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1第二章 台湾工业园现状概况4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期限8第四章 规划范围与规模10第五章台湾工业园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目标11第六章 台湾工业园总体布局14第七章台湾工业园产业布局引导17第八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8第九章 竖向规划23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4第十一章 绿地系统规划32第十二章 城市设计导引35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38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43第十五章 空间管制规划46第十六章 开发时序与远景设想48第十七章 村民安置规划50第十八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51第一章 规划背景一、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近年来两岸关系不断朝着积极的方
2、向发展,随着两党高层的对话,两岸关系出现难得发展机遇。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正在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前景。当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动力更为强劲、条件更为有利。不断加强两岸的经贸交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所在,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二、湘潭对台湾的独特优势湘潭市既是伟人毛泽东的家乡,又是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马英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的故乡。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对台人脉资源优势,拥有一大批湘潭籍其他党、政、军要员和工商界名流,是全国对台工作重点市。据统计,台湾有湘潭籍人士近5万人,湘潭市台属近10万人。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湘台交往与合
3、作日益密切。自2000年开始,马英九先生之父马鹤龄先生曾多次提议设立湘潭台湾工业园。2003年底,湘潭市人民政府即着手筹备建立湘潭台湾工业园。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回乡祭祖时再次提议设立台湾工业园,旨在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006年9月,国民党副主席林益世受当时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之托,以及亲民党政策中心主任张显耀赴湘潭参加湘潭台湾工业园奠基仪式。2008年8月,宋楚瑜先生亲笔题写了“湘潭台湾工业园区”,2008年11月16日,新党主席郁慕明与国台办主任王毅亲自来九华出席湘潭台湾工业园挂牌并参加台湾联电投资7.2亿美元光电生产基地项目奠基仪式,郁先生亲自为湘潭台湾工业园题写
4、了“加强两岸经贸合作”。 目前,九华地区已引进了以世界500强台湾联电为龙头的台资企业20多家,总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三、国家、省市对湘潭九华发展的重视湘潭九华示范区的发展同样引起了中央、省部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09年3月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国土资源部部长徐邵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等先后视察九华示范区,并对九华示范区的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陈云林先生在视察九华时亲笔提写了“九华热土,台商福地”,对九华示范区的发展表示了赞赏和肯定,并希望九华示范区早日提升为国家级台湾工业园,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湘潭乃至湖南经济的发展,
5、更重要的是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政治意义和特殊作用,他表示国台办、海协会将全力支持台湾工业园升级国家级台湾工业园。2009年3月26日,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九华调研时明确表示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九华示范区申报国家级台湾工业园。鉴于湘潭九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设立国家级台湾工业园条件具备,时机成熟,2008年11月17日,经周强省长签发,省政府专题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请求设立国家级湘潭台湾工业园的请示(湘政200846号)。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九华的发展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湘潭的发展进一步上升到
6、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湘潭市九华地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为此湘潭市委、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11月批准在该地区设立市属经济区,并开始开发建设。目前,已开发建设面积12平方公里,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截止2009年5月,共引进入园企业137家,总投资规模400多亿元,其中台资项目有20多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中国五矿集团等世界500强及中冶京诚、吉利控股集团等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纷纷进驻九华,已投产企业达到62家,其中计划投资3.8亿美元的台湾全创科技有限公司已于今年5月投产,计划投资7.2亿美元的台湾鼎鑫科技,目
7、前,已通过环评,下半年将动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税收8亿元,同时,将带动200家左右配套台资企业进入。2008年,九华示范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6亿元。五、建设台湾工业园的必要性1.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战略合作的需要设立湘潭九华示范区台湾工业园是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战略需要,是两岸共同发展的时代要求。 2.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的需要台湾工业园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交通便利,上瑞高速公路、长潭西线,即将建设的沪昆高速铁路和湘江黄金水道等交织穿过工业园。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
8、范区建设,引进”两型”产业,台湾工业园均有着先天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九华设立台湾工业园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发展,为“两型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3.加快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创建台湾工业园,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完成由传统产业发展为主的产业结构到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等新型工业化产业为核心的转变,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促进市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湘潭市新型工业化不断加速推进,台湾工业园的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湘潭市经济转型,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投资驱动
9、向创新驱动、从数量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提高湘潭城市竞争力的需要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湘潭市城市竞争力还有较大差距,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品牌少。台湾工业园的建设有利于湘潭市从战略上高度推进自主创新,又有利于湘潭市在融入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提高竞争力。第二章 台湾工业园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台湾工业园位于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湘潭九华示
10、范区内。北起奔驰路北部,南至上瑞高速公路,东起九华大道,西至科大路。二、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地貌台湾工业园所在的九华示范区属构造剥蚀岗地地貌,总的地貌轮廓是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水面具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以丘陵地为主,约占50%。耕地约占23.3%,地形起伏较多,但高差不大。西、北、东部有部分地形相对起伏较大,为丘陵地区,但植被丰富;东南部地势比较平整,多为农田,形成面向湘江的开敞空间。区内水塘密集,分布于山丘之间的低洼地中。由于本区优越的气候、水资源和土壤条件,植被丰富且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为39%,未出现水土流失现象。2.气象台湾工业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
11、明,冬冷夏热,春夏多雨,秋冬干旱。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2.2(1953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8.5(1957年2月7日),年平均地面温度19.5,极端最高地面温度72.1(1961年7月18日),极端最低地面温度-12.9(1972年2月9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1200145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081毫米,最小降水量999.7毫米,最大日降水209.8毫米(1964年6月17日),年平均蒸发量1359.1毫米,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最大风速28米/秒,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全年无霜期34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62.9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12、39%。3水文台湾工业园的东面紧邻湘江,根据观测,湘江在湘潭段的某些水文特征值如下:多年平均流量2126m3/s,最大洪峰流量21100m3/s(199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100m3/s(1994年10月6日),最大流速2.9 m3/s,最小流速0.03 m3/s,多年平均流量2126.0 m3/s,最大年径流量949亿m3/a,最小年径流量280亿m3/a,多年平均水位28.304m(黄海高程,下同)最高洪峰水位39.664m(1994年6月18日),最低水位25.42m。平均输砂率356kg/s,多年平均输砂率1065t/s,平均含砂量0.179 m3年平均水温19.4,最高水温34
13、5,最低水温2.5。二、人口及用地条件台湾工业园范围内涉及到9个村,九华村、民乐村、桃李村绝大部分,银盖村、乐塘村、大新村、公塘村、百竹村和雅艾村部分。现有居民约5900人,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7.5万m2。建设用地338公顷,占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的27.1%,其中工业用地为206.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16.6%;林地和其它用地908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72.9%。表2-1:台湾工业园现状用地统计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ha)比例(%)1总体规划用地12461002建设用地33827.1其中居住用地15.61.3一类工业用地105.68.5二类工业用地100.68.1行政办公用地7.80.6市
14、政公用设施用地4.60.4道路用地79.16.3对外交通用地24.72.03水域和其他用地90872.9其中水域42.53.4耕地89.17.2林地76561.4村建设用地11.40.9三、现状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台湾工业园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共引进入园项目137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79家,有台湾联电、韩国三星、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中国五矿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冶京诚、吉利控股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已投产企业60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6亿元。 以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
15、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落户台湾工业园,建设年产30万辆轿车的大型生产基地,在台湾工业园形成以吉利汽车为龙头的产业集群。2006年12月25日,吉利远景轿车在台湾工业园顺利下线,2007年上半年实现批量生产,2008年11月6日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形成完整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齐全的整车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辆。美国底特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团已多次来台湾工业园考察,拟投资在台湾工业园建设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园,引进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北美汽车制造厂家。2008年,湘潭台湾工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电子信息
16、产业: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06年第二届湘台经贸合作论坛以来,大批的台湾客商纷纷来台湾工业园投资考察,去年工业园先后接待了200多人次台湾著名工商界人士。世界500强企业台湾联电集团,台湾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映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定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明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永年集团、台湾线路板协会、台湾电子公会等纷纷来台湾工业园考察和投资。目前,由台湾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映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台胞陈明星先生联合投资3.8亿美元的全创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亿美元,于2009年4月建成投产。
17、2008年11月16日,在第四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期间,由世界500强台湾联电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台湾欣兴电子有限公司投资7.2亿美元建设的鼎鑫科技生产基地项目和台湾同泰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的湖南(九华)软件产业园项目在湘潭台湾工业园奠基。鼎鑫科技项目现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抓紧作环评、规划设计、地勘等前期工作,计划2010年一期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5亿美元。先进装备制造业:目前台湾工业园已拥有大型央企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湘潭钢铁集团合资的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0亿元,并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冶金装备制造基地,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8月建
18、成投产,二期工程于2008年12月底投产;湘潭电机集团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合作,投资10亿元的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生产基地,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江麓机械集团计划投资7亿元,建设大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及30万台汽车自动变速箱项目。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道路建设区内吉利路、江南大道、九华大道等主干道路;东风路、大众路等次干路;福特路、银盖路、盛世路等支路建成通车。 2.配套设施建设位于九华示范区的台湾工业园服务大楼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铺设了15公里长的自来水管道,确保了所有项目的生产、生活用水;架设了从狮山变电站到谢家湾的11万伏专线,确保了所有项目用电需求,2007年底220千伏安的变电站建成送
19、电;已累计完成主次干道建设20多公里,部分完成了绿化和亮化,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道路畅通;铺设了15公里的天然气管道,按照企业用气的时间要求及时供气;项目服务公司的组建、公交车已开通。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和期限一、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科学确定台湾工业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功能要求,妥善安排工业园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形成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友好的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园。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
20、法(2006年4月1日);3湖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1997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J50220-95) ;6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修订草案);7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8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湘潭九华昭山天易示范区改革与发展总体方案;9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三、规划原则1坚持适度超前原则规划要适度超前,遵循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准则,台湾工业园建设在功能、规模、标准上应具有适度超前性,适应现代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结合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新型工业,选择的
21、产业要符合台湾工业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适当超前,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实行台湾工业园工业准入制度,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工业进入台湾工业园。2坚持环境友好原则遵循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既满足工业生产又保护好环境的要求,生产企业布局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建设生态型的工业园。尊重自然,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的功能,保护原生态和生态源。在维系自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生态进行有益梳理。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3坚持综合效益最佳原则规划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力
22、求去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和鲜明个性的特色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注重开发建设的投资效益,力求增大投资吸引力,促进工业园建设的展开。4坚持资源节约原则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开发建设标准。5坚持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划分台湾工业园的功能区,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坚持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四、规划期限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四章 规划范围与规模一、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台湾工业园范
23、围主要根据湘潭市相关部门已经确定的九华示范区可供开发的39km2建设用地的范围内进行划定,北部主要到奔驰路以北区域,西部主要为规划的科大路,南部为上瑞高速公路,上瑞高速公路以南主要为科教、居住区,不宜划为台湾工业园。同时根据国内主要工业园建设用地规模作为参考,如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规划面积为14.3 km2、莘庄工业区规划面积为16.4 km2。综合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情况及用地分析、开发建设的速度,综合确定台湾工业园的范围为科大路以东(规划),上瑞高速公路以北,奔驰路北部以南,九华大道以西,规划面积12.46 km2。二、人口规模台湾工业园配套建设居住用地主要是安置现状人口,并为相关产业发展
24、配套一定数量的居住人口,以减少不同组团之间大规模的交通人口,因此我们根据规划配套的居住用地的面积来计算工业园的人口规模。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取30 m2进行计算。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8.11万m2,占用地面积的3.86%,规划人口约为1.6万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台湾工业园的就业人口达到10万人,由于台湾工业园所在的九华示范区东部和南部均配套了大量居住区,因此台湾工业园的就业人口居住主要在九华示范区进行配套。第五章台湾工业园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目标一、台湾工业园发展战略1.新型工业化战略承接产业结构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5、2.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以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的内在要求为导向,加强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在空间上形成紧密联系的企业集群。以集群竞争代替企业竞争,增强台湾工业园的竞争力。3.交通导向开发战略交通导向开发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就是通过以交通为主导的综合性土地使用规划,促进交通、道路系统和土地使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实现台湾工业园各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4.预期导向开发策略预期导向开发AOD(Anticip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即规划理性预期引导,政府通过预先发布规划消息,公开相关信息,激发、引导市场力量进行先期的相
26、关投入,以尽快形成与规划目标相一致的外围环境和所需氛围,以便于政府在最为适合的时机,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原先的规划建设意图。二、台湾工业园功能定位1.台湾工业园发展的条件分析台湾工业园近年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台湾工业园独特的优势。(1)区位交通优势台湾工业园东临湘江,南连湘潭市区,北距湖南省会长沙市中心27公里,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西接名校湘潭大学。区内上瑞高速横贯东西,长潭西线连接南北,即将建设的沪昆高速客运铁路位于台湾工业园北部,共同构建台湾工业园“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台湾工业园的区位优势,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条件。(2)独特的对台优势台湾工业园有着独一无二的对台人
27、脉资源优势,台湾工业园所处的湘潭市是现任领导人马英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的故乡,拥有一大批湘潭籍其他党、政、军要员和工商界名流,是全国对台工作重点市。据统计,台湾有湘潭籍人士近5万人,湘潭市台属近10万人。(3)工业基础优势通过几年多的努力,以台商、浙商为投资主体,台湾工业园基本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规模迅速壮大。目前,入园项目137个,总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企业达到69家,有台湾联电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为以后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强大了动力,保障了台湾工业园的持续发展能力。(4)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完善
28、台湾工业园已修通了主次干道50余公里,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成熟的网络体系,基本上能满足入园企业及台湾工业园下一步建设发展的需要。污水管网工程、消防工程、绿化环境工程等全部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项目入驻后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业已初步形成。(5)生态优势台湾工业园生态基底良好,紧邻湘江,外围树木郁郁葱葱。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台湾工业园具备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天然条件,完全可以通过绿色产业营建,提升台湾工业园品味,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发展经济,为台湾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生态基。2.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的区域分工和垂直分工不断加剧。根据“增长极理论”
29、中心地理论”、“区域梯度发展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人口、技术、资本被吸引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加快极核发展,极核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要素开始向外转移,低级产业开始向外转移,极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形成产业的垂直分工。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转移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部分资本密集型也开始向内地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移主要寻求土地、劳动力比较廉价的区位,而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向内地较高的中心地转移,主要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及其周围的县市。随着我国工业的水平分工的加剧,工业的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日益接近信息、服务中心,而生产加工制造环节则向全国其它城市分散,认识
30、到工业的水平分工,有利于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湘。企业集聚转化为企业集群,成为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集群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包括一批共处一个竞争环境中相互关联的产业和其他实体集群通过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通过共享煤气、自来水管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使单个企业的一般经常性开支成本得以降低。企业最初出于降低公共成本的需要,在地理空间上不断集聚,形成外部经济,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和企业联系的加强,企业分工协作日渐增多,形成紧密联系的企业集群。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
31、产率,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柔性生产的条件下,从集群中获得益处: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能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企业逐渐由企业集聚升级成企业集群,并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以精细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形成强大竞争优势,我国企业集群的趋势不断加强。3.台湾工业园的功能定位把台湾工业园建设成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窗口,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落实国家对台工作方针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的要求,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推行新型工业化的部署,把规划区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台湾
32、工业园和新型工业化基地。通过台湾工业园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配套、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台湾工业园。2.经济目标根据九华示范区产业研究报告,到2015年台湾工业园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税收为60亿元,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1600亿元,税收达到96亿左右。第六章 台湾工业园总体布局一、规划布局原则1集约用地、工业用地最大化原则2统筹兼顾的原则3个性塑造原则4环境优先原则二、功能结构“一心三区”一心:台湾工业园内的综合服务中心;三区: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产业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三、工业园建设用地布局1.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主要布局两大片,形成
33、三个不同的功能组团,根据台湾工业园的主导风向及地形地貌特征,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产业布置在台湾工业园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于台湾工业东部和南部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区布置在台湾工业园西部区域。规划工业用地750.6公顷,占整个台湾工业园建设用地的60.24%。仓储用地规划在区域西部吉利路南部,可以通过吉利路便捷的联系九华港口和潭锰铁路货站。仓储用地19.24公顷,占台湾工业园建设用地的1.54%。工业用地指标达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054号)文件规定的“开发区(规划区)生产性项目用地比例应达到60%以上”要求。2. 居住用地居住用地规划在奔驰路
34、长潭西线高速、江南大道、吉利路之间,主要用于台湾工业园内村民拆迁安置以及企业单身职工生活安置。规划居住用地48.11公顷,占整个台湾工业园建设用地的3.86%。3. 公共设施用地台湾工业园公共设施用地包括高速公路办公的行政办公用地(C1)、为台湾工业园范围内居民和单身职工服务的商业用地(C2)以及教育科研用地(C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居住用地结合考虑,布局在居住用地北部,奔驰路两侧。规划用地46.35公顷,占整个台湾工业园建设用地的3.7%。4道路用地台湾工业园道路广场用地包括对外交通用地和规划区内道路广场用地。规划道路用地203.2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6.31%。其中对外交通用地16.
35、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34%;台湾工业园内道路广场用地186.5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4.97%。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市政设施用地包括一处220kv变电站,一处消防站和两处加油站。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5.7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46%。6. 绿地台湾工业园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G1),高速公路和高压走廊两侧的防护绿地(G2)。规划绿地172.7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3.86%,其中公共绿地51.8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16%,防护绿地120.8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9.70%。表6-1:规划建设用地统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1居住用地R48.113.86其中 二类居住
36、用地R248.113.862公共设施用地C46.353.72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8.570.69商业金融业用地C217.681.42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20.11.613道路交通用地S203.2216.31其中对外交通用地16.71.34市内交通用地186.5214.974工业仓储用地769.8461.78其中工业用地M750.660.24仓储用地W19.241.54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5.730.46其中供应设施用地U13.560.29交通设施用地U20.990.07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1.180.16绿地G172.7113.86其中公共绿地G151.834.16生产防护绿地G2120.
37、889.707总计1245.97100第七章台湾工业园产业布局引导根据台湾工业园产业发展的要求和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以优势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为重要依托,依照台湾工业园总体布局规划,对关联度较高的优势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一批规模大、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开发机制活、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企业集群,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台湾工业园质和量的扩张,使台湾工业园成为湘潭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载体,提高整个城市的竞争力。一、布局的原则1. 以关联产业形成的企业集群为中心,聚合与其关联度密切的产业,使其相对集中。2. 台湾工业园产业的布局要有利
38、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减少产业布局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提倡工业生产节能减排,减少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污染,降低环境成本。3. 既要注重产业合理布局,又要强调台湾工业园的整体布局。4. 既要使产业布局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又要有利于节约土地。二、产业布局台湾工业园主要形成三个产业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主要分布在台湾工业园的南部,规划面积为4Km2。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产业区:分布在台湾工业园的西部,规划面积为2.9Km2。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区:分布在台湾工业园的东北部,规划面积为2.1Km2。第八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一、现状情况与存在问
39、题1.现状区内吉利路、江南大道、九华大道等主干道路;传奇路、盛世路等次干路;无限路、民乐路、银盖路、桃李路等支路建成通车。表8-1:现状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起止点宽度(m)长度(m)备注1吉利路九华大道和平大道6235932江南大道吉利路上瑞高速5011003九华大道吉利路上瑞高速6018424传奇西路和平大道无限路3018075传奇东路桃李路九华大道2813466无限路吉利路传奇路246617民乐路吉利路传奇路285438银盖路吉利路大众路2813889盛世路传奇路大众西路3041510大众西路和平大道无限路24201511大众东路桃李路九华大道24136212和平大道吉利路大众西路409
40、4013桃李路奔驰路上瑞高速2430172.主要问题(1)大量路网基础设施还在筹备建设中,短时间内无法投入使用中,与外界的连接节点还有待进一步增强。(2)目前还没有设置专用社会停车场。二、对外交通1、公路(1)高速公路强化长潭西线、上瑞高速的对外联系功能。(2)干道采用格网状的主干道结构,形成“三纵两横”对外联系的通道。“三纵”是科大路、江南大道、九华大道;“两横”是奔驰路、吉利路。2、铁路利用九华示范区规划的西侧货运站和北侧的湘潭北站。3、航运利用九华示范区内的九华中心港通江达海。三、工业园道路系统规划1、交通构成根据九华示范区总体规划,结合台湾工业园地势地形,预计未来居民出行方式为以步行和
41、公交为主,以其它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结构形式,预计规划期步行交通方式占35%,公交占28%,出租车占10%,自行车占9%,小汽车占7%,摩托车占6%,其它方式占5%。2、规划原则(1)先行性原则路网结构应与台湾工业园用地布局相适应,与交通主流向相一致。道路网的规划及建设应具有适当超前性,使道路交通起到“先行官”的作用。(2)连贯性原则考虑现状路网结构与道路两侧用地情况,保证规划建设的连贯性及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各功能区之间的交通干扰。(3)安全性原则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为每一种交通方式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4)便捷性原则综合考虑区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转换,客货集散点交通的快速疏散。
42、5)特色性原则根据道路性质和台湾工业园内地形地势规划道路,使道路系统富有景观特色。3、交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和货物的最优运输效能为基础,通过各层次道路网络的构筑和交通设施的配置,构筑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导,以小汽车、自行车为辅助,以摩托车、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性化、智能化、绿色低污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树立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形象。4、路网结构与功能组织(1)路网结构主干道形成“三纵两横”的格网结构。“三纵”是科大路、江南大道、九华大道;“两横”是奔驰路、吉利路。(2)功能组织“三纵两横”为台湾工业园综合性主干道。除杉山路为生活性道路外其它道路为
43、交通性道路。5、道路红线与横断面设计(1)主干道奔驰路:红线宽度84米,四块板形式,吉利路:红线宽度62米(江南大道以东),三块板形式;红线宽度84米(江南大道以西),四块板形式。九华大道:红线宽度60米,三块板形式。江南大道:红线宽度60米,三块板形式。科大路:红线宽度50米,三块板形式。(2 )次干道次干道宽度3040米,采用两块板或者一块板的形式。(3)支路支路宽度30米以下,采用一块板形式。表8-2:台湾工业园规划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起止点宽度(m)长度(m)路幅形式道路断面1奔驰路九华大道科大路8446534块板5+4+8+3+12+20+12+3+8+4+52吉利路九华大道科大路
44、62(84)477634)块板10+6+4+11+11+4+6+10(12+4+6+4+12+8+12+4+6+4+12)3九华大道合作东路上瑞高速6033483块板4+4+5+5+12+12+5+5+4+44江南大道合作西路上瑞高速5026793块板8+6+3+8+8+3+6+85科大路合作西路上瑞高速5025603块板8+6+3+8+8+3+6+86雅艾路奔驰路上瑞高速2821201块板2+2+2+8+8+2+2+27和平大道合作西路上瑞高速4024292块板5+11+8+11+158杉山路合作西路-吉利路2013261块板3+7+7+39湘望路合作西路吉利路2413601块板4+2+6+
45、6+2+410银盖路合作东路-2828371块板2+2+2+8+8+2+2+211合作西路科大路湘望路3625522块板3.5+4+7.5+6+7.5+4+3.512合作东路桃李路九华大道3615672块板3.5+4+7.5+6+7.5+4+3.513标致西路科大路湘望路2828721块板2+2+2+8+8+2+2+214标致东路桃李路九华大道2814001块板2+2+2+8+8+2+2+215传奇西路科大路无限路2830571块板2+2+2+8+8+2+2+216传奇东路桃李路九华大道2813471块板2+2+2+8+8+2+2+217大众西路科大路传奇西路2432631块板4+2+6+6+2+418大众东路桃李路九华大道2413631块板4+2+6+6+2+419民乐路合作西路传奇西路2817551块板2+2+2+8+8+2+2+220无限路吉利路传奇路246611块板4+2+6+6+2+421盛世路传奇西路大众西路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