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08907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5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5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5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5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美学与美育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作业+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5年5月19日;适用于2025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终考考试。第一次作业试题及答案1 .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又称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鲍姆加登2 .()在美学中把美视为理念的辩证运动的产物,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命题。A.康德B.狄德罗C.柏拉图D.黑格尔3 .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A王国维B.朱光潜C.宗白华D蔡仪4,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

2、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5,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A.人文学科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验科学6 .美的()是指美所具有的物质化形态的特性。A符号性B,无功利性C.形象性D.感染性7 .自然美呈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符号形态,充满着朦胧的不确定性,这体现了自然美的()。A自然性8 .形式性C.变易性D,无功利性8 .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A,付诸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9 .作为美的形态之一种,()是社会事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A启然美Bt会美C.艺术美D.

3、科技美10 .()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合乎规范而又不机械刻板、超越俗气而又优雅华美的审美对象。A优美B.典雅C,崇高D启然11.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12 .人的感觉器官是动物感觉器官的()。A.蜕化B驯化C.进化D.人化13 .()是审美体验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作存在的自由共生象的驱动力。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的符号实践14.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肯定。A人的本质力量B.人的审美能力C.人的创造能力D.人的生物能力15 .

4、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A直觉B通感C.审美移情D.审美态度16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A.正确B错误17 .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A.正确B.错误18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无功利性和富于感染力的活的形象。A.正确B错误19 .艺术创造中化丑为美的基本策略有三种:批判,对照,作品意境。A.正确B,错误20 .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悦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区别。A.正确B错误第二次作业试题及答案L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的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时期的美育特点。A.古希腊B.中国

5、先秦C.西方早期社会D.西方古代社会2 .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提出寓教于乐的是()oA.贺拉斯B席勒C.夸美纽斯D.康德3 .被称作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o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A.柏拉图B.贺拉斯C.蔡元培D.王国维5 .在现代中国提出趣味教育的是()。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6 .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体系。A形式B形态C.符号D标识7,美的形式特性为一切美的事物所具有,与美的内容相联系,并处在()之中。A,永恒B.突破C,融合D.变化8.形式美

6、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者特别是青少年对形式美的()。A创造力B.表现力C.审美能力D,欣赏能力9德国诗人席勒说: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的人。A理性B感性C.审美D.高尚10.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进行()的形式美分析的能力。A.主观B客观C抽象D具象IL直观具象性,是指()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A.综合艺术B.语言艺术C.表演艺术D.造型艺术12 .表演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在()过程中流动展现出来的。A.时间B.空间C想象D.表现13 .形象的感染功能,是指文学以语言符号塑造艺术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使其受到强烈的感召和熏

7、染,获得()的审美愉悦。A.感官上B.情感上C.思想上D.精神上14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为高度的综合性、情节的丰富性、表演的()。A丰富性B.复杂性C.多样性D.感染性15 .从艺术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来进行分类,不属于造型艺术的有()。A绘画B.书法C.舞蹈D摄影16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A.正确B错误17 .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是从直接到间接、从抽象到具象的形成过程。A.正确B错误18 .黄金分割(goldenseCtion)是线段被分割的一种比例,即短:长二长:(短+长),比例值约为3:5oA.正确B错误19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直观具象性、瞬间永恒性、空间表

8、现的差异性、凝聚的形式美。A.正确B错误20 .戏剧、电影和舞蹈属于综合艺术。A,正确B.错误第三次作业试题及答案L自娱自乐是()的基本特征之一。A.古典性文化B,现代性文化C.外来文化D.民间文化2以理性沉思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现代性文化B.外来文化C.高雅文化D,古典性文化3.()是古典性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A.空灵B.奇异C征实D.逼真4现代性文化是指与()相对、建立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审美文化。A,古典性文化B.外来文化C.大众文化D.高雅文化5 .以感性愉悦为基本审美特征的审美文化形态是()。A.外来文化B,现代性文化C.民间文化D.大众文化6 .自我认同

9、说是美国20世纪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提出的。A.拉森B.皮亚杰C卢格D.埃里克森7 .青少年的一般心理特征是()。A.情绪化、从众心理和强烈的自我意识8 .叛逆性、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C.情绪化、浪漫的异性爱和自我封闭心D.情绪化、浪漫的异性爱和强烈的自我意识9 .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A丰富、多变、浪漫8 .强烈、多变、浪漫C.强烈、丰富、多变D.强烈、浪漫、丰富9 .青少年美育的目标内容包括()oA.青春形象、想象力、理性能力、价值取向、健康人格B,青春形象、以文化人、理性能力、价值取向、健康人格C.青春形象、想象力、理性能力、价值取向、以美育人D.青春形象、想象

10、力、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健康人格10 .儿童审美心理的综合特征是()oA.想象性、创造性、纯真性11 幻想性、创造性、纯真性C.直观性、创造性、纯真性D.直观性、想象性、幻想性U.当代社会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四大支柱是()。A.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B.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生存C.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生存D.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生存12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oA创造性B.情感性C.交互性D.审美性13 .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了自身的()。A,知识修养、B知识修养、C.人格特征、D知识修养、人格特征和情感体验技术能力和

11、人格特征情感体验和艺术才能人格特征和艺术才能14 .教师的教学艺术通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oA.教学内容、B.教学内容、C.教学设计、D.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心灵观照心灵观照教学环境15 .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oA.思想修养、B.理论素养、C.理论素养、D.文化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16 .古典性文化是指建立在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并保留至今的审美文化遗产。A.正确B错误17

12、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都具有通俗化特点,都是以朴素的形式吸引大众。A.正确B,错误18 .青少年发展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它是身体发展的加速期。A.正确B错误19 .教师不仅是美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自身也是学生直接的审美对象。A,正确B,错误20 .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A.正确B错误第四次作业试题及答案请学生从以下活动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展示、宣讲,并结合美学与美育课程相关理论,撰写、提交一篇符合活动要求的小文章。学生答题要求:L提交文章注明所选主题,并符合该主题活动要求;2 .文章不少于800字;3 ,严禁抄袭。教师评阅要求:评阅教师应根据学生展示、宣

13、讲表现和提交文章的实际情况进行评阅,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活动主题:L根据自己的某次旅游经历,展示自己所拍的照片或撰写的游记,撰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自然美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自然美审美特征的认识。2 .展示自己创作的某件艺术作品,结合形式美的某种组合规律,撰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形式美组合规律运用的经验和体会。3 .表演一个文艺节目,结合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撰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该节目的艺术处理和心得。4 .展示自己的相关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和贯彻。青少年美育原则的理解和贯彻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进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突出英

14、语课程的育人性质和育人价值,英语学科也应该对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审美观、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审美能力承担责任。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当前有许多关于英语学科美育的研究,其中大多都是对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进行探索,把教师需要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作为措施,并没有具体地告知教师应如何去做,实操性不强。因此本文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3阅读部分的美育素材为例,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调查教师在教学中对其应用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结合成因分析和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在研究对象方面,笔者在重庆主城和区县的学校中共选择了四所,其中包括主城的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

15、区县的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分别在四所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随机选择五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参与过问卷调查的教师中选择两名进行访谈,同时对参与过问卷调查的教师所教班级中随机选择四名同学进行访谈。本文首先对教材中阅读部分的美育内容和美育素材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人教版教材的阅读文本进行梳理。其次,深入师生内部,运用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教师及学生代表展开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挖掘当前教师应用教材中阅读部分美育素材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发现,教师应用教材中阅读部分美育素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自身审美素养的不足,对美育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识别语篇中的美育素材。(2)受多种

16、原因影响,美育渗透未能达到常态化。(3)美育质量不足且效果不佳,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4)美育素材的利用途径单一,造成学生审美疲劳。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阅读部分美育素材的对策,即教师在多方力量的共助下,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引导学生欣赏语篇的美,进行审美阅读,实现美育常态化。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浅谈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培养学生没能力、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关键词: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美育培养学生的

17、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是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大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呢?我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小学美誉的基本任务来进行。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在审美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

18、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L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拨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影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生机盈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自组织学生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注意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黄山奇石日月潭瀑布等。

19、在教学这类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2 .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录像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我们在运用这些图片、声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色彩、声音等;还要注意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等

20、等。3 .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喜欢却不一定熟悉的。如放风筝一课,是记叙儿童们放风筝时欢乐的情景的,写得很美。学生虽然喜欢,但不一定都有放风筝的经历,因而不能充分领略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如果教师事先组织一次放风筝的活动,回头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可以凭借亲身的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各种造型奇异、色彩斑斓的风筝,或翩翩飞舞,或相互追逐,由此产生更多的美感。二、注重形象思维,训练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形象思维是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的整个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具体形象,而想象则是形象思维主要的思维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21、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1 .出示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观察小学生们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的挂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想象当时的季节、天气、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2 .利用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教学灯光一课,当讲到郝副营长在战斗间隙。划着火柴借着微弱的光看一本书,书上画的是一幅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可启发学生想象哧B副营长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扩写这一部分课文,在适当的地方加进合理的想象

22、三、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的,事实上在某种状态下,主体甚至感觉不到客体的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必须设法调动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儿童天性爱美,美好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利用这一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确定了基调。四、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审美情趣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

23、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1.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两位同学也在作业中主动承认了自己抄作业的错误。另外,表扬要准确,还要注意表扬不能夸大、更不能虚假,如果表扬的内容失之毫厘,学生就会

24、认为谬之千里,其而做出悖之千里的反应。例如:一次班里选三好学生,一名学生由于英语由过去的70-80分连续三次突破100分,我就提名了这位同学作为候选人,却忽视了该同学还有说脏话的毛病,在班里反响很不好,甚至有小部分同学开始做表面工作。平时不检点缺点,只在班主任面前装样子,使表扬适得其反。2,表扬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教育是塑造人心灵的艺术。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表扬,更不是呆极的、机械的、公式化的、说教式的,因为这些与学生热情、活泼的个性差异格格不入。我以为表扬应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榜样式。学生善于从同龄人中寻求模仿对象,因此,要利用学习园地等途径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树立典型和学习榜样

25、二是暗示式。例如对学困生的表扬,要善于抓住简单章节,观察学困生做对练习题后,再让他板演,这样一来,不仅肯定了他的成果,建立了他学好数学的信心,又使得学生和班主任的情感达到了交流,从而真正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三是悄悄话式。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愿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适度地与他说悄悄话,单独谈心表扬,效果会更好些。3,表扬与批评应相辅相成、相映成辉表扬与批评是一对形影相随的挛生姐妹。只有表扬,没有批评,那是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的。没有批评就没有是非,没有表扬就没有榜样。二者要有机结合,合理分配,当扬则扬,当抑则抑,才能相得益彰。例如,我班有位同学,学习好,管理能力强,学习在全届前三名,又

26、是初三年级学生会主席。但是在平时却对同学、甚至对教师有轻视的恶习,就应狠很批评,教育他做人处事应有原则,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同学,不尊重恩师,这样学生就会在表扬与批评的循环中上升,思想不断进入更高境界,逐步形成自控力,从而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浅议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关键词: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美育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27、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呢?我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来进行。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

28、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拔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莺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在组织学生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注意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黄山奇石日月潭瀑布等。在教学这类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29、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二)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录像等教学资料中的自然景观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我们在运用这些图片、声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如:先看整体,再看部分,最后回到整体;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如形状、色彩、声音等;还要注意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等等。(三)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内容是学生喜欢却不一定熟悉的。如放

30、风筝一课,是记叙儿童们放风筝时欢乐的情景的,写得很美。学生虽然喜欢,但不一定都有放风筝的经历,因而不能充分领略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如果教师事先组织一次放风筝的活动,回头再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可以凭借亲身的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各种造型奇异、色彩斑斓的风筝,或翩翩飞舞,或相互追逐,由此产生更多的美感。二、注重形象思维,训练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形象思维是人类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的整个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具体形象,而想象则是形象思维主要的思维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是在想象中实现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出示

31、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观察小学生们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的挂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想象当时的季节、天气、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二)利用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教学灯光一课,当讲到郝副营长在战斗间隙,划着火柴借着微弱的光看一本书,书上画的是一幅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可启发学生想象:郝副营长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扩写这一部分课文,在适当的地方加进合理的想象。三、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的,事实上在

32、某种状态下,主体甚至感觉不到客体的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必须设法调动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儿童天性爱美,美好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利用这一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确定了基调。四、坚持以美育人,提高审美情趣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化教养等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需要、爱好和情感体验,这些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赞颂了人类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和崇高品德,揭露和批判了落后和丑陋的东西。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活动的时候,勿忘教书育人,要及时引导他们鉴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帮助他们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