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党课).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12649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党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党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党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党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党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廉政党课: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这是保持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途径(二)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这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二、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牢记群众观点,擦亮为民底色(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深化群众感情,修炼爱民之心(三)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切实为民造福(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决惩治腐败,顺应民心民意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推进“伟大工程”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永葆

2、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克服困难、战胜强敌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忧患意识警示全党同志:“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这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点,深化群众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使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一)这是保持党的性质宗旨的

3、重要途径党的性质宗旨不是确立下来就能自动永久保持,党的初心使命不会自然而然地践行持续,而是要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持续和强化。尤其是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对此,我们党历来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毛泽东在领导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时,就创造性地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形成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的肇端。延安时期,我们党强调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七大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鲜明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并要求全党牢牢坚持。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基于中国革命

4、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新形势,我们党强调要警惕革命胜利后党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作风,未雨绸缪地提出“两个务必”,党中央明确提出“六条规定”,以上率下带动全党的作风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和新政权巩固提供了强有力的作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开展多次整党整风,目的就是要确保党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性质宗旨,不丧失自己的本质本色。(一)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作风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这就是说,

5、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理想信念,关乎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直接关系党的政治建设成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承担着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责任,党的作风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人忘记了党的初心使命,动摇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背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严重伤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这些问题既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体现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的情况,尤其是作风问题同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风腐联动的复杂格局,增加了清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难度,成为危及党长期执政的顽瘴痼疾。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把作风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驰而不息

6、领导全党开展作风建设,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这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在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我革命问题,明确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

7、要思想,为进一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指引。自我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土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党的作风建设不仅是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而且为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着眼于党内存在的杂质、毒素、毒瘤教育和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就是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大胆破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要不断提升全党的政治站位、思想水平、道德境界、执政本领,永葆党

8、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机活力。二、抓住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牢记群众观点,擦亮为民底色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坚定地讲道:“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警示全党同志:“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

9、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教育全党同志:“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他多次深情讲述中国共产党人以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感染和动员人民群众的生动故事,比如,中央苏区群众传颂的“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征途中“半条被子”的鱼水真情和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优良作风等。这些不胜枚举的生动事例一次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10、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百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党仍然要依靠人民,凝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各个中央委员,各个领导机关都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正因如此,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并警告党内一些干部:“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习近平总书

11、记曾引用这段讲话,教育党员干部:“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耳贵。”毛泽东这一重要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群众观点的根本问题一一人民是主人,共产党是人民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如果共产党这个工具能够服务好、实现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人民就会将这个工具紧握在手中;反之,如果这个工具生锈钝化、残破不堪,甚至反过来伤害主人,那么这个工具就一定会被人民所抛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深化群众感情,修炼爱民之心树立什么样的群众观,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和纲领的重要体现,而群众观具体表现

12、为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使命感的人民领袖。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他深情地说:“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正因如此,“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才成为他终生的信念。群众观点是建立在群众感情之上的,“把群众当亲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情为民所系是基础,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手中的权就难以真正为民所用,也就难以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他提出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培养和

13、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大力倡导学习和树立五种崇高的情感,分别是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雷锋同志的幸福感、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和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强调“只有学习和树立这五种崇高的情感,才能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父亲习仲勋的一段革命往事:“有一次,一位乡农会主席不慎扭伤了脚,痛得无法行走,我父亲就背着他一直送回家里。还有一次,有位群众家里娶儿媳妇,因为没人会写对联,就拿了红纸来找我父亲,我父亲立

14、刻给他们写了五副对联。”讲完这段往事,他深情总结并谆谆教诲干部们:“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我们。”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党员干部要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若没有群众感情却宣称树立了群众观点,那就不是真正树立了群众观点;若没有树立群众观点却宣称对群众有感情,那对群众的感情就是虚假的。只有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孕育、培养炙热而朴实的情感,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

15、人、暖心人。(三)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切实为民造福“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向中国人民宣告了党的政治主张:“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情讲道:“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党史百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根本目的也是不变追求,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只有

16、为了人民幸福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只有依靠人民力量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大“蛋糕”;一手抓民生普遍改善,不断努力分好“蛋糕”,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获得了看得见的利益。奋进新时代,中国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超4亿人口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6510元增至2024年的41314元,增长了250%。中国建立起了世界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

17、到10.7亿人、2.5亿人、3亿人,中国人民生活的幸福度更高、获得感更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党同志必须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改革举措的决策和完善中,下大力气、下大决心推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大事难事,作为检验改革成效最重要标准。为群众办事,必须实实在在、老老实实,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来不得一点虚的、假的、空的。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要将更多精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特别

18、是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这些“既是家事,也是国事”的事情一个一个解决好,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决惩治腐败,顺应民心民意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庄严发出号令:“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久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便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发出了作风建设的动员令。改进作风,就要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我

19、们党就以“零容忍”的态度“打虎”“拍蝇”“猎狐”,净化政治生态、重塑优良政风;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深恶痛绝,我们党就下大力气纠治“四风”,下大决心把这些“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激发全党全社会活力,提振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精气神。不谋私利才能谋大利、谋长远、谋根本,所以,我们党才能有最坚定的决心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才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党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反腐败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影响之大,世所罕见、时所罕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所讲:“当今世界没有其他哪个

20、政党、哪个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大力度、坚持不懈惩治腐败。”有两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第一组数据,据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二场记者招待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另一组数据,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2025年以来,截至4月17日,已有16名省部级领导干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2名中管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耒日O“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深刻启示和警醒着共产党人,必须下决心清除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切实解决

21、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风”问题是党之大疾、国之大患、民之大敌,如任其横行,定会使党的执政基础受到侵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四风”精准“画像”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一一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官僚主义一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享乐主义-一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奢靡之风一一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只有准确辨别“四风”的典型病症,我们才能靶向治疗、对症下药。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

22、批评教育和处理31290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1369人;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共查处问题93833起,占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总数的87.5%;查处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等问题,分别占查处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49.2%、22.7%、14.9%o同志们,回望百年初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中国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靠力量、最强大的前进动力,形势越严峻、斗争越复杂,就越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越要弘扬优良传统、不断改进作风。迈步强国之路,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和全国人民一道去迎接“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一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宁ICP备18001539号-1