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 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 知识。2使学生了解 24 时计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 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二、教学内容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 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因此,关于“年”“月”“日 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 础上,学习“年、月、日
2、这三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教材注意选取和 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 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 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 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等相关知识。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 和记忆大月的歌诀, 有助于帮助学生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记忆月和日 的有关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 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这为学习 24 时计时法做好了充 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 24 时计时法的相关学习内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一天 24小时的周期
3、变化, 从而引入 24时 计时法。此外, 教材还介绍了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区分了 时间与时刻的不同含义。最后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 实际问题, 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 的能力。三、教材编排特点1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生日、节日、开 学日期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已经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 印象,某些特殊的日子更是在孩子的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因此, 教材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 动、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例如,主题图中直接在年历上标 注出一些特殊的日子
4、 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特别日子; “做一做” 中,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与父母的生日; 选取学生一天中比较典 型的学习、生活场景,配以钟表表示各场景的时刻。这些素材,都可 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对本单元的学习 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 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 但是缺乏清晰的、 全面的认 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为学 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如,观察 2011年和 2012 年 的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对199720
5、08年连续12年的2月份月历 进行记录, 探究 2 月份天数的规律。 这为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 供了机会,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得到大月、小 月、2 月的相关知识,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以及相互 关系。3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 时计时法比较抽象, 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原 实验教材用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 24 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 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 日内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间。 将抽象的、不断 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练习,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 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 24 时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