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绷紧纪律之弦,力戒“舌尖之腐”一2025年党支部书记违规吃喝问题专题党课讲稿“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以诗明志,道出了为官清廉、不受馈赠的坚守。在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违规吃喝问题依然暗流涌动,看似是“杯盏交错”的人情往来,实则是触碰纪律红线的危险信号。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们肩负着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严重危害,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带领支部党员向这一不良风气亮剑,守护好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一、警钟长鸣:透视违规吃喝的“三重危害”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其背后隐藏的危害如同“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却极具破坏力。从政治生态层面看,
2、它是腐蚀党的肌体的“毒瘤”。近年来,多地查处的“一桌餐”会所宴”典型案例显示,某些领导干部在隐蔽场所接受企业主宴请,在推杯换盏间逐渐丧失原则,将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等公权力当作利益交换的筹码。某县原局长长期在私人会所与开发商“联络感情”,最终在土地竞拍、工程招标中为对方大开绿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在党群关系维度,违规吃喝是割裂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利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干部频繁出入高档餐厅、接受商人宴请的消息传开,群众难免会对干部的廉洁性产生质疑。某地一位社区干部因多次参与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被群众戏称为“饭桌上的干部”,群众对其负责的老
3、旧小区改造项目充满抵触,原本利民的好事变成了矛盾焦点。这种信任危机一旦形成,不仅影响工作推进,更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从社会风气角度,党员干部的违规吃喝行为具有强烈的负面示范效应。当“吃吃喝喝好办事”的错误观念在社会上蔓延,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抛诸脑后,社会公平正义遭到践踏。一些群众看到干部通过吃喝获取便利,也会效仿这种不良行为,导致社会交往陷入“人情债”关系网”的恶性循环,严重扭曲社会价值观。二、追根溯源:剖析屡禁不止的“三大病灶”尽管中央对违规吃喝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但仍有个别干部心存侥幸、顶风违纪,背后根源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其一,思想防线松懈是首要病灶。部分党员干部对纪律和规矩缺乏敬畏之
4、心,存在“人情难却”“下不为例”的错误心理。一些年轻干部初入职场,碍于同事、领导的面子参加宴请,逐渐放松警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这种对“小节无害”的错误认知,实则是滑向腐败深渊的开端。其二,制度执行“宽松软是关键症结。虽然公务接待制度早已明确标准和流程,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单位搞变通、打擦边球。有的以“招商引资需要为由超标准接待,提供高档烟酒、特色菜肴;有的通过虚构会议、培训等名义套取公款支付吃喝费用;还有的将违规吃喝费用拆分到不同科目报销,企图蒙混过关。制度执行的不严格,使得违规者有机可乘,严重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其三,监督管理缺位是重要诱因。随着违规吃喝
5、行为愈发隐蔽,出现了“不吃公款吃老板”“家庭餐厅违规聚餐”等新形式,给监督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传统的监督方式难以发现这些“隐形变异”的违规行为,而群众监督渠道不畅、监督部门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也导致违规者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做得隐蔽,就不会被发现”。三、重拳出击:构建长效治理的“三道防线”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们必须主动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从思想教育、制度执行、监督执纪三个方面发力,构建抵制违规吃喝的坚固防线。筑牢思想防线,以教育强根基。通过开展“以案说纪”专题学习会,组织党员干部剖析违规吃喝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定期举办廉政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
6、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危害,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同时,加强日常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同志早提醒、早纠正,做到防微杜渐。扎紧制度防线,以执行促规范。严格落实公务接待“三单一函”制度,对无公函、超标准、超范围的接待一律不予报销;建立公务消费台账,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餐饮支出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消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支出的审核把关,对拆分账单、虚列开支等违规行为严肃追责。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细化和完善相关制度,堵塞制度漏洞,让违规吃喝行为无处遁形。强化监督防线,以问责树权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监督作用,对党员干部的“八小时内外”进行全方位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热线、网络平台,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联合查处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对发现的违规吃喝问题,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强有力的问责形成震慑效应,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抵制违规吃喝,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考验,更是维护党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们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领支部全体党员严守纪律红线,以清正廉洁的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让清风正气在基层党组织中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