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畜禽屠宰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畜禽屠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部门、车间、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2、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员工未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切割手套、防滑鞋或防护服进入屠宰作业区,暴露于机械伤害或滑倒风险。2 .未经审批擅自进入屠宰线设备内部进行维修作业,未落实断电、锁定挂牌等安全措施,存在机械夹伤或触电风险。3 .操作人员违规超速运行屠宰设备(如自动切割机、传送带),未设置安全联锁装置,导致设备失控引发事故。4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要求无资质人员操作高压冲洗设备或低温冷库系统,违反特种作业规定
3、5 .擅自拆除屠宰线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或防护罩,导致操作人员暴露于机械伤害风险。6 .未按规定交接班,关键参数(如设备运行状态、动物应激预警)未传递,延误设备维护或引发事故。7 .酒后或疲劳状态下操作高压设备或低温环境作业,反应迟钝导致机械伤害或冻伤。8 .未经安全培训或考核不合格即上岗,缺乏动物应激处理、机械操作等关键技能。9 .故意隐瞒屠宰设备异常运行状态或动物应激预警信号,未及时上报或处理,导致设备损坏或动物攻击。10 .在屠宰车间吸烟或使用明火(如高温消毒区、油脂处理区),可能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14 .外包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对外包单位进行资质审核和安全教育培训,未明确安全管理责
4、任和界限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屠宰设备(如自动切割机、传送带)未安装急停按钮或防护罩,未设置安全联锁装置,存在机械伤害风险。2 .高压冲洗设备未配置压力表或安全阀,未定期校验,可能因超压引发管道爆裂。3 .电气设备未选用防爆等级匹配的型号(如油脂处理区电机、照明灯具),失爆未及时修复,存在短路起火风险。4 .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失效(如灭火器过期、消火栓无水),未定期检查维护,影响初期火灾扑救。5 .低温冷库未设置温度监控报警装置或应急通风系统,可能引发窒息或冻伤事故。6 .屠宰线设备未实现远程监控或数据异常,未设置紧急切断装置,存在机械故障风险。7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未及时
5、发现并处理机械磨损、电气老化等隐患。8 .擅自改装屠宰设备或拆除安全附件(如急停按钮、防护罩),未经安全评估或审批。9 .动物暂存间未配备防逃逸设施,未按规定分类存放和隔离,存在动物攻击或疫情传播风险。10 .屠宰废水处理系统未配置防渗漏、防溢流设施,未定期清淤,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设备堵塞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屠宰车间与生活区未有效隔离,未设置物理屏障或安全距离,存在动物逃逸或人员误入风险。2 .屠宰车间地面未设置防滑措施,血水积聚导致滑倒风险增加。3 .未定期开展动物应激风险评估,或评估结果未用于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增加动物攻击风险。4 .重大危险源(如高压冲洗设备、低温冷库)未登记
6、建档、定期检测或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缺乏有效监控。5 .动火、临时用电、受限空间作业未办理审批手续,或安全措施(如气体检测、监护)未落实,交叉作业无专人协调。6 .屠宰车间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危害人员健康。7 .应急疏散通道被屠宰设备或动物尸体堵塞,阻碍应急疏散和救援车辆通行。8 .夜间作业照明不足,影响员工操作安全及应急疏散。9 .极端天气(如暴雨、大风)未提前加固设施或停止高风险作业,导致房屋坍塌或设备损坏。10 .厂区周边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堆放点(如油脂堆场),未进行有效隔离和监控,可能引发连锁事故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职责
7、不清,导致动物应激管理、设备操作等责任推诿。2 .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际生产脱节(如未针对动物应激、高压作业制定专项规程),无法指导风险管控。3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未执行,员工缺乏动物应激处理、机械操作等关键技能。4 .未制定或未演练动物攻击、高压设备故障等专项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响应能力差。5 .特种作业人员(如高压设备操作员、冷库管理员)无证上岗或证书过期未复审,操作不规范。6 .将屠宰区域发包或出租给无资质单位(如非法屠宰点),存在违法转包、分包行为。7 .外包作业(如设备维修、动物清运)未审核承包方资质,未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责任界限模糊。8 .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聚焦动物应激
8、高压设备等高风险环节。9 .安全投入不足,防滑设施、高压设备维护更新滞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10 .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重复性隐患(如设备老化、地面湿滑)未彻底整改。11 .忽视员工合理化建议(如改进防滑措施、优化作业流程),未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12 .安全文化建设滞后,员工对动物应激、机械操作规范等意识淡薄。13 .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低,未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设备压力、环境气体浓度等关键参数。14 .事故调查未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如未分析动物攻击事故根本原因、未对责任人追责),警示教育作用缺失。15 .未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监测(如低温作业岗位未定期体检),未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9、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微信群、电子邮箱、内部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公司设立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核查:1 .初步核查: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与报告人联系,了解详细情况,并初步判断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2 .现场核查:
10、对于初步判断为重大隐患的,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确保隐患得到准确识别和评估。3 .整改落实:核查属实的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并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4 .闭环管理: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建立隐患治理方案,落实“五到位”安全措施,实行闭环管理,直至隐患整改完毕并经验收合格。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七条公司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设立事故隐患报告奖励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奖励报告事故隐患的员工。第八条奖励标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小隐患奖励和大隐患重奖两类:1 .小隐患奖励:对于一般性
11、的、能够及时整改且影响范围较小的事故隐患,给予报告人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奖品(小型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灭火毯等)等,同时给予精神鼓励,如通报表扬。2 .大隐患重奖: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如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隐患,一经核实并成功整改,给予报告人重奖,包括较大额度的奖金、晋升机会或额外福利待遇等,并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以资鼓励。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九条公司加强对事故隐患报告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的正向激励:L在业绩考核、评优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和加分。2 .对于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在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等方面给予倾斜。3 .设立
12、安全生产之星”、“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会议,研究分析员工报告隐患的情况,举一反三研判公司在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并落实针对性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第七章宣传引导第H条公司加强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的宣传教育:1 .通过公司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报道事故隐患报告的典型案例和奖励情况。2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事故隐患的辨识能力和报告意识。3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
13、起实施,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公司全体员工均需遵守,对于违反本制度,隐瞒不报或故意制造事故隙患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第十三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每年对制度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评审,每三年进行修订,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附表:1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
14、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僦队:Wc拨次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患类隐分整改情况成间完时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L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