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343239 上传时间:2021-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 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件 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件 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件 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 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小学科学学习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我有幸听了孙江波老师执教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孙江波老师在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中把“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体现的特别到位。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孙老师通过让一男一女两个同学吹气球活动(男同学吹得小,女同学吹得大)引出问题,据此让同学进行说发现、猜原因活动。学生进行猜测后,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还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

2、是凭空乱猜的。整个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鼓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或假设,允许学生作出任何结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与假设并加以肯定或鼓励,体现了利用观察分析、对比联想的方法进行猜想与假设合理性原则。 在活动二中,孙老师又提出:有没有办法吹大气球?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在瓶子那戳一个小孔,这样里边的空气出来了。有的说把气球打开,然后在把气球放回去,这样应该能把他吹大。有的说把水灌进去。还有的说打气筒打气就行了。这一环节使学生借助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猜想与假设等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科学意识和学以致用思想的有效落实环节。 在活动三中,孙老师要求学生用无

3、底塑料瓶压水中小球、想办法让小球停在瓶中不同位置实验活动,学生通过不断地猜测,不断地假设,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问题。回顾整堂课,孙老师充分利用 “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将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转化为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形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全过程,实现了本课的教育目标。有理有据的进行猜想和假设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形成结论汇报交流”等。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

4、有理有据的猜想和假设。10月24日在李健梅老师的课上有幸看了孙江波老师执教的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在课上,孙老师设计了一个个猜想和假设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体验活动,引领孩子展开探究学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提升。如: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开展“吹气球比赛”,学生发现有的气球吹不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初步的猜想。此时的猜想仅仅是学生的假想,是没有多大根据的,所以老师并没有进行指导和评价,而是让每个学生先经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目的是发现和搜集一些体验和根据,进而进行有根有据的猜想和假设。活动之后,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生1:感觉有空气出来了。生2:空气占据了

5、所有的空间,外面的空气根本进不去。生3::我觉得是因为气球里的空间已经被吹满了。生4:我认为那个瓶子里边有空气,所以那个气球在里面根本鼓不起来。这时孙老师进行适时的引导:你有没有办法可以吹大瓶子里的气球?生1:在瓶子那个地方戳一个小洞。师:为什么在瓶子上钻一个小孔就可以吹大里面的气球呢?生1:这样里边的空气出来了。生齐:因为里面有空气。生2:只需要把瓶子先打开,让里面的气释放出来,然后再把气球套在上面,应该也就能吹大了。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学生这时的猜想是结合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提出来的,有了一定的深度。这样,“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猜想和假设就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共识,水到渠成而又有根有据。牛顿曾说:

6、“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我们要抓住有关内容和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猜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之间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问题不是凭空乱想。如我在教学食物的营养一课“碘酒与淀粉”实验时,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物质碰到碘酒会变成紫色,有的物质碰到碘酒不变成紫色呢?我们就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于是有很多学生猜测:玉米、马铃薯、蚕豆、花生等这些物质是不是有一种共同的成分?我顺势表扬这些学生,告诉他们“这共同成分就是淀粉”,然后做了验证“淀粉遇到碘酒变成紫色”的实验。又如我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学生认识材料了各种实验材料后,我提出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哪些材料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是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铁钉、铜片、铝丝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说纸片、塑料、碳棒不能让灯泡亮起来。我把这些猜想和假设板书到黑板上,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验得出结论。我们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猜想和假设要有理有据,结论更要注重证据。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也保证了科学探究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