再继续升压。水压试验过程中,应划定禁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后背顶撑和管道两端不得站人。水压试验时当发现泄漏时,不得带压修补缺陷;遇有缺陷时应做出标记,并在泄压后修补。应在缺陷消除后重新进行试验。水压试验静水压力的最低压力值不得小于管道系统的最大设计内水压力,不得用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6、试压组织和管理试压前按规范要求编制实施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报监理和业主审批;试压由现场负责人统一组织和协调,管道施工员具体安排和现场指挥;每段试压均设立试压小组,定人定岗,规定操作、检查、应急处理的规程和制度。每段试压前,向监理和业主提出书面计划。对试压条件、准备工作、安全设施、水源和排水出路要
8、经监理和业主认可。正式试压的前一天通知监理和业主,以便监理和业主安排人员到场监督;试压结果必须有监理和业主代表到场确认并签证方才有效。7、冲洗消毒供水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在竣工验收前,应对系统进行冲洗、消毒,不得留有死角。供水管道系统冲洗、消毒时,在系统的最低点应设放水口。给水管道严禁取用污染水源进行水压试验、冲洗。冲洗水应清洁,浊度应小于3NTU,冲洗流速应大于1.Om/s, 第一次冲3洗控制在冲洗出口处排水的水质与进水相一致为止。管道第二次冲洗应在第一次冲洗后,用有效氯离子含量不低于20mg/L的清洁水浸泡24h后,再用清洁水进行第二次冲洗直至水质检测、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 当水质不
9、合格时,应重新消毒、冲洗,直至取样检验合格为止,方可交付使用。4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10、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
11、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
12、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挥和结合实际进行妥善处理。 1.2 第一时间进行“救死扶伤”,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人员,对必须在现场
13、进行紧急抢救的,应采取应急方法如止血、人工呼吸等进行施救。否则必须立即用工地的交通工具或截出租车将伤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应采取有效措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3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及善后工作。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并划出保护区禁止闲人进入。 1.4 因抢救受伤(害)人员,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记、拍照、录像或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2、 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2.1 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积极抢救伤者及使用施工现场所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工作。 2.2 迅速
14、准确地拨打119报警。在拨打119时,做到镇静拨号,说清火灾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等。 2.3报警后,派专人到约定的路口迎接消防队。 2.4 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工具。 2.5 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3、 利用一切可行的通讯工具按规定时间内将事故情况进行层级上报。 4、发生事故层级上报时限。 4.1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 4.2 重伤事故,一般情况下,事故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
15、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对涉外有影响的,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 4.3 重伤3人或死亡1至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上级主管单位,由上级主管单位分XX市有关部门。 4.4 死亡3人以上重大、特别重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XX市人民政府,同时报上级主管单XX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公安部门。 4.5 发生急性中毒、中署事故,除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安质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卫生行政部门。 4.6 发生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除报报上级主管单XX公司质安部、办公室)外,应同时XX市公安部门。5、防止违章和事故的
16、安全规定 5.1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新工人,复工换岗的人员未经岗位安全教育,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岗位进行操作。 5.2 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及佩戴超过使用年限(2年半)的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5.3 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4 严禁酒后及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5.5 不得到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5.6 不得攀登脚手架。 5.7 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工未经专门安全培训,无有效专业上岗操作证,不得上岗操作。 5.8 脚手架及所有机械设施设备和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搭设安装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得使用。 5.9 电源开关箱不准一闸、一漏电、一箱多用。 5.10 未经指派批准,未经作业安全交底或安全交底不清和无安全防护设施,不得盲目操作。 5.11 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作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5.12 对各种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及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随意拆除和有意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