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卷上午卷Al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指动物防疫不包括A、动物的检疫B、动物疫病的控制C、动物疫病的研究D、动物疫病的预防E、动物产品的检疫2、承担动物疫病监测的官方机构为A、卫生主管部门B、兽医主管部门C、动物卫生监督机构D、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E、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3、发生一类动物疫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对疫点进行严格消毒B、扑杀疫区内所有动物C、销毁被扑杀的染疫动物D、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忸、对受威胁区晚
2、感染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4、不需要申请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场所是A、动物饲养场B、动物隔离场所C、动物交易场所D、动物屠宰加工场所E、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2010年第7号令)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才能从事相应的活动。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集贸市场不需要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应当具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因此选C。5、李某拟从甲省A县引进20头种猪到乙省B县饲养,负责审批的机构是A、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B、甲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3、C、乙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D、甲省A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E、乙省B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应当向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在运输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检疫。由题目得知,乙省B县为种猪的输入地,故由乙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审批。6、我国禁止进境的与动物防疫相关之物是A、种猪B、山羊胚胎C、祖代种鸡D、奶牛精液E、正流行牛海绵状脑病国家的奶牛7、执业兽医可以同时在两个动物诊疗机构间执业的情形不包括A、急救B、会诊C、支援D、应邀出诊E、同时受
4、聘于两个动物诊疗机构B、3月底前8、动物诊疗机构向发证机关报告其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的时限是每年的A、1月底前C、6月底前D、9月底前E、12月底前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动物诊疗活动情况向发证机关报告。故选B。9、执业助理兽医师的执业权限为A、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开具处方B、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填写诊断书C、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出具检疫证明D、出具与动物诊疗活动有关的证明文件E、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活动执业兽医管理办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第二十三条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但不得开具处方、
5、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10、动物诊疗机构发生哪项行为并拒不改正的,发证机关有权收回、注销动物诊疗许可证A、连续停业一个月B、连续停业三个月C、连续停业半年D、连续停业一年E、连续停业二年执业兽医管理办法(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章罚则第三十四条执业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注册机关应当收回、注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二)中止兽医执业活动满二年的;(三)被吊销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四)连续两年没有将兽医执业活动情况向注册机关报告,且拒不改正的;(五)出让、出租、出借兽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助理兽医师执业证书的。11、执业兽医
6、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A、对染疫动物采取扑杀措施B、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兽医职责C、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D、爱护动物,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E、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第四章执业活动管理第二十六条执业兽医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管理规定;(二)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诊疗辅助活动;(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兽医职责;(四)爱护动物,宣传动物保健知识和动物福利。12、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中不包括A、炭疽B、牛结核病C、猪水泡病D、猪乙型脑炎E、猪11型链球菌病C能够自然感染SVDV的只有猪(包括野猪)和人
7、类。人类受感染后出现类似人类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症状。但人类出现临诊症状的很少见。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牛海绵状脑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蜘病、钩端螺旋体病、沙门氏菌病、牛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猪乙型脑炎、猪11型链球菌病、旋毛虫病、猪囊尾螃病、马鼻疽、野兔热、大肠杆菌病(OI57:H7)、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Q热、禽结核病、利什曼病。13、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组织体系不包括A、应急指挥部B、专家委员会C、动物诊疗机构D、各级兽医主管部门E、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4、属于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是A、野兔热B、弓形虫
8、病C、小反刍兽疫D、猪链球菌病E、马传染性贫血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猪病(12种):猪繁殖与呼吸
9、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蜘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马病(5种):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禽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兔病(4种):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蜜蜂病(2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鱼类病(11种):
10、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叉尾蒯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甲壳类病(6种):桃拉综合征、黄头病、罗氏沼虾白尾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肌肉坏死病三类动物疫病(63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6种):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
11、癣,绵羊地方性流产马病(5种):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猪病(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禽病(4种):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蚕、蜂病(7种):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螭病、瓦螭病、亮热厉螭病、蜜蜂抱子虫病、白垩病犬猫等动物病(7种):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利什曼病。鱼类病(7种):蒯类肠败血症、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小瓜虫病、黏抱子虫病、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链球菌病甲壳类病(2种):河蟹颤抖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贝类病(6种):鲍脓疱病
12、鲍立克次体病、鲍病毒性死亡病、包纳米虫病、折光马尔太虫病、奥尔森派琴虫病两栖与爬行类病(2种):鳖腮腺炎病、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15、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疫区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禁止动物进出疫区B、销毁染疫的动物产品C、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D、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E、对染疫动物的同群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2)对疫区采取的措施并销毁和疑似染疫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销毁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产品,(3)关闭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禁止动物进出疫区和动物产品运出疫区。16、兽药外包装标签必须注明的内容可以不包括A、适应症B、主要成分C、兽药名称D、生产批号E、销售企业信息17、下列行为中违反兽药使
13、用规定的是A、不使用禁用的药品B、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C、将原料药直接用于动物D、按停药期的规定使用兽药E、将饲喂了禁用药物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均规定“禁止将原料药添加到饲料及饮水中饲喂动物”。18、禁止在动物饮水中使用的兽药不包括A、巴比妥B、盐酸异丙嗪C、苯巴比妥钠D、盐酸沙拉沙星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盐酸沙拉沙星: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猪链球菌、大肠杆菌病以及家禽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水产中主要用于防治鱼的红头烂鲤、肠炎等疾病A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B盐酸普鲁米近,非那根,Phenergan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I受体而产
14、生抗组胺作用,能对抗组胺所致之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较盐酸苯海拉明作用强而持久。因较易进入脑组织,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加强催眠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抗胆碱作用亦较强,防治晕动症效果较好。用于皮肤及黏膜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皮肤划痕症以及晕车、晕船、晕机等。E.妊娠中的雌性哺乳类,不仅其脑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且胎盘的绒毛膜也可分泌。后者即称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妇尿中的这种物质称HCG(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9、禁止在蛋鸡产蛋期使用的兽药不包括A、四环素片B、吉他霉
15、素片C、恩诺沙星片D、维生素Bl片E、盐酸氯苯胭片20、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病毒)不包括A、猪瘟病毒B、口蹄疫病毒C、猪水疱病病毒D、小反刍兽疫病毒E、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1、畜禽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E、体系22、鼻腔黏膜发炎常波及的腔窦是A、血窦B、淋巴窦C、上颌窦D、冠状窦E、静脉窦23、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A、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韧带、籽骨B、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籽骨C、关节囊、关节面、关节软骨、籽骨D、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盘、关节软骨E、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关节软骨基本结构:关节面表面覆有关节软骨(多数为透明软骨),具有弹性,能承受负荷及吸
16、收震荡。关节囊由外层(纤维层)和内层(清膜层)所组成。滑膜不覆盖关节软骨。关节腔由关节软骨和滑膜层所围成的腔隙,内含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辅助结构:韧带有囊内、囊外韧带之分。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关节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24、组成家畜颈静脉沟的肌肉是A、胸肌和斜角肌B、胸头肌和臂头肌C、肋间肌和胸头肌D、斜角肌和臂头肌E、背最长肌和胸头肌25、皮内注射是把药物注入到A、表皮B、真皮C、基底层D、网状层E、皮下组织26、肺进行气体交换的最主要场所是A、肺泡B、肺泡囊C、肺泡管D、细支气管E、呼吸性细支气管27、牛肾类型属于A、复肾B、有沟多乳头肾C、有沟单乳头肾D、光滑
17、多乳头肾E、光滑单乳头肾肾的类型根据肾叶愈合程度(联合程度)可将哺乳动物的肾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复肾、有沟多乳头肾、平滑多乳头肾和平滑单乳头肾。牛肾为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猪肾为表面光滑多乳头肾;羊、马、犬、猫、兔肾为表面光滑单乳头肾复肾见于鲸、熊、水獭等动物,肾由许多独立的肾叶(又称小肾)构成。有沟多乳头肾见于牛,肾叶仅中部合并,皮质部和肾乳头仍彼此分开。光滑多乳头肾见于猪,人的也属此类型,肾皮质的大部分已合并,仅肾叶彼此分开。光滑单乳头肾皮质部和髓质部完全合并,肾乳头也连成一片,合并成一个肾脊或肾总乳头,见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如家畜中的马、羊、狗和兔。28、马卵巢的特殊结构是A、卵巢囊B、卵巢门C
18、排卵窝D、卵巢系膜E、卵巢固有韧带马卵巢呈肾脏形,左卵巢在4,5腰椎的横突,右卵巢在3,4腰椎横突之间朝向腹壁处有凹篇称为排卵窝;牛卵巢呈长椭形,没有排卵窝,羊卵巢较圆,猪卵巢:性成熟前肾脏形,性成熟时桑柩时,卵巢的组织结构:卵巢实质与基质.基质由弹性的结缔组织构成,在表面有一层白膜,白膜外表有生殖上皮,巢实质由皮质与髓质两部分组成,深层为髓质,有大量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称卵巢门,皮质部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黄体,白体.卵泡,黄体,白体.除去卵巢门的卵巢的其它部位都能排卵因卵巢门处有结缔组织覆盖的白膜;马属动物只在排卵窝处排卵.29、牛常用于采血的静脉是A、头静脉B、颈
19、外静脉C、颈内静脉D、颈深静脉E、颈浅静脉30、牛子宫的血液供应来自A、脐动脉、臀前动脉和阴道动脉B、卵巢动脉、脐动脉和阴道动脉C、卵巢动脉、脐动脉和臀前动脉D、卵巢动脉、骼外动脉和阴道动脉E、卵巢动脉、臀前动脉和阴道动脉卵巢动脉分布到子宫角、脐动脉分出子宫动脉支、骼内动脉分出阴道动脉(分布于子宫)31、牛脾呈A、镰刀形B、钝三角形C、舌形或靴形D、细而长的带状E、长而扁的椭圆形32、机体内最粗最长的神经是A、股神经B、闭孔神经C、坐骨神经D、臀前神经E、臀后神经33、独立的内分泌器官是A、胰岛B、黄体C、卵泡D、前列腺E、甲状旁腺内分泌细胞组成独立的器官一一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20、内分泌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分布在其它器官内,如胰腺中的胰岛、睾丸中的间质细胞、卵巢中的黄体等;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它们单个分散在其他的组织或器官内,如APUD系统的细胞,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总数远远超过任何一个独立的内分泌器官。34、家禽大肠的特点是A、有一条盲肠B、有一条结肠C、有一对盲肠D、有一对结肠E、有一对直肠35、雌性家禽生殖系统的特点是A、卵巢不发达B、输卵管不发达C、卵巢特别发达D、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退化E、右侧的卵巢和输卵管退化卵生,胚胎发育主要是在体外完成精子能在体内长期存活并保持受精能力雌性生殖系统右侧退化,只有左侧发育完全,机能完善雄性仅有退化的交媾器,没有副性腺性染色体与哺
21、乳动物类型相反(禽类特有)孤雌生殖现象36、牛的胎盘类型属于A、血绒毛膜胎盘(盘状胎盘)B、内皮绒毛膜胎盘(环状胎盘)C、尿囊绒毛膜胎盘(柱状胎盘)D、上皮绒毛膜胎盘(分散型胎盘)E、结缔绒毛膜胎盘(绒毛叶胎盘)胎盘见于胎生的哺乳动物。从低等哺乳动物北美洲袋鼠到高等动物灵长类,胎盘由卵黄囊型进化为尿囊型o家畜的胎盘是尿囊型胎盘。根据子体组织与母体组织间物质交换关系的差异,家畜的胎盘又可分为两种类型:非蜕膜胎盘和蜕膜胎盘。非蜕膜胎盘弥散型胎盘(上皮绒毛膜胎盘)如:马、猪子叶型胎盘(结缔绒毛膜胎盘)如:牛、羊蜕膜胎盘环带型胎盘(内皮绒毛膜胎盘)如:狗、猫、狐盘型胎盘(血绒毛胎盘),如:灵长类和啮齿
22、类;兔为血内皮胎盘。物种分类绒毛分布方式母体一胎儿的屏障对母体组织的损伤猪散布上皮绒毛膜无损伤(非蜕膜)马散布和微子叶上皮绒毛膜无损伤(非蜕膜)绵羊、山羊、牛、水牛子叶上皮或结缔绒毛膜无损伤(非蜕膜)狗、猫带状内皮绒毛膜中度损伤(况膜)人、猴盘状血绒毛膜广泛损伤(蜕膜)猪、马属于上皮绒毛膜胎盘(分散型胎盘)牛、羊属于结缔绒毛膜胎盘(绒毛叶胎盘),初期属于分散型,后期属于叶胎盘猫、狗属于内皮绒毛膜胎盘兔、灵长类属于盘状胎盘(血绒毛膜胎盘)37、内环境稳态是指A、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变B、理化性质不变,成分相对稳定C、成分不变,理化性质相对稳定D、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保持相对稳定E、成分与理化性质均不受
23、外界环境的影响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和活动的液体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其中约3/4为组织液,分布在全身的各种组织间隙中,是血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细胞外液的1/4为血浆,分布于心血管系统,血浆与血细胞共同构成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的特点与表现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3
24、5-7.45左右,血糖平衡等。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38、细胞膜的静息电位主要是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Mg+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E、Fe2+平衡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就是钾离子K+静息,Na+动作,Ca2+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
25、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机制:K+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向内的电场,当达到电-化学平衡时,K+净流量为零。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机制: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对K+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内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
26、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3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兴奋性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4阈值: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39、凝血过程的第三阶段是指A、形成凝血酶B、形成纤维蛋白C、肥大细胞分泌肝素D、血小板释放尿激酶E、血小板填塞血管损伤处血液凝固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即:1 .凝血酶原激活物
27、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为Xa、V、Ca2+和PF3(血小板第3因子,为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复合物,它的形成首先需要因子X的激活。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始动途径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可将凝血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条途径。(1)内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Xn活化而启动。当血管受损,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时,可激活Xn为X11a,进而激活XI为XLXIa在Ca2+存在时激活IXa,IXa再与激活的Villa、PF3、Ca2+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X.上述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均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中,故取名为内源性凝血途径。由于因子VIna的存在,可使IXa激活X的速度加快20万倍,故因子VnI缺乏使内源性凝血途径障
28、碍,轻微的损伤可致出血不止,临床上称甲型血友病。(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损伤组织暴露的因子HI与血液接触而启动。当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时,暴露的因子HI与血浆中的Ca2+、VIl共同形成复合物进而激活因子X。因启动该过程的因子11I来自血管外的组织,故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2 .凝血酶形成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血浆中无活性的因子11(凝血酶原)被激活为有活性的因子Ha、(凝血酶)。3 .纤维蛋白的形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溶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激活Xln为X11Ia,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连接形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并彼此交织成网,将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凝块,完成
29、血凝过程。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过程,多处存在正反馈作用,一旦启动就会迅速连续进行,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凝血止血效应。40、促使毛细血管内液体向外滤过的力量是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生成的,同时组织液也可被毛细血管重吸收。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种因素: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其中,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外滤过的力量,而组织液静水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则
30、是将液体由毛细血管外向内重吸收的力量41、抑制动物吸气过长过深的调节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间脑D、脑桥E、大脑皮层与肺牵张反射有关,牵张感受器兴奋,传入延髓,切断吸气1)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它们发出膈神经和肋间神经支配膈肌和肋间肌的活动。脊髓不能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它只是上位脑控制呼吸肌的中继站以及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2)延髓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腹侧和背侧两组神经核团内,以控制吸气肌和呼气肌的活动。3)在脑桥前部有呼吸调整中枢,该中枢的神经元与延髓的呼吸区之间有双向联系,其作用是限制吸气,促使吸气向呼气转换。正常呼吸节律是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共同活动形成
31、的。4)上位脑虽不是形成节律性呼吸所必须的部位,但正常人体的呼吸要受下丘脑、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高位中枢的影响。42、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是A、胞吞B、易化扩散C、简单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E、原发性主动转运通常我们把质膜质子泵利用ArP水解产生的能量,把细胞质内的H+向膜外蹦出,产生质子驱动力的过程叫原初主动转运以原初主动转运产生的质子驱动力而使其他离子发生的转运就叫次级主动转运葡萄糖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来自肠腔液和小管液中Na+的高势能,但造成这种高势能的钠泵活动是需要分解ArP的,即葡萄糖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间接来自ATP,因而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43、动物维持
32、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是A、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自分泌调节D、旁分泌调节E、神经-体液调节动物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基本调节方式在环境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动物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效应器等所构成的神经反射机制,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达到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1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机体各个部位温度变化的特殊结构。按其感受的刺激可分为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按其分布的部位又可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1)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广泛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它们都是游离神经末梢。这两种感受器各自对一定范围的温度敏感。当局部温
33、度升高时,热感受器兴奋;反之,冷感受器兴奋。(2)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指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以及下丘脑等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根据它们对温度的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类神经元。在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热敏神经元;在局部组织温度降低时冲动的发放频率增加的神经元,称为冷敏神经元。2 .效应器参与体温调节的效应器包括汗腺、皮肤血管、骨骼肌、甲状腺、肾上腺等。3 .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4 .维持体温稳定的基本调节方式当外界温度变化时,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温度变化的信息沿躯体传入神经脊髓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另外,体表温度的变化通过
34、血液引起机体深部组织温度改变,中枢温度感受器感受到体核温度的改变,也将温度变化信息传递到下丘脑;后者对信息进行整合,发出传出指令,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舒缩反应和汗腺分泌;通过躯体运动神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如战栗等;通过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等的分泌改变机体代谢率。通过上述过程保持机体体温相对稳定。44、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K+内流B、K+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CI-内流EPSP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TCa2+内流T突触囊泡中兴奋性速质释放T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一NaT三)K-通透性-Na-内流、
35、K-外流去极化(EPSP)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fCa2+内流一突触囊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M主要)K-通透性TfCl-内流、K-外流r超极化(IPSP)突出前神经元突触末梢兴奋,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速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了膜对K-、cr,尤其是Cr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由于这种超极化电位使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远离阈电位值,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因此将这种局部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O突触后电位主要有兴奋性突触后电
36、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类。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升高,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o其产生机制为: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一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一突触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升高一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为一种局部兴奋)。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Ca2+内流突触囊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主)K+通透性Na+内流、K+外流去极化(EPSP)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电位
37、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o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一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一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一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即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Ca2+内流突触囊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i-(主要)+通透性tCl-内流、K+外流45、动物分泌雄激素的主要器官是A、睾丸B、附睾C、输精管D、精囊腺E、前列腺46、生物体内“通用能量货币”是指A、ATPB、UTPC、GTPD、CTPE、DatpArP是三磷酸腺昔的缩写,其结构式是:APPP它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
38、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人体预存的ATP能量只能维持15秒,跑完一百公尺后就全部用完,不足的继续通过呼吸作用等合成ATPo47、在临床化验中,常用于去除血浆蛋白质的化学试剂为A、丙酮B、硫酸镂C、醋酸铅D、稀盐酸E、三氯醋酸硫酸镂多为盐析纯化蛋白,三氯醋酸用血浆脱蛋白48、只出现在DNA分子中的碱基是A、腺喋吟(八)B、尿喀咤(U)C、鸟喋吟(G)D、胞喀咤(C)E、胸腺喀咤(T)RNA中没用胸腺喀咤(T),取而代之的是尿喀咤(U)49、生物膜内能调节其相变温度的成分是A、水B、Na+C、糖类D、胆固醇E、膜蛋白相变脂肪酰链中的C-C
39、单键可以旋转,产生旋转异构体。因为受到邻近基团的空间阻碍,旋转不是所有角度都能进行的。反式构象时系统的位能最小,性质最稳定;其他角度时位能都较高。一种几率较大的形式是:旋转120后的扭转式构象。对于正丁烷,反式转为扭转式的位垒约2.4千卡摩尔。因而,低温时双分子层中脂肪酰链呈全反式的“僵直”状态,温度升高后链变得“柔软”。这样的转变过程不是渐行的,而是在某个温度时发生突变,该温度TC称之为相变温度。影响细胞膜流动的因素主要来自膜本身的组分,遗传因子及环境因子等。包括:1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链呈直线形,链间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大。膜的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呈弯曲形,使磷脂
40、分子中两条脂肪碳链尾部难以相互靠拢,彼此排列疏松,膜的流动性大。因此,脂肪酰碳链不饱和程度越大,流动性也越大。2卵磷脂与鞘磷脂在膜中含量的比例:哺乳动物中,卵磷脂和鞘磷脂的含量约占整个细胞的50%o两者的流动性有很大差异,鞘磷脂的粘度比卵磷脂大6倍,因此鞘磷脂含量高则流动性低。3胆固醇的影响:胆固醇在生理条件下可对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一定的调节。细胞膜要维持适当的流动性,还必需随环境的温度而波动,并通过代谢改变细胞膜中的脂类组份来维持膜流动性的相对恒定。4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5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50、有机磷杀虫剂抑制胆碱酯
41、酶的作用属于A、竞争性抑制B、不可逆抑制C、可逆性抑制D、非竞争性抑制E、反竞争性抑制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动物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生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而抑制了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神经传导中断,产生中毒现象。有机磷杀虫剂具有效力高、成本低、品种多和作用方式多种多样的特点,缺点是毒性高。目前有机磷杀虫剂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由触杀到内吸的高效、低毒品种。51、糖酵解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A、调节动物机体的酸碱平衡B、在动物肌肉中贮存磷酸肌酸C、满足动物机体大部分的ArP需求D、在动物缺氧时迅速提供所需的能量E、为动物机体提供糖异生的原料一乳糖.在缺氧的情况下供给机体能量。在
42、某些病理情况下,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大失血、休克等造成机体缺氧,此时就以酵解方式供应能量,但酵解时产生乳酸也会引起酸中毒。52、在脂肪动员过程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A、硫酯酶B、磷脂酶C、脂酰基转移酶D、脂蛋白脂肪酶E、激素敏感脂肪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在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起决定作用,它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脂肪动员的产物是乙酰辅酶A,再肝脏中乙酰辅酶A与乙酰辅酶
43、A两两缩合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再转化成乙酰乙酸,乙酰乙酸可以还原成B-羟丁酸或者脱竣形成丙酮.53、维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离子是A、H+B、K+C、Na+D、Mg+E、Ca2+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生理学和心血管医学名词,指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其次是是碳酸氢钠、葡萄糖、尿素、氨基酸等)形成的渗透压力,其值大约为705千帕。晶体物质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液与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基本相等,即毛细血管内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晶体渗透压。因此正常情况下,晶体渗透压对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分布不发生显著影响。然而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所以尽管细胞内外的晶体渗透压是相等的
44、但是对于不同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在血细胞内外确实不同的。一般来说,决定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钠盐,决定细胞内液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钾盐,它们分别形成了细胞内外相对稳定的晶体渗透压。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形成的渗透压高,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破裂。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从而发生皱缩。与之相对的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后者主要由血浆内的蛋白质产生,在血液中的比例较小。54、肝脏中
45、与含羟基、竣基毒物结合并解毒的主要物质是A、硫酸B、甘氨酸C、谷氨酰胺D、COA乙酰E、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结合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结合方式。尿甘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为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由糖醛酸循环产生。肝细胞微粒体中有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能将葡萄糖醛酸基转移到毒物或其他活性物质的羟基、氨基及竣基上,形成葡萄糖醛酸甘。结合后其毒性降低,且易排出体外。胆红素、类固醇激素、吗啡、苯巴比妥类药物等均可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进行生物转化。临床上,用葡萄糖醛酸类制剂(如肝泰乐)治疗肝病,其原理即增强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55、动物疾病发展不同时期中最具有临床上诊断价值的是A、潜伏期B
46、前驱期C、临床经过期D、转归期E、终结期56、动物心力衰竭细胞中的色素颗粒是A、脂褐素B、黑色素C、胆红素D、细胞色素E、含铁血黄素心力衰竭细胞(heartfailurecells):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如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可见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形成的心衰细胞。但并不是所有肺淤血都能见心衰细胞,只有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才能见到。57、动物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A、心B、肝C、脾D、肾E、胃贫血性梗死发生在组织致密的器官,如肾、脾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供血障碍,局部组织坏死,大体上看起来为灰白色,质地比较坚实,镜下多为凝固性坏死。出血性梗死发生在组织疏松的器官,如肺、肠等,而另一重要的条件是组织严重淤血,当局部组织由于血供障碍坏死后,大体看起来暗红色,质软,镜下为凝固性坏死,并见多量红细胞。58、创伤愈合时,不属于肉芽组织固有成分的是A、胶原纤维B、成纤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平滑肌细胞E、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其形态特点如下。1 .肉眼观察肉芽组织的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嫩肉故名。2 .镜下观察基本结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