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67629 上传时间:2021-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逢佳节倍思亲终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策略读出诗的韵味,背诵诗歌。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左小右大的结构书写规律。联系上下文理解“异乡”“异客”“扶老携幼”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文包诗”特点,通过比对阅读前后文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体会文、诗的不同表现方法。4.联系生活,感受佳节文化,体会诗歌表达深邃情感的独特魅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本课是一首“文包诗”,通过叙写少年王维独自漂泊京城时,于重阳佳节之际,借诗歌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的故事。本文细腻感人,通过场面描写侧面烘托、心理描写的细致刻画,写出王维的思乡怀亲之情。教学设计的重点为:通过比对阅读前后文

2、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难点为:. 体会文、诗的不同表现方法,体会诗歌表达深邃情感的独特魅力。【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激趣,导入课题1.谈话: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佳节 (提示“佳”的横画均等)佳是美好的意思,佳节连起来怎么解释?拓展:那么佳话呢?佳音呢?佳期?举例:知道有哪些传统佳节吗?中秋、重阳、端午、除夕、春节设疑:这些都称为佳节,那么这些节日会让人们觉得美好呢?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许你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课题导入以生字“佳”入手,通过巧妙设计,体现出认知,实践、迁移和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又很好地指向本课价值情感的教学目

3、标。没有过多渲染,却以语文本体知识的魅力,彰显浓浓语文味。)二、整体感知,粗晓大意1.初读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难句子可以多读几遍。(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歌的意思。2.检查词语:一年一度 此时此刻 家家户户 扶老携幼 等高游玩 兴高采烈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1)开火车检查:(2)学习一年一度的音变现象,迁移填空:一( )一( )(3)认知扶老携幼的构词规律。迁移填空:( )老( )幼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歌的意思。4. 粗知课文大意指导策略:课文写的是谁?他为什么到了佳节更思念呢?通过什么来表现他的思念呢?能不能用一句话完整地回答我三个

4、问题?小结学法:围绕课题提问题,用一句话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4.初读了课文,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里一部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汇报,教师相机检查和点拨。(设计意图:三年级语文教学地重点处在字词句向段篇章的过渡上,设计中对“一年一度”“扶老携幼”进行了重点挖掘,从认知读音、构词规律到具体实践,迁移运用上,都彰显出课程意识,实现了真正地“教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粗知课文”大意,设计重通过巧提问题,提供给学生粗略感知课文大意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三年级学生整体感知。)三、聚焦诗歌,读出浓情1.我们一起来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课件出示。读体,解题。(山东是华山以东)(1)喜欢这首诗歌吗?

5、读诗歌和读普通文章有什么不一样?谁愿意来读?(2)加上停顿符号,读出节奏。(3)加上着重号,吟出轻重。(4)对照艺术家录音赛读,诵出韵味。2.小结:一首流传久远的古诗,看上去排列整齐,字数齐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更为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一个值得细说的故事,一份朴素真挚的真情。(设计意图:文包诗体裁以诗为媒介,综合诗、文两种文体所长,最终指向的还是对诗的理解和鉴赏。本环节通过各种策略的诵读指导,实现对古诗“读”“吟”“诵”的逐步提升,唯有在意蕴悠长的朗读中,学生方能反复涵咏,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四、文诗对照,品味孤独1.这篇课文不但有一首经典的好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精读要求:

6、1.请大家轻声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再读读古诗一二两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交流:其实课文1、2自然段所写的与古诗一二两行所写的都是一样的。小结:这个发现很重要,前后对照着读,是阅读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3.比对阅读:(1)独是什么意思?从哪里读出作者的孤独?(2)异乡?具体是指哪里?异客呢?4.引导发现:补充引申:写古诗时,诗人是非常忌讳一个字同时出现两次的。按照常规的要求,这首诗可以怎么改?你同意吗?而且,古诗讲究含蓄,提倡不要把自己的情感直接表达,可是在这首诗里第一个字“独”却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他很孤独!可不可以这样改?出示改后地两个诗句:独在他乡为异客 身在异乡为异客5.读一读,比一

7、比,说说你喜欢哪一句?小结:诗人直接用“独”,连用两个“异”字,表达的是一个人身处他乡的孤单飘零的强烈感受,因为这种感受是所有人都有的,但是以前的诗人都遵守诗的常规要求,不敢直接说,而王维是第一个敢于直白地表达出来,所以,这一句成为经典,流传千古。6.古诗中连用一个“独”两个“异”表达了王维的内心。课文第二自然段又是怎样表达王维内心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你能体会王维此刻的感受吗?文字变色,引导发现:课文不仅仅写王维内心的思念,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小结:热闹的场面描写,更加衬托出王维的思念之情!7.拓展联想:其实,课文只写了一大早地热闹情景,你能想像还有哪些情景,会触动王维

8、内心的孤独吗?小结:是啊,写大街上地热闹,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王维的这句诗,引读一二两行。总结本课学法:今天我们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受到诗、文是分别怎眼写出王维的孤独的。(设计意图:设计中依据“文包诗”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初步感知并习得“前后对比阅读”的策略。同时,设计中更充分挖掘了文包诗文体的更深层内涵,让学生在比对学习中体味诗、文两种体裁对于表现“孤独”的不同方式,一个是重复,一个是对比。内容形式不一样,但是所表达的情感是共同的。拓展联想一环节体现的是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体会对比衬托的表达方法,既得“意”,又得“言”。)五、观察结构,指导写字1出

9、示本课生字:佳、倍、扶、幼、忆、独引导观察结构特点。这类字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2.教师范写,注意结构上左小右大。3.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适时交流点评。(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小学各学段均要在课上安排10分钟写字时间,中年级仍要重视课堂生字书写的指导,设计中对本课10个生字进行了归类,挑出具有代表性的“左右结构”,彰显出明确的教学指向。)【作业布置】有感情地吟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给家长听。【板书设计】23.每逢佳节倍思亲独 异 反复 思热 闹 衬托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回顾学法1.检查背诵,默写古诗2.当堂对照(课件出示),互相批改3.本课是一首文包诗,还记得我们上堂课是怎么学习这篇课文的

10、吗?(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诵读优秀的古诗,并作一定的积累。默写是扎扎实实的言语积累,体现出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二、由扶到放,感受“遥想”1.我们继续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的三四两行。我们要对比读课文第几自然段?2.学生对比阅读,阐释三四行诗句大意。3.检查交流:(1)“遥知”是什么意思?这个“遥”有多远?课件出示地图:箭头显示长安和华山以东的距离。隔着千山万水的路程,有没有手机电话,为什么还能知道呢?品读第三段抓住:每逢 总要 欢聚 高兴 一定4.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吧,体会兄弟情深,彼此心心相映的情感。5.所有的思绪都融为这一句,引读古诗三四行。(设计意图:只有在具体的研读活动中,学

11、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才能验证、巩固。通过补充地图,让学生深刻感知“遥”的含意,体会远隔千山,但仍心心相印的兄弟情意。)三、联想心境,迁移表达1.我们再来看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不仅表达了王维的心声,也表达了(兄弟、游子、父母、所有人)的心声。2.那么,当王维在想着兄弟的时候,兄弟们想对王维说什么呢?(出示插图,音乐渲染。)拿出你的笔来,给好兄弟王维写一封家书吧,写上思念,写上祝福,写上情意!3.组织交流,学生互评。(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语言实践的综合课程,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知识只有在切实的语言实践中方能得到提升。设计中以“兄弟们写家书”的情境来激发

12、学生运用语文的动机,体会实践语文的成功和喜悦。)四、拓展延伸,感知文化1.图片情境:中华民族是个重亲情、盼团圆的民族,每一个佳节都期盼着家人团聚。(课件出示相关佳节的图片)佳节值得期盼,就在于他能够家人团聚。可是很多人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不得不漂泊在外,他们是孤独的,甚至是凄凉的,但为什么仍然觉得佳节是美好的呢?2.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的朴质、深厚,这首诗表达着人们最最真实的情感。课件出示与诗歌有关的书法和音乐作品,学生欣赏。3.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这首诗,永远饱含这份情!记住,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亲倍思。无论我们将来身在何方,常回家看看。4.音乐欣赏:常回家看看(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感知文化,获得情感体验,智慧启迪。本课涉及到的佳节文化和民族团圆的心理,通过图片情境、音乐渲染,给学生心灵以美好的触动。)【作业布置】1.挑选一首古诗,模仿本文文包诗的写法写一个故事。【板书设计】23.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亲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