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393814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5.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卢沟桥烽火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全文工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六至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声援。第九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以上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划分的,其实课文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划分。那就先找

2、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按照这些词语的提示也可分段。课文二至五自然段就是本课的重点段,多读几遍,它会带你走进那一幕。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卢沟

3、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一、导人新课。 1、观看日本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图片。 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

4、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下列词浯: 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凌晨 呐喊 歼灭 挑衅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哭爹喊娘 同仇敌忾 恼羞成怒 狼狈而逃 如火如荼 鬼哭狼嚎 猝不及防 震耳欲聋 蓄谋已久 抱头鼠窜 “开火车”读。 指名读。 齐读。 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

5、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 4、 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五、达标测试:1、听写词语:烽火 妄图 伪军 咽喉 如火如荼 震耳欲聋 凌晨 呐喊 歼灭 挑衅 哭爹喊娘 恼羞成怒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卢沟桥烽火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

6、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第 二 课 时课时目标:1、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

7、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

8、: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

9、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5)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6)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7)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三、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4、 作业。1、复述课文。2、搜集抗日故事,课外开一个抗日英雄故事会。五、达标测试:1、词语解释: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大。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2、 课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预习提纲:6半截蜡烛1、 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3、 初步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板书设计:5、卢沟桥烽火(1937.7.7) 日 蓄意挑衅 我 (败逃) 七七事变 (胜利)军 奋力还击 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