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尽在晋城.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045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晋善晋美尽在晋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晋善晋美 尽在晋城 山西晋城欢迎您国际花园城市一:地理区位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二、历史沿革晋城古称泽州府、高都郡或凤台县(取自宿凤高台、有凤来栖之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史称“河东屏翰”、“晋南屏翰”、“冀南雄镇”。尧舜时期、夏、商、西周属冀州;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韩国;后归赵国;秦属上党郡;西汉分属河东、并州上党、河内三郡;东汉属并州郡,置阳阿国、获泽国;曹魏时,

2、分属平阳、河内、上党三郡;晋朝,端氏、获泽属平阳郡,沁水属河内郡,泫氏、高都为上党郡,阳阿县废;历代沿革十六国后期,西燕慕容永称帝,分上党郡,置建兴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建兴改置高都郡。和平五年(464),高都郡又改为建兴郡。北魏末永安二年(529)仍为高都郡。建兴郡改置“建州”,高都县同时为建州治所。领四郡北周宣政二年(579),撤建州并高都郡县。高都县故治在今城区;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因建州在获泽河旁,改为泽州,时境内为丹河,遂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县。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泽州刺史张伯英随汉王杨谅反隋。唐太祖时期,大修泽州城。唐武德三年(620 年)始称凤台县,后数易其

3、名,或称凤台,或称丹川。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河阳节度使派兵马使马继等率2000步骑,到天井关南科斗店讨刘稹。晚唐会昌四年(844年)依李德裕所奏,泽州改隶河阳节度(驻河南孟州)。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河南节度使李罕之占据泽州。唐昭宗光化二年(889年)李克用与朱温(后梁太祖)争夺泽潞。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三月 朱温派大将氏叔琮攻李克用,入太行,占天井关拦车镇,攻陷泽州。晚唐哀帝天宝二年(905年)改阳城县为获泽县。历代沿革公元908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梁太祖朱温抵泽州。后梁末帝龙德三年(923年)梁末帝派董璋为泽州刺史,又命北面行营招讨使王彦章会董璋陷泽州。是年获泽县复改

4、为阳城县。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十二月 后周柴荣军过乌岭(今沁水与翼城界),胜北汉帝刘知远从弟刘崇。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三月 周世宗柴荣大胜北汉于巴公原(今泽州县北)。为以后的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宋,宋太祖亲征李筠,破泽州,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任泽州县令,推行“乡必有校”,在任3年,建乡学72所,社学数十所,晋城因程颢和其所办的乡学,人人读书,家家向善,出现了“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禾不薅”的景象。晋城市区现在的地名“古书院”沿袭的就是程颢所建的“古书院”。公元1126年(宋软宗靖康元年

5、金太宗天会四年)金兵攻陷泽州,公元1217年(金宣宗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宋宁宗嘉定十年)蒙古太祖以木华黎为太师、国王,率兵南征,攻陷泽州。公元1221年(金宣宗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蒙古兵攻泽州县天井关。公元1229年(金哀宗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金枢密判官移刺蒲阿再次收复泽、潞(后复被蒙古兵占领)。公元1232年(金哀宗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段直归附蒙古军,被授为泽州长官。段直为泽州人,金末起兵,筑垒自保,蒙古兵复占泽、潞后,段直归附。历代沿革明洪武年间省县入州,凤台为泽州州治。明成祖永乐元年(1340年)诏令泽、潞等州县无田农民分出男子,移裕州(今河南方城县)垦荒。公元13

6、68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军攻取泽州,泽州始归明。明初,在泽州设益国铁冶所,为当时明朝的十三个铁冶所之一,年产生铁约50万斤。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吏部尚书王国光(阳城人)捐朝廷所赐修建府第银,修建县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知州傅淑训重修泽州志。清初,泽州改为泽州府,府治晋城县,晋城县改名凤台县。历代沿革民国初年,废泽州府,改凤台县为晋城县,属冀宁道,1930年废道。抗日战争时期,太岳、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边缘地带分置晋沁(河南沁阳)、晋城北、晋城东县。1945年5月恢复晋城县建制。1948年10月撤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县级),与晋城县并存1949年8月

7、撤销晋城市,辖区仍归晋城县。1949年,晋城、高平、阳城、陵川归长治专署,沁水县归属翼城临时专署。171950年,翼城临时专署撤销,沁水县归属长治专区。171958年,长治专署改为晋东南专区,晋城、高平、陵川并为晋城县,沁水、阳城并为阳城县。1958年7月陵川县分设1959年10月,沁水县从合并后的阳城县分出1961年5月高平县分设,晋城市恢复为5县。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1983年9月晋城县改设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晋城市升为地级市,从晋东南地区分出,原晋城市(县级)分置为城、郊区。1996年8月,撤销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辖区不变。三、资源煤炭煤炭晋城市含煤面积465

8、4.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9.01%,6县(区、市)均有分布,煤炭资源总量458.8万亿吨,其中探明储量271.58万亿吨,其中无烟煤占全省无烟煤探明储量的54.65%,占中国无烟煤探明储量的25.76%。铁矿铁矿铁矿资源主要是含锰铁矿,目前探明储量铁矿达0.62亿吨,锰铁矿达0.36亿吨。煤层气煤层气煤层气探明含气面积164km2,地质储量402亿m3,可采储量234亿m3。四、交通铁路铁路太焦铁路、侯月铁路、嘉南铁路(中国真正意义上民营投资的第一条铁路)公路公路碗周公路、晋张公路、207国道贯穿全境,晋(城)焦(作)高速,晋(城)侯(马)高速,晋(城)济(源),长(治)晋(城)高速,晋

9、城环城高速,高(平)新(乡)高速(在建),高新高速通车后,晋城将成为山西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地市。五、经济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电子、纺织、陶瓷、造纸、塑料、食品等20多个行业形成的工业体系,同时还有传统的铁器制造。铁锅、铁钉、镰刀是传统特产。农业有粮食种植、果树栽培、畜牧业,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六、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州鼓书、上党梆子、八音会、泽州四弦书、秧歌戏(泽州秧歌)、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白马拖缰传说、舜的传说、烂柯山的传说、土沃老花鼓、武氏正骨疗法、泽州中秋习俗、皇城村重阳习俗、沁水柳氏清明祭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镇:泽州县大阳镇、阳城县润城镇、阳城县皇城村、沁水县

10、西文兴村、高平市良户村、阳城县郭峪村、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泽州县北义城镇西黄石村、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七、特产小吃卤面:卤面一道晋城特色的面食。有些人也叫它“蒸面条”,在外地也叫“焖面”或者“蒸面”,仔细研究了一下其中的不同发现:大致上还是一样的只不过用的面条不太一样,有些细节上和食材上不太一样。“卤面”是晋城的叫法,做法也基本保留了晋城人做卤面的传统,在选材上也遵循晋城人的习惯,豆角,豆芽,还有肉是必不可少的。特产小吃炒凉粉儿:是晋城市一道民间传统风味小吃,来自于河南,流行于晋城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先将凉粉切成长宽各34厘米、厚约1厘米的方块,

11、放置待用。锅内放少量食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凉粉块入锅翻炒。再将醋汁蒜沫浇 入,加盖,待蒜、醋味入里后出锅。口感软嫩,香辣可口特产小吃高平十大碗:高平的传统宴席,主菜有十碗,故名十大碗,传说为洛阳宫廷水席传入晋城结合本地特色而形成的一道菜系,又传说为长平之战后祭奠赵国士兵的贡品所形成,晋城各地的十大碗菜类稍有差别,其中以高平的十大碗最为保存完整,故也名高平十大碗。高平烧豆腐:又名“白起肉”,传说为长平之战时,白起坑杀赵国40万士兵,后世百姓出于对白起的憎恨,把豆腐比作白起的肉,火烧、水煮而吃。特产小吃晋城饸饹:按浇菜的种类不同分为清汤饸饹、花菜饸饹、火锅饸饹、酸菜肉丝饸饹。晋城过油肉大米巴公烧大葱

12、特产小吃油角儿卷薄馍阳城烧肝阳城枣糕泽州摊馍浆水菜黑圪条高平十大碗“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川丸子、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阳城蚕茧泽州黄小米泽州甜柿泽州红山楂泽州红山楂是全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药用可配制成49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泽州红山楂高平大黄梨阳城烧肝阳城烧肝为晋城名吃之首,因为猪肝各种滋补效果和阳城人独到的烹

13、调技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和晋城土特产齐名。阳城的地方名吃。以鲜猪肝加佐料,用花油包卷,经煎、蒸、炸等工序达焦黄酥软即成。其特点是外焦里脆,味美适口,佐酒佳肴,热食不腻。佐以阳城的醋更是美。高平烧豆腐八、旅游景点1、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炎帝陵高平炎帝陵位于高平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俗称“皇坟”。陵

14、后有庙,谓之五谷庙。五谷庙建筑规模庞大,原有城墙,分上下两院。其中轴线上分列有舞台、献台、山门、甬道、正殿等。现存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几间,为元代所建。明万历三十九年申道统所立,炎帝陵石碑一通。传说该石碑后面有一甬道可通墓穴,墓内有万年灯,常年不熄。五谷庙正殿原有炎帝及夫人后妃塑像,还有炎帝神农氏种五谷、制、尝百草等为内容的壁画。轩辕氏黄帝,受炎帝参卢禅,封参卢于潞,守其先茔,以奉神农之祀。元成宗大德九年曾祭祀每年的四月初八庙会,当地村民杀猪宰羊,举行祭祖活动,热闹非凡。当地有句民谣:“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就是形容当时庙会的盛况。历朝历代,岁时致祭。在庄里村西北一公里处,故关村

15、有炎帝行宫,并且有卧龙湾、跑马岭、换马等许多传说。除庄里村外,高平境内还有许多祭祀炎帝的庙宇。除庄里村炎帝陵外,高平境内还有许多祭祀炎帝的庙宇。庄里村炎帝陵是炎黄子孙祭祖活动的主要地方。高平炎帝陵皇城相府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棋子山,又名谋棋山,位于距陵川县城10公里的侯庄乡东北。棋子山山势平缓,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树成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经国家有关部门考察论证,陵川棋子山均为中国围棋发源地。棋子山方圆数十里之内,颜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围棋辞典所称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该区主要景点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重要景点之一,相传是围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

16、筮、谋棋消闲之所。陵川县文为流传的苇水村李老爹观棋“烂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该洞洞深约10米,高4米左右,洞内岩石上有一处极似围棋棋盘线条的痕迹并有像围棋棋子印了去的凹痕。洞内清泉四季奔流,洞外壁上刻有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题“箕子洞”。象天枰也是陵川县“棋子山旅游度假区”,规划的重要景点之一,主体工程长42米,宽33米,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粉,棋盘为21米21米,号称“天下第一枰”。1998年7月13日,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和中国围棋总教练、“棋圣”聂卫平为“象天枰”进行了揭幕,并在巨型棋枰上进行了围棋表演。国际围棋文化节柳氏民居长平古战场遗址锡崖沟挂壁公路晋城精神崇实守信、开放包容、争先创新

17、文物古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42处):高平市姬氏民居、崇明寺、开化寺、游仙寺、定林寺、西李门二仙庙、中坪二仙宫、二郎庙、清梦观、古中庙、羊头山石窟、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高平嘉祥寺、三王村三嵕庙、良户玉虚观、南庄玉皇庙、董峰万寿宫、建南济渎庙、石末宣圣庙、仙翁庙泽州县青莲寺、玉皇庙、晋城二仙庙、泽州岱庙、北义城玉皇庙、周村东岳庙、大阳汤帝庙、碧落寺、河底成汤庙、高都景德寺、尹西东岳庙、西顿济渎庙、坛岭头岱庙、川底佛堂、史村东岳庙、水东崔府君庙、薛庄玉皇庙、坪上汤帝庙、府城关帝庙陵川县南、北吉祥寺、龙岩寺、小会岭二仙庙、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塔水河遗址、玉泉东岳庙、石掌玉皇庙、白玉宫、南神头二

18、仙庙、寺润三教堂、三圣瑞现塔、崇安寺、北马玉皇庙、南召文庙阳城县下交汤帝庙、开福寺、润城东岳庙、海会寺、郭峪村古建筑群、砥洎城、陈廷敬故居沁水县柳氏民居湘峪古堡、郭壁村古建筑群、窦庄古建筑群皇城相府南太行王莽岭风光2、王莽岭:包括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等。该景区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0米。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0C200C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由

19、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珏山:双峰捧月赏月名山王莽岭风光王莽岭风光王莽岭风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蟒河:蟒河旅游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南33公里的桑林乡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面积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区有“秀、险、幽、奇”四大特点,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誉。这里一年四季均有迷人胜景,尤以秋天看层林尽染最为赏心悦目。区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素有“黄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称。蟒河的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龙戏珠、水帘洞、饮马泉、小黄果树瀑布、流银瀑布、黄龙瀑布、黑龙瀑布、天龙瀑布、蟒湖等;蟒河的山层峦叠嶂,奇峰突兀,主要山

20、景有:莲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盘山等;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据专家评价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蟒河景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丹河大桥丹河大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太行山西麓,为全空腹式变截面石板拱桥。1996年开始设计,1997年11月开工建设,2000年7月建成。大桥主孔净跨径14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石拱桥,已被正式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桥梁栏杆由200多幅表现晋城市历史文化的石雕图画与近300个传统的石狮子组成,体现了现代与传统文明的完美结合 丹河大桥青莲古寺 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相距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相距里许,分属净

21、土宗、天台宗道场。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里许,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初名年),初名“硖石寺硖石寺”,唐代咸通八年(公元,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修并赐名青莲寺,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故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唐太和二年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唐太和二年(828年年),创建上,创建上院即新青莲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院即新青莲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年),上院被赐名,上院被赐名为为“福岩禅院福岩禅院”,下院仍称古青莲寺,至此两寺分立。福,下院仍称古青莲寺,至此两寺分立。福岩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之后青莲寺、古青莲寺之名沿袭岩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之后青莲寺、古青莲寺之名沿袭至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寺创始建于隋唐,属至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寺创始建于隋唐,属净土宗,净土宗,弥勒弥勒净土派净土派。古寺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电子 > 监控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