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03428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感谢您的阅览,全科医师培训中医学讲座(精选干货),明清时期 1.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2.明 吴有可瘟疫论 3.清 叶天士温热病篇-卫气营血 4.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新中国时期中医学的发展,1.确立了三大方针 2.建立了高等中医院校 3.对中医积极进行整理、挖掘、提高 4.大搞了中草药运动 5.积极开展了中医理论的研究 6.立法进行保护,中医学理论的系统性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第二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宫、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密切联系,

2、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且通过精、气、神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 1 )人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 2 )人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二)辨证论治,区别三个概念: 证、病、症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恒动观念 个体诊疗观点,第三讲 阴阳五行的唯物性和方法论,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及现象的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对立统一 2 相互依存 3 消长平衡 4 相互转化,阴阳学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阴阳偏胜 阳盛则热、阴

3、盛则寒 (2)阴阳偏衰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4用于疾病的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 5用于说明药性 6用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热证-热者寒之,寒证-寒者热之 阳虚内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虚内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取象比类-五行系统,二、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 五行之间相互联系及其协调平衡-相生、相克 五行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平衡破坏-相乘、相侮 相生、相克-正常规律 1相生 促进、助长、资生 木火土金水木 (我生、生我-母子关系) 2相克 相互制约、克制、抑制 木

4、土水火金木土 (所胜、所不胜) 五行制化 化:相生;制:相克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3相乘 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 相乘现象可分两个方面: 其一,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不足-受克:土虚木乘 其二,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过度亢盛-过克:木乘土 4相侮 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 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侮金。 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

5、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习惯上把土反侮木称之为土塞木郁。,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划分人体结构系统 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肾 2说明脏腑生理功能 3说明脏腑相互关系 相生相克互相资生、互相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功能的发挥,(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1 发病 春-风-外感病 夏-火热-中暑 长夏-暑湿-暑湿病 秋-燥-燥证 冬-寒-寒证 2 传变 相生相克顺序 肝病-脾病-木乘土-相乘过克 肝病-心病-母病及子-相生 肝病-肺病-母侮金-相克,(三)说明药性归经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有诸内必形诸外

6、 ” 1.确定脏腑病变部位:从本脏所主之色、昧、脉来诊断本脏之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呈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 2.推断脏腑相兼病变:从他脏所主之色来推测五脏病的传变。脾虚的病人:面当黄色,若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火亢盛的病人,当赤色,若见黑色,为水来克火。 3.推断病变的预后:从脉与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1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2制定治疗原则与方法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壮水制火、资水涵木,第三节 阴阳与五行学说的关系,1 认识事物的两种不同方法 2 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均以脏腑经络等为客观依据,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分析、研究、归纳、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辨证与治疗。,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朴素的唯物主义 认识世界的方法论,Dr.Fe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